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湛:AH股溢價研究及港股通最新展望

2020-12-18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

作者簡介:李 湛 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鄧思思 中山證券研究員

摘要

A股與港股的對比分析:從市值規模來看,A股與港股分別為世界第二與第四大證券交易市場,A股的上市公司數量與規模均大於港股;從投資者結構來看,A股以個人投資者為主,專業機構佔比持續提高,港股以海外投資者與本地金融機構投資者為主,機構化專業化趨勢明顯;從與海外市場的相關性來看,與A股相比,港股和海外市場的相關性顯著更強,A股與海外市場相關性較弱,走勢相對獨立,受內地流動性影響更大;從估值來看,港股估值長期低於A股,目前兩地估值差距整體呈收窄態勢,隨著中概股陸續回歸,港股市場結構逐步改善,長期來看港股低估有望改變。

AH股溢價指數走勢與成因:就AH股溢價的走勢而言,未來A股與港股的估值差異預計將會縮小,但AH股的溢價現象短期內並不會徹底消失,預計將在合理的區間內持續波動。引起AH股溢價指數波動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第一,AH股溢價指數受匯率波動影響明顯;第二,A股與H股在投資者結構與投資理念方面存在明顯差異,造成兩地估值體系不同;第三,兩地市場制度存在較大差異,其中分紅政策是造成AH股存在長期溢價的主要原因。

港股通最新展望:明年疫苗的上市推廣預計將推動全球經濟復甦,另外隨著越來越多的大市值中概股回歸港股以及更多的中國優質企業在港交所上市,港股低估值的情況有望改善。在港股通的配置方向上,我們認為可以關注以下機會:一是目前處於低估值的行業或將迎來輪漲機會。今年港股受上半年跌幅較大影響,近半數行業收益為負,雖然10月以來各行業迎來普遍上漲,但低估值板塊回漲速度緩慢,未來或有輪漲機會。尤其是順周期板塊盈利確定性較強,建議關注目前漲幅偏小與估值相對較低的工業與金融業等,主要包括先進位造業板塊與銀行板塊等。二是關注科技與消費行業。目前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科技與消費行業具備長期成長性,其中科技股業績步入向上周期,是近年港股通布局的重點行業,而消費行業方面,隨著消費數據持續回暖,非必須性消費業有望進一步走高,建議關注汽車、餐飲等板塊。

1. 港股與A股對比研究

1.1 市場基本情況對比

A股與港股兩個市場的上市公司數量與總市值規模在近十年均處於持續上升階段,A股的上市公司數量與規模均大於港股。截至2020年11月,內地上市的股票總數為4161隻,包括A股4067隻與B股94隻,總市值為73.58萬億元;港交所主板及創業板上市的企業共有2524家,其中主板為2150家,創業板為374家,總市值為43.30萬億港元。

在港上市的內地企業一共有1254家,佔港股市場的近半數。包括289家H股公司、790家中資民營股及175家紅籌股。這三類企業的港股市值共佔香港市場總體市值總值的53.77%。從市場層次上看,香港股票市場包括主板和創業板兩個層次。在總體市場規模和籌資方面,主板佔有主導地位。就港股中資股分類來看,H股是指註冊在內地、赴香港上市的公司,主要包括銀行股和保險股,如工農中建四大行,中國平安、中國財險、中國太保等保險股。如果一家企業要發行H股,還要獲得中國證監會的核准許可。紅籌股是指註冊在境外、香港上市,且國有機構持有不低於30%股權以及50%營業收入來自內地的公司,如中國移動、聯想集團,這一概念誕生於上世紀90年代初,紅色用以表明股票的境內背景,裡面分老紅籌、新紅籌、民企紅籌等。中資民營股指註冊在境外,香港上市,且50%營業收入來自內地的民營企業,如騰訊、京東、比亞迪、碧桂園等。

從市值規模來看,A股與港股分別為世界第二與第四大證券交易市場,港股與A股相比成交額與換手率均較低,具有更偏重長期投資的特點,而A股的交投活躍度高,整體流通性較高,偏重短期投資。就成交量與換手率而言,港股的日均成交額與年化換手率分別為75.07億美元與46.45%,A股的日均成交額與年化換手率分別為761.82億美元與243.25%,均遠高於港股,尤其是換手率在全球主要市場中處於較高水平。

1.2 投資者結構對比

從A股投資者結構來看,以個人投資者為主,專業機構佔比持續提高。以上交所為例,投資者可分為個人投資者、專業機構、一般法人與滬港通四類。其中個人投資者佔比最高,近十年保持在80%及以上,專業機構投資者次之,佔比在10%-15%波動,近年來個人投資者與一般法人佔比呈降低趨勢,機構投資者與北上資金佔比持續增加,A股投資者結構的專業機構化進程加快。

從港股的投資者結構來看,以海外投資者與本地金融機構投資者為主,本地個人投資者佔比持續減少,中國大陸投資者佔比近十年來持續增加,機構化專業化趨勢明顯。港股投資者主要分為海外投資者、內地投資者、券商自營、本地機構與本地個人,其中本地金融機構投資者佔比與海外投資者佔比較高,均在30%左右波動,海外投資者佔比有所減少,券商自營與本地機構投資者佔比則呈持續增加趨勢,本地個人投資者佔比持續減少,僅佔約10%。從海外投資者的地域分布來看,歐美海外投資者佔比超50%,但呈現縮減趨勢;中國大陸投資者佔比近十年來持續增加,目前已達約30%。

1.3 與海外市場相關性分析

從與海外市場的相關性來看,和A股相比,港股與海外市場的相關性更強。A股與港股主要指數與國際指數相關性係數如上表所示,港股的主要指數包括恒生指數、恒生國企指數等,與歐美市場的道瓊指數、標普500等主要指數的相關性係數均在0.3左右,可認為有一定相關性,與日經225相關性係數為0.5左右,呈現較強相關性;而A股上證綜指、深證成指等主要指數與海外指數的的相關性係數均在0.1-0.3,相關性極弱。

港股受海外市場影響更大,與VIX恐慌指數呈現相反走勢。當全球VIX指數出現大幅上升或下降時,即全球風險出現大幅波動時,海外資金進出港股的規模也將出現大幅變化,從而導致恒生指數出現反向變動:VIX指數大幅上升通常導致資金外流,港股下跌;VIX指數大幅下降促使外資回流,港股上漲。

A股與海外市場相關性較弱,走勢相對獨立,受內地流動性影響更大。隨著與港股互聯互通機制的不斷成熟,北上資金對A股的影響與日俱增。北上資金存量的變化對A股股指走勢有明顯預見性:如上圖所示,北上資金存量與滬深300指數的變化具有高度相似性,北上資金存量的漲跌幅對滬深300指數的漲跌幅具有明顯的先發優勢,從領先市場的意義上來說,北上資金可被視為A股市場中的「聰明資金」。

1.4 估值對比

港股估值長期低於A股,目前兩地估值差距整體呈收窄態勢,隨著中概股陸續回歸,港股市場結構逐步改善,長期來看港股低估有望改變,但短期內將仍將維持低估值狀態。目前滬深300指數與恒生指數的12個月動態市盈率分別為15.36倍與14.99倍,兩者估值差距顯著縮小。港股市場過去主要以來自歐美的海外資金為主導,對A股存在明顯折價,隨著海外資金佔比持續降低,南向資金對港股參與度的提高,以及優質中概股的回歸,港股的估值從長期來看有望得到抬升。

從大中小盤的估值分化程度來看,A股的大中小盤估值分化明顯,港股大中小盤的估值差異較小。從上圖可見,A股大中小盤估值差距較大,且呈現依次遞增,截至2020年11月,滬深300、中小板指與創業板指的12個月動態市盈率分別為15.30倍、35.65倍與61.76倍。港股大中小盤估值差距較小,截至2020年11月,恒生大型指數、恒生中型指數與恒生小型指數的12個月動態市盈率分別為14.66倍、14.98倍與13.69倍。

2. AH股溢價研究

2.1 AH股溢價情況

AH數量與市值勻速增加,但佔港股總市值比呈下降趨勢,行業方面以金融業、工業、非必需性消費與醫療保健業為主。目前共有128家公司在兩地同時上市,總市值為24.29萬億港元,二者近十年來勻速增長,AH股市值佔港股總市值的27.86%,與2011年底的40.24%相比出現較大幅度下降。行業方面以金融業、工業、非必需性消費與醫療保健業為主,包括工商銀行、中國平安、中石油、中石化、比亞迪、藥明康德等。

AH股溢價率普遍為正值,集中分布在區間[0,250%],區間數量佔比達78.91%,呈現溢價率越高,數量佔比越小的態勢。以2020年11月20日為例,在128隻AH股中,僅有泰格醫藥的AH股溢價率為-1.30%,其他所有AH股溢價率均為正值。從AH股溢價情況分布來看,整體分布在[-1.30%,539.14%],區間跨度較大,整體溢價均值為128.91%,中位數為96.77%.

從行業平均溢價情況看,溢價最高的板塊包括公用事業、能源業與必需性消費業,平均溢價率分別為175.15%、162.68%與159.48%;溢價較低的行業包括原材料業、工業與地產建築業,溢價率分別為77.34%、99.50%與103.45%。

從AH股溢價率與總市值分布來看,大市值企業的港股估值與A股更為接近,而小市值企業的AH股溢價率偏高。總市值在500億港元以下的公司共有52家,佔AH股總數的40.62%,平均AH股溢價率為190.71%,總市值1000億元以上的公司平均AH股溢價率為81.95%,總市值5000億元以上的公司平均AH股溢價率僅在49.65%。

究其原因,我們認為一方面是由於A股與港股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與小市值相比,港股市場對大市值AH股的關注度更高,基本面研究更加透徹,港股投資者獲取信息的成本相對更低,使得大市值港股估值更接近A股。

另一方面,AH股在雙方市場的投資者結構不同,導致大小盤的流動性存在差異。港股主要為機構投資者,偏重長期價值投資,大盤股流動性顯著強於小盤股,小盤股的成交量與估值相對更低;而A股投資者以散戶為主,投機性強,中小盤股的交投活躍度更高,容易形成較高估值。

2.2 AH股溢價指數走勢與成因分析

恒生AH股溢價指數已更名為恒生滬深港通AH股溢價指數,簡稱AH股溢價指數,成份股包含合資格通過互聯互通交易同時以A股形式及H股形式上市、成交最活躍的中國內地公司,是用於反映兩地股票交易所折溢價水平的參考指標。在2014年11月以前港股與A股的互聯互通機制尚未開通,兩地估值存在長期差異,AH股溢價指數在中樞110左右上下波動。在兩地開放互聯互通之後,兩地資金流動愈加頻繁,但AH股溢價指數不僅沒有出現大幅下跌,反而上升至中樞130左右上下波動,現對引起AH股溢價指數波動的主要原因進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AH股溢價指數受匯率波動影響明顯。AH股溢價指數中的A股與H股的市值是分以人民幣和港幣來計算,因此匯率波動是溢價指數波動的原因之一。如下圖所示,當美元兌人民幣下降時,溢價指數大概率出現抬升;當美元兌人民幣上升時,溢價指數大概率出現下降。由於AH股溢價指數還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因此並非與匯率變化呈完全相反走勢。

第二,A股與H股在投資者結構與投資理念方面存在明顯差異,造成兩地估值體系不同。港股以海外投資者與本地金融機構投資者為主,機構投資者佔比高,以價值投資為主,上市公司的估值體系普遍遵循著國際化的原則。而A股以個人投資者為主,散戶化程度高,短期投機佔比高,估值體系相對紊亂。

第三,兩地市場制度存在較大差異,其中分紅政策是造成AH股存在長期溢價的主要原因。A股實行的是差別化徵稅政策,稅率根據持有期長短而不同:持有期超過一年的免徵紅利稅,持有期在一月和一年之間的徵10%的紅利稅,持有期在一月之內的徵收20%的紅利稅。分紅的時候不扣稅,賣出的時候需要補交紅利稅,時間差計算按照先買的先賣出原則計算。但內地投資者購買港股目前實行的是固定式稅收政策,且沒有優惠,也就是在徵收20%的紅利稅。由於分紅政策的不同,假設在長期持有同一家AH股的情況下,A股相對H股長期存在溢價。這也是滬股通在2014年年底開通後,AH股溢價指數不降反升的主要原因。

就AH股溢價的走勢來看,未來A股與港股的估值差異預計將會縮小。主要是由於A股對外開放的程度將不斷提升,兩地互聯互通機制後續也將得到完善與成熟,北向資金與南向資金的流通將使兩地市場的投資者結構、投資理念不斷趨同,同時A股註冊制改革的推進也將減少兩地市場制度上的差異。但由於分紅政策的不同,AH股的溢價現象短期內並不會徹底消失,預計將在合理的區間內持續波動。

3. 港股通回顧與展望

南向資金大幅淨流入港股,持續低位布局,創開通以來最高歷史記錄。港股通自2014年11月開通後,整體主要呈現持續淨流入的態勢,今年第一季度在港股大幅下跌的情況下,南向資金迅速進行低位布局,1-3月共淨流入2283.07億元,與去年一整年的淨流入量相當。截至11月底,南向資金已共淨流入6119.25億元,創開通以來單年最高紀錄。

2020年年初受新冠疫情影響,港股出現大幅下跌,3月底開始震蕩回升,目前呈現震蕩上行態勢。截至11月底,恒生指數全年漲跌幅為-6.56%,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全年漲跌幅為-5.57%。行業表現方面,資訊科技業漲幅位居首位,上漲64.49%,醫療保健與非必需性消費業位列其後,分別上漲29.28%與24.76%;能源業、電訊業與地產建築業跌幅較大。截至11月底,AH溢價指數為144.08,今年13.34%,持續位於近五年以來的高位,可見,港股仍然是估值窪地。

明年疫苗的上市推廣預計將推動全球經濟復甦,另外隨著越來越多的大市值中概股回歸港股以及更多的中國優質企業在港交所上市,港股低估值的情況有望改善。2020年中美兩國博弈持續升級和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催生《外國公司問責法》,引發中概股被強制退市的擔憂。在此背景下,大量美股中企為了規避在美上市的風險,開始採用赴港第二上市的應對策略,2020年迄今已有15家中概股涉及退市或回港上市。另一方面,恒生指數公布的最新季度指數調整結果顯示,金融板塊權重將從調整前的46%降至42%,可選消費從14.1%提升至16.7%,新經濟佔比的提升也將提高港股對資金的吸引力。

在港股通的配置方向上,我們認為可以關注以下機會:一是目前處於低估值的行業或將迎來輪漲機會。今年港股受上半年跌幅較大影響,近半數行業收益為負,雖然10月以來各行業迎來普遍上漲,但低估值板塊回漲速度緩慢,未來或有輪漲機會。尤其是順周期板塊盈利確定性較強,建議關注目前漲幅偏小與估值相對較低的工業與金融業等,主要包括先進位造業板塊與銀行板塊等。

二是關注科技與消費行業。目前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科技與消費行業具備長期成長性,其中科技股業績步入向上周期,是近年港股通布局的重點行業,而消費行業方面,隨著消費數據持續回暖,非必須性消費業有望進一步走高,建議關注汽車、餐飲等板塊。

相關焦點

  • AH股溢價研究及港股通最新展望
    【財新網】(專欄作家 李湛 特約作者 鄧思思)港股與A股對比研究  1.市場基本情況對比  A股與港股兩個市場的上市公司數量與總市值規模在近十年均處於持續上升階段,A股的上市公司數量與規模均大於港股。
  • |a股|外資|港股|港股通|滬股通|深股...
    今年北向資金淨流入僅1000億元的數量級,但出現了明顯的結構分化,深股通遠超滬股通,中小創板塊表現亮眼,傳統外資偏好的消費、金融板塊表現疲弱,外資流入排名靠前的板塊分別為工業、信息技術、材料。各行業的核心資產和優勢龍頭,尤其是以創業板為代表的新興成長,未來將成為外資布局重點方向之一。  ——未來展望:看好未來五年萬億體量外資繼續流入。
  • 前三季A股在慢牛,港股漲更高,為何AH溢價指數反而擴大?
    不過在決定投資港股之前,時報君先介紹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考察指數:AH股溢價指數,現已更名為恒生滬深港通AH溢價指數,對判斷A股和港股市場具有參考價值。一家公司在國內上市,它的股票就是A股,如果它同時又在香港上市,它的股票就是H股啦。
  • 關注港股中資銀行!AH溢價處在歷史高位
    ——關注港股中資銀行,板塊行情持續 摘要 【大行上漲後買什麼?關注港股中資銀行!AH溢價處在歷史高位】本輪銀行股上漲的邏輯:經濟修復預期帶來估值修復。1、經濟預期持續改善:經濟數據的修復疊加中長期信心的修復(疫苗與國際形勢)。2、銀行核心投資邏輯是宏觀經濟。
  • 我們常說的滬股通、深股通、港股通到底是什麼?
    、深股通、港股通等非常相近的名詞。   簡單理解就是內地投資者可以通過上交所買港股,香港投資者也可以買上交所上市的股票。   後來2016年深港通也開通了,同樣內地投資者可以通過深交所買港股,香港投資者則可以買深交所股票。   因為滬港通和深港通都涉及到資金的一來一往兩個方向,所以又誕生了滬股通、深股通、港股通這三兄弟。
  • 港股年度回顧與展望
    港股市場為何缺席全球牛市?2021年又將何去何從?一起來聽聽各大券商的觀點。平安證券:港股有望迎來指數走牛的一年對於港股近兩年的不振,平安證券認為,主要有兩點原因:首先,中美經貿摩擦的不確定性,導致一定規模的外資減少對華資產的持有。港股市場作為外資對華資產投資的主要場所,受到顯著的負面衝擊。
  • 兩地上市銀行股H/A全部折價,引領滬港通資金「南下」
    事實上,滬港通僅僅開通逾兩個月的時間,兩地上市的銀行股則已在中信銀行(601998.SH/00998.HK)的帶領下全部進入了A股溢價、H股折價的境況。「滬港通還未開通之前,AH估值折價情況就遭到了市場的極大關注,A股銀行板塊開始上漲,逐漸向港股價格靠攏。而現在的情況是H股上市銀行的股價都比A股股價低,這或許將給香港的銀行股帶來機會,同時也可能吸引內地資金流向港股市場。」
  • 港股通基礎知識
    本專欄的港股通基礎知識,供學習參考。(本欄目文章為港股通知識入門介紹,主要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依據。)  1、什麼是滬港通?  滬港通是「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的簡稱,包括滬股通和港股通兩部分。
  • 中信證券:從A/H折溢價看港股順周期行情
    順周期行情下,得益於A/H溢價持續回落和極高的金融行業佔比,我們預計港股在明年的配置性價比依然凸顯,對比A股的順周期品種,建議關注兩大主線:1)估值處於絕對低位的大金融板塊;2)受益疫情改善、需求拉動板塊,包括:新基建、工程機械、交運和博彩等。 ▍港股市場:順周期從「拖累」轉化為「催化」。
  • 2021年中國股市展望:市場進入盈利和情緒驅動的牛市泡沫期 港股...
    ②長期股權時代與小牛熊周期不矛盾,21年市場進入盈利和情緒驅動的牛市泡沫期,即「股」舞人心。③A股是轉型升級牛,科技和內需是中期主線,短期金融修復。未來AH溢價收窄或源於港股補漲。「股」舞人心——2021年中國股市展望摘要:股權時代背景特徵。
  • 【港股開戶活動】艾德一站通:180天港股免傭活動倒計時,把握最後...
    溫馨提示:180天免傭活動已進入倒計時,入金1萬港幣即享半年免傭,即刻把握最後機會上車~  目前的港股市場中,有許多剛上市就表現優異的新股,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三個近期大熱港股新股:  一、潮流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09992.HK)
  • ah股比價是什麼?ah股如何比價
    在進行股票投資的時候有很多的數據進行參考使用,不同的數據從不同的方面體現著參考價值,同時在內地和香港上市的企業其股票就有一個ah股比價數據,那麼它是什麼意思?對於投資又有哪些參考價值呢?
  • 智通港股通持股解析|4月23日|港股通持股解析-智通財經網
    必讀 智通港股通持股解析|4月23日 2019年4月24日 08:30:03 智通財經網
  • 港股驚魂!16分鐘暴跌超40%菸草第一股中煙香港閃崩
    其一是「獨市」概念,作為中煙總窗口公司兼負責進出口業務,業務具高度壟斷性;其二是炒作市值超過50億港元,未來將有資格成為「港股通」股份。最後就是注資概念,畢竟中煙總公司規模之大,只要稍有動作或已令中煙「升價十倍」。港股稀缺標的估值存溢價,中煙香港是否高估?
  • 中國人保 三倍AH溢價從何而來
    習慣了「妖股」橫行的中國投資者,對於這樣短期的翻倍上漲並不陌生。但中國人保的特殊之處在於,連續大幅度的上漲,使得其AH股溢價達到了前所未有的200%以上。當其達到12.89元歷史最高價的時候,其AH股差價更是高達300%。
  • 中信證券:從A/H折溢價看港股順周期行情-股票頻道-金融界
    順周期行情下,得益於A/H溢價持續回落和極高的金融行業佔比,我們預計港股在明年的配置性價比依然凸顯,對比A股的順周期品種,建議關注兩大主線:1)估值處於絕對低位的大金融板塊;2)受益疫情改善、需求拉動板塊,包括:新基建、工程機械、交運和博彩等。▍港股市場:順周期從「拖累」轉化為「催化」。
  • 港股通開戶炒股風險有哪些 炒港股通要注意什麼
    說到炒港股,內地投資者可以到香港直接辦理開戶手續,或者通過內地證券公司在香港的子公司私下代辦,開通帳戶就可以。開通港股帳戶不受標的股限制,可以炒在香港上市的所有股票,但是也有一定的風險。那港股通開戶炒股風險有哪些呢?關於港股通開戶炒股風險有哪些,接下來說一下常見的港股通開戶炒股風險。
  • 張憶東:要接受核心資產溢價理念 A、港股最優秀的公司不會便宜
    摘要 【張憶東:要接受核心資產溢價理念 A、港股最優秀的公司不會便宜】張憶東預計,2021年中國資本市場(A股和港股)將在上市公司盈利面回暖和新經濟高增長之下持續表現
  • 開閘日期未定無礙大券商港股通開戶熱
    中證網訊 滬港通開閘時間歲未定,但對於部分準備充分的大型券商而言,上述不確定性並不能阻礙投資者參與港股的熱情。記者從國泰君安了解到,其已為超過3000戶投資者開通了港股通開戶。
  • 陸港通每周觀察:北水連續5天淨流出,港股通繼續青睞銀行股
    核心觀點:一、大市層面,本周資金在兩地分化明顯,港股通淨流入較上周增長,陸股通則連續5個工作日都是資金淨流出。二、行業層面,北上資金大幅減持信息技術及可選消費,南下資金繼續青睞金融股。三、公司層面,港股通方面,建行連續多周淨流入;陸股通方面,本周三六零、工業富聯等信息技術企業遭減持。一、總體本周5個交易日(2月24日至2月28日)資金在兩地淨流入情況分化明顯,其中港股通淨流入較上周增長,陸股通則連續5個工作日都是資金淨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