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現在是否已經是歐洲的霸主?

2020-12-11 翠黛軒之主

在目前的這個世界上,有兩個國家既使人內心佩服,又讓人感覺「可怕」。這兩個國家一個是日本,另一個就是德國。二戰結束時,日本和德國這兩個戰敗國都在一片廢墟上迅速恢復和崛起成為了世界性的經濟強國。它們建設國家的意志和精益求精的態度不得不讓人「佩服」。但是,這兩個國家又總是給世人一種隱隱的「不安全感」,儘管這兩個國家現在給人以「理性」的感覺,但又總感覺在它們「理性」的背後有著若隱若現的「臥薪嘗膽」之意。假如這種第六感覺「真實」的話,這兩個國家在未來的某一天撕下「外衣」的時候,會給這個世界帶來什麼則很難預料。

歷史是一面鏡子,既是對過往的總結,也是對未來的警示。糾結過去是心胸狹窄,但如果「好了瘡疤忘了痛」則是對子孫後代的不負責任。日本和德國這兩個國家曾在二戰中給很多國家造成了傷害,這是一段必須警醒的歷史。警醒的目的就是為了不讓歷史重演。美國雖然霸道,但美國也不是沒做過一件好事。最起碼在二戰中美國對人類社會的貢獻還是可圈可點的。二戰後,美國對世界體系的主導性建設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歷史的進步。特別是對日本和德國的改造上也同樣值得肯定。實事求是的說,日本和德國之所以能在戰後迅速崛起為經濟強國,既有它們自身的不懈努力因素,也有美國的扶持和改造之功。美國並沒有一味的打壓它們,而是有所扶持又有所限制。並沒有像蘇聯那樣對衛星國的一味控制。方式不同帶來的結果也是差別明顯。從冷戰開始到冷戰結束的事實已經足可以證明。

毫無疑問,美國對日本的扶持和改造是有私心的,這個私心當然是「為己所用」。不過,美國對日本和德國的「扶持中有打壓」也含有對這兩國侵略歷史的懲罰,也可以說是間接維護了正義。只是由於近年來反對美國霸權的需要,人們便將美國對日本和德國的打壓說成了是對日本和德國的「欺辱」。所以才有了要求美國停止對日本和德國打壓的呼聲。其實,如果美國真「放虎歸山」的話,這世界未必就會太平,一些曾被這兩個國家傷害過的國家也未必就會心安,也未必就會比現在的日子好過。而從內心來說,日本和德國肯定渴望著「解放」。事實上,它們也一直都沒有放棄過這種念頭。日本的態度和行為大家是有目共睹,而德國亦是如此。

日本和德國這兩個國家有一個共性,那就是默默地做著它們認為正確的事情。日本和德國都很清楚美國在打壓它們,但它們卻一直在利用一切有利條件一步步的實現它們隱蔽的戰略目標。日本充分利用了美國在世界性博弈中的地緣政治博弈需要,成功的保持了軍力的不斷增長,使日本在《和平憲法》和美國限制的環境下,以一個戰敗國身份的國家具備了世界前7名的軍事實力。而德國雖然在軍力上有「短板」,但德國卻通過自己的戰略戰術成為了歐盟的事實上老大。這就是日本和德國「可怕」之處。

德國的GDP已經達到3.93萬億美元,英國是2.66萬億美元,法國是2.76萬億美元。無疑,德國是歐洲經濟的「龍頭老大」。自歐盟成立以來,德國依靠其強大的經濟實力,通過歐盟這個平臺,已經使德國成為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政治大國。特別是在默克爾上臺以來,她以女性政治家的溫和,男性政治家中都少有的冷靜,通過經濟和政治分開的這個「誘人」的立場許諾,成功的在世界大國之間贏得了「尊重」,不僅使德國獲取了經濟利益,也使德國在世界政治舞臺上有了一席之地。2015年,作為歐盟的代表,與五常一同在《伊朗核協議》籤上了德國的名字,便足以說明德國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世界性政治大國。在去年11月25日發生的俄烏刻赤海峽衝突事件後,普京和波羅申科「爭先恐後」的給默克爾打電話則說明,在歐洲事務中,德國已經是事實的「老大」。同時也說明,德國成功的「綁架」了歐盟,事實上,德國就是在藉助歐盟這個平臺,使自己「曲線」崛起。因為,德國必須藉助歐盟這個平臺擺脫美國的限制。

由於二戰的原因,德國的軍力發展受到限制。所以,德國只能從經濟到政治再到軍事的迂迴曲折的發展模式。同樣由於二戰的原因,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德國不僅軍力受限,即便是政治上也是個「侏儒」。面對這種狀況,德國也並沒有怨天尤人,而是謝罪,謝罪再謝罪!勃蘭特的「虔誠」一跪並沒有使德國失去尊嚴,反而使德國收穫了政治上的信任。在這個問題上,德國顯然比日本做得到位。所以,在地緣政治中,德國比日本自然是更融洽。而日本則孤單的很。德國就是以這樣的態度,配合強大的經濟實力,藉助歐盟這個平臺成為了一個政治大國。當然,在政治上,德國在域外國家的話語權顯然還不能和英法兩國相提並論。畢竟,英法都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它們的政治外延性是二戰體系所賦予的,而不是它們實力的體現。不過,在歐洲事務中,德國顯然已經超過英法的作用。這也是英國脫歐的其中一個原因。至於法國,自拿破崙三世後,它們的高盧雄雞之名則早已經名不副實。及至二戰中的不戰而降,又一次給它們留下了心理陰影。導致它們在國際事務上只滿足於存在感。已經不具備歐洲領導者的氣質。而英國也一直沒有把自己當成一個純粹的歐洲大陸國家,一直在根據歐洲大陸的實際情況和世界局勢而游離於歐洲和世界之間。所以,德國早已具備了成為歐洲新霸主的經濟和政治基礎,只是目前還無力衝破二戰體系的「禁錮」,所以只能等待機會。

近幾年來,德國已經有了成為正常國家的想法。如果想成為正常國家的話,那就必須首先擺脫美國的控制。所以,默克爾從經濟,政治和軍事三個方面進行了嘗試。在經濟上,德國藉助北溪1號線的輻射,又和俄羅斯搞了個北溪2號線,想藉此將自己和俄羅斯捆綁,目的自然是使美國「縮手縮腳」,不敢對德國用力過度。在政治上,德國把持住了歐盟,使德國的聲音通過歐盟來發出,也就避開了二戰體系對德國的束縛。在軍事上,德國對美國要求增加軍費開支的「指示」是置若罔聞,意在削弱北約在歐洲防務中的作用,並在去年讓法國出頭制定了組建歐洲軍計劃。然而,美國顯然也覺察到了德國的「意圖」,所以,美國也進行了針對性的部署。在經濟上,美國挑動東歐國家反對北溪2號線的建設。在政治上鼓動英國脫歐,試圖削弱歐盟的影響力。在組建歐洲軍問題上,美國同樣是堅決反對,試圖將組建歐洲軍的計劃消弭於萌芽狀態。所以說,德國目前還無法輕易擺脫美國的控制。

人類社會進入現代化國家模式以來,科技成為了衡量一個國家實力的重要方面。已經和軍事,政治,經濟並列。從科技水平來說,德國有著不錯的基礎和傳統。在二戰之前,德國的科技水平僅次於美國。經歷過二戰的波折後,雖然流失了大量的人才,但仍然和日本有得一拼。應該和英,法,日在一個檔次。所以,綜合分析,如果德國一旦擺脫了美國的控制,以它強大的工業體系和經濟實力,要不了幾年時間,德國就能將它們的軍事短板「補齊」,那時的德國才能算歐洲真正的霸主。

相關焦點

  • 打遍歐洲無敵手,穩居一百年歐洲霸主
    波旁王朝,是歐洲歷史上統治過法國、西班牙、義大利、盧森堡等國家的朝代,至今仍然統治西班牙和盧森堡兩個歐洲國家。在歐洲歷史上,波旁王朝在法國的統治最強大和最著名,後世只要一提到波旁王朝,大多會聯想和特指法國的波旁王朝。那法國波旁王朝到底強大到什麼程度?一句話概括:打遍歐洲無敵手,穩居一百年歐洲霸主。
  • 法國和德國,誰才是歐洲的核心?
    英國遠離歐洲大陸,地理上就成不了歐洲的核心,歷史上英國也從來不是歐洲的核心。在英國的歷史上,它為了防止歐洲出現一個霸主,總是搞「大陸均勢政策」。英國只要看到歐洲大陸哪一個國家強,就聯合另外幾個國家打它。英國曾7次組織反法聯盟,為了就是阻止法國統一歐洲大陸;同樣為了阻止德國統一歐洲大陸,也組織過反德聯盟,現在的英國都要脫離歐盟,更不可能成為歐洲的核心。那麼,法國和德國,誰才是歐洲的核心?
  • 德國學者:歐洲低估了中國的力量,高估了美國的力量
    我國曾經因清朝錯誤政策導致我國科技水平比歐洲國家科技落後幾百年,中國實力變弱也使得不少覬覦中國已久的歐洲國家不斷侵略中國領地,企圖稱霸這個擁有巨大領土面積的國家,從此中國便被許多歐洲國家輕視。直到今年疫情,中國率先研製出了對抗病毒的疫苗,才使得許多歐洲國家刮目相看。一位德國學者甚至說,歐洲一直以來都高估了美國,低估了中國。
  • 立陶宛,是如何從一個海濱小國變成歐洲霸主的?
    歐洲無疑是世界上聚集發達國家最多的地方,在大家的印象中英法德等國才是歐洲真正意義上的老大,但是今天小編要為大家分享的這個歐洲老大卻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國,它就是立陶宛,可能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都不是特別熟悉,事實上立陶宛是一個人口不足三百萬的彈丸小國,那麼它怎麼會被稱為歐洲的老大哥呢?
  • 曾經的歐洲霸主,卻總是被新崛起強國打崩!
    這三個國家,就是德國、法國、義大利的雛形。後來東法蘭克王國兼併了中法蘭克王國,在962年改稱羅馬帝國,宣布繼承西羅馬帝國,就是歐洲歷史上經常提到的神聖羅馬帝國。這個帝國其實是聯邦性質,皇帝由選舉產生,鼎盛之時,疆域包括了現在的德國、奧地利、捷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義大利,以及法國東北部的一些領土,橫跨阿爾卑斯山南北,明面上是一個疆域龐大的帝國。特別說明一點,奧地利在德語中起初是一個模糊的地理概念,泛指巴伐利亞、斯提裡亞東部的邊疆領土。
  • 此國曾是歐洲霸主,卻一蹶不振淪為配角,至今仍被英法排擠打壓
    耐人尋味的是,昔日的歐洲霸主西班牙卻一直被歐洲各國孤立,排除在歐洲權力核心之外,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眾所周知,一個國家能夠在其所在地區擁有多大的話語權,主要是依靠其國家實力。西班牙在近代曾是稱霸一時的海洋霸主,雖然隨著時間推移,西班牙的國力日益衰退,但無論是從國土面積還是人口來看,至今仍然能排在歐洲前列,再加上西班牙位於伊比利亞半島,在地中海與大西洋都有面積廣闊的領海,有著歐洲大陸其他國家不可比擬的區位條件。然而,這樣一個強盛國家卻一直被歐洲孤立,兩場世界大戰之中,西班牙永遠都是配角。
  • 世界霸主興衰史
    按照時間順序,它們分別是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德國、俄羅斯、美國。所謂的「世界霸主」就是指能在世界範圍內施加廣泛的影響力,並引領整個世界進步和發展的國家。然而,在很長時間內,我們並不知道世界是什麼樣子的?也不知道世界到底有多大?既然人們不知道世界有多大,那麼也就無所謂「世界霸主」。
  • 英國稱霸2016歐洲大學排行榜 德國緊隨其後
    【環球網留學綜合報導】據英國《獨立報》3月10日報導,英國在《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增刊》2016歐洲大學排名中稱霸,牛津、劍橋、倫敦帝國理工奪得前三甲。根據《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增刊》發布的2016歐洲大學排名信息,英國大學佔據了將近四分之一的江山,在前200名中,佔據了46個名額,其中7所大學躋身前10。
  • 歐洲國家軍力對比,第一毫無懸念,德國難進前四
    世界上的發達國家也就那麼多,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歐洲國家。對於歐洲的眾多國家來說,由於總的資源是一定的,所以實力強一點的,就會撈到更多的好處。因此,歐洲國家之間的實力分層也是比較明顯的。但是,就軍事這一方面而言,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一個敢來挑戰俄羅斯在歐洲的霸主地位。俄羅斯和一些歐洲國家相比,它還有著一個非常明顯的優勢,那就是國土面積廣闊。
  • 歐洲水深火熱,德國一枝獨秀
    4月的復活節是春天到來的標誌,四處春暖花開,想必熱衷於享受大自然的德國人已經按捺不住想出門的心了。今年2月底,在義大利的一場大型狂歡節之後,新冠病毒在歐洲大陸迅速擴散起來。疫情當前,歐洲各國紛紛關閉了邊境,採取了不同程度的對抗措施。疫情最嚴重的義大利、西班牙,已經將封鎖措施調到最高等級,德國也視之為二戰以來遇到的最艱難的時刻。
  • 美國已經是過去式?德國態度出乎意料,法國這時候也來「神補刀」
    近期,美國在國際上的處境似乎有點尷尬,由於美國的霸主位置似乎即將動搖,所以很多國家在有關美國的事情上都選擇了將自己置身事外,生怕美國的一些動蕩會影響到自己。而與此同時,美國卻並不知收斂,還在一味地「秀肌肉」,這樣的行為無疑有些「拉仇恨」。
  • 美霸主地位要動搖?德國轉而親華,默克爾公開立場
    作為G7峰會的成員國之一,德國與美國之前的關係還是以合作為主的,但是最近將要在美國舉行的G7峰會德國已經明確表示不會再去,並在公開場所表示要從根本上反思與美國的關係。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德國公開表示不滿美國美國與德國之間一直存在著矛盾,在德國與俄羅斯以北溪-2項目建立合作時,美國就一直多次發出警告來反對德國參與這個項目。德國拿出大量資金與俄羅斯進行合作,卻沒有按照北約規定繳納軍費更是引燃了美國壓抑的怒火,最後美國以撤出駐德美軍作為要挾,但德方對此施壓無動於衷。
  • 病毒席捲歐洲!歐洲27個國家被感染,默克爾稱德國超60%人口危險
    綜合外媒3月11日報導,新型冠狀病毒正在全球爆發,僅在歐洲就有超過17000例病例和700多人死亡,對這種病毒感染威脅生命的恐懼也已經席捲了整個歐洲大陸。世界衛生組織發布警告,目前在歐洲有近30個國家的人類之間正在發生感染。
  • 德國光學比日本厲害,為什麼?現在呢?
    德頭傳奇 德國光學領先世界,現在也是如此。 我想說,這只是歷史,至少從相機鏡頭方面來看,日本光學技術已經迎頭趕上了。
  • 「納粹」或在歐洲重新復活,猶太人已不敢上街,德國警察高度緊張
    最近幾天對德國總理默克爾來說,是一個非常灰暗的日子。因為就在5月26日剛剛結束的歐洲議會選舉中,極右翼黨派獲得了58個席位,支持率大幅上升。而來自德國警方的報告則顯示,猶太人在大街上被人身攻擊的次數上升了20%,德國各地的州警處於高度戒備狀態,嚴密看護猶太人社區,學校和幼兒園等設施,以防發生不測。默克爾在接受美國CNN電視臺採訪時,毫不避諱的說,當前歐洲地區的民族主義,民粹主義和反猶主義勢力正在迅速抬頭,它們是威脅歐洲的「黑暗勢力」。
  • 德國在歐洲的地位?
    德國總面積約為35.7萬平方千米,人口數量約為8300萬人,不管從面積還是人口數量角度來看,德國都是歐洲西部地區的大國,是歐洲發展的主導力量之一,德國是歐洲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2018年德國的名義GDP約為40291億美元,位居歐洲第一位,排在美國、中國和日本之後,位列世界第四位。
  • 最浪漫的歐洲霸主,發明高跟鞋跳芭蕾舞,讓國家變得奢華優雅
    路易十四5歲登基,23歲親徵,在位72年,被稱為最浪漫的歐洲霸主,發明高跟鞋跳芭蕾舞,讓國家成為奢華優雅的代名詞,路易十四,在5歲那年被母后抱上國王寶座,就此開始72年的漫長帝王生涯。當時西班牙已經衰落,英國還沒有崛起,憑藉他出色的政治與軍事能力,讓法國成為歐洲當時最強大的國家。
  • 柯慕賢:德國和中國都需強大團結的歐洲
    歐洲一體化符合德國的國家利益。如果沒有歐洲,德國就不會統一,德國經濟不會像現在這樣繁榮(德國50%以上出口的目的地是歐洲國家),德國的政治體制也不會如今天一般成為穩定的基石。德國公開承認過去納粹政府的野蠻罪行,在此基礎上與歐洲鄰國,特別是法國達成和解。這種和解讓我們擁有了歐洲最強的抵禦政治極端主義的能力。
  • 日本和德國作為一流製造業強國,誰才是高端製造業的霸主?
    那麼,日本和德國和全球一流製造業強國,誰才是高端製造業的霸主?我們需要從汽車製造、工具機製造、機械製造、半導體等高端製造業領域分別對比,誰強誰弱便一目了然。汽車製造在全球汽車製造領域,德國略微領先於日本。
  • 德國Stntus鮮途丨歐洲真空保鮮專家
    ,1995年創立於德國,專注真空保鮮行業已經超過20年,擁有全球領先的真空保鮮研究院和歐洲最大的保鮮包裝製造基地,其真空技術更深入應用於航天太空領域。品牌故事Stntus(鮮途)品牌的創始人Culig(庫雷格),1955年出生於歐洲斯洛維尼亞。剛出生不久,在德國一家模具工廠工作的父親就不幸因工遇難,只留下母親和庫雷格相依為命。1975年,年滿20歲的庫雷格在德國依舊接替父親的職位,負責鋁製飯盒的鍛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