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度」這個詞並不陌生,我們經常聽人用「紳士風度」來形容一位男士的行為舉止。這樣就給人一種印象,似乎風度是專門用來形容男士的,其實不然,「風度」是一個人內在實力的流露,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風度。
那麼父母怎樣才算是有風度呢?到底什麼才是有風度的舉止呢?有風度絕不是矯揉造作,風度是一種忘我的境界,在這個境界中,你自然、樸實無華的舉止會處處流露出高雅。有風度的舉止,是利用外在的一舉一動來傳達我們內心對別人的尊重和影響力的一種方式,它源於對事理、人情的通達。
一個有風度的父母,不單單是會愛的,而且還是懂得感恩的,擁有感恩之心的人。感恩之心會給我們帶來無盡的快樂。為生活中的每一份擁有而感恩,能讓我們知足常樂。感恩不是炫耀,不是停滯不前,而是把所有的擁有看做是一種榮幸、一種鼓勵,在深深感激之中進行回報的積極行動,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擁有。感恩之心使人警醒並積極行動,更加熱愛生活,創造力更加活躍;感恩之心使人向世界敞開胸懷,投身到仁愛行動之中。沒有感恩之心的父母,永遠不會懂得愛,也永遠不會得到別人的愛。
感恩是美的的字眼,它是一種深刻的感受,能夠增強個人的魅力和風度,開啟神奇的力量之門,發掘出無窮的智慧。有感恩風度的父母,才會教育出有感恩之心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領路人,具有感恩之心的父母必然會把這種行為舉止傳達給自己的孩子,教育子女要在生活中懂得感謝周圍的每一個人,包括自己的親人、師長、朋友、同學。
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在享受著別人的愛時,認為是天經地義的,而感恩就常常在這樣的理所當然中被輕看、被忽略、被遺忘。
讓孩子懂得學會感恩,就是讓子女意識到別人所有的付出,包括父母無私的奉獻,都是需要回應、需要讚賞的。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許許多多人為他們的成長奉獻著、付出過,孩子應該永遠記住那些人和事、那些愛和恩,並為此承擔一份責任,準備著為回報而努力。即使施恩者不需要即時回報,也該提醒他們把感激埋進心裡,並試圖「去回報那曾和我一樣需要幫助的人」。
因此有風度的父母是值得稱讚的,一個懂得感恩的父母舉止是有風度的,她們的風度影響著自己的孩子,在自覺和不自覺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成為一個風度翩翩的人。一個有風度的父母,內心要有風度,行為舉止也要有風度。
行為舉止在心理學上稱為「形體語言」,是指人的肢體動作是一種動態中的美,包括手勢、坐姿、站姿、走姿等,是風度的具體體現。在某種意義上,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絕不亞於口頭語言所發揮的作用。
「站如松,坐如鐘,臥如弓,行如風。」這12個字生動地概括了正確的站姿、坐姿、臥姿和走姿,十分形象。一個有風度的父母只有做到了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才能對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引導,在引導孩子養成有風度的行為舉止上就必須講究站姿、坐姿和走姿。
一個人的行為舉止、風度儀表是展現他外在影響力的主要方式之一。一個內心充滿感恩的父母彰顯了內在的風度和魅力,一個注意自己言行舉止的父母顯示了她外在的影響力。就是這樣內外兼修的父母,才把她特有的風度,在與孩子的相處中,在與孩子的日常接觸中默默地傳遞給了孩子。此外風度的培養來自於不斷的實踐和觀察,就像其他的良好習慣一樣,要想把子女也培養成有風度有影響力的人,你必須不斷地實踐。在教養實踐中讓子女形成習慣,就會為他們的未來增加競爭的資本,並為他們的人生增添無限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