據現代快報報導,《江蘇省預付卡管理辦法(草案)》目前在徵集意見階段。包含了預付卡不得設有效期,企業發預付卡要提供擔保,消費者付款後有15天「冷靜期」,若企業未及時上傳預付卡信息最高或被罰5萬等條款。
在美容美髮、健身、餐飲、洗車等行業,預付卡已經成為了主流消費模式。這一模式對消費者來說,可以減少在購物過程中的現金交易,還能享受到折扣;對商家來說,可以快速回籠資金,降低經營風險,表面上看來對於買賣雙方來說是件共贏的事。
可是在實際生活中,由於管理手段的缺失,預付卡這一消費模式經常會在各處給消費者挖掘陷阱,嚴重時甚至會損害到消費者的正當權益。
比較常見的是,店家在向消費者介紹活動和優惠政策時,往往會誇大自己的產品效果或服務態度,以此來加強消費者辦卡的決心。可是一旦消費者選擇為卡裡充值之後,會發現店家的態度與辦卡之前天差地別,自己也無法享受到之前受承諾的商品或服務。
其次,時不時會有店家因為經營不善將店鋪轉讓給他人甚至捲款逃跑,造成已經辦理的預付卡無法消費。除此之外,店家對消費者在辦理預付卡時的承諾不予兌現或打折扣的情況也時有發生,這些因素都會造成消費者難以獲取到應得的消費體驗。
預付卡存在霸王條款這一情況更是屢見不鮮。例如「本店擁有本卡的最終解釋權」、「會員卡遺失不補」、「本卡過期作廢」等等阻礙消費者維權的條款幾乎隨處可見。
針對上述這些亂象,的確需要在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上進行把控,並且給予店家更為嚴格的監管,只有這樣才能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從這一點上來看,《預付卡管理辦法》的出臺有望彌補之前的空白,為約束預付卡亂象打下堅實的法律基礎。
另一方面,作為消費者的我們,也同樣應該在平日的消費過程中多加留心,不要給不良商家留下可乘之機。
首先,我們應該要做到理性消費,按照實際的購物需求來購買相對應的預付卡,不要為了貪圖一時便宜而去大額購買;選擇店家時,也應該優先在口碑好、信譽高的商家進行消費,同時注意儘量不要購買服務期限過長的預付卡。
不僅如此,在辦卡時也要仔細詢問辦卡的相關事宜,最好要與店家籤訂書面相關協議,將各種事項約定明確,同時也要儘量將所有約定以書面形式記載下來,不要單方面相信店家的口頭承諾。在真正遇到糾紛的時候,才能更好地利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
總而言之,徹底整治預付卡亂象,一方面需要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實施,另一方面也需要消費者自身的理性消費觀。同時做到這兩點,才可以讓消費流程更安心、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