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的愛,也是需要回應,需要讚賞的

2020-08-09 意達昌興青少成長頻道


「風度」這個詞並不陌生,我們經常聽人用「紳士風度」來形容一位男士的行為舉止。這樣就給人一種印象,似乎風度是專門用來形容男士的,其實不然,「風度」是一個人內在實力的流露,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風度。

那麼父母怎樣才算是有風度呢?到底什麼才是有風度的舉止呢?有風度絕不是矯揉造作,風度是一種忘我的境界,在這個境界中,你自然、樸實無華的舉止會處處流露出高雅。有風度的舉止,是利用外在的一舉一動來傳達我們內心對別人的尊重和影響力的一種方式,它源於對事理、人情的通達。

一個有風度的父母,不單單是會愛的,而且還是懂得感恩的,擁有感恩之心的人。感恩之心會給我們帶來無盡的快樂。為生活中的每一份擁有而感恩,能讓我們知足常樂。感恩不是炫耀,不是停滯不前,而是把所有的擁有看做是一種榮幸、一種鼓勵,在深深感激之中進行回報的積極行動,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擁有。感恩之心使人警醒並積極行動,更加熱愛生活,創造力更加活躍;感恩之心使人向世界敞開胸懷,投身到仁愛行動之中。沒有感恩之心的父母,永遠不會懂得愛,也永遠不會得到別人的愛。

感恩是美的的字眼,它是一種深刻的感受,能夠增強個人的魅力和風度,開啟神奇的力量之門,發掘出無窮的智慧。有感恩風度的父母,才會教育出有感恩之心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領路人,具有感恩之心的父母必然會把這種行為舉止傳達給自己的孩子,教育子女要在生活中懂得感謝周圍的每一個人,包括自己的親人、師長、朋友、同學。

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在享受著別人的愛時,認為是天經地義的,而感恩就常常在這樣的理所當然中被輕看、被忽略、被遺忘。

讓孩子懂得學會感恩,就是讓子女意識到別人所有的付出,包括父母無私的奉獻,都是需要回應、需要讚賞的。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許許多多人為他們的成長奉獻著、付出過,孩子應該永遠記住那些人和事、那些愛和恩,並為此承擔一份責任,準備著為回報而努力。即使施恩者不需要即時回報,也該提醒他們把感激埋進心裡,並試圖「去回報那曾和我一樣需要幫助的人」。

因此有風度的父母是值得稱讚的,一個懂得感恩的父母舉止是有風度的,她們的風度影響著自己的孩子,在自覺和不自覺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成為一個風度翩翩的人。一個有風度的父母,內心要有風度,行為舉止也要有風度。

行為舉止在心理學上稱為「形體語言」,是指人的肢體動作是一種動態中的美,包括手勢、坐姿、站姿、走姿等,是風度的具體體現。在某種意義上,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絕不亞於口頭語言所發揮的作用。

「站如松,坐如鐘,臥如弓,行如風。」這12個字生動地概括了正確的站姿、坐姿、臥姿和走姿,十分形象。一個有風度的父母只有做到了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才能對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引導,在引導孩子養成有風度的行為舉止上就必須講究站姿、坐姿和走姿。

一個人的行為舉止、風度儀表是展現他外在影響力的主要方式之一。一個內心充滿感恩的父母彰顯了內在的風度和魅力,一個注意自己言行舉止的父母顯示了她外在的影響力。就是這樣內外兼修的父母,才把她特有的風度,在與孩子的相處中,在與孩子的日常接觸中默默地傳遞給了孩子。此外風度的培養來自於不斷的實踐和觀察,就像其他的良好習慣一樣,要想把子女也培養成有風度有影響力的人,你必須不斷地實踐。在教養實踐中讓子女形成習慣,就會為他們的未來增加競爭的資本,並為他們的人生增添無限光彩。

相關焦點

  • 不要吝嗇對孩子的讚賞
    這位心理學家找同學個別了解,他們說,平常聽見父母說的話淨是:「你怎麼這麼笨?」「連這個都不會?」「你看某某的孩子那一點多好!」「我小的時候比你強多了!」還有一些更難聽的話。很少或者基本上沒有聽到過父母說孩子有什麼優點。在一片責怪、不滿之聲中,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想不到自己還有什麼優點了。一般來說,父母沒有不喜歡自己孩子的。對孩子的指責。
  • 父母的回應中承載著對孩子的愛和尊重,不要用忽視當做懲罰手段
    父母及時地看見和回應,能給孩子探索世界的勇氣和自信父母對孩子都是抱有愛和期望的,但是現實中的瑣事容不得父母對孩子每時每分投入全部的精力。有的時候忙於工作和生活,會忽略孩子的需求和內心的感受。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家長就是他們的全部,長時間地忽視或者不重視孩子,即使給他們再優渥的條件,也有可能讓孩子得不到內心的滿足。
  • 三流父母給手機,二流父母給玩具,一流父母給最需要的愛和陪伴
    ,只要孩子哭鬧,父母就圖省事一個手機搞定;二流父母給玩具,他們覺得自己花了很多錢,買了很多玩具,已經是對孩子最好的愛;只有一流父母才最懂孩子,知道孩子最需要的並不是手機,也不是玩具,而是父母的愛和陪伴。
  • 控制型父母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父母需要做到「課題分離」
    為了能夠對孩子的一切行動了如指掌,宋倩選擇在英子的房間開上一扇窗,甚至孩子的社交她也會摻和,為此還美其名曰「我這都是為你好啊」。這似乎也是中國無數家長的「通病」,以愛為名控制著孩子的一切。除了控制,父母還經常會對孩子做出一些非愛行為。
  • 教育家陶行知教授:讚賞是一種肯定,也是激發孩子潛力的武器
    他們也需要得到家長的讚賞和認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多給孩子一些適當的讚賞。學會讚美孩子,對孩子的發展十分有利。沒有一個人得到批評之後還會喜氣洋洋的。對於孩子幼小的心靈更需要受到鼓勵,他們期待鼓勵,就好比花草樹木期待雨露一樣,鼓勵使孩子的信心高漲,讓他們變得更加努力。
  • 如何讓孩子感知到:父母的愛是他需要的愛?
    我們深談了一次,其實有很多地方,我需要反思和改進。如何去做,並讓你的伴侶感受到你的愛,這是一個學問。愛是相通的,所以前天我寫了一篇文章《怎樣讓孩子感知到父母的愛呢?》,文末的時候我留了一個疑問:怎樣讓孩子感知到父母給予的是他們需要的愛呢?
  • 不會對孩子表達讚賞,有可能是不懂得在平凡中發現美好
    不管是哪種性格的孩子,都有自己特有的閃光點,也都需要來自父母的深切肯定,但我們常常忘記了要對他們表示欣賞和讚美。你或許還會說:「我遺傳了父母的特點,他們打小就從不表揚我,我也習以為常。現在要我對孩子說出『你真棒』或者『我愛你』之類的話,我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哦,親愛的朋友,我理解你的感受。
  • 孩子總是生病,其實是需要父母的愛
    當時就想告訴她們,孩子總是生病,其實是需要父母的愛。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家孩子小的時候,也是經常生病,最後發現,只要是多用心陪陪他,他就會少生病和不生病。特別是上呼吸道的問題,比如反覆咳嗽,經常發燒,很容易嘔吐,痰多,鼻涕多等,很多孩子都是因為情緒壓抑久了,導致的一直好不了。
  • 父母們,你真的知道如何讚賞孩子嗎?
    有時候改變一個人,鼓勵和讚賞的話就夠了。成人都需要被讚賞,更何況孩子呢?孩子需要鼓勵,就如植物需要澆水一樣。但是在現實生活,有多少孩子能夠得到家長的讚賞?我們或多或少可以從中看到自己對待孩子的態度,以及對孩子說的每一句話,充滿了指責、抱怨和挑剔。作為父母,我們對孩子所說的每句話都可謂擲地有聲,比其他任何人的言辭都有分量。父母對孩子說的話可能會影響未來許多年裡孩子的自我認知。很多父母也知道孩子是需要鼓勵和誇獎的,有些父母只是偶爾鼓勵一下孩子,但是要自始至終地鼓勵孩子真的很難。
  • 父母與孩子關係不好的家庭,需要掌握向孩子表達愛的方式
    情緒失控帶來的傷害記憶往往都比較長,對孩子的影響很大,這都是父母不懂得控制情緒,不懂得向孩子表達的原因,需要讓孩子知道你是愛他的,很多時候的責罵都是善意沒有惡意的,這都是需要家長去掌握如何向孩子表達愛他的方式。
  • 培養孩子信心需要讚賞,而盲目表揚,會讓孩子愈加偏離自己的期望
    隨著西方國家教育理念源源不斷地傳入我們國家,越來越多的父母意識到「表揚」對於培養孩子自信心的重要性。因此在生活中,經常會發現父母熱衷於表揚孩子。然而,很多父母對孩子進行表揚的結果,是孩子愈加偏離自己的期望。
  • 巨嬰父母:對孩子的愛和要求裡,有多少是自己的需要
    吵著要跟保姆結婚,說是孩子要尊重父母的選擇。刻意的生活不自理,呆在家裡等兒媳婦下班回來給他做飯,要孩子事無巨細地照顧自己。非得要孩子們給他買大房子,滿足他能在他人面前顯擺的需要。 像蘇大強這樣的父母,年輕的時候沒有好好活過自己,到老了心有不甘,做出很多不可理喻的事,破壞孩子的生活。
  • 當孩子有這六種表現時,父母需要反思
    孩子有以下表現,父母需要反思。害羞膽怯。當孩子小時候表現出膽怯或害羞時,父母最需要做的是接納孩子的天性,並適時引導鼓勵,而不是當著孩子的面隨意批評和談論--「這孩子就是膽小,沒出息!」成人以為孩子小,聽不懂,其實,孩子能聽懂談話中的情緒,隨意給孩子貼上「膽小」的標籤,不利於孩子成長。面對害羞膽怯的孩子,父母需要耐心陪伴、鼓勵。感情冷漠。
  • 這「四種愛」最傷孩子,希望父母對孩子遠離這四種愛
    父母對孩子的愛如果是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之上,那麼這樣的愛對孩子來說,是一種真正的愛。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建立以愛的名義對孩子進行強制性的控制,從而讓孩子順從自己的意見或想法,那麼這樣的愛無疑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心理傷害。因此,很多時候,在父母看來,自己這樣做就是是為了孩子好,卻不沒有想到這樣做會傷害到孩子。
  • 孩子需要陪伴,但更需要「走心陪伴」,很多父母只感動了自己
    現代父母的壓力越來越大,因此父母就會早出晚歸,很少有機會見到孩子。但是其實孩子也是需要陪伴的,他們的童年是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時候。所以父母對孩子缺乏關心實際上就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會讓孩子心理感覺到十分的難受。
  •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讚賞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其自信心的培養。可以說,許多學習落後或者逃學、厭學的孩子,都源於自信心的喪失。只有自認為已經沒有指望的事,人們才會放棄,學習也是一樣的,只有孩子認為自己沒有希望學下去了,他才會逃學、厭學。
  • 世上沒有完美父母,他們也會犯錯,需要學習練習成為優質父母
    父母也在小時候受到自己父母教訓說教時,想著等我以後為人父母了,一定不要繼續這種錯誤,可當自己成為父母后, 全然忘了當時父母對自己的傷害,而又把這種傷害給了自己的孩子。世界上是不存在完美父母,即使是優質父母也是會犯錯。
  • 孩子需要被看見,父母的回應模式有哪幾種,並分別有哪些後果?
    如果嬰兒的各種反應得不到媽媽的回應,那嬰兒會活在一個感覺裡,就是整個世界都是支離破碎的。那麼,通常的回應有哪幾種,並分別有哪些後果呢?第一個就是重複對方話語中跟情感有關的詞。比如說寶寶跟你說,"媽媽,這個小狗好可愛啊!"那媽媽可以回應說"媽媽看到了,真可愛!"這就是重複他說的話。
  • 讚賞孩子的正確方式是什麼?5大技巧父母要掌握
    堅持原則——父母的讚賞對孩子而言恰如施肥:肥量恰當才能穩妥而科學,而施肥過多或過少,都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不利影響。因此,父母在讚賞孩子時,一定要堅持原則,既不能盲目地讚賞,隨意地讚賞;也不能吝嗇自己的誇獎,對孩子的進步和成長熟視無睹。
  • 抑鬱孩子用畫筆傾訴:對愛的需求是多麼強烈,卻只需要簡單回應
    這是一位對孩子的內心需求極其敏感、並時刻關注孩子需要的稱職的媽媽,是女兒的病讓她醒悟、成長、蛻變。,而回應他們的方式又是多麼的簡單——只要表達你心中的愛即可,一個溫暖的擁抱,一個耐心的傾聽,一個及時的回應,一個專注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