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愛的父母,養出的孩子會是什麼?

2020-09-03 愛課堂



據悉,8月4日廣西22歲男子黃某在家中將父母殺害。起因是該男子黃某想要再次出國,但父母考慮到因疫情的影響。國外現在比較混亂且不安全,所以不同意兒子黃某去往國外。並且要將黃某去往國外的資金收回,雙方發生了嚴重的爭執。據一名接近黃律師的同行介紹,黃某此前在英國留學,回國後因要再次出國與父母發生矛盾。矛盾激化行兇後,將空調溫度調低,拿到錢後潛逃,在柬埔寨被抓。疑犯面對鏡頭,臉上毫無表情。

鄰居說,黃某陽平時給人的印象是比較內向的宅男,很陰鬱。

「他總是戴著頭巾,印象比較深刻」。而黃某陽的一名高中同學稱,其性格偏激、極端,容易被一點點小事激怒。


「高智商的罪犯」北大弒母案主犯謝宇從小非常非常非常完美,弒殺他的母親謝天琴時疑犯精心設計了作案現場,並用手機遠程監控著房間裡的一舉一動。   三年過去,吳謝宇如同人間蒸發,隱匿了蹤跡。直到2019年4月20日,他在千裡之外的重慶被捕。   在怨恨、不解和痛心的複雜情緒中不知如何自處,謝家人本想「淡忘這個事情」,突然間「他又出現了,被找到了」。媒體披露的信息顯示,逃亡的三年裡,吳謝宇在酒吧做過「男模」,花費十幾萬購買彩票,多次出入色情場所……似乎有另一個「吳謝宇」,從「完美」的人設中逃逸,徹底放逐。   回想過往的種種,家人、同學、好友,都有太多的「想不通」,慘案發生的真相如被迷霧遮蔽,能看到的不過是眼前的星星點點。而吳謝宇母子,吳、謝兩家各自的榮光,因著這起悲劇陷入長久的黯淡,還有因此被撕裂的兩個家族,歸於痛苦的沉默。

一個陰鬱、偏激的孩子,一個近乎完美的孩子,都出現喪盡天倫的弒殺父母案,它對我們當下的教育敲響的警鐘是什麼?那就是在我們培養優秀孩子的同時,優秀的內涵裡首先是生命教育,善與愛的教育、責任與擔當的教育。而關於生命與愛和責任的教育,是在孩子年幼的時候帶孩子去感知生命、學習善良,體驗愛、擔當責任。

  

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來講,孩子是每個家庭塑造的作品,教會一個孩子善良、就要自己具有良知,教會一個孩子愛惜生命,就要自己懂得尊重生命,教會責任就要自己不斷擔當責任。讓孩子從一個本能狹隘的自我成為擁有對自然、生命有感知、愛的人;對父母、親人懂得感恩的人;對集體、對社會有情懷、有擔當的人。而這些,正是當下中國部分父母在傾盡財力和心力向著名校奔跑時的盲區。父母的愛要不成為一種與孩子學習優秀的交換,要不成為讓孩子達到目標時孩子無法償還的債務和窒息。孩子的人格扭曲將會使他們的生命無感、極端自私,冷漠,就是送入名校,只是製造高智商的殺人機器,哪怕是他的父母!



義大利著名小說家亞米契斯《愛的教育》是的主要作品,是一本描寫少年生活的特寫集,通過記錄四年級小學生恩裡科身邊發生的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反映了義大利中下層人民窮困的生活和淳厚、樸實、有愛的品德,提倡愛國、善良、勇敢、寬大、無私和博愛精神。書中每一章、每一節都把「愛」表現的淋漓盡致,大至對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對父母、師長、朋友的小我之愛,處處都扣人心弦,感人肺腑。愛的教育其實就是素質教育,是啟蒙孩子如何為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質的基礎。建議每個父母將她列入孩子成長必讀書籍,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自己用行動帶領孩子去踐行。


相關焦點

  • 愛發脾氣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更可悲的是,孩子會從父母的處事態度中去捕捉信息:父母愛發脾氣,孩子必然效仿;父母傾向暴力,孩子也會用拳頭解決問題。而如果父母的情緒秩序混亂焦躁,孩子會感覺不到愛,於是就會有強烈的情緒焦慮。因為,只有情緒穩定的父母,才能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也才能給孩子獨行於世的底氣。
  • 養出不孝子是父母的失敗,孩子會不會是白眼狼,六歲前就能看出來
    導讀:養出不孝子是父母的失敗,孩子會不會是白眼狼,六歲前就能看出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養出不孝子是父母的失敗,孩子會不會是白眼狼,六歲前就能看出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一哭鬧,父母就妥協,不會拒絕孩子的父母會把孩子養「壞」
    文/小熊育兒日記對於有些父母來說,他們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孩子哭鬧,孩子的哭鬧會讓他們失去了原則,也會讓他們大腦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只要孩子一哭鬧,父母就算平時再有原則,也會馬上妥協,不懂得去拒絕孩子無理的要求,這樣的父母最終只會把孩子養「壞」。
  • 智慧的父母:無條件愛孩子,有技巧養孩子
    作為媽媽,的確會望子成龍,但是有一個問題值得所有父母思考:如果孩子不夠完美,亦或是,在某些方面有缺點,再或者,達不到父母希望的樣子,我們還會不會如想像中那樣愛孩子。答案,不得而知。類似於「你不怎麼樣,我就不愛你」,「你要怎麼樣,我才愛你」的「條件式教育」,在父母與子女的相處中,隨處可見。父母口口聲聲說愛孩子,卻始終帶著條件。我們在努力學習育兒技巧,卻努力養不出一個滿意的孩子。不禁反思,是我們的愛不夠好,還是教育方法出了問題?
  • 易怒的父母會養出這樣的孩子!你的孩子被你影響了嗎?
    情緒脆弱、容易發怒的父母最典型的表現就是說話傷人。很多父母只有等孩子真的逃離自己後才發現問題,因為在他們看來,自己並沒有從肉體上虐待孩子,怎麼孩子就仿佛跟自己有什麼深仇大恨似的呢?的確,我相信大部分家長對孩子都是充滿愛的,不會對孩子施以暴力,但精神暴力呢?
  • 李玫瑾:這3類父母是家裡的「負能量」,養出的孩子情商多不會高
    孩子的情商教育要從小抓起,才能夠養出「小暖男」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大部分人都喜歡和情商高的人接觸。情商高的人,人際交往方面也更加得心應手,能給別人創造一個好的交往環境。孩子情商低,多是因為受到父母的影響,尤其是這3類「負能量」的父母,很難培育出高情商的孩子。
  • 滿分的父母,養不出及格的孩子
    它要求母親付出最強烈的愛,但這種愛又必須幫助孩子成長而遠離母親,最終完全獨立。但大多數母親都沒有完成任務,即在愛孩子的同時又能讓他離開,鼓勵他離開。」俗話說,三歲看八十。滿分的父母養不出及格的孩子只有60分的父母才能培養出100分的孩子。父母偷的懶,是孩子努力向前邁的步伐,不做百分父母,留下空間任孩子茁壯。
  • 媽媽給孩子下跪:父母們最悲哀的是,養出一個不會愛的孩子
    一邊是對孩子的教育深感無力的媽媽,一邊是對媽媽冷漠且缺乏愛的孩子的。有人說,孩子是被慣壞的,是被寵壞的,而一個被慣壞的孩子是體會不到父母的愛和苦心的。家長越是溺愛,越會發現孩子根本不將你當一回事。我們不得不提出質疑,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會尊重和愛的孩子,以後又怎麼去愛別人,去愛生活,去愛所愛的一切呢?1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我們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有一個好的身體。
  • 李玫瑾:這5種父母,是家中的「負能量」,很難養出高情商的孩子
    李玫瑾教授認為,影響孩子的情商的人,主要就是父母。而這5種父母,是家裡的「負能量」,他們養出的孩子,情商大多都不會太高。可這種只會打孩子,常常打孩子的父母,只會養出低情商的孩子。因為教育孩子並不是只要打孩子就可以解決問題,有些事情,我們是完全沒有必要打孩子的。常常打孩子的父母,往往都不會溝通,他們沒有解決能力的問題,只能用暴力解決問題。
  • 父母越「能幹」越容易養出無能的孩子:有一種愛叫做放手
    因為,太「能幹」的父母往往容易養出無能的孩子。孩子愈大,父母愈要弱化自己的能力;愈能幹,愈容易養出無能的孩子,放手讓孩子長大過度代勞是現代父母很大的通病與盲點。我們總是覺得自己比孩子能幹,做事快又有效,往往急著幫孩子把事情做好,卻沒想到這份愛不是愛,而是妨礙與傷害。妨礙孩子在處理事情的過程中學習與成長,傷害孩子建立自信心與尊重他人的能力。那一天,讀小五的幼子一放學回來就說:「媽媽,學校列印獎狀的速度好快唷!」我問:「發生了什麼事?」
  • 「富養」不是愛,會害了孩子嗎?
    文|糯媽育兒經自從「孩子」從媽媽的肚子裡爬出來的那一刻起,就成了家裡「最核心」的存在,父母把全部的愛都給了孩子,並且從來不求回報,才父母的心裡,孩子永遠第一位,捧在手心怕碎含在嘴裡怕化,每個父母都希望把世界上最好的都給孩子,讓孩子健康的成長,可有時候這種無私的愛卻成了溺愛,害了孩子的一生。
  • 孩子有這些表現,說明已經開始嫌棄父母了,不糾正會養出白眼狼
    朋友家的孩子就是這樣,就因為我朋友說了他一句:「功課還沒做就開始玩遊戲,啥時候才能懂點事兒」。聽完這句話之後,朋友家的孩子就立馬發飆了,把滑鼠一丟就摔門而出。對此,我朋友很是傷心,說道:「現在就這個樣子,以後還能了得?」其實,孩子有了以下這些表現之後,就說明開始嫌棄父母了,不糾正會養出白眼狼。
  • 養出感恩的孩子遠比養出成功的孩子幸福!(轉)
    是啊,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是辛辛苦苦卻養出不懂感恩的孩子。家長總是想著自己很苦了,不能再讓孩子吃苦了,所以都會儘量滿足孩子。苦自己、溺愛孩子的悲劇是養出了「白眼狼」。兩年前有個名校碩士啃老的新聞曾顛覆人們三觀。上海一位名校碩士畢業的學霸,本可以找一份好的工作,但他安心在家啃老,白天睡覺,晚上打遊戲,晝夜顛倒,生活十分頹廢。
  • 易怒的父母,養不出愛笑的孩子
    但父母那張帶著情緒的臉,猶如一根毒刺,直直地插入了孩子幼小的心田,成為孩子一生揮之不去的噩夢。 記得女兒上小學時,班上的一名男同學被診斷出患了兒童躁動症。 有研究表明,父母長期情緒暴躁,對孩子責備打罵,會在情感上強行中斷和孩子的連結。 孩子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情感障礙,不自信,甚至自卑、自閉。 更可悲的是,孩子會從父母的處事態度中去捕捉信息:父母愛發脾氣,孩子必然效仿;父母傾向暴力,孩子也會用拳頭解決問題。
  • 孫儷曬女兒的禮物:成功的父母是養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
    有網友說:小花妹妹的奇特畫風,大概只有儷儷能知道吧,看了半天都不知道是什麼。也有網友猜:是孫儷坐在鄧超的頭上,可見孫儷在家的地位。無論畫的是什麼,足以讓孫儷感到暖心。確實,孩子懂得對父母關愛,懂得感恩父母,是父母的驕傲。父母最大的成功,是養出一個感恩的孩子。
  • 挑剔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不管她做得多好,在父母眼裡好像總是不夠,總有值得數落的地方。喜歡挑剔孩子的父母,很難養出優秀而幸福的孩子。心理學家費爾貝恩說過:「兒童受到父母不好的對待時,為了維持父母是好的這種意向,會傾向於認為自己是不好的。」挑剔的父母,不一定能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卻非常容易養出一個低自尊的孩子。
  • 小S因469元項鍊罰跪女兒:刻意窮養會養出「心窮」的孩子
    在家庭經濟能力尚可的情況下,刻意窮養會養出「心窮」的孩子!為什麼不要刻意窮養在全民富養的年代,大多數父母面對孩子生活以及教育問題,抱有這樣的態度:花錢絕不手軟!這種情況下,父母不富養孩子,而選擇窮養孩子,確實有「慧眼獨具」的感jio。沒錯,舉全家之力供養一個孩子的富養模式,確實弊端多多;但,明明有錢卻不捨得給孩子花,同樣不對!
  • 孩子"富養"還是"窮養"?聰明的父母懂得拿捏
    01物質富養,養出不懂感恩的孩子就像上面朋友所說的:窮誰都不能委屈了孩子,都不能窮孩子。其實這樣錯誤的養育觀念會讓孩子誤以為自己就是富二代,時間長了,就會讓孩子虛榮心作祟,什麼都想要最好的。家裡有一親戚,老來得子,很是高興,所以從小到大都是把孩子捧在手心裡,孩子要什麼給什麼,信誓旦旦的說:一定要富養孩子,這樣將來才不能被金錢誘惑。以至於孩子長大後越來越肆無忌憚,要的東西也越來越好,和朋友攀比,父母不給買就鬧騰,折騰不過父母就給錢買。
  • 《不成熟的父母》-哪有什麼父母,只不過是孩子養孩子
    不可否認,孩子已經是一個獨立的成長個體,擁有自己的思想。成熟與否是不能完全用年齡的增長和所經歷的事情的多少去衡量的,孩子比父母成熟很正常。我覺得,人的成熟並不是用「誰先來到這個世界」的標準來衡量的。父母只不過是一個職稱,一個先行來到這個世界的孩子,僅此而已!「哪有什麼父母,只不過是孩子養孩子。
  • 沒耐心的父母,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導讀:沒耐心的父母,養不出優秀的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沒耐心的父母,養不出優秀的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