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霸主地位要動搖?德國轉而親華,默克爾公開立場

2021-01-09 震宇觀察

作為G7峰會的成員國之一,德國與美國之前的關係還是以合作為主的,但是最近將要在美國舉行的G7峰會德國已經明確表示不會再去,並在公開場所表示要從根本上反思與美國的關係。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

德國公開表示不滿美國

美國與德國之間一直存在著矛盾,在德國與俄羅斯以北溪-2項目建立合作時,美國就一直多次發出警告來反對德國參與這個項目。

德國拿出大量資金與俄羅斯進行合作,卻沒有按照北約規定繳納軍費更是引燃了美國壓抑的怒火,最後美國以撤出駐德美軍作為要挾,但德方對此施壓無動於衷。

最近德國總理默克爾對美國抹黑其他國家和世衛組織,輕視疫情誤導民眾的行為表示失望。她指出,一味隱瞞疫情真相,散播虛假言論並不會對疫情的控制起到任何幫助,並且這些不正視事實的言論也暴露出政府目光的局限性。

從默克爾的發言可以看出,她對美政府在疫情期間的所作所為非常不滿,在美國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的階段為了以身作則也不會前往美國這個「重災區」參加G7峰會。

德國不與美國「狼狽為奸」

隨著中國的不斷崛起,美國產生了巨大危機感,為了限制中國的發展總是想方設法聯合其他國家抵制中國。

在美國反華思想的影響下,英國7月14日宣布在5G建設中不再使用華為設備,法國和義大利也對是否使用華為設備態度曖昧,唯獨德國明確表示將繼續使用華為設備,並且呼籲歐盟要從可以信賴的供應方採集核心基礎設施。

與其他的西方國家不同,德國早就看出了世界格局將會朝著什麼樣的方向變化。

YouGov民意調查機構對德國4千多名18歲以上的民眾進行了「中美兩國誰會在50年後更強大」的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除去22%沒有提供答案的和23%對這個問題不確定的以外,只有14%的德國民眾認為美國可以在未來的50年內繼續保持霸主地位,而有42%的德國人認為中國將在未來取代美國的主導地位。

德國對外發言人在採訪中不止一次表示,美國想要對中國採取鼓勵措施來阻礙中國發展是毫無用處的,中國的發展是有條不紊的而美國在愚蠢的霸權主義道路上越走越遠。並且對歐盟成員呼籲:要看清形勢,歐盟要發展離不開與中國的合作。

相關焦點

  • 默克爾的野望:從未放棄德國重返世界
    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最近的一次公開講話中表示,疫情之後歐洲的經濟恢復和振興必須立刻開始,德國有責任挑起這副擔子,幫助歐洲各個國家順利走出這次危機。這種積極的表態,被人們普遍稱讚為體現了一個歐洲大國的擔當。
  • 德國總理默克爾表態,呼籲歐洲團結一致,應對美國
    據俄羅斯衛星社5月16日報導,在接受《南德意志報》採訪時,德國總理默克爾敦促歐洲國家團結一致,共同對抗美國的壓制。她指出,腐朽的戰後秩序已經無法套用到當今社會了,歐洲需要重建自己的世界地位。近幾年來,美國和歐盟,尤其是和德國的關係不斷惡化。
  • 德國政府官員薪資大揭秘 默克爾又要漲工資了
    德國總理默克爾(圖源:Getty Images)海外網4月1日電德國政府官員要漲工資了。從今年4月1日起,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工資每月上調600歐元(約合人民幣4518元),德國聯邦政府各部部長崗位薪資則每月上調500歐元(約合人民幣3765元)。而在德國,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其它的機構,漲工資的理由一般都是錢不夠花。
  • 默克爾公開反對同性婚姻 稱婚姻只為異性戀存在
    據新華社「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德國總理默克爾日前在一場網絡訪談節目中表示反對同性婚姻,認為婚姻就是為異性戀者而存在的。但她同時表示支持(同性戀者的)伴侶關係,並且支持(同性伴侶)在納稅方面獲得平等對待。在接受德國網絡紅人勒弗洛伊德的專訪時,默克爾表明了自己反對同性婚姻的立場,但她強調:「我極力反對搞歧視。
  • 孤獨的默克爾,你在為誰哭泣?
    除此以外,默克爾還堅持靈活多變的外交政策,保證德國利益不受損害。毫不誇張的說,德國正是在默克爾的治理下才有了歐盟領頭羊的地位(當然默克爾也有缺點,如過於隨民意變化等,包括她的成就本身有一部分是德國前任總統的功勞,但這並不妨礙默克爾的成就)。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較英法領導人好得多人物,卻最終被德國民眾所拋棄,據媒體報導,默克爾所在聯盟黨近年來支持率不斷下跌,屢創新低。
  • 袁野:選出默克爾,對德國還是一件好事嗎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默克爾張開雙臂歡迎上百萬難民之舉讓德國全國上下雞飛狗跳,恐怖襲擊和性侵案件不時見諸報端,憤怒的反對者質疑總理是不是發瘋了;大眾「排氣門」成為有史以來汽車行業最大的醜聞,讓人擔心德國經濟的支柱——汽車產業是不是要完了;英國意外的脫歐,以及右翼疑歐民粹主義者們在奧地利、荷蘭、義大利和法國崛起的威脅,則引發了一陣陣歐盟即將分崩離析的哀嚎,歐洲幾乎處於冷戰結束以來最危險的時刻
  • 對中國要更強硬?德國數名議員聯手施壓,默克爾表態值得警惕
    編輯:拾遺根據路透社報導,11月30日,在一場線上會議中有幾名議員對德國總理默克爾提出了要求,要求德國必須要對中國「持有強硬」的態度,對此,默克爾表態稱,歐洲應該有自己的立場,堅持自己認可的價值觀默克爾被要求對待中國要態度強硬根據相關報導顯示,近期,默克爾出席一場在線會議,在會議上被幾名議員要求必須對中國態度強硬,尤其是在中國做出了「侵犯人權」的行為時。
  • 默克爾被曝是波蘭移民後代 祖父移居柏林前曾與德國作戰
    現在人們得知,德國總理默克爾也有「移民背景」。德國總理默克爾與德國的鄰國波蘭有著「血濃於水」的關聯。波蘭《選舉日報》報導說,默克爾的祖父路德維希·卡茲梅爾恰克是波蘭人,並於1918年為波蘭出徵抵禦德國。默克爾總理本人曾在一次公開會面時問現任波蘭總理圖斯克,她祖父的波蘭名字的正確發音是什麼。默克爾的祖父來自波森省。
  • 德國現在是否已經是歐洲的霸主?
    而德國雖然在軍力上有「短板」,但德國卻通過自己的戰略戰術成為了歐盟的事實上老大。這就是日本和德國「可怕」之處。德國的GDP已經達到3.93萬億美元,英國是2.66萬億美元,法國是2.76萬億美元。無疑,德國是歐洲經濟的「龍頭老大」。自歐盟成立以來,德國依靠其強大的經濟實力,通過歐盟這個平臺,已經使德國成為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政治大國。
  • 默克爾態度軟化 德國同性婚姻可望合法化
    據法國國際廣播電臺6月28日援引法新社報導,德國下議院立法委員會主席雷娜特·屈納斯特於當地時間6月28日表示,德國國會預計30日將表決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法案。德國總理默克爾告訴她所屬的中間偏右政黨國會議員,可各憑良心來投票。  根據報導,默克爾26日接受女性雜誌《布裡吉特》編輯專訪時,透露出她立場的轉變。她表示,最近在波羅的海海濱選區遇到一對女同性伴侶的難忘經歷,讓她改變了想法。  默克爾揚棄長期以來對於同志婚姻合法化改革的反對立場後,激起加速表決這項法案的聲音,社民黨等因此展開行動。
  • 德國總理默克爾:英歐貿易協議具有「歷史性意義」
    德國總理默克爾:英歐貿易協議具有「歷史性意義」 阮佳聞/央視新聞 2020-12-25 02:01
  • 揭秘:美國如何監聽德國總理默克爾
    美國國家安全局連默克爾都要監聽,這讓德國人「哭笑不得」。監聽事件曝光後,德國政府召見美國駐德大使約翰·埃默森。結果,這位今年8月剛剛上任的外交官「被狠狠罵了一頓」。這個細節是法國媒體披露的。10月31日,約翰·埃默森接受德國電視二臺採訪時說:「我完全理解德國政府、特別是民眾,對(監聽)報導的嚴肅和強烈的反應。」
  • 默克爾:德國已採取必要措施防止移民危機重演
    海外網9月25日電 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2015年的移民危機不會在德國重演,政府已為此採取必要措施。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柏林報導,默克爾向記者表示:「我認為可以說,2015年的那場移民危機不會再上演,德國已為此採取大量措施。」德國總理默克爾還表示,首次進入德國議會的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不會對柏林未來在歐洲事務上的政策產生影響。默克爾就右翼政黨對柏林歐洲政策的可能影響回答稱:「我認為,可以組建執政聯盟的政黨都能夠做出自主的決定,無論存在怎樣的分歧。
  • 英媒:默克爾是西方衣缽的繼承人
    英國金融時報22日發表該報專欄作家菲利普·史蒂芬斯撰寫的題為《默克爾是西方衣缽的繼承人》的文章。文章說,安格拉·默克爾是歐洲最後一位還站著的領導人。這位德國總理已宣布,她會尋求在明年選舉中獲得第四個總理任期。而不久之前,德國反移民的民粹主義者——德國新選擇黨——走上街頭時,她似乎可能因為移民危機下臺。如今,隨著一場川普風暴席捲大西洋對岸,沒有默克爾的德國和歐洲似乎是不可想像的。
  • 面對德國混亂的局勢,鐵娘子默克爾忍不住落淚
    巾幗不讓鬚眉的德國鐵娘子默克爾終究也只是個女人,在面對新冠病毒時,她沒有示弱,反而採取一系列抗疫措施將德國的新冠疫情控制在一個絕佳的局面,雖然依舊有人因感染新冠而去世,但是相對於歐洲其他國家來說,可以稱得上是抗議標兵了。
  • 德國基民盟主席本周揭曉 默克爾「接班人」可能是她
    默克爾(圖:視覺中國)海外網12月5日電 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將於本周五(7日)選出新任主席,這不僅意味著默克爾最有可能的「接班人」將誕生,還將對德國政壇帶來深遠影響。默克爾於10月底曾對外宣布,12月將不會尋求連任基民盟黨魁,並透露,任期結束後,也不會再尋求擔任總理一職。這一消息給德國國內拋下震撼彈,也引發各界猜測誰是默克爾的繼任者。法國24電視臺網站援引法新社(德語版)新聞報導,德國政治科學家埃克哈德·傑西認為,「誰成為德國最大黨派的領袖,或許遲早也將成為下一任總理。」
  • 默克爾第12次中國之行,意義非比尋常
    儘管默克爾一再推辭,但在當今歐洲、歐盟的重大政治、經濟和安全事務決策中,默克爾被公認為實際掌舵人,她對德國、歐洲和世界事務有很大的話語權,其立場主張和態度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2006年5月22日,默克爾總理首次訪華。
  • 雁默:「大寫的尷尬」該給蔡英文,而不是默克爾
    幸而,默克爾政府拒絕隨媒體起舞,拒絕讓偏執的雙標蔓延到嚴肅的國內治理與外交政策,而這引起了德媒日益高昂的尖叫,在野黨則見獵心喜,順手就拿廉價的人權議題向執政黨丟擲,順勢墊高自己。德媒質疑默克爾政府未能展現捍衛人權的立場,至今拒絕強烈批評北京,於是給了一個「大寫的尷尬」譏刺默克爾。
  • 德國希望「獨善其身」 默克爾「全球一姐」不好當
    中新網9月21日電 綜合報導,作為西方陣營執政時間最長的大國領導人,德國總理默克爾自去年美國大選以來,便被英美媒體稱為是「自由世界新領袖」。不過有不少評論指出,無論從客觀條件或主觀層面上,德國不可能、也不打算領導世界,在此次德國大選中,歐洲以至國際事務從來都不是德國選民關注焦點,就連外人眼中至關重要的難民議題,對德國人來說也已成歷史。英國《衛報》法籍記者努加雷德坦言,正因為德國人生活過得太好、政局太穩定,所以他們都不會關心國境以外的事情,只盼獨善其身。這一點,正是默克爾給予他們的競選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