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孩子以後性格暴躁,怯懦自卑,就別總是朝孩子大吼大叫

2020-12-20 育兒房間

我們總是說,要「做自己情緒的主人」,然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真正能夠一直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少之又少。

而在有了自己的孩子後,成為父母的人們就更難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了。

在教孩子知識、輔導孩子學習時,無數父母一次又一次地情難自控,瘋狂爆發,如同火星撞地球,輪船遇冰山。

在小區裡,夜晚時分打開窗,總能聽到不知哪家傳出來的吼叫,「這麼簡單的題你怎麼就是不懂?」「cos45°到底等於多少!」「潭中魚可百許頭,下一句呢?背啊!」

然而,這樣的怒吼真的有效嗎?

一個大家都不願意承認的事實是,怒吼對事情本身毫無幫助,只是為了發洩自己的怒火,掩蓋自己的無能為力。

而這種無能為力的怒吼,往往會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性格養成產生不利影響,甚至毀掉孩子的一生。

不想孩子以後性格暴躁,怯懦自卑,就別總是朝孩子大吼大叫:

1、暴躁易怒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在家長的吼叫中長大成人的孩子,往往也會變成一個暴躁易怒的人。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家長習慣用吼叫來交流溝通、解決問題,孩子也難免有樣學樣。

這樣的孩子無論是在學校裡和老師同學相處,還是走上社會後和老闆同事接觸,都免不了信奉「暴力至上」,不懂得正常交流,也難以建立良好的社交關係。

2、怯懦自卑

父母愛吼叫、性格強勢,就會對孩子產生壓制,導致孩子習慣處於弱勢地位、習慣做一個「聽命者」。

久而久之,孩子做事就會畏縮不前,把犯錯當成是不可原諒之事,只敢中規中矩地聽命行事,不敢稍越雷池半步。

或許這樣的孩子會是個老實人、好人,可卻更會是個無能者、自卑者,做事裹足不前首鼠兩端,與人交往唯唯諾諾低聲下氣,即便條件再好也難成大事。

父母都是愛孩子的,雖然一時氣急可能會吼孩子,但並不意味著就不愛孩子了。

大多數父母在吼叫、發洩之後,其實自己心裡也充滿悔意和負罪感,覺得自己態度不好,覺得問題沒那麼嚴重,覺得自己應該換一種表達方式,有的家長還會向孩子道歉。

亡羊補牢為時不晚,而如果能未雨綢繆那就更好了。

作為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保持耐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這樣不僅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也會讓孩子有個好性格,使他以後也能耐心對待自己的孩子,形成一種良好的家風。

親愛的家長們,你們輔導孩子時,如果孩子表現不佳,會怎麼做呢?

相關焦點

  • 孩子淘氣時,家長千萬別大吼大叫,孩子太「受傷」了
    父母在吼叫的時候可知道,孩子的內心有多受傷豆豆是個6歲的小男孩,原本性格還比較活潑好動,整天愛說愛笑的。可是最近一段時間卻越來越孤僻,在學校總是一個人呆在角落,不和小朋友一起玩,上課也不敢舉手發言了。老師把豆豆父母請到學校了解情況,原來豆豆性格的改變跟父母的教育方式有直接關係。
  • 孩子淘氣時,家長千萬別大吼大叫,孩子太「受傷」了
    好奇和探索是小孩子的天性,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孩子會經常做出各種淘氣的行為。家長們看在眼裡就難免怒火中燒,很難保持平和的情緒,所以對孩子大吼大叫也成了家常便飯。有些孩子漸漸在父母的吼叫聲中變得膽小、內向,而有些孩子則變得叛逆,不但對父母的話熟視無睹,還會跟父母對著幹。
  • 家長脾氣暴躁、總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怎麼辦?情緒管理了解一下
    很多人在設想自己做父親或母親的時候,總是非常溫柔細緻的,但當他真正成為父親或者母親時,由生活的壓力、工作的煩惱以及孩子的調皮等各種原因夾雜在一起,可能會變得脾氣非常暴躁,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 想管教好孩子請別「大吼大叫」,只要這2招,孩子懂事又聽話
    大吼大叫式的教育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3歲以後才能上,而孩子在三歲之前就已經有自己的性格了。而這個環境就是家庭環境,也是家庭教育,這種大吼大叫的教育方式是導致孩子重度自卑的罪魁禍首那麼大吼大叫的父母就是正好激發了孩子的逆反心理,因為你們的性格就屬於極端的性格,孩子的性格也容易極端化,要麼自卑要麼暴躁。那麼叛逆就是他們暴躁的開始,你們越暴躁他們越叛逆,直到最後兩敗俱傷,這是你們想要的結果嗎?
  • 在父母大吼大叫中長大的孩子,性格有這3個缺點,越長大越難改正
    不難發現,那些在和睦融洽的環境氛圍裡成長的孩子,一般都比較活潑開朗,熱情自信,而孩子的父母總是大吼大叫,那麼在家長的吵鬧中長大的孩子,性格上一般也會有這3個缺點,而且孩子越長大越難改掉,家長們一定要注意了。
  • 在父母大吼大叫中長大的孩子,性格有這3個缺點,越長大越難改正
    每個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都不太一樣,所以寶寶們在父母要的養育下,也會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徵。不難發現,那些在和睦融洽的環境氛圍裡成長的孩子,一般都比較活潑開朗,熱情自信,而孩子的父母總是大吼大叫,那麼在家長的吵鬧中長大的孩子,性格上一般也會有這3個缺點,而且孩子越長大越難改掉,家長們一定要注意了。
  • 對孩子大吼大叫?會對孩子性格造成缺陷,值得每一位父母重視
    但是,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給孩子帶來了潛移默化的傷害,特別是容易讓孩子的性格變得自卑和內向,這是為什麼呢?2、在父母大吼大叫中長大的孩子,容易沒有自己的想法。像我姐姐那樣,一點點沒有順她的意,就批評孩子,罵孩子笨了,潛意識裡,孩子的心理也覺得自己真的很笨,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慢慢就會扼殺孩子的天性。
  • 稍有不順就暴躁、對家人大吼大叫都是什麼樣的人
    站在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一個稍有不順就對家人大吼大叫的人,一般有以下特點: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他具有嚴重的自卑情結,在家庭裡沒有得到應該有的關注與關心。在生活當中,我們都會產生一個誤解,就是自卑的人,一定都要表現得安靜內斂。
  • 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試試4種補救方法
    張女士結婚不久就生了孩子之後,一個人負擔起了照顧孩子跟家庭的責任。老公長期在外忙著掙錢,很少能幫忙照顧家庭,更不要說能幫忙帶孩子了。自己一個人照顧孩子,導致張女士長期睡眠不良,精神衰弱。時間一長,張女士變得性格暴躁,容易發怒。每次孩子做錯事,她總是沒法控制自己的脾氣,對孩子大吼大叫。比如她剛剛收拾房間,沒一會兒孩子就把東西翻亂了,所以她會朝孩子吼。
  • 兒時常被吼的孩子,長大後易養成這三類性格
    印象很深的一本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只有幾張簡單的圖片,但是看著那些畫面,很多媽媽都淚流滿面。面對強大的大吼大叫的媽媽,小企鵝的頭飛向了宇宙,肚子落入了大海,翅膀掉進了熱帶雨林,嘴巴插在高山上,尾巴在鬧市裡找不到了。
  • 陶虹為吼女兒自責落淚:大吼大叫,是不正確的教育方法
    然而有娃之後,才發現很難做到,孩子有時候的行為真是讓人火冒三丈,很難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然而,我們必須明白,大吼大叫,對於孩子來說,是不正確的教育方法,容易給孩子帶來不可挽回的心理傷害。家長的大吼大叫,容易給孩子帶來哪些傷害?
  • 陶虹為吼女兒自責落淚:大吼大叫,是不正確的教育方法
    然而有娃之後,才發現很難做到,孩子有時候的行為真是讓人火冒三丈,很難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然而,我們必須明白,大吼大叫,對於孩子來說,是不正確的教育方法,容易給孩子帶來不可挽回的心理傷害。
  • 找到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原因,還孩子以溫柔
    可是膩歪兩天之後,就開始相見生厭,一有不和,我媽就對我輕則訓斥,重則大吼大叫。我都這麼大了,她還是如此,她有一句經典的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子裡:我生了你,還不能夠罵你嗎?每次聽到這句話我都會火冒三丈,現在回家的欲望也越來越低了。作為一個從小被吼到大的孩子,我受到了深深地傷害,內心也充滿了疑惑,難道我媽媽真的不愛我嗎?我也不想這樣的事情再發生在我養育下一代的身上。
  • 想讓孩子乖乖聽話,告別大吼大叫,父母學會這3招事半功倍
    ,因而不起作用,對此父母決定在孩子的面前樹立權威,對孩子大吼大叫,以期起到震懾的作用。想讓孩子乖乖聽話,父母大吼大叫管用嗎?吼叫教育之下,就能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期待發展嗎?或許一時之間,聊有成效,但是從長期來看,卻會對孩子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一、對孩子大吼大叫,教育效果將背道而馳1.
  • 「天天被吼」和「從不挨吼」的孩子,性格的差距,真的很明顯
    導讀:「天天被吼」和「從不挨吼」的孩子,性格的差距,真的很明顯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天天被吼」和「從不挨吼」的孩子,性格的差距,真的很明顯!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暴躁的孩子一般多出自這3種家庭,孩子長大以後容易走向極端
    李玫瑾教授來自公眾號:李玫瑾育兒之道每個寶寶生下來就是天真無邪可愛的,性格尚且不知道是什麼樣的但有些孩子隨著越長越大,性格特別的暴躁,很容易就生氣。甚至是不分場合的大吼大叫,這樣的孩子不僅很令人討厭,而且如果沒有好好的教育,以後很容易走向極端,做一些極端的事情。
  • 孩子遇到事情就愛大吼大叫,家長的情緒很重要,先調整好自己
    ,在家中和自己的妻子吵架,孩子長此以往自然學會了,每次媽媽和他說話的時候,他就總是對媽媽吼叫吵鬧,只要媽媽做的事情不滿足他的心意,不滿足他的心願,就會跟媽媽說自己不高興,當媽媽不搭理他的時候,這個孩子就直接對媽媽怒罵吵鬧,甚至有時候還會拿東西砸媽媽,之所以這個孩子出現這樣的狀況,就是因為看到了父親對媽媽的態度非常暴躁,所以孩子學會了,孩子遇到事情大吼大叫,除了以上這種情況之外,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家長的溺愛
  • 孩子喜歡大吼大叫,父母得懂「情緒法則」,別讓孩子成為情緒奴隸
    這樣的孩子他們通常喜歡用大吼大叫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緒,一旦遭受到的其他的事情,比如說內心受委屈,或者內心不滿,他們就有可能利用比較暴躁的情緒表達方式,去讓別人知道他心裡的狀態,知道他此時不太開心了。可是一味的利用伺候嘶吼式的方式,去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真的正確嗎?
  • 3年的時間,一個人帶孩子,大吼大叫瘋了似的,怎麼變成了這樣?
    3年的時間,一個人帶孩子,過程中的心酸點滴只有自己知道…一個人帶太難了……如若家庭幸福,伴侶體貼,再累也值得;可如果對方只是一個見不著的臭脾氣的影子「爸爸」,壓抑的生活總會發洩,很不幸,讓寶寶碰上了……我嚇到了孩子,自責、難受,反思,而後又再吼,再後悔,陷入了死循環,感覺自己抑鬱跟瘋了一樣……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都在反思,在控制。
  • 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試試這4種補救方法,或許來得及
    別問我怎麼知道的,不信咱先來個調查:不管是因為什麼,相信半數以上的家長一定是,前一秒吼完下一秒後悔。因為我們比誰都清楚,吼罵對孩子有什麼樣的後果。如果父母都用極端方式和孩子溝通,自卑、冷酷、暴躁這三種特質就會集中表現在孩子身上。所以,我們有必要搞清楚,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以及除了吼罵孩子,家長真正該做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