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老公向我訴苦說:我不夠尊重他。我們深談了一次,其實有很多地方,我需要反思和改進。
如何去做,並讓你的伴侶感受到你的愛,這是一個學問。
愛是相通的,所以前天我寫了一篇文章《怎樣讓孩子感知到父母的愛呢?》,文末的時候我留了一個疑問:怎樣讓孩子感知到父母給予的是他們需要的愛呢?
當時寫的時候我自己沒有答案,覺得做到讓孩子感知到父母的愛也可以,但是又覺得不夠,這是基礎,今天在和一個朋友討論的時候,我有了答案,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這個答案當然不僅僅適用於孩子,這裡就以孩子為例。
第一、尊重
無論孩子年齡大小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值得我們去尊重。
這裡存在很多誤區,包括我自己也是,不夠重視孩子,經常我們在說話的時候,孩子插嘴,我們就會回一句:大人在說話,小孩子一邊玩兒去。雖然我會委婉點,但意思差不多。
這其實打擊了孩子的積極性,也是不夠重視孩子的需求,沒有尊重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是不重要的。
我們應該尊重孩子每一次發聲的機會,讓她把話說完,如果她不能參與,我們需要解釋一下,讓她明白我們重視她,並且尊重她。
重視孩子,用我們的行動和態度表達給孩子,讓孩子感受到。
第二、共情
第一步是尊重,那麼第二步就是共情,要進入孩子的世界去觀察孩子,設身處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去看看孩子真正需要什麼,而不是以父母的身份自以為是的認為:給孩子的就是她需要的。
我相信父母都是愛自己孩子的,但是有時候我們給予孩子的愛並不是孩子需要的,那麼這種愛就是一種負擔,隔閡由此產生。
但這裡還有問題:孩子需要的方式不好確定,即使共情,也不一定是她們需要的,大人孩子差異太大。
那就是第三點。
第三、信任
這也是支持,無論孩子做什麼,只要沒有損害他人的利益,我們父母就會支持你,會做你堅強的後盾。
即使我們理解不了,也會支持你,並積極回應,孩子可以感受到。
其實就是以孩子需要的方式關心她,支持她,愛她。
但這種愛,父母也有責任,我們需要幫孩子明確自身的承諾與責任,最終是讓孩子開心快樂的長大。
總結一句話,就是孩子的需要,我們要第一時間回應,去信任,去滿足,給予她需要的支持,這就是給予她需要的愛。
而這個過程,需要身為父母的我們不停學習,交流,努力靠近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長。
這是一個需要雙方長期磨合的過程,也是一個修煉的過程。
我是微微老師,一位陪孩子一起成長的母親,高效能育兒踐行者,二寶媽變現終身學習踐行者。
如果對你有用,歡迎關注、點讚,轉發,舉手之勞,卻可以幫助到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