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愛孩子時,父母需要「自私」一點

2020-12-20 小飛魚媽媽

不點藍字,我們哪來故事?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父母的愛,可能很多人都會想到「無私」。

願意為了孩子犧牲自己的一切,是很多父母表達愛的方式,並且常常引以為傲。

可是在我看來,每個推崇「無私」的愛的人,多多少少都夾雜著自己的私心。

無論是夫妻之間,還是父母和孩子之間,通過犧牲自我而付出的愛,都註定以悲劇收場。

因為,在愛裡,我們都需要「自私」一點。

01

愛,從不是埋葬自己

昏黃的天空,乾枯的樹枝,地上滿是起伏如墳頭般的土堆。

在一棵枯萎到有些陰森的老樹下,有人正在朝一個深坑裡不停的鏟土。

當她走近那個深坑的時候,她在坑裡看到了正在被掩埋的自己。

而她就是那個將自己埋葬的人

這詭異恐怖的場景,不是驚悚片,而是最近熱播的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的第三集《失眠人的夢》中,一個全職太太的夢,也是她壓抑到窒息的生活的真實寫照。

她每天的日常就是在整潔的一絲不苟,卻單調到壓抑的家裡,細緻入微、周而復始的照顧著自己的丈夫和孩子。

白天,她做早餐,整理房間,清洗衣物,準備晚餐,清洗廚具。

晚上,她在丈夫的鼾聲如雷中,夜夜失眠。

她說:

「這就是我一天的生活,結婚4387天,今天是這樣,昨天是,不出什麼意外的話,明天也是。」

她的生活蒼白且乏味,她也被這枯燥的生活折磨的面容憔悴,精神萎靡。

很多網友感慨:「全職太太的生活好恐怖。」

其實,全職太太的生活並不恐怖,恐怖的是在她當全職太太的日常裡,除了失眠的夜晚,沒有一分鐘是留給自己的,沒有一份愛是用來滋潤自己的。

她給家人精心準備早餐,卻在家人走了之後,一個人吃泡麵和孩子吃剩的飯;

她每天都有幹不完的活,可是所有的活都是在收拾家人留下的爛攤子,沒有一點是為了取悅自己;

她早已對自己的生活極為不滿,可仍然在面對家人時,努力擠出少有的笑容;

她也曾有份編輯助理的工作,但卻為了孩子放棄了;

她每天都飽受失眠的折磨,可仍然為了不吵醒丈夫,夜裡躡手躡腳的起床,連鞋都不敢穿。

她的生活裡只有家庭瑣碎,只為取悅家人,從來沒有自己。

然而諷刺的是,很多人一邊在這種壓抑的基調裡倍感不適,一邊卻將這種通過犧牲自己的利益來滿足他人利益的愛,推上道德的制高點,並冠以「無私」、「偉大」的頭銜大肆宣揚。

父母為了孩子,或妻子為了家庭,要犧牲自己的愛好,犧牲自己的時間,犧牲自己的事業,犧牲自己發脾氣的權利,犧牲自己可以犧牲的一切,這是「偉大」的,也是理所當然的。

可一個人若沒了完整的自我,給的愛也必然是殘缺的。

《隱秘的角落》裡的周春紅,《小歡喜》裡的宋倩,《聽見她說》第二集《許願》裡小雨的媽媽,她們都在經歷了婚姻的失敗之後,把生活的重心全部轉移到了孩子的身上。

她們願意把最好的一切都留給孩子,願意為了孩子放棄自己的事業、生活、愛情。

可是失去自我的她們,也都無一例外的控制著自己的孩子,要求孩子要像提線木偶一樣永遠忠於自己,服從自己。

而她們的孩子也被道德約束著,面對著那個犧牲的一無所有的母親,絲毫不敢反抗。

在這些所謂無私的愛裡,她們傷害了自己也傷害了家人。

就像影片裡的這位全職太太,為了家人,她埋葬了自己,卻把自己和家人的生活過成了陰森窒息的恐怖片,這樣的犧牲究竟意義何在?這種讓人望而生畏的愛真的毫無營養。

02

成就孩子,也要成就自己

其實,這些悲劇,本可以有另外一種結局,只要她們在這些愛裡,可以保留一些私心。

特斯拉之父,現實版的「鋼鐵俠」Elon.Musk是非常成功的商人。

他不到30歲就資產過億,在最新的福布斯美國富豪榜上,他以700億美元的資產,排名第七。

他開創了電動汽車特斯拉,並且在2020年5月首次成功發射商業載人飛船。

在Musk輝煌的人生裡,有一個比他更牛的人,那就是他的媽媽Maye·Musk。

Maye的人生比Musk更加傳奇,她大學畢業後結婚,並在三年的時間生育了三個孩子。但是好強的她在孕期讀完了營養學碩士的課程,並且開了一家諮詢服務公司。

在Musk十歲的時候,31歲的Maye和丈夫感情破裂。她從此失去了婚姻,但並沒有因此失去自我。離婚後,她重拾了自己的專業-營養師,並且開始了自己的事業。

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41歲的Maye帶著孩子遠赴加拿大。一個單身母親,帶著三個孩子遠渡重洋,舉目無親,艱難可想而知。最艱難的時候,他們擠在小小的廉租房裡,為了生存,她身兼5職。

即使如此,她仍然傾盡全力支持孩子的夢想,並且憑藉自己驚人的毅力,拿下了加拿大註冊營養師的資格,開創了自己的工作室。

50歲的Maye,事業已經漸入佳境,她的孩子們也都長大了,並且在美國矽谷創辦了第一家公司:Zip2。而她又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放棄加拿大的事業,到美國重新開始。

她在美國重新考取了美國的註冊營養師,重新開始自己的事業。並且以60多歲的高齡登上了多家雜誌的封面,在模特界和時尚圈也佔據了一席之地。

作為養育了三個孩子的單身母親,她的經歷根本不能用含辛茹苦、無私奉獻來形容,而是獨立、果敢,牢牢的把握著自己的命運。

她愛她的孩子們,也像其他的母親一樣,為了成就孩子的夢想奉獻過。

在他們剛搬到加拿大的時候,經濟困難的她用打工攢下的第一筆錢給孩子買了電腦。

可是,她的愛不是通過犧牲自己去裹挾別人,而是讓所有被愛滋養的人,都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那段艱難的時光裡,Maye並不是孤軍奮戰,而是有孩子們做她的戰友。他們在求學的間隙,打工賺錢,減輕母親的負擔。

對此,Maye並不心疼,她說:「他們應該為自己負責。」 「他們都在為自己的夢想努力奮鬥」。

在她獨立精神的影響下,她的三個孩子也非常優秀。馬斯克的妹妹塔斯科是曾獲過很多獎項的製片人和導演;馬斯克的弟弟也是很成功的商人,開辦了多家連鎖餐廳。

我們都以為人生開掛的是Musk,而真正開掛的,其實是他的媽媽Maye。

而Maye彪悍的人生,正是源於她在成全孩子的時候,也「自私」的成全了自己。

在愛孩子的時候,每個父母都應該「自私」一些。

這個「自私」並不是只顧自己,而是應該讓愛與被愛的人,都能享有平等的權利和自由。

03

愛孩子,不是圍著孩子轉

前一段時間去參加朋友婚禮的時候,見到了朋友的叔叔一家,那個傳說中有兩個成績優異、多才多藝、懂事得體,總之,就是教育的十分成功的孩子。我迫不及待的想趁這個機會好好向他們取取經。

婚禮開始的前一天,朋友的叔叔帶著嬸嬸和小女兒驅車10個多小時從外地趕來。

他們說,小女兒一路都在奮筆疾書,因為要準備上大學的申請材料和考試,緊迫程度類似國內的高考前夕。

更讓我驚訝的是,他們一到朋友的家,就拉著小女兒投入到了婚禮的準備工作中,沒停下的幫這幫那,完全沒有因為迫在眉睫的考試對女兒「特殊照顧」。

他們剛上大學的大兒子就更是離譜了,坐了一天的飛機從學校趕來,晚上10點多才到朋友家,飯也沒來得及吃一口,就被他爸拉去當苦力了。

而他們的兩個孩子,則真的如傳說中那樣,不但對此毫無怨言,還給朋友的婚禮精心排練了節目。更重要的是,他們還能忙裡偷閒的寫入學申請、複習考試,根本不需要父母操心。

他們和孩子的關係,更像是各自獨立的個體,彼此相愛,但沒有牽絆。沒有誰享有特權,每個人都能對自己負責。

在後來的交流中,朋友的嬸嬸告訴我,他們家從不是圍著孩子轉的,而是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中心。

他們每個人都可以自由的規劃自己的時間和生活,可以彼此建議,卻從不為對方做決定。他們無需為了孩子改變自己的計劃和習慣,當然孩子也無需為了父母改變什麼。

正因為如此,他們都在這種舒適的家庭關係裡,生長成了最舒展的自己。

而這,才是愛最好的樣子。

好的父母之愛,不用圍著孩子轉,更不用為了孩子委屈自己:

遇到想吃的東西,不必全留給孩子,可以和孩子平分;

遇到想買的東西,不必忍痛換成孩子的玩具,可以留一些給自己揮霍的基金;

心情不好的時候,不用為了孩子強忍笑容,可以找個發洩的方式,做一天瘋狂的媽媽;

累的時候,也不用幹完所有的家務,可以給自己放一天假,無視房子的髒亂差。

愛孩子的時候,也別忘記愛自己;取悅孩子的時候,也別忘了取悅自己。因為比起整齊的房子和熱門的玩具,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發自內心的快樂。

在描述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時,我們總喜歡用「教育」這個詞,可是我並不喜歡,因為這個詞裡多多少少有控制的成分,而好的關係裡,一定沒有控制。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愛,一定是給彼此自由,我們可以相互遷就,但是誰都不該為了這份愛犧牲自己、埋葬自己。

誰都無需在這份愛裡成為「救世主」,或者「聖母」,而是要「自私」的成為那個最真實、最舒適的自己。

相關焦點

  • 當孩子變得自私時,背後的原因父母必須要了解
    父母都是無私的,這點毋庸置疑。但有些父母對孩子無私奉獻後,總是教育孩子說:&34;父母錯誤的教育方式會讓認為所有人對他好都是理所應該的,並且是不需要回報的。所以,孩子才會養成自私的性格。如果他在遇到挫折和困難時,由於他的性格太自私,沒有人願意和他交朋友,所以也不會有人會出手相助。自私的性格會使他以後的路越走越小。
  • 孩子無情不愛,與父母撫養有關,阻止孩子自私需從小抓起
    執筆:曉陽定稿:西西孩子冷酷無情,不懂的愛人,眼裡只有自己,沒有同情心,與父母的教養過程有關。防止孩子自私自利,需要從小時候抓起。小金說自己的孩子一點同情心都沒有,很是冷酷。小金在做飯的時候,不小心把把手指給刮破了,掉了一塊皮,很疼,還流血了。
  • 父母最大的悲哀:付出全部,卻養出自私冷漠的孩子,因沒做好一點
    過分滿足孩子,是父母在用自己的想法愛孩子。很多父母因為愛孩子,所以就想著給孩子吃最好的,用最好的,住最好的。可是對孩子心理的需求他們並不關注,總認為孩子小,給他們的物質生活豐富了,孩子會更幸福。但在孩子小的時候,相比玩具,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高質量的陪伴。
  • 「自私」的父母,孩子將會更優秀?
    他們為了子女,幾乎可以奉獻自己的所有,愛孩子勝過愛自己。然而,太無私的父母,往往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有時候,父母帶點「自私」,孩子反而走得越遠越好。身邊總有一些父母秉持著「我能行,忍一下就過去了」、「省點錢給孩子」這樣的觀念,生了病也不肯去醫院。殊不知,這才是對孩子最愚蠢的愛。網上有一個話題:「假如父母老了,你最擔心的是什麼?」
  • 汪九刀、地推娃的慘痛案例: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很懶很自私
    從小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滿足一切要求,導致孩子對父母索取無度,當父母沒能力滿足需求時,孩子就認為父母不再愛他了,心生怨恨,養成說話做事不懂讓步、性格驕橫、目中無人等不良性格,更有甚者,當父母不能滿足他時竟然去傷害自己的親生父母。
  • 孩子自私,不懂分享?心理學家:父母可以用5招教出愛分享的孩子
    原因主要以下幾點: (一)因為孩子習慣了獨佔。 這就要從家長身上找原因了,紅紅從小跟奶奶長大,奶奶總是把最好的東西都留給孩子,不讓紅紅受一點委屈。有一次,家來了好幾個小朋友,紅紅的媽媽請所有人一起分享零食時,紅紅卻抬起頭來,很認真地對媽媽說:「不用了,他們不吃。」
  • 「自私」教育:父母「使絆子」,孩子越磨礪越優秀
    孩子終將成長,父母總要放手。然縱觀現實,在中國式親子家庭裡,愛過滿,成為束縛,反羈絆了孩子前行的路。父母以為自己用「無私奉獻」成就了孩子,卻其實,家長自以為轟烈烈的犧牲,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障礙與負擔。事實上,「自私」的父母,才能養出優秀的孩子。
  • 中國式父母的自私才是毀掉孩子的第一步
    ,卻不曾想恰似這樣無私的愛無形中卻漸漸地轉換成自私的愛,以至於父母對孩子的要求越來越高,傷害孩子的同時也傷害自己!當父母這麼跟你說話時,你真的感動過麼?事實上這樣的話根本感動不了孩子,孩子只會覺得自己給父母造成負擔而產生愧疚感,甚至在考試成績不理想的時候出現焦慮,自我否定,覺得對不起父母!這種愛看似無私,實際太過沉重,從孩子的角度看卻是一種負擔,承受不了的孩子只會更焦慮!
  • 讓孩子學會「自私」,才是父母成功的教育體現
    很多人都說,現在的孩子太自私了,因為他們的父母本身就很自私。有人認為,這是因為年輕一代的父母,本身就是獨生子女,自私被他們刻進了骨子裡,然後又傳承給了下一代。也有人認為,孩子不該被「狼性」教育,應該從小就讓他們知道無私奉獻與分享的快樂。可是,讓一個年幼的孩子,從小就去克服人性的弱點,活得自抑且高尚,才是最好的麼?
  • 父母學堂:給孩子的,這一點比愛更重要
    家庭教育的目的,其實不應該是為了孩子考多少分,將來讀什麼學校,因為比起讀什麼學校,性格對孩子一生的影響更大。有許多案例,那些極端的人才往往沒有健康的心靈。作為父母,比起讓孩子成為頂級的天才,更希望的是,孩子擁有良好的性格,健康的身心。
  • 孩子自私、害羞內向,父母需要幫助孩子完成自我與他人的整合
    無論孩子是自私的,還是害羞內向的,作為父母,難免會擔心孩子將來在各種社交場合處於劣勢。被悲傷和害怕等不良情緒淹沒時得不到關注和安撫,甚至還會遭受謾罵或家暴,很有可能會留下創傷。真正地理解孩子的需要和傳達的信號,並敏銳地回應孩子的情緒和需要,才能創建安全的依戀關係和強大而健康的聯結。
  • 自私一點的人,心理更健康,人際關係更好
    1、自私一點,心理就更健康一點記得不久前,在一檔節目中,主持人問papi醬,在她的關係裡,誰對自己更重要,她是這樣排序的:自己、愛人、孩子、父母。這樣的心理習慣源於她的小時候,源於她的原生家庭,在原生家庭裡,她的父母愛弟弟,經常忽視她,只有她做得好,表現得好,才會得到父母的愛與關注。也就是說,她只有把自己放在次要的位置上,把別人放在重要位置上,才能得到愛與關注,她才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這成為了她的一種心裡習慣。可是現在她長大了,這個習慣依然如是,所以她就會感覺很壓抑,沒有活力,因為她沒有為自己活著。
  • 對父母來說,抑鬱症孩子自殺是自私的行為嗎?
    現在孩子的生活越來越好了,但是抑鬱症卻越來越低齡化了,甚至有不少孩子因為抑鬱症選擇了自殺。在這些新聞裡,我們總是能看到這樣的評論,「孩子太自私了,父母養他到這麼大,他沒了,讓父母怎麼辦?」那麼,對父母來說,抑鬱症孩子的自殺真的是自私的行為嗎?
  • 父母在這兩件事上越「自私」,養出來的孩子越優秀!
    所以,為了孩子,請做一個「自私」的父母。人們看到了一個母親對孩子無私的愛,感慨母愛的偉大。卻不知這樣的愛,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危害。孩子會不會因此成為一個自私的人,總想著自己的好,而忽視身邊人的感受呢?或許父母「愛計較」一點,孩子會變得不一樣。
  • 無私的父母,為什麼容易養出自私的孩子?
    奶奶起身,從媽媽手裡接過蝦盤,放在大壯麵前:「他還是個孩子,讓他吃就是了。」客人也笑著附和。……像大壯這樣愛吃獨食的孩子,還真不是少數!很多家長都反映,現在的孩子太自私。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父母對孩子過分的愛不僅不能讓孩子學會愛,反而會使孩子覺得自己就是家庭的中心,進而變得自私甚至冷酷、殘暴。04面對孩子出現「自私」的行為,父母應該如何做呢?教會孩子享受愛的同時,也愛別人。
  • 孩子真的就是父母自私的產物嗎
    昨天在平臺上看到一個50多歲的母親談了一個觀點,她不認可父母的偉大。父母並沒有經過她的同意,也沒有和她商量,就把她帶到這個世界上來了。沒有長遠的規劃,也沒有充足的準備,一切只不過是為自我養老的考慮。照她這麼說,她的女兒是不是該恨她,畢竟她自作主張,把女兒帶到這個世上,每天拼命工作加班加點,還買不起房,找不到心儀的結婚對象,這一切苦難都是她帶給女兒來體驗的不是嗎?
  • 「父母太自私,我還要孝順他們嗎?」
    網上有個問答:有很自私的父母,要孝順他們嗎?我們既是父母的孩子,又是孩子的父母。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即代表了我們的家庭教育。那麼育兒的終極三問來了:我想培養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孟子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愛自己的親人,才會愛天下人,愛天下人才會愛天下萬物,這個「愛」在對待老人上就是孝。對父母,要「順」嗎?未必!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
  • 家長充分滿足幼兒的「自私」需要,孩子長大後才能更無私
    有一個極端的個案,一個母親是集中營的倖存者,她兒時在集中營,經常是飢餓狀態,倖存下來,迎來了和平年代,結婚生子。等她後來當了媽媽,並沒有物質上的匱乏,她卻不管孩子如何哭鬧,她就是不讓孩子吃飽。丫丫媽媽可能在自己作為一個孩子時,一些正常的需要是沒有被成人看見,沒有被成人滿足,她自己內在是有很多委屈的。
  • 「不餵孩子自己先吃飯!」被罵自私,媽媽愛自己勝過愛孩子錯了嗎
    媽媽先顧著自己對寶寶也有好處當一個女人成為媽媽之後,媽媽是這個家庭新生最大的一位成員,她會放棄自己喜歡的衣服去給孩子買好吃的,而現在的社會也呼籲女性要多愛自己一點,如果媽媽一味地為孩子付出,孩子會認為是理所應當的,認為媽媽理所應當的不去買衣服,應該給他買自己喜歡的玩具,如果媽媽先愛自己,那麼同樣也會得到寶寶的愛。
  • 自私的父母,很難養出一個快樂的孩子,原生家庭的痛很難被治癒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話糙理不糙,大千世界的每個人都有自私的一面,就連自己的親生父母也不例外。有的父母生下孩子覺得就是累贅;有的父母為了自己的私慾離婚重組新家等等,父母的這些做法受傷最深的自然是孩子,而這一切都源於內心的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