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軍:現代布景不應破壞崑劇「一桌二椅」的傳統

2020-12-20 江蘇頻道

「一桌二椅,你和母親兩個人怎麼坐?和父親呢?和愛人呢?」12月11日,梅花獎得主、崑劇表演藝術家柯軍做客先鋒書店,帶來一場主題為《一桌二椅,從過去到未來》的崑曲講座。從崑劇不變的「一桌二椅」、百變的人物關係入手,結合身段演示,柯軍與讀者們分享了自己從藝多年來對崑劇虛擬性表演和傳承創新的感悟。

柯軍

「一桌二椅」是崑曲極簡主義的美學

「前些天中央巡視組來劇團談話,我剛進門,他們就把椅子往邊上一挪,說柯老師請坐這邊。哎呀,就是這一個動作讓我輕鬆許多。」講座開始,柯軍先用一個小例子說明了座位的重要性,「因為面對面多是談判和審判,坐邊上氣氛就緩和了許多。」

「舞臺也是一樣的,同樣是從一張桌子、兩把椅子開始的。廳堂裡,主客分坐兩邊;一把椅子搬到後面,一把椅子在前,或者乾脆跪著,就變成了公堂審判。」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在崑曲的一方舞臺上,簡簡單單的一桌二椅,卻可以排列組合出天地萬物。「一張桌子,可以坐旁邊吃飯,可以審判,還可以是床,是城牆,是山水。」

在最簡單的布景環境中,演員用精湛的表演技術來填補整個舞臺的空白。「舞臺上什麼都沒有,但可以通過林衝的表演,來反映出夜奔的環境;可以通過丫鬟的表演,體現出繡樓上下的空間感。雁過無聲,演員的眼神注視卻勾勒出它的軌跡;寒暑無形,演員的肢體動作卻能反映出天涼天熱。」

柯軍認為,傳統崑劇的表現形式是高度虛擬的,是演員的表演和觀眾的想像共同完成的藝術作品。然而隨著「大舞臺」概念越來越多的滲入崑劇領域,柯軍也越來越擔心,崑劇原有的表演藝術會因此大打折扣。

「舞臺上的物質越多,非物質就越少。現代聲光電和布景的加入,其實破壞了整個崑曲的美學藝術,原有的虛擬和象徵都不在了。表演越依賴舞臺上的物質,演員在舞臺上非物質的創造被剝奪的也可能越多。」

演崑劇,也曾主管過院團,無論是自己的表演還是劇團的大戲創作,柯軍都堅持保留最原始的「一桌二椅」。「為什麼只要一桌二椅不要別的,因為我們認為最優雅的文學和最精緻的表演是崑曲的內核,其他的都可以忽略。」

崑劇傳承者,「考古學者」加「藝術先鋒」

「作為藝術遺產,我們要像考古學者一樣,去發掘考古的歷史。所以我們要有考古的團隊,要把老先生的折子戲和我們音樂方面的曲牌、我們的表現形式保留下來。」從保護「一桌二椅」出發,柯軍認為,傳承崑劇藝術,還有更多「考古」的工作需要做。

「崑劇是最傳統和最先鋒的藝術,同時具有藝術屬性和遺產屬性。」崑劇的傳承有繼承和發展兩個目標,「就像兩個人向著相反的方向背道而馳,同時進行」。柯軍覺得,這些年,傳統戲曲做了很多迎合當下市場的改變,但是有些創新卻走的太遠太快了。

「影視劇是直接表現人物,但戲曲是通過人物的程式化來表現。演一個英雄人物,不是通過你的理解,你就是英雄人物,你是通過訓練,一站就是英雄。崑劇演員當然可以體會這個人物,但不能放棄我們的程式。」

「比如說中槍,一種表現是馬上按住傷口,但我們表現,就是把手離開傷口,越遠越好,用手抖來表現人物的身心痛苦。」以腿部中槍為例,柯軍演示起了「最崑劇」的表演形式。「戲曲表演沒有近景和特寫,我們只能通過表演來把觀眾的注意力轉移到我的腿上面。」

「所以我們的崑曲,要保護我們的文化遺產,要考古要回歸,這些老東西我們是不能丟的。如果我們一直在發展創新,那麼再過五百年,我們的崑曲有多少歷史?一定是一年,因為你把本丟掉了。」柯軍說,傳承崑劇不是一定要往前走,也要時不時停下來,看看有沒有丟下什麼寶貝。(楊倩菲)

相關焦點

  • 崑劇的虛擬性與「一桌二椅」
    崑劇有二個最基本的特徵,一是它的綜合性,它通過音樂、舞蹈、表演、歌唱,又通過繪畫、建築、雕塑、文學劇本等,把時間藝術樣式與空間藝術樣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其綜合性之廣泛,在各種綜合藝術中是絕無僅有的;二是它的虛擬性(或稱寫意性),這和西方戲劇的寫實主義的表現方法正好相反。
  • 《一桌二椅-夜奔 朱䴉記》榮膺本年度「中國最美的書」稱號
    導讀:《一桌二椅-夜奔》《一桌二椅朱䴉記》是華人實驗藝術先驅榮念曾策劃、著名崑劇表演藝術家柯軍主編、新華日報高級記者王曉映編著的姊妹書。榮念曾於1997年開創的「一桌兩椅」計劃,建立了跨越時代與國界的藝術交流平臺,共超過100位文化藝術工作者參與。
  • 張藝謀玩轉「一桌二椅」
    原標題:張藝謀玩轉「一桌二椅」  9月30日晚,由國家大劇院製作的新編歷史京劇《天下歸心》在京首演。該劇由張藝謀跨界執導,他對京劇傳統道具「一桌二椅」的運用是演出的亮點,尚長榮、李鳴巖、陳少雲、史依弘等名家的表演則依舊精湛。
  • 張藝謀京劇處女作亮相 "一桌二椅"現代手法致敬傳統
    尚長榮飾演的鄭莊公霸氣十足,而巨型的與小型的兩套「一桌二椅」也在不同場景中呼應變換。蘇巖 攝 昨晚,國家大劇院出品的京劇《天下歸心》在大劇院戲劇場與觀眾見面。 「一桌二椅」 現代手法致敬傳統 《天下歸心》故事取材自《左傳》「鄭伯克段於鄢」,講述春秋時期鄭莊公摒棄前嫌,與母親重歸於好的故事。作為張藝謀的「京劇處女作」,該劇如他之前承諾的:向京劇傳統致敬,同時不乏現代感。舞臺的主布景是紅色巨型的「一桌二椅」與一堵白牆,通過機械、投影和燈光的運用,「一桌二椅」可自由變換,賦予戲劇更豐富的內涵。
  • 【文化】一桌二椅
    別小看這「一桌二椅」,可它卻是草臺班子舞臺美術的全部。既能表現皇帝的金鑾寶殿、書生的雅致書齋,也能用作吵鬧的酒樓茶館、將士的邊塞帳篷。桌椅的裝飾只是換上不同的桌圍椅披即可。搬上搬下,簡單方便。 不同行當其坐法的也不同,演文戲時,演員端正莊重;演武戲時,丑角則藉助椅子,閃轉騰挪,來刻畫了人物的性格。
  • 一桌二椅算布景嗎?中國戲曲舞臺到底需要怎樣的布景?
    中國戲曲過去只用了一些如一桌、二椅、布城山片、帳幔以及由人掌握的車旗、水旗、風旗等。有人說,這些就是中國戲曲舞臺布景的傳統,現在應該在這種基礎上順著它的規律去發展它。
  • 柯軍建言文化「精準扶貧」:大團幫小團 建非遺中心
    柯軍建言文化「精準扶貧」:大團幫小團 建非遺中心  【解說】北京時間3月18日,全國人大代表、江蘇演藝集團總經理柯軍接受中新社記者的專訪。他表示,國家各類文藝演出院團經濟效益差異大,有些演出團生存狀況堪憂,應該對他們實行精準地文化扶貧。
  • 《天下歸心》主創開藝術導賞課 一桌二椅不簡單
    陳霖蒼導演說在京劇《天下歸心》建組前半年左右的時間裡,他一直和張藝謀導演溝通繪圖,到現在才從一千多張繪圖中定下來方案,之所以如此費勁,就因為張藝謀導演希望《天下歸心》既要保留京劇傳統的一桌二椅,又要有新的視覺衝擊力,讓人眼前一亮。
  • 朱䴉計劃上海站·一桌二椅2014
    上海世博期間,日本政府委託香港「進念·二十面體」藝術總監榮念曾與日本戲劇大師佐藤信共同創作《朱䴉》,作品將朱䴉和環保作為主題,以來自中國和日本的非遺表演項目崑劇與能劇的形式進行表演,在世博會短短半年時間內,演出多達6400多場。之後,榮念曾將朱䴉的生存狀態與傳統表演藝術家進行類比,探討當下社會環境中,傳統表演藝術的生存、培養、創新與發展的問題。
  • 看張藝謀用「一桌二椅」說故事
    記者昨天採訪了北京的部分京劇界人士,有評論家說,一桌二椅的京劇程式被完整保留,甚至被多媒體放大,張藝謀是《天下歸心》的最大賣點,演員的唱功則是整臺戲的最大看點。  舞美:尊重京劇傳統,程式與寫意兼具  毋庸諱言,張藝謀三個字,是《天下歸心》的重要賣點。人們普遍關心在他的導演之下,京劇舞臺會呈現出怎樣的視覺效果。
  • 兩根麻繩一桌六椅傳承戲曲精妙
    這個作品的好是能讓人去討論  崑劇《爛柯山》、京劇《馬前潑水》、梨園戲《朱買臣》講的都是同一個故事:窮書生朱買臣一直夢想升官發財,妻子崔氏忍受了20年後逼他休妻,改嫁暴發戶阿旺。沒想到朱買臣最後真的當上太守衣錦還鄉,崔氏懇求破鏡重圓,朱買臣以潑水表示覆水難收,崔氏羞愧自盡。在很多人眼中,崔氏是嫌貧愛富的代表,而朱買臣是有志者事竟成。
  • 張藝謀執導京劇《天下歸心》回歸「一桌二椅」
    對此,國家大劇院院長陳平表示,「 這是一部蘊含濃厚傳統道德精神與和諧之美的京劇,既有對傳統經典的回溯與傳承,也是對國粹藝術與時代結合的一次探索,我們希冀藉此呼喚中華文化中最為傳統的孝道精神與家庭和諧、社會和諧以及人際和諧之美。」
  • 張藝謀指導原創京劇《天下歸心》 只留「一桌二椅」
    舞臺上只保留了京劇傳統道具「一桌二椅」。 圖片來源 國家大劇院官微   和郭寶昌帶領眾多老戲骨的《大宅門》一樣,以張藝謀執導吸引眾多眼球的大型原創京劇作品《天下歸心》同樣也是京劇界明星的大集合。昨晚,這一國家大劇院出品的京劇作品同樣作為藝術節劇目在東方藝術中心上演,並將連演三場。
  • 張藝謀跨界執導京劇 「一桌兩椅」傳達簡約美感
    在談到整體把握時,張藝謀表示:「我作為一個跨界導演,面臨最主要的挑戰就是如何讓京劇呈現出它最本質的美,而我認為一桌兩椅是京劇的起點,所以這次我將用一桌兩椅來做一個簡約和象徵的舞臺,用它來傳遞這樣一種美感。」  而按照張藝謀「一桌兩椅」的構思,《天下歸心》一改近年舞臺流行的「豪華大製作」風氣,通過「一桌二椅」的無窮變幻,將京劇傳統傳統美學中的「程式化」和「寫意性」發揮到極致。
  • 《天下歸心》主打簡約 張藝謀強調「一桌二椅」
    一改近年來舞臺上頗為流行的「豪華大製作」風氣,京劇《天下歸心》將主打「傳統牌」 ,通過京劇道具中最傳統、最典型的「一桌二椅」的無窮變幻,詮釋「程式化」與「寫意性」等傳統戲曲美學。據介紹,水墨、皮影、宣紙等傳統元素都將在舞臺上配合出現。  舞臺簡樸,並不代表創作鬆懈。作為一門「角兒」的藝術,京劇《天下歸心》可謂梨園名家雲集,會讓戲迷過足戲癮。
  • 突破「一桌二椅」,並非「評彈+劇」生硬組合
    導演吳佳斯表示,《醫聖》在藝術樣式上有別於傳統的評彈作品,打破評彈表演中不注重舞臺調度的傳統定式,對「一桌二椅」進行格局的突破,將視聽效果從演員身上延至全部舞臺。穩健流暢的蔣調、柔美清麗的麗調、蒼勁有力的張調、樸實風趣的嚴調中還穿插節奏獨特的評彈曲牌,如山歌調、剪剪花和道情調等。  《醫聖》要讓演員「動起來」,還要揚長避短。
  • 中英版崑劇《邯鄲夢》在倫敦首演
    新華社倫敦9月22日專電(記者 梁希之)為紀念湯顯祖和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江蘇省崑劇院22日在倫敦首演中英版崑劇《邯鄲夢》。  《邯鄲夢》由英國莎劇導演利昂·魯賓和中國崑曲表演藝術家柯軍合作執導,中英兩國戲劇演員聯袂演出。  《邯鄲夢》改編自湯顯祖作品《邯鄲記》。
  • 張藝謀玩轉「一桌二椅」(圖)
    一桌二椅的巧妙舞臺運用、流派紛呈的唱腔展示、栩栩如生的人物塑造,在兩個多小時內,讓觀眾們過足了戲癮。一桌二椅暗藏玄機演出當晚,導演張藝謀兌現了之前的承諾,為大家奉獻出一部「向京劇傳統致敬」的誠意之作。以京劇傳統道具一桌二椅為核心,結合宣紙、皮影、水墨國畫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將現代藝術手法與傳統京劇舞臺相結合,變幻出精彩紛呈的效果。
  • 京劇《天下歸心》回歸一桌兩椅 一掃舞臺豪華風
    從10月初在北京的演出來看,該劇一改近年來舞臺上流行的「豪華大製作」風氣,轉而主打「傳統牌」。舞臺上,京劇道具中最傳統的「一桌二椅」幻化成大大小小、虛虛實實的道具或背景,意在突出京劇的程式化與寫意性,而「克段」、「慶功」、「私訪」、「天問」、「見母」等五幕大戲中也包含了水墨、皮影、宣紙等中國傳統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