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閱讀熟記,大腦總忘記?3步擺脫填鴨式學習,提高大腦學習力

2020-08-27 陶小喵

01

反覆閱讀、記筆記是一種「填鴨式學習」,無法真正掌握知識

方法不對,努力白費。

朋友小佑最近就因為自己的學習方式而無比苦惱。小佑是個特別努力上進的人,除了上班,業餘時間基本用於看書學習。

為了更快地掌握書中知識,小佑每次看書都會重複閱讀十幾遍,甚至用筆記本摘抄書中大段內容。滿以為自己如此用功努力,能換來不錯的成效,誰知道學過的知識,一周後就不記得了。朋友讓他推薦書時,他也表述不清書裡的大概內容。

明明書讀了很多遍,但真正掌握的知識卻少得可憐,這件事讓小佑很挫敗,平時看似努力,實際卻是「假勤奮」。

在現實生活中,像小佑這樣的人很多,喜歡重複閱讀資料和記筆記,以為能加深理解和鞏固記憶,殊不知這不過是一種「填鴨式」學習方式。雖然知識學了很多,但並不能有效內化知識,很容易被大腦遺忘,最終真正掌握的知識並不多。

02

為什麼反覆閱讀、熟記,大腦總是記不住呢?

1、頻繁的集中練習,只會形成短期記憶

雖然重複、頻繁地閱讀和記筆記,能讓大腦將這些信息暫時存儲,形成短暫性記憶,但這些記憶,對於產生長期記憶及真正掌握某項技能來說並無益處。

《認知天性》這本書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研究人員組織孩子練習投沙包,他們將孩子分為兩組,並設置比賽規則:沙包投到三米遠的筐裡更多的那一組,就是勝利方。

第一組孩子一直站在3米的位置上,進行固定練習,而第二組則從來練習3米的位置,他們是交替練習,2米位置先練習一段時間,再換為4米練一段時間,然後又換回2米……

12周後,研究人員對兩組孩子進行檢測,結果發現,交替練習的孩子,成績要遠高於那些一直固定練習的孩子。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人類記憶是有周期性的,短時間重複只是加深短期記憶,而要形成長期記憶,就得根據記憶周期,分階段地重複記憶。交替練習的那組孩子,每隔一段時間練習的內容不一樣,大腦學習起來更靈活,而且這樣能重新觸發鞏固的過程,進一步強化記憶,因此學習就更高效。

2、越是熟悉的知識,越容易被大腦忽略

大腦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勤勞,偶爾也會偷懶。對一些熟悉度高的信息,大腦會採用相對省力的模式去處理。因為大腦在識別、篩選、判斷外部信息時,會消耗大量能量。

北大教授魏坤琳在《認知尺度》中提到一個腦科學實驗:實驗人員對用核磁共振掃描人腦,發現人及時沒有做任何思考,大腦的能量消耗也非常大。其中,成年的大腦,大概會消耗人體的20%的能量。

所以出於自我保護的目的,大腦會自動優化信息處理模式,減少不必要的能量損耗。

而反覆閱讀和熟記,容易讓大腦對閱讀知識產生已經熟悉的錯覺,對此,大腦就會開啟省力模式,不再對熟知的內容進行深度思考和處理。

隨著大腦的忽視和時間的推移,這些學會的知識很快就會被遺忘。這就是為什麼反覆閱讀,卻總是記不住的原因之一。

03

如何提高學習力,避免大腦遺忘?掌握這3大步驟,提高知識內化能力

1、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編碼,有助於記憶和理解

雖然書籍內容很詳細很具體,但是篇幅太長並不利於記憶和理解。想要更好地內化知識,形成長期記憶,就得先理解和儲存所學的知識。

這裡用到的方法就是「編碼」,指的是用便於自己理解的詞語或短句,來概括重要內容。用四個字概括就是——提取關鍵詞,簡化內容

具體操作可分為2個方法:

  • 提取關鍵詞

部分書籍的章節標題,已經概述了整個章節的內容主旨,所以可以直接從目錄或章節標題中提煉關鍵詞。如果章節標題的關鍵詞並不明顯,可以在大致瀏覽一遍內容後,用簡短的詞語或短句概述內容主旨。

  • 製作思維導圖

做思維導圖的好處在於,不僅提煉出內容主旨的關鍵詞,還能可視化展現所有知識點,建立彼此之間的聯繫,有助於全方位地理解和記憶。

比如《六頂帽思考》是介紹創新思維的一本書,如果單獨提煉某一章節的知識點,有點難理解。而將書中的6大知識點——白色、紅色、黃色、藍色、綠色、黑色思考帽繪製成思維導圖,這樣是不是能更直觀、更全面地理解這本書的主旨內容。

所以,對於一些抽象、複雜的內容,最好先用「編碼」的方式,提煉其中的知識要點,簡化內容結構更便於理解和記憶。

2、通過良性幹擾,鞏固所學知識,形成長期記憶

良性幹擾,是指在學習過程中,增加適當的阻礙幹擾。良性幹擾有助於查漏補缺,填補學習過程中遺漏或疏忽的知識,達到加深記憶鞏固舊知的作用

《認知天性》中提到一個測試,將學生分為兩組,並給學生發放不同印刷的書籍。一組學生拿到的是文字模糊、有錯別字、漏字的破書,另一組學生拿到的是文字清晰、無錯漏的完整書籍。

一個學期後,實驗者對兩組學生進行考試測試,結果顯示,拿到破書的學生平均成績更高一點。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文字模糊難以辨認時,學生會更積極地思考,想出合適的文字填補空缺,這樣反而鞏固了記憶。

因此,在學習過程中,不要單一地重複性閱讀或記筆記,學會用以下2種良性幹擾的方法,來鞏固知識:

  • 穿插式學習

打亂學習順序,跳躍步驟學習,比如閱讀一本工具書,不要從頭到尾、一字不漏地閱讀,先看目錄,挑選自己感興趣或覺得最有用的部分先讀,然後對所讀內容進行發問,帶著疑問去閱讀其他部分內容。

  • 定期檢測

類似學生時代的定期考試,很多人學完內容後就置之不理了,這樣不利於加深鞏固記憶。正確做法是,該每隔一周或一個月的時間,定期檢測所學的成果。檢測的方式有:文章輸出、給身邊人講授等等。

運用良性幹擾,可改變常規的學習模式,雖然幹擾了學習的流暢性,但這種困難會讓學習者更努力地構建一種合理的解讀,整個過程更利於學習者鞏固知識。

3、學會舉一反三,將新舊知識整合成完備的知識體系

每天學到的碎片知識,如同一小塊零散的拼圖,零碎且不完整,容易被遺失。而如果將所有的小方塊拼成一張大圖,就不容易弄丟了,還能增強人們對完整拼圖的記憶。

建立穩固的知識體系,就是強化知識記憶的最佳方式。而運用「舉一反三」的方式,執行新舊知識連接的操作,有助於將碎片知識整合成更完善的知識體系。

舉一反三是指將一個知識類推,與不同領域的舊知識建立連接而獲得新知,從而達到知識鞏固的過程。

達文西就是一個善於舉一反三的人,他看到鳥在天上飛時,就會琢磨鳥在天上飛,跟魚在水裡遊有什麼共性?明明有水的阻力,為什麼與在水裡的敏捷程度,一點不輸於鳥?正是如此,他研究出了流體力學。

舉一反三有利於梳理知識的邏輯思維,從一個知識點引申到另一個知識點,讓知識點之間的聯繫串聯起來,這樣更有利於提高記憶性,降低遺忘率。

所以,學會一個知識點時,不妨再深入思考一下,這個知識點還可運用到其他什麼地方,與其他領域的知識有何共通之處,能否結合其他知識同時運用等等,如此,知識才更牢固,不容易被遺忘。

結語

工作追求的是結果效率,而非過程效率,學習也是如此。

在學習過程中反覆閱讀、記筆記,雖然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但這並不代表知識內化的效率就高。

真正高效的學習方法,並不是流於表面的「重複」,而是讓知識在大腦裡「重複」。通過以下3個學習法則,可以有效提高知識的內化,達到鞏固知識的作用:

1、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編碼,有助於記憶和理解

2、通過良性幹擾,鞏固所學知識,形成長期記憶

3、學會舉一反三,將新舊知識整合成完備的知識體系

相關焦點

  • 如何提高孩子「大腦學習力」?10條建議,讓大腦保持無限能量
    關於孩子的學習力,有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智商、學習環境、學習習慣等等。但是,這其中有一點非常關鍵,那就是"大腦學習力"。想要擁有學習力,那麼大腦必須得有充足的能量。只是絕大多數情況下,孩子在學校學習了一天,能量已經被逐漸耗盡,到了家,甚至下午的課堂上,孩子就已經開始疲憊了。因此,家長們想要提高孩子的"大腦學習力",就一定要懂得,如何讓孩子的大腦,充滿"無限能量"。如何提高孩子"大腦學習力"?
  • 如何提高孩子「大腦學習力」?10條親測建議,讓大腦保持無限能量
    關於孩子的學習力,有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智商、學習環境、學習習慣等等。但是,這其中有一點非常關鍵,那就是"大腦學習力"。想要擁有學習力,那麼大腦必須得有充足的能量。只是絕大多數情況下,孩子在學校學習了一天,能量已經被逐漸耗盡,到了家,甚至下午的課堂上,孩子就已經開始疲憊了。
  • 記憶力的好壞並非天生,通過全腦學習力訓練,掌握大腦使用說明書
    大多數的人在學習過程中得到的厭煩、痛苦遠遠要超過他們獲得知識的快樂,我們經常為那些沒完沒了、記了又忘、忘了又記的古文古詩、概念定理所困擾,大多數人都在用左腦處理記憶,總是在不斷「忘記」與不斷「複習」中循環,從而對自己的記憶力失去信心。產生這種學習怪圈的原因是沒有正確的使用大腦,沒有在遺忘後及時進行的複習,大腦其實是在「重新記憶」。
  • 想要未來無限可能,超級學習力是關鍵。大腦專家教你開發最強大腦
    這本書會教我們如何高效地使用自己的大腦,突破自己的極限,你也可以通過學習成為任何你想成為的人。說到學習,離不開專注、高效、記憶、閱讀和思考幾個方面。書裡給了很多的方法和技巧。我就說一下,最簡單易行,效果對我最強的閱讀吧。想讓自己的學習達到無限可能的境界,就必須提升閱讀力。閱讀能讓你的大腦運轉起來、提高記憶力、改善你的注意力、提升你的想像力、提高理解力等等。
  • 學習進入枯燥乏味的高原期,從《認知天性》找方法
    此時,會覺得乏味無趣,如果不改進學習方法的話,那很可能就會停滯不前。2.高原期是學習者一定會遇到的。當我們快速地搞定階段性學習任務時,大腦會產生一種我又按時完成學習任務的興奮感。這種興奮感會產生一種獎賞機制,刺激我們去完成更多更難的任務。但是,這也會成為難度較大的學習的障礙,因為我們在迅速提升的階段,學習成績快速提高,是對自己進步的一種獎賞。
  • 幫孩子擺脫填鴨式學習,走出《認知天性》誤區,成為主動學習者
    第二點:要堅持不懈地記憶和學習,並且終生不怠,因為擅長學習的人終身受益。第三點:學習是一項可以習得的技能。人們在學習一項技能或一門知識的時候,都喜歡反覆地背誦,集中練習,這一點在學校表現得淋漓盡致,這也是人們常說的填鴨式教學。要求上課認真做筆記,用螢光筆勾畫不同重點,然後不斷地背誦。
  • 學習樂器可以鍛鍊孩子的大腦,激發孩子大腦的潛能
    >嬸嬸說:「很多樂器不是為了逼迫孩子學習的東西越好的人,只是為了鍛鍊她的大腦,去刺激她的大腦的潛力如果真的是孩子的興趣,一定要認真學,自信也更從別人的誇讚做到"雖然一直從事發現教育研究所的研究,但如果孩子們連續學習並演奏5年以上的樂器,如果沒有他們的大腦,他們的手指就會比一般的孩子更有優勢,特別是在聽覺柔軟度和非語言的推理能力方面,手指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 提高大腦記憶能力的20個方法
    2、大腦集中精力最多只有25分鐘。這是對成人而言,所以學習20到30分鐘後就應該休息10分鐘。你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做點家務,10分鐘後再回來繼續學習,效果會更好。3、大腦需要休息,才能學得快,記得牢。如果你感到很累,先拿出20分鐘小睡一會兒再繼續學習。4、大腦像發動機,它需要燃料。大腦是一臺珍貴而複雜的機器,所以你必須給它補充「優質燃料」。
  • 不是你不夠努力,是沒有喚醒大腦。突破極限,學習力就是超能力
    比如,你總說自己記憶力不好,記不住電話號碼。現在,我若告訴你:「眼前這個人是你的貴人,後半生過得怎麼樣就看他了!」你還記不住電話號碼嗎?這時候,不用筆,不用手機,就用你的大腦,就能搞定這個號碼!可見,你需要完成的每一項任務,都需要一個充分的理由。比如努力工作,那是因為必須要這份工資來維持生活;不喜歡做飯,卻天天在做,那是因為你希望孩子和家人吃上可口的美食。
  • 利用大腦記憶區,提高孩子英語閱讀能力的3個方法
    認知學家說:孩子的閱讀困難,是大腦記憶的問題。我們只有充分了解大腦的記憶原理,才能找出孩子閱讀困難的癥結所在,從而對症下藥,改善提高。什麼是閱讀理解?說白了就是要搞明白一段文字說的是什麼含義,不僅是每個單詞、每個詞組的含義,更要懂得每句話的含義。
  • 2019最強大腦夏令營 | 用科學開發大腦,用學習改變人生!
    這個暑假,讓孩子來【2019最強大腦夏令營】,跟著專業老師學習提高學習效率的工具——超級記憶!開啟孩子的「開掛」人生!2018年最強大腦夏令營回顧▼建議在WiFi下觀看讓孩子輕鬆掌握各種記憶方法,教會他們如何將記憶法運用在學習上★ 學習方法 | 克服學習障礙,熱愛學習徹底讓孩子擺脫學習與思維中的苦惱,幫助孩子更有效地學習,體驗快速吸收知識、掌握技能和解決問題的樂趣,激發出無窮的創意和創造力。
  • 「學習科學」讓人們認識學習與大腦的關係
    他認為學習科學脫胎於認知科學,初衷是研究真的人在真實環境中學習的過程,而不是在傳統的實驗室裡去研究學習,不是拿老鼠、猴子等其他動物去研究學習。任友群反覆強調學習科學的理論基礎——建構主義:知識的建構性、認知的情境性、學習的社會性。他表示,知識不是客觀的,而是主體經驗的解釋和假設;學習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生成自己的經驗;教學不是傳遞知識,而是創設一定環境和支持促進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的意義。
  • 思考力與學習力
    人的大腦擁有巨大的智慧潛能和無限的創造能力。不斷加強想像力與思考力訓練,推進「全腦革命」,大腦就會越來越靈光,越來越具有創造性。前文已經就想像力與學習力進行了討論,本文專門討論思考力與學習力。人腦的右半球被稱為「藝術腦」。右半球集中處理聲音、色彩、線條和圖像等信息,依靠空間圖像思維,無意識,具有靈活性、直覺和創造性。
  • 如何學習:揭秘大腦學習原理,探尋記憶存儲真相
    《如何學習》(How We Learn)10~90歲都能掌握的高效學習法,成就你的終身學習力清華大學副校長誠意推薦閱讀眾多專家學者、知識管理達人、學習社群聯袂推薦怎樣做才能提高學習效率?這些問題在這本書裡都能找到答案。--吳亞濱東方燕園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我們每天都在使用大腦,希望成為自己大腦的朋友。《如何學習》不僅帶我們了解大腦學習時的運行規律,更教會我們如何與大腦和諧相處,輕鬆解決問題。--鄰三月BetterMe大本營創始人一夜之間,人類就步入了信息超載時代。知識焦慮?
  • 大腦是如何學習的?效率低下背後的神經科學真相
    增加的練習難度讓學習看起來似乎是效率低下的:測試只測向3英尺外的目標扔沙袋,練習向2-4尺範圍內的目標投沙袋會在某種程度上降低學習的速度。但實際上,這種所謂的「低效」學習會刺激大腦分泌一種叫做髓磷脂(myelin)的白色物質,提升我們的學習效率。
  • 大腦地圖*果木親子 | 自然教育與英語學習的跨界之旅
    整套書的編寫與孩子的閱讀年齡、認知水平科學匹配,既能實現英語學習的目標,也能讓孩子在閱讀中認識真實的自然世界。第二步:課程設計一套完美的教學材料,還需要配套系統的課程設計。關於英語教學部分,交給Julia!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專業的課程研發團隊,為這次跨界合作提供了專業保障。大腦地圖英語:3~18歲美式英語,美國科學家團隊30年的研究成果,獲得全球80項科技專利。
  • 感官是大腦的過濾器,這樣做,迅速激發大腦學習力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孩子從出生後,大腦是怎樣學習的?過多的電視時間又是怎樣毀掉孩子的大腦的?一.學習的起源:感官孩子剛來到這個世界時,大腦是一片空白,孩子的視聽覺、味嗅覺、平衡覺以及直覺七大感官就是大腦認識世界的偵察兵和過濾器。依靠它們,我們將周圍的世界內在化,並開始認識我們的身體。
  • 如何學習更有效:「學習科學」讓人們認識學習與大腦的關係
    他認為學習科學脫胎於認知科學,初衷是研究真的人在真實環境中學習的過程,而不是在傳統的實驗室裡去研究學習,不是拿老鼠、猴子等其他動物去研究學習。任友群反覆強調學習科學的理論基礎——建構主義:知識的建構性、認知的情境性、學習的社會性。他表示,知識不是客觀的,而是主體經驗的解釋和假設;學習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生成自己的經驗;教學不是傳遞知識,而是創設一定環境和支持促進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的意義。
  • 【天才大腦】20條可以提高大腦利用率的小技巧.
    這是對成人而言,所以學習20到30分鐘後就應該休息10分鐘。你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做點家務,10分鐘後再回來繼續學習,效果會更好。3.大腦需要休息,才能學得快,記得牢。如果你感到很累,先拿出20分鐘小睡一會兒再繼續學習。4.大腦像發動機,它需要燃料。大腦是一臺珍貴而複雜的機器,所以你必須給它補充「優質燃料」。
  • 關於大腦記憶的18個秘密,了解他幫助我們更好地提高我們的記憶力
    很多人總是感覺自己的記憶力不好,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手裡拿著手機找手機;剛出門卻忘記帶鑰匙。也有很多人覺得自己的小孩子怎麼背誦英語單詞,背誦課文怎麼總是記不住,同時自己也沒有什麼辦法。也有很多考研的朋友,面對考研來說,反覆複習的知識點一到考試就忘記得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