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8月4日廣西22歲男子黃某在家中將父母殺害。起因是該男子黃某想要再次出國,但父母考慮到因疫情的影響。國外現在比較混亂且不安全,所以不同意兒子黃某去往國外。並且要將黃某去往國外的資金收回,雙方發生了嚴重的爭執。據一名接近黃律師的同行介紹,黃某此前在英國留學,回國後因要再次出國與父母發生矛盾。矛盾激化行兇後,將空調溫度調低,拿到錢後潛逃,在柬埔寨被抓。疑犯面對鏡頭,臉上毫無表情。
鄰居說,黃某陽平時給人的印象是比較內向的宅男,很陰鬱。
「他總是戴著頭巾,印象比較深刻」。而黃某陽的一名高中同學稱,其性格偏激、極端,容易被一點點小事激怒。
「高智商的罪犯」北大弒母案主犯謝宇從小非常非常非常完美,弒殺他的母親謝天琴時疑犯精心設計了作案現場,並用手機遠程監控著房間裡的一舉一動。 三年過去,吳謝宇如同人間蒸發,隱匿了蹤跡。直到2019年4月20日,他在千裡之外的重慶被捕。 在怨恨、不解和痛心的複雜情緒中不知如何自處,謝家人本想「淡忘這個事情」,突然間「他又出現了,被找到了」。媒體披露的信息顯示,逃亡的三年裡,吳謝宇在酒吧做過「男模」,花費十幾萬購買彩票,多次出入色情場所……似乎有另一個「吳謝宇」,從「完美」的人設中逃逸,徹底放逐。 回想過往的種種,家人、同學、好友,都有太多的「想不通」,慘案發生的真相如被迷霧遮蔽,能看到的不過是眼前的星星點點。而吳謝宇母子,吳、謝兩家各自的榮光,因著這起悲劇陷入長久的黯淡,還有因此被撕裂的兩個家族,歸於痛苦的沉默。
一個陰鬱、偏激的孩子,一個近乎完美的孩子,都出現喪盡天倫的弒殺父母案,它對我們當下的教育敲響的警鐘是什麼?那就是在我們培養優秀孩子的同時,優秀的內涵裡首先是生命教育,善與愛的教育、責任與擔當的教育。而關於生命與愛和責任的教育,是在孩子年幼的時候帶孩子去感知生命、學習善良,體驗愛、擔當責任。
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來講,孩子是每個家庭塑造的作品,教會一個孩子善良、就要自己具有良知,教會一個孩子愛惜生命,就要自己懂得尊重生命,教會責任就要自己不斷擔當責任。讓孩子從一個本能狹隘的自我成為擁有對自然、生命有感知、愛的人;對父母、親人懂得感恩的人;對集體、對社會有情懷、有擔當的人。而這些,正是當下中國部分父母在傾盡財力和心力向著名校奔跑時的盲區。父母的愛要不成為一種與孩子學習優秀的交換,要不成為讓孩子達到目標時孩子無法償還的債務和窒息。孩子的人格扭曲將會使他們的生命無感、極端自私,冷漠,就是送入名校,只是製造高智商的殺人機器,哪怕是他的父母!
義大利著名小說家亞米契斯《愛的教育》是的主要作品,是一本描寫少年生活的特寫集,通過記錄四年級小學生恩裡科身邊發生的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反映了義大利中下層人民窮困的生活和淳厚、樸實、有愛的品德,提倡愛國、善良、勇敢、寬大、無私和博愛精神。書中每一章、每一節都把「愛」表現的淋漓盡致,大至對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對父母、師長、朋友的小我之愛,處處都扣人心弦,感人肺腑。愛的教育其實就是素質教育,是啟蒙孩子如何為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質的基礎。建議每個父母將她列入孩子成長必讀書籍,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自己用行動帶領孩子去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