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家跑路,消費卡變「廢卡」,用戶維權難,預付卡水這麼深?

2020-12-18 益企財經

在這個時期,比降工資更讓人心痛的,可能就是發現自己辦卡的地方竟然都倒閉了。最近一段時間,不斷有消費糾紛的投訴:健身房、美容院倒閉,老闆帶著錢都跑路了。

消費卡變「廢卡」

除了私教班,教育機構也是倒閉的重災區。2月份以來,全國就有數十家教育機構破產停業,這也就意味著其他線下的分店也倒閉了。

北京市的一位家長就向上反映說,自己給孩子報的體能培訓班聯繫不上了,公司在前幾天宣布破產。這家培訓班還是經營好幾年的老牌的那種,這位家長卡裡預交的2.7萬元已經打水漂了。

根據不完全統計,這屆教育機構在北京有十幾家門店,旗下的會員有近3000名,預付的費用達到了上千萬元。隨著機構的倒閉,想來這筆錢也沒辦法返還了。

消費卡這麼「坑」?

購物卡也是消費卡的一種,先前就有機構發布數據表示,86%的消費者辦理購物卡都是衝著打折優惠去的。消費卡中坑最多、水最深的就是美容美髮卡,超過60%的人都表示自己在這上面踩過坑。

美容美髮卡的「坑」主要在於「餘額沒辦法提現」、「過期沒辦法退款和使用」。這些用戶被坑了以後大部分都會自認倒黴,年輕人維權的佔大多數。

此類消費卡其實早已問題纏身

1、消費卡作為單用途卡,在消費者保護權益上是有缺失的有的機構很少會跟消費者籤訂書面合同,消費者維權困難

2、有的店不大但是給消費者辦卡的額度很大,而客戶一味地追求高優惠,忽視了風險。

3、消費卡沒有保障,可能事前約定了必要時候退款,但是有的商家以破產倒閉、轉讓為由,剋扣甚至騙取預付款。

4、現在的消費市場良莠不齊,有的店鋪商家甚至在工商局都沒有備案,或者自己的資歷就有問題的就敢給消費者辦卡。

5、有的消費者甚至反映商家設置霸王條款,比如消費卡裡還有剩餘的幾百塊錢,但是想要繼續用,就必須充錢激活等類似的行為。

如何避免入坑/被坑了怎麼辦?

1、是在想要辦卡,一定要和商家籤訂合同,理清合同條款,尤其是一些細枝末節。不要貪圖方便就口頭承諾,萬一倒閉了都找不到人。

2、辦完之後要保存收據、合同等證據,一旦商家跑路時,要去市場監管部門、消費者協會維權。

3、消費者和店家之間的經濟糾紛,本質上也是債務關係。如果商家關店跑了,消費者還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經營者一旦被確定賴帳的話,就會被列入失信名單,以後做生意也很麻煩。

專家建議部門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疫情期間其實很多商家都是被迫關門,沒有收入每個月還要付高額的租金。所在這種情況下,法學教授歐衛安建議監管部門應該及時的幫扶經營困難的的商家,統計營業困難的店鋪的情況。

他還建議相關部門還應加大對消費卡、預付卡的監管力度,及時的更新和公布店鋪的備案情況。完善現有的資金保障制度,確保消費者的財產安全受到保護。

參考資料:

經濟參考報:《預付消費竟成不法商家「吸金利器」》

湖南日報:《預付消費有風險 辦卡充值需謹慎》

新華社客戶端:《無法消費的消費卡——疫情之下的預付卡糾紛調查》

相關焦點

  • 1700餘名會員維權路漫漫!預付卡最終「卡」住了誰?
    預付式消費作為一種新型消費模式迅速發展,小到蛋糕店、擦鞋店、美發、餐飲幾百元預存卡,大到健身、美容、教育培訓幾千上萬元,各類商家通過推行預付卡的方式刺激消費。但是近幾年來,預付卡消費糾紛也在增多,經營者捲款「跑路」屢有發生,辦卡容易退卡難,維權成本高、時間長,最後投訴無門,預付卡變成「跑路卡」、「糟心卡」,引起消費心理的不安。
  • 預付式消費維權「卡」在何處?
    法院在執行工作中發現,此類案件主要存在涉眾型特徵明顯、商家「跑路」情形多發、消費者法律意識薄弱、行業自律和市場監管有待完善這四大突出特點。另外,被執行人往往在案發前採取轉移財產、變更法定代表人等手段來規避執行,加劇執行難度,增加消費者的維權成本。那麼,預付式消費風險究竟如何化解?維權之困又該如何破?對此,本刊記者進行了深入採訪。
  • 海南日報數字報-預付卡商家「跑路」如何維權?
    海口市民馮女士說,去年4月,她在海口市濱海大道洛杉磯城「潮庭健身」健身房購買了健身卡。今年這家健身房遲遲不開門。馮女士查看發現,該健身房出入口張貼了多張告示,其中有物業張貼的「終止雙方籤訂的租賃合同」的告示。  近年來,預付式消費在餐飲、美容美髮、汽車、健身等服務行業興起,一部分消費者辦了預付卡後發現商家「跑路」,不知該如何維權。
  • 預付卡消費,欲「卡」住消費者?
    □見習記者楊書貞    核心提示|洗車卡、健身卡、美容美髮卡、家政卡……近年來,五花八門的預付卡越來越多,一方面給消費者帶來了實惠和便利,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不少弊端。諸如商戶老闆卷錢跑路、充值卡「擅自縮水」、服務不滿意卻無法退款等問題屢屢發生。3·15維權活動啟動後,預付卡消費投訴成一大熱點。
  • 預付卡「卡跑跑」何時休? 治亂還需組合拳
    新華社北京10月13日電 題:預付卡「卡跑跑」何時休?  新華社記者魏玉坤、楊洋  「我的錢還能要回來嗎?」這是絕大多數手持預付卡的消費者在遇到老闆「跑路」時的第一反應。  最近,家住北京市大興區的韓先生「犟」了一回,使出渾身解數「追討」餘額,但至今仍未有結果。
  • 印巷小館儲值卡無法消費 預付卡消費套路多維權難
    印巷小館儲值卡無法消費 預付卡消費套路多維權難 2019-10-14 18:25:00來源:央廣網
  • 評論:預付卡成「糟心卡」誰是輸家
    但是,事前誘惑美妙,事後維權無門,讓預付卡成了眾多消費者的「糟心卡」。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消費者購買預付卡後,商家耍賴、跑路已非一時一地之個例,而成了一種「常規手法」。  眼下的預付卡消費市場,最讓消費者頭痛的亂象有三:一是商家誘導消費者買卡充值時,口舌如簧,吹得天花亂墜,而一旦消費者掏了腰包,才真切感受到什麼叫「買的沒有賣的精」,各種消費陷阱讓人防不勝防。
  • 廣州日報:預付卡消費這個「坑」該怎麼填
    如今,辦理預付卡消費,成為不少商家的營銷方式。但背後存在很大的消費風險。一旦商家跑路、倒閉,消費者將很難把錢追回。此前全國連鎖餐飲企業金錢豹大規模閉店,涉及預付卡金額超千萬元。對此,商務部稱將開展聯合檢查,將儘快完善工作機制,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等手段,來完善預付卡監管。
  • 正義網:違約不退款、關門跑路……預付卡消費亂象怎麼治?
    終於下決心辦了卡,可沒幾天,門店關門老闆跑路了,你想維權卻不知道找誰。此類預付式消費還廣泛存在於教育培訓、美容美髮、洗車、餐飲等日常領域,由此引發大量糾紛。記者發現,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預付式消費糾紛明顯增多。
  • 讓預付卡不再成「糟心卡」
    可是,近年頻現的「預付卡陷阱」,不但讓消費者損失慘重,也給這一消費模式罩上一層陰影,消費者購買預付卡時每每忐忑:這家老闆啥時候會「跑路」?比如,創立30多年,連鎖店遍布全國各地的知名健身企業浩沙健身,被曝在2018年和2019年多地莫名撤店、負責人失聯;央視近期也揭露了目前市面上商家熱賣「螃蟹卡」的各種套路:消費者預約提貨難,實際收到的螃蟹缺斤短兩,甚至商家「跑路」無處兌換……在當前預付消費模式下,消費者與經營者的權利義務不對等,商家對消費者能夠獲得的商品和服務設置約束
  • 健身房頻「跑路」 記者調查:預付卡套路多 消費者維權難
    記者在社交平臺上搜索發現,不少人都有相同的經歷:一位網友在去年10月辦卡後,健身房一直以裝修為由閉店整修,直至前幾天他才發現健身房已經捲款跑路;除了小規模健身房,不少消費者反映,即使是全國連鎖的健身房也存在各類跑路現象。除了社區裡的健身房,在年輕人聚集的高校附近,也存在健身房收錢後跑路的現象。
  • 商家應提供的購卡協議僅是傳說?預付卡咋管該有說法!
    水卡舊換新裡面錢沒了,剛辦了理髮卡店沒了。6月19日,本報B07版專題報導了預付卡亂象。美容卡、健身卡、遊泳卡、水卡……當下幾乎每個人手中都有幾張不同種類的預付卡,預付卡越來越獲得商家青睞,一方面能夠鎖定消費者,另一方面也能加快資金回籠。但是,辦卡容易退費難,預付卡亂象屢見不鮮,消費者的權益該如何保障?
  • 規範預付卡消費亟需完善法律保障
    □ 潘鐸印近些年來,作為一種消費模式,預付卡已經深深地滲透到各行各業,健身卡、美容卡、剪髮卡、洗車卡……在服務行業,預付卡已經成為很多商家的標配。預付卡消費本是個雙贏的好事,對消費者來說,可以減少購物過程中的現金交易,還能夠享受到折扣;對商家來說,可以快速回籠資金,降低經營風險,還可以「錢生錢」。
  • @青島人 謹防捲款「跑路」 這份預付卡消費警示請收好!
    但有關預付式消費的糾紛也不斷增多,經營者捲款「跑路」時有發生,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這樣的預付卡消費案件,案值雖小,但是涉及人數眾多,身邊的人不少都經歷過類似事情,因為案值小、不熟悉維權途徑,只好吃「啞巴虧」。針對預付卡投訴多、維權難度大這一情況,市消保委提醒廣大消費者,在預付消費時,應當謹慎理性,提高防範意識。
  • 辦卡後想退錢,還得舉報偷稅漏稅?監管部門這樣提醒
    監管部門工作人員建議,市民購卡消費要理性,儘量選擇已備案的企業。最後,購卡交費前要與售卡企業籤訂書面協議。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見習記者 趙卓琪商家態度一直強硬維權三個月才退款之前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報導過許多預付卡亂象事件,如今進展如何呢?
  • 謹防捲款「跑路」!濱州發布預付卡消費警示
    、虛假宣傳、霸王條款、個人信息洩露甚至捲款「跑路」等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導致消費糾紛高發。對此,濱州市消費者協會提醒廣大消費者要提高防範風險意識,多比較,謹慎消費:一要謹慎選擇商家。辦理預付卡前要注意選擇證照齊全、信譽度高、經營狀況好的商家。最好提前了解該業態該模式存在的漏洞和缺點,做到心中有數。
  • 預付費卡商家跑路經濟糾紛不涉詐騙 警方難以介入調查
    一些不法經營者利用辦卡「優惠」「打折」等作為幌子,當卡賣出到一定數量時,便開始「跑路」。面對商家跑路,消費者往往會選擇報警。但是,由於此類情況多屬經濟糾紛,警方也無可奈何,從而導致大多消費者追回損失幾無可能。頻繁上演的店主「跑路」現象,折射出此類消費模式暗藏的風險,同時也凸顯此類消費監管存在盲區。《法制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採訪。
  • 單用途預付卡,遇到問題如何維權?
    卡未備案看到「健身房老闆連夜跑路」「培訓機構貼公告關門大吉」這樣的新聞標題,企業怎麼做到「金蟬脫殼」?原來,這些發卡企業都未備案。單用途預付卡備案是解決日後可能出現的消費糾紛問題的關鍵點。根據《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第7條規定,發卡企業應在開展單用途卡業務之日起30日內按照規定辦理備案。
  • 開封市消協消費警示:預付卡消費有風險
    近年來,預付卡消費在商業零售、住宿餐飲、教育培訓、休閒娛樂等服務行業較為普遍,並呈現逐步擴大的趨勢。這種營銷模式在便利支付、促進消費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也存在著商家不履行承諾、退卡難等諸多消費隱患。
  • 商業預付卡退卡難在何處?維權有五種解決途徑
    但是記者獲悉,消費者在退卡過程中卻屢屢遭遇「退卡難」:因為店鋪關門而退卡無門;充值贈送金額在退卡時卻不退贈送金額;消費者單方解約,商家以「卡內餘額不能兌現」的須知為由,拒絕退款……  預付卡退卡難在何處?消費者遭遇退卡難又該如何應對?本期圓桌討論會,本報記者請來業界專家專門就此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