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霍去病初次帶兵打仗就這麼厲害?

2021-03-03 精緻家居助手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好看 。


公元前123年,十七歲的霍去病被漢武帝任命為驃姚校尉,隨著衛青擊匈奴於漠南,這是霍去病第一次帶兵實戰,800輕勇騎在他的帶領下,深入敵後數百裡,把匈奴兵殺得四處逃竄,共斬獲敵人2000餘人,包括匈奴的相國、單于的祖父輩籍若侯產,活捉了單于的叔父羅姑比,一戰成名,被漢武帝封為冠軍侯。

在此之前,霍去病在舅舅衛青的帶領下,參加過一些小規模的戰鬥,而這次漠北戰役,是霍去病第一單獨指揮戰鬥,一戰封侯,這是李廣到死都沒有得到的榮耀。

在歷史上,很多人都對此提出過質疑,十七歲的霍去病初次帶兵打仗就這麼厲害,難道打仗的本領也有天生的嗎?或者他是漢武帝樹立的典型,在其他人的配合和支持下,才獲得如此大的軍功呢?

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霍去病的生平

霍去病是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出生於一個奇特的家庭,它是平陽公主府的女奴衛少兒與陽平縣小吏霍仲孺的兒子,霍仲孺不敢承認,霍去病就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幸運的是,衛少兒是衛青同母異父的姐姐,也就是說,霍去病是衛青的外甥,衛青的三姐衛子夫嫁給了漢武帝,衛青隨機得勢,並立下大功封為大將軍,反過來,衛青又娶了漢武帝的大姐平陽長公主(也就是說,漢武帝和衛青互為對方的小舅子,真亂!),這關係夠鐵吧,憑藉這層關係,霍去病能夠接近漢武帝,他的才能很早就被漢武帝發掘了。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十九歲的霍去病被封為驃騎將軍,兩次出兵匈奴,殲敵4萬,幾乎把匈奴的皇宮連窩端掉。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霍去病率兵5萬,深入漠北,殲敵7萬,從此改變漢朝一直以來的守勢,保證了漠南的安全。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霍去病封大司馬,與舅舅衛青的官階和俸祿相等,掌管全國軍事。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年僅24歲(虛歲)的霍去病因病去世,諡封「景桓侯」。漢武帝非常悲傷,讓鐵甲兵從長安排列到茂陵東的霍去病墓,並把他的墳墓修成祁連山模樣,彰顯他的功績。

為什麼霍去病初次帶兵打仗就這麼厲害呢?

1、霍去病的確是天才。

我們現在都承認,這個世界上的確有天才存在,他們在各個行業成為領軍人物,但是,霍去病這個天才是後天練出來的。

霍去病剛出生不久,衛家就開始飛黃騰達了,他從小就接受了非常全面的教育,在衛青身邊長大,耳濡目染,練就了他張揚而果敢的個性,年輕的霍去病很早就受到漢武帝的關注,對於霍去病來說,漢武帝亦師亦父,不能親臨戰場的漢武帝想把自己的軍事才能在霍去病身上實現,而霍去病也沒有辜負他的期望。

2、霍去病有獨特的用人術。

漢武帝授予他自行在漢軍中挑選士兵組建團隊的權力,這是很多將軍們的夢想,只有霍去病才有這份殊榮。

這位少年將軍挑人的方法很奇特,不通過比武選人,也不按地域、血緣和親疏關係來選拔人才。

他專門挑選那些家裡有幾個兄弟但不是嫡長子而無法繼承家業或爵位的人,選擇那些在家鄉犯事急於靠戰功洗涮恥辱的人,選擇那些有特別技能渴望一展所長的人,然後才是武功高強的人,也就是說,他把那些有最大動力去殺敵立功或是有專門技能(養馬、偵查、識天氣)的人選了出來。他不因兵少而放低標準,所以,他的隊伍少而精。他特別注重賞罰分明,而且仗著衛青和皇帝的寵愛,他的賞賜非常豐厚,而且立馬兌現,如果立下大功,士兵們碰上一次就能一輩子吃穿不愁了,所以,很多人都願意跟著他,尤其是那些野心勃勃的英才,一聽說是霍去病領軍,都嗷嗷叫地跟著他往前衝。

3、霍去病的戰術使用正確

匈奴之所以難對付,最大的原因就是,塞外面積大,匈奴居無定所,馬匹多,都是步兵,一天可以機動300裡,精銳騎兵可以跑到500裡(好馬,一人配多馬),而漢軍以步兵為主,各種補給、輜重多,一天只能行軍30裡,最多50裡,再快不但補給跟不上,部隊也散了。

漢軍將領多善於陣地戰和攻城拔寨,衛青有了一定的突破,當上大將軍後逐漸趨於保守,仍然採用傳統戰術,以營地為中心,採用包抄、誘敵戰術,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碰到快進快出、打一仗換一個地方的匈奴兵,根本無法發揮特長,經常被動挨打。

而霍去病年輕氣盛,敢於冒險,完全採用匈奴戰法,帶領精銳騎兵一路跑,一路殺,不要底盤,殺完一處就到下一處重複這個過程,不攜帶重物資,是要隨身補給即可,殺到那裡就在哪裡補給。不過多考慮地點和目標,以極其迅猛的速度在草原上到處奔殺,由於速度太快,匈奴兵來不及反應和集結部隊圍攻,草原上零零星星的匈奴兵都是霍去病的目標,所以,每次都能殲敵數萬,匈奴人口本來就不多,經過這麼反覆截殺,很快就難以為繼,無法承受戰損。

4、能得到最好的補給。

漢武帝具有雄才大略,為徹底打垮匈奴,已經進行了多年的積蓄和練兵,而霍去病由於深受漢武帝喜愛,每次出徵都可以得到最好的士兵、裝備、馬匹,補給(霍去病的部隊通常情況下是一人配三匹馬),勝利後可以領到最高的封賞,待遇也特別的優厚,所以,霍去病的部隊戰鬥力特別強。在戰場上,他善於劫掠匈奴兵的馬匹,加上購買西域好馬和漢朝先進的武器鍛造技術,所以,在武器裝備和後勤補給上佔據優勢。

5、善用匈奴降兵。

匈奴內部部落分支眾多,並不是每個部落都喜歡打仗,而且,還有的部落並不是匈奴,也被他們脅迫加入戰鬥,所以,這些人都匈奴兵有著較大的仇恨,霍去病的隊伍中就有一部分匈奴降兵,這些人能很好地照顧馬匹、認清地形、尋找水源和匈奴定居點,霍去病就帶著他們去報仇雪恨,這些降兵從內心是擁護的,作戰也比較勇敢。

所以,霍去病的戰法就是在帶路黨的引領下,在草原腹地發動閃擊戰,注重殲滅敵有生力量。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唯快不破,雖然說霍去病比較幸運,沒有遇到匈奴主力,從另一方面說,由於他主動進攻和轉場速度太快,沒有給匈奴形成大兵團圍剿的機會。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韓信跟隨劉邦之前,並沒有帶兵的經歷,為什麼打仗卻那麼厲害?
    一個從來都沒有帶過兵的人,為什麼會對軍事戰爭如此熟悉,而且能夠戰無不勝呢?或許,我們可以從韓信的諸多戰績當中,找到答案。在被劉邦拜為大將之後,韓信先是幫劉邦制定了整體戰略,提出「東徵以定天下」的戰略思想。後來漢軍的所有戰爭,基本上也都是圍繞著這個思想來完成的。
  • 小說與現實,從未帶兵打仗過的十三阿哥胤祥
    他既能夠幫助雍正推行變革,又能帶兵打仗統領軍隊,可以說是受到上天眷顧的皇子。但是在真實的歷史當中,十三阿哥胤祥確實是一名不可多得的治世能臣,卻不像小說那樣上陣殺敵、指點沙場。在《清史稿》當中,關於十三阿哥胤祥的記載多為他為雍正治理水患、審理案件、選拔人才。
  • 霍去病攻下河西四郡,讓中國受益至今,漢武帝為其取了霸氣名字
    要說自古以來,有哪些將領的名字,讓人覺得如雷貫耳,霍去病無疑榜上有名。年僅17歲,霍去病就敢帶兵出徵匈奴,僅帶著800精兵,深入敵營,斬殺匈奴2028人。初出茅廬的霍去病,勢不可擋,僅僅兩年的時間,就從「驃姚校尉」,升到了「驃騎將軍」的位置。據《智囊全集》:在公元前121年,他才19歲,卻肩負重擔,挑起大梁,參與了歷史上著名的戰爭——河西之戰。
  • 霍去病身為名將,身體素質應當極好,為何僅24歲便去世了?
    那麼問題來了:霍去病能夠帶領千軍萬馬轉戰並且還處於年輕的狀態,身體應該沒有什麼問題,為什麼在二十幾歲的時候突然就去世了呢? 按照漢朝的法律來說,霍去病作為女奴的兒子,那麼他的人生依附關係也是屬於侯爺府家的,所以,霍去病出生的時候並不屬於自由民的身份。這一切直到漢武帝在位期間才發生了變化,霍去病的姨媽衛子夫得到了漢武帝的喜愛,最後還被漢武帝冊封為皇后。
  • 徐達要過飯,常遇春放過牛,這些草根出身的人為什麼會精通兵法?
    徐達要過飯,常遇春放過牛,這些草根出身的人為什麼會精通兵法?文丨談歷史講情感我們翻閱歷史可以發現,有的將軍優秀是因為祖上也是幹這行的,所以說從小就接觸這類東西,自然學習的比較快,比別人有優勢。但是也出現過相反的,有些將軍在出名之前,幹的就是老百姓的工作,那麼他們是如何才能懂得兵法,帶兵打仗還能取得勝利的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講解,這些出身很普通的人,他們為什麼會精通兵法的原因。我們就拿朱元璋舉例,他能夠當開國皇帝自然離不開身邊的幫手。這其中最有名的應該是徐達和常遇春,這兩位在朱元璋北伐的時候,立下了汗馬功勞。
  • 霍去病為什麼敢射殺李敢,他又為此付出了什麼代價呢?
    而且這倆貨帶兵轉一圈轉回到漠南去了,你好歹在漠北溜達一圈撿個漏啥的,指不定撈到啥呢,就給跑回去了,咋想的都是。衛青班師到漠南遇上李廣和趙食其部,就派人到李廣營裡詢問,了解一下未與大軍會合的情況,畢竟作為主將是要向皇帝匯報的。李廣心裡有怨氣,認為他的失敗是衛青派他分兵造成的,所以不回復詢問的人。
  • 高鐵列車長李琳:終於獨立帶兵打仗了!
    ,突然冷靜下來了她厚積薄發講了很多思路清晰層次分明列車開動了她從1車到16車又從16車到1車一天下來走了3萬步她終於獨立帶兵打仗了
  • 從當兵打仗到帶兵打仗,看新排長如何去掉「新」字!
    怎樣當好新排長 字裡行間話衷腸——推薦陸軍第80集團軍某旅新排長杜浩南和教導員張皕凱的兩封書信讀者推薦:編輯同志:2019年畢業的新排長到基層任職已經有幾個月了,不少新排長都經歷了從「校門」到「營門」的迷茫失落、從「被人管」到「管別人」的力不從心、從「當兵打仗
  • 飛將軍李廣和不敗將軍程不識,打仗都挺厲害,為啥沒能封侯?
    漢武帝初年,在衛青、霍去病橫空出世之前,有兩位抗匈名將並駕齊驅,一位是大名鼎鼎的飛將軍李廣,另一位是在歷史上默默無聞的「不敗」將軍程不識。這兩位擔任的職務很相似,李廣是現在河北省的太守,程不識是今天山西省北部的太守,當時的太守可不是文職,而是邊境上的守將。
  • 現在的孩子17歲才高中畢業,為何霍去病17歲就戰功赫赫?
    眾多漢朝名將當中,霍去病或許不是立下戰功最多、造成匈奴損失最大的一位,但一定堪稱最令人驚豔、最年少有為的一位。從履歷上來看,他年僅十七歲就以"票姚校尉"的身份出兵漠南,並兩次功冠全軍。憑藉出色的表現,十七歲的霍去病受封為"冠軍侯",成為了大漢實際上的軍事支柱之一。和霍去病相比,現代人幾乎沒有可能在十七歲的年紀就成為國家的戰鬥英雄,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為什麼新編初中歷史教科書要刪除衛青、霍去病等人?你怎麼看?
    最新出版的現在正在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科書,七年級課本中刪除衛青、霍去病等人抗擊匈奴的歷史內容。經過持續數天的醞釀,網友對這樣的修訂提出了種種質疑,今天教育部有關部門終於給出了最新回應,將在明年使用的高中課本中補充衛青、霍去病的歷史。
  • 經典文言文賞析|驃騎將軍霍去病
    注釋驃騎(piào qí)將軍:指西漢名將霍去病,官至驃騎將軍。不洩:不輕易抒發感情。天子:指漢武帝。方略:方法與謀略。譯文驃騎將軍霍去病為人少言寡語,不輕易抒發感情,有英雄氣概,敢於一往無前。漢武帝曾想教他孫武、吳起的兵法,霍去病回答說:「打仗看方針策略如何就夠了,不必學習古代兵法。」
  • 曹仁,夏侯惇誰的武功厲害?誰帶兵打仗更好?
    曹仁與夏侯惇都是曹操起兵初期就開始追隨的子弟兵將領,武功都不錯,帶兵打仗的能力都很強,曹操對他們都很信任和偏愛。但曹操唯才是舉,量才而用,絕不會任人唯親,他們的軍階和爵位都是依靠自己的戰功取得。
  • 《琅琊榜》中靖王當上太子梁王垂暮為什麼不直接取代還讓林殊帶兵
    他為什麼沒有這麼做呢?是因為別的皇子實在沒有指望嗎!是因為夏江,這個皇帝的蛔蟲,比任何人都了解皇帝的人被梅長蘇給打敗了。譽王要不是勾結夏江也不會落得如此下場,夏江本來就是直接效命皇帝的,卻也參與了黨爭這讓梁王很煩,沒有夏江在身邊鼓動,又年老體衰,慢慢的也就放手了,所以後來夏江找機會翻盤也沒有成功,是皇帝身邊都是靖王的人了,連高公公都有心護著。
  • 此人在梁山108將中排名第11位,卻從不帶兵打仗,最後得以善終
    李應並不是一無是處的,他本身也有些本事,讀過很多的兵書,思維敏捷,懂的戰略戰術,帶兵打仗的本事還是有一些的。通過排名來看,他排在第十一位,在眾梁山好漢中也是算得上有實力的一位,擅長實戰的人才。但是他卻不喜歡表現自己,反而把自己的一身本事都藏起來不在外人面前顯露。本身他就不願意上梁山,所以梁山上的戰事他也不願意去摻和,倒也落得清淨。
  • 都說霍去病厲害,那他到底有多厲害呢?怎麼能讓匈奴如此手足無措?
    霍去病是我國古代最為出色的幾位將軍之一,出身低微卻憑藉著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為一代名將。年僅十七歲時就率領800輕騎兵深入敵方數百裡,殺的匈奴毫無抵抗之力。他於出生公元前140年出生在河東平陽的一個小吏家庭裡,自幼就勤奮練習騎馬、射箭、刺擊等武藝。
  • 作為史上少有的軍事天才,霍去病是怎麼死的,司馬遷為何不敢寫?
    實際情況是雖然霍去病年紀輕輕就封了極高的官職,驃騎大將軍,但霍去病平時不與任何人有過密的來往,從不結黨營私,他更多的就像是一個職業軍人,皇帝需要的時候便出去打仗。不需要打仗的時候就關起門來過自己的日子,雖然他的功勞很大,但是以他的行為來說也形不成勢力,對漢武帝來說沒有任何威脅,幹掉他也就沒有必要了。況且當時漢朝還需要與匈奴人繼續作戰,像霍去病這樣百年難得一遇的將才漢武帝又怎麼捨得弄死呢?
  • 為什麼說古代打仗耗費糧草,難道不打仗就不吃飯嗎?
    那時候的士兵,沒有現代這麼高的職業化水平,平常不打仗的日子,就挽起褲腿下田種地。這樣的糧食生產模式,叫「屯田」,有些類似於今天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由軍隊士兵種地的叫「軍屯」,換成無地流民或遷移百姓又叫「民屯」,說起來相同的意思就是這塊地已經被我們佔下種地、蓋房子了,是我們的地盤。既能防守邊疆,又不需要從內地費心費力運糧食過去,這樣的軍隊實在是是太好了!
  • 師出須有名,什麼樣的將領,才能帶兵打仗?師卦的6個歷史小故事
    師出須有名,什麼樣的將領,才能帶兵打仗?師卦的6個歷史小故事《易經》第7卦是地水師卦。上坤為地,水下為師,地中有水,師為聚眾之象,部屬眾多之意。卦辭是:貞,丈人吉,無咎。興兵打仗,在於用帥,持重老成的人統兵才能獲勝吉祥,這樣才沒有災禍。「師卦」以武止訟象徵合群以禦侮。群必有「師卦」有軍旅、戰爭之意。因此,卦辭告訴我們,師出有名且任用賢德的統帥,吉祥不會有災難。戰爭部隊平時須授技術,故「師卦」有師長之意。師者,眾也。
  • 三國歷史:三國時期打仗最勇猛的人是誰?你了解嗎?
    很多人說起三國裡面打仗最厲害的是誰,可能第一個會想到呂布,而呂布之後,應該就是關羽了吧,這兩個也確實是很厲害的人,這都是大家認可的。但是要說到打仗的威猛,他們倆都還不夠,還有另外一員猛將,也是赫赫有名的,比起那兩位將軍更是勇猛一些,那就是成立了江東霸業的孫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