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國家地理亞洲頻道熱播疫情下中國舉辦高考的紀錄片《高考2020》,國家地理歐洲和拉美頻道也陸續播出。這也是國際主流媒體首次播出中國疫時高考紀錄片。
《高考2020》試圖從歷史文化角度探討高考對於中國社會的特殊意義。紀錄片表示,通過考試選拔人才是中國悠久的傳統,科舉制度直到1905年被廢除前歷經近1300年的傳承;古人通過科舉入仕,魚躍龍門,也將文試與前途直接掛起了鉤,其孕育出的重視教育文化在中華大地上流傳至今。
在追根溯源講述中國高考制度的歷史和現實根源後,美國國家地理也毫不隱諱講述了中國考生面對著比西方國家考生更為嚴苛的大學入學之路。美國學生也會為大學選拔考試SAT和ACT而煩惱,但這兩種考試都是一年多次多地舉辦,因此提供了「刷分」的可能性;但中國學生只能牢牢抓住高三夏天的一次高考機會。許多國際媒體也漸漸意識到競爭壓力伴隨中國人口基數和戶口制度而來,不可避免,而高考制度是現實情況下最公平也最可行的人才選拔形式。
《高考2020》是國際上少數啟用外國攝製班底記錄中國高考的影視作品,雖然拍攝時間並不長,記錄的對象僅是參與高考的平凡個體們,但節目國際版撰稿人、美國導演法卡斯點出了這個題材的價值所在:「高考是一個典型案例,它代表著一個不懼挑戰、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教育系統,它也意味著中國是一個不懼挑戰、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