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路透社報導,川普政府已起草限制89家中方航天及其他領域與軍方有關係的企業採購美國一系列產品及技術。其中包括中國商用飛機有限公司。而這一草案遭到了相關商企的反對,理由是中國商用飛機有限公司90%零部件來自進口,而限制出口不但會讓相關美國相關商企蒙受巨大損失,也會促使中國自主研發製造。
C919、R929大飛機的製造商——中國商用飛機有限公司於2008年5月11日在中國上海成立,公司註冊資本501.01億元,總部設在上海。
中國14億人口,是世界上民用航空最大國。但是卻沒有一家自己的飛機製造商。
除了每年海量的真金白銀的採購費用大把大把花出去,每年的維修費用也不容小覷。A檢間隔大約3個月、C檢間隔是18個月、D檢(大修)間隔是6年。一顆螺絲動輒上千美金,定價權攥在人家手裡,那種花錢的感覺對於並沒有什麼利潤的航空公司來講是極其痛苦的。
所以,在2008年終於成立了中國商用飛機有限公司。設計了自己的大飛機C919。很多人都說C919算不上國產,90%零部件來自國外進口,沒有多少技術含量。
其實是不是國產應該這樣看,比如中國商用是一個開發商,規劃、設計一個小區的藍圖,這個自主權是不是在抓在中國商用手裡?然後中國商用還是建築商,只是從不同供應商手裡採購部件、材料,這個採購權也是在自己手裡吧?而國產化也是一個過程!一家高科技企業所帶動的遠不止經濟發展,還有整個產業的升級。
比如說飛機上最基本的緊固件(螺絲、螺母、墊片、鉚釘等)我們都要全部依賴進口,因為飛機從地面到萬米高空,飛過各種複雜環境,要經歷溫度巨變、腐蝕、高壓、高強度等等狀況,飛機上的緊固件要求更精密、耐腐蝕、強度高、溫度適應性強,國內雖然每年以1260美元/噸的價格大量出口緊固件,卻要以9000美元/噸的價格進口合格適用的緊固件。
在此之前,我國工業一直處在代工、中低端製造,隨著高端產業的逐步推進,產業周邊也積累了一定的需求。只有有了一定量的需求之後,才會有企業往這方面投資研製,就像手機產業帶動整個產業鏈的完善。到目前為止,C919已經實現了60%的零部件國產化。要知道,即使是波音和空客也只不過50%的國產化呀!
在核心部件方面,長江1000A發動機已進入適航試飛。雖然長江1000A渦扇發動機與目前採用的LEAP-X1C發動機還存在較大技術差距,但是起碼不會被美帝卡脖子!
美國認為無可替代的進口清單也正在縮短!
國內航空市場的巨大需求是我們堅持自主研發製造的基礎,目前中國商用飛機有限公司已經籤獲1008個訂單,其中20個R929訂單。按照1700萬美元的採購費用,3300萬美元的組裝費用,每銷售一架C919,利潤是國外同級別飛機的兩倍。
對於美國的封鎖,我們無所畏懼,肆意制裁只會讓我們更自主!
加油!中國!
(喜歡的朋友敬請關注「服鳥科技梗」,後續將奉上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