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今年新冠非典疫情影響,確實有一些企業出現了停工停產的問題,那我們的社會平均工資是如何確定的呢?
社會平均工資如何統計?
實際上,我們職工的工資總額要按照國家統計局1990年《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文件,職工的工資總額主要包括6部分:計時工資、績效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加班加點工資和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計時工資,指的是按計時標準工作時間支付給個人的勞動報酬。
計件工資,是按照工作計件單價支付的勞動報酬。
獎金,指的是職工的超額勞動報酬和增收節支的勞動報酬。
津貼補貼,是為了彌補職工特殊或者額外的勞動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給職工的津貼,以及為了保障職工工資水平不受物價影響支付給職工的物價補貼。
加班加點工資,指的是按照規定支付給職工的加班工資和加點工資。
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主要是職工的停工留薪期、產假、計劃生育假、婚喪假、事假、探親假、定期休假、停工學習等情況需要支付給職工的工資,以及附加工資和保留工資等等。
按照國家統計局的調查方法,企業薪酬統計調查制度主要分為抽樣調查和典型調查。主要是有人社部規劃財務司和勞動官司是統一部署。
疫情對社會平均工資有所影響
今年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後,很多企業按照國家的要求停工停產。儘管按照《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的要求,非勞動者原因造成企業停工停產的,第1個工資支付周期內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工資支付勞動者,一般又被稱為保持職工的工資待遇不變。那實際上這一工資標準只是基本工資,一般我們的加班費、獎金、績效都沒了,大家的工資待遇還是降低的。
有的單位一個月之內還不能夠正常復工,這種情況下用人單位可以按照最低工資的70%~100%支付基本生活費了。這些實際上都屬於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另外,還有一些職工由於企業生產經營困難,遇到了裁員的情況,這種情況下沒有收入,工資水平也會降低了。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是17186元,總和收入大約24:06萬億。如果生產經營不正常,工資性收入肯定會受到影響。但是,如果後續的時間大家出現補償式工作,收入大大增加,2020年的全國工資收入水平也不一定會有所降低。
社會平均工資對退休待遇的影響
退休時基本養老金的計算是跟社會平均工資相掛鈎的。比如說基本養老金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兩部分,基礎養老金直接跟社平工資相掛鈎,個人帳戶養老金根據個人帳戶記帳利率掛鈎。
如果社平工資降低很明顯,基礎養老金會降低。有的人會想,難道2021年退休就會吃虧嗎?實際上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
退休後我們的養老金年年調整,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很多人習慣地認為養老金會年年增加,這是不對的。按照《社會保險法》規定,退休人員的養老金要根據社會平均工資增長速度和物價增長情況每年適時調整。這裡面並沒有說調整隻是會增漲,而不會下調。一般來說,如果出現工資降低,物價下降的情況下,也是有一定概率下調養老金的。
不過相對而言,目前我們已經從新冠疫情的影響中逐漸恢復過來,各種生產開始恢復,2020年還有9個月的時間,工資收入水平不一定降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