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父母來說,抑鬱症孩子自殺是自私的行為嗎?

2020-09-03 盒子裡

現在孩子的生活越來越好了,但是抑鬱症卻越來越低齡化了,甚至有不少孩子因為抑鬱症選擇了自殺。在這些新聞裡,我們總是能看到這樣的評論,「孩子太自私了,父母養他到這麼大,他沒了,讓父母怎麼辦?」

那麼,對父母來說,抑鬱症孩子的自殺真的是自私的行為嗎?

很多老一輩都對抑鬱症難以理解,覺得明明生活條件那麼好,吃飽喝足,怎麼就抑鬱了?甚至覺得不就是心情不好嗎?就是作的,想太多。從來都不覺得這是一種「病」。

得病了就應該治療,但是抑鬱症若是一直得不到治療,一直忍受精神的折磨,遲早會有崩潰的一天。最後,終於解脫了,而這時候,又有人認為他們是自私。

無法理解,是不少抑鬱症患者走上絕路的直接原因。大家不妨想一想,你上一次大哭的時候,是什麼心情?正常人難過只是那段時間而已,隨著時間流逝,再大的悲痛也慢慢淡了。

而抑鬱症患者一直都沉浸在這種情緒裡,不僅是精神上的,帶來的還有身體上的表現。這麼想,是不是能夠稍微理解一點他們了?

孩子從生下來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了,他們不是父母的延續也不是父母的附庸,這一點,很多父母都認不清。

總是禁錮孩子的想法,控制孩子的生活,將一個人當成牽線木偶般控制,帶來的只會是毀滅的後果。

大多數父母對於子女的愛是不可否認的,但是他們總是用自己的想法來實施,從不顧孩子的意見和想法。

孩子向東,父母偏偏向北拉,父母覺得自己為孩子盡了每一份力量,但是方向從來就是不一樣的,真的是幫助嗎?

對於以前生活條件不好的老一輩來說,能夠吃飽喝足,那就是最大的追求了。現在的生活讓他們已經很滿足,別無他求了,所以也無法理解,怎麼現在的孩子吃的好穿的好,還能抑鬱呢?

有的父母總是在外人面前說孩子的不是,覺得這是謙虛。可是連最親近的父母都貶低的人,誰又會覺得他優秀呢?

雞同鴨講,對牛彈琴,是因為物種不同,但是有的人明明是人,大家說的都是中國話,他卻就是不理解,沉浸在自己的想法裡。

語言也是有力量的,有時候,你隨意的一句話,對別人來說也能就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有一個笑話是:世上有三種鳥,第一種很聰明,生來就會飛;第二種很笨,但是很努力,最後還是學會了飛翔;而第三種又笨又懶,它自己一直都不會飛,就在窩裡下一個蛋,讓下一代去飛。

很多父母都是第三種鳥,他們自己做不到努力做不到拼搏,就趕著下一代去飛。

很多孩子的壓力都是父母給予的,他們總是告訴孩子自己是付出了多麼的多,出了事情,都是為了孩子委屈的自己,也不管孩子有沒有得到好處,永遠都是這樣自我感動,然後要求孩子回報。

相關焦點

  • 15歲女孩抑鬱症自殺:多少父母,養出了「有病」的孩子
    一直關注孩子成長的我,看到花兒一樣美好年齡的女孩因為抑鬱而自殺,實在不是滋味…抑鬱症作為一種隱形的殺手,已被確定為全球第4大高危疾病。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在中國,17歲以下的青少年中,約3000萬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因抑鬱症自殺的人數高達20多萬,其趨勢逐年上升。
  • ...京科腦康丨「醫生,為什麼抑鬱症患者想自殺?」「抑鬱症遺傳嗎?」
    專家解答 當出現抑鬱症狀如情緒特別低落,出現三無症狀即無望、無助、無用,看不到希望,有特別嚴重的無助感,覺得自己沒用,活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意義,在以上症狀的驅使下病人會出現自殺的觀念,甚至會有自殺的行為。
  • 15歲女孩抑鬱症自殺:多少父母,養出了「有病」的孩子
    四川瀘縣一名才15歲女生因抑鬱症,從25樓一躍而下,當場殞命。一直關注孩子成長的我,看到花兒一樣美好年齡的女孩因為抑鬱而自殺,實在不是滋味…抑鬱症作為一種隱形的殺手,已被確定為全球第4大高危疾病。除了成年人,它也正在以悄無聲息的姿勢,將魔爪伸向我們的孩子。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在中國,17歲以下的青少年中,約3000萬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因抑鬱症自殺的人數高達20多萬,其趨勢逐年上升。
  • 抑鬱症患者自殺後周圍人怎麼想?真不懂事一點都不知道為父母考慮
    大家上網時,經常會看到一個詞「抑鬱症」,它就像一個無比可怕的黑洞,稍不注意就能將人吞噬。因為抑鬱症逝去的生命已經足夠多,然而迄今為止,它仍然沒有像其他身體疾病一樣被正視。甚至在不少人眼中,抑鬱症=作!而在抑鬱症患者真的做出了過激行為甚至是丟掉性命後,他們又開始後悔莫及。
  • 「我的孩子想要自殺」—請大家關注兒童抑鬱症
    你們知道嗎?其實抑鬱症不僅僅是成年人的「特權」,在我們較少關注的地方,兒童也是抑鬱症的高發群體。下面小編帶你了解一下兒童抑鬱症是什麼。12歲的Sally寫信告訴網友,她好想死,她覺得沒有人喜歡自己,活著的感覺好絕望。
  • 抑鬱症,有多少是父母造成的?
    最近看一則報導說,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抑鬱症發病率約為11%,約有3.4億人是抑鬱症患者。每年因抑鬱症自殺的約有100萬人,僅次於癌症的死亡率。而且抑鬱症患者人數,還在繼續增長中。預防抑鬱症從青少年抓起,每個家庭必須給予高度關注。 前幾天看一段視頻,一個女孩跳橋自殺,被好心人救起。很多人指責女孩,不負責任,對不起父母養育之恩云云。卻不知大概率是她患上了「抑鬱症」。2/3重度抑鬱症患者都有自殺傾向。
  • 孩子的幾種表現可能正處在抑鬱症邊緣,父母行為或是「催化劑」?
    抑鬱症不像身體疾病有明顯的疼痛感,它帶給人的疼痛是對身心的摧毀,主要指的是心情低落、情緒消沉、自卑抑鬱、悲觀厭世,嚴重的可能會企圖自殺。當孩子出現以上異樣的舉止、言行,父母就應該及時察覺出端倪,在收到孩子的「求救信號」後,及時找方法解決,一旦孩子關上了心靈的窗戶,後期治療難度會加大,甚至造成難以彌補的創傷,有的孩子心理承受壓較大,很可能做出自殘、輕生等威脅生命的舉動。
  • 明星自殺都是因為抑鬱症嗎?
    最近發生了幾起引人關注的名人自殺事件,讓大眾的目光一次又一次的聚焦到名人的心理問題上,很多人都猜測其可能患有抑鬱症,或相關疾病。 然而,所有自殺的名人,都一定患有精神疾病嗎? 不一定。
  • 為什麼很多抑鬱症患者選擇自殺?怎樣防止抑鬱症患者自殺?(下)
    認為自己死後,能為自己掉淚的不會超過10個人;感到悲傷、遺憾的最多也就30個人;對其他知道自己的幾百人來說,至多是聽到一個不幸的消息,更多則淪為茶資而已;對更多的人,則像死了一條狗一樣,沒有任何感覺,世界像從來就沒有自己這個生命一樣,照常運轉。因為認為自己並沒有那麼重要,所以死了也無所謂。第三,唯一感到牽掛的是父母與老婆孩子,覺得自己死後他們很可憐,除此之外,自己已經麻木不仁。
  • 人大畢業女生抑鬱症自殺:關於抑鬱症,不得不跟孩子講清楚這些
    世界衛生組織在2014年發布報告稱,抑鬱症在「青少年疾病及殘障」的致因排行中高居榜首。 關心孩子的心靈健康,預防青少年抑鬱症成為當下每個父母不容忽視重任。 百度百科對抑鬱症的解釋是,一種心境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特徵。 輕微的抑鬱症傾向可能是長期的悶悶不樂和心情低落, 而重度的抑鬱症則是長期的悲觀厭世,他們覺得「活在世界是多餘的人,結束生命是一種解脫」會有企圖自殺的行為。
  • 世界精神衛生日:抑鬱症自殺行為簡易預測模型
    但是,目前快速篩查抑鬱症患者自殺行為的手段相對有限。目的 調查影響抑鬱症患者出現自殺行為的心理社會因素,建立抑鬱症患者自殺行為簡易預測模型,為抑鬱症患者自殺防治工作提供參考依據。方法採用整群抽樣方法選擇2018年1—12月在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和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就診的抑鬱症患者為調查對象,採用一般情況問卷、抑鬱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和Landeiman社會支持量表進行調查,採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探討抑鬱症患者出現自殺行為的影響因素,Risk score法構建抑鬱症患者自殺行為簡易預測模型,並檢測其預測效果。
  • 深圳19名小學生自殺,該如何拯救陷入抑鬱症孩子的深淵
    疫情期間有許多令人痛心的消息,深圳市竟然有19名中小學生跳樓,不只是深圳還有很多其他省市都出現了中小學生跳樓的情況,而其背後的原因是一個看似陌生,但又不得不重視的問題:抑鬱症。曾幾何時,我覺得抑鬱症離我們無比遙遠,但是近年來,不斷聽說周圍的朋友,同事,出現了產後抑鬱,前一段時間,明星喬任梁因為抑鬱症自殺。
  • 孩子真的就是父母自私的產物嗎
    昨天在平臺上看到一個50多歲的母親談了一個觀點,她不認可父母的偉大。父母並沒有經過她的同意,也沒有和她商量,就把她帶到這個世界上來了。沒有長遠的規劃,也沒有充足的準備,一切只不過是為自我養老的考慮。照她這麼說,她的女兒是不是該恨她,畢竟她自作主張,把女兒帶到這個世上,每天拼命工作加班加點,還買不起房,找不到心儀的結婚對象,這一切苦難都是她帶給女兒來體驗的不是嗎?
  • 抑鬱症患者可以正常投保嗎?自殺保險賠嗎?
    抑鬱症是怎麼回事抑鬱症可以買保險嗎抑鬱症自殺保險賠嗎 01抑鬱症是怎麼回事 抑鬱症並不罕見,而且離我們並不遙遠因此,一般來說重疾險的健康告知會涉及精神疾病類的問詢。 也就是說,抑鬱症人群可以正常通過智能核保併購買的重疾險不多。
  • 李連杰女兒抑鬱症復發,學校複課後陸續有孩子跳樓自殺?兒童抑鬱...
    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兒童抑鬱症患者人數的逐年上升且呈低齡化趨勢,不少孩子甚至因為抑鬱症自殺:2019年12月25號,山東省濰坊市10歲女孩點星(化名),因重度抑鬱輟學在家,吞75片降壓藥自殺未遂;2019年11月17日,河北省石家莊市13歲女孩樂樂(化名),因患抑鬱症,吞96粒暈車藥和16粒頭孢自殺身亡;
  • 抑鬱症患者都仇視父母?心理學上解釋:父母正是抑鬱症的罪魁禍首
    但是抑鬱症確實精神類疾病的一種。在我國自殺的數據調查中顯示,抑鬱症患者佔到50%~70%。抑鬱症又被稱為是一種心理障礙,臨床表現為:持續性情緒低落、記憶力衰退、思維遲緩、社會存在感降低、消極觀念佔據主導。
  • 「我得了抑鬱症,但父母不相信這是病」
    你聽過抑鬱症嗎?你知道抑鬱症是一種病嗎?你了解抑鬱症的症狀嗎?自殺幹預在當下成了熱門要務,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上班族、老年群體……但是,日光之下,隱秘的角落裡,青少年、兒童群體的自殺傾向,遠遠沒有得到重視。成年人做出悲劇性的行為,也許有跡可循,但對於孩子,遠比我們想像中的更複雜、更隱匿、更難控。
  • 父母的哪些行為會導致子女抑鬱或自殺?
    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是家長們最不能疏忽的事情,而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的哪些行為會導致子女抑鬱或自殺?對於每一個孩子來說,他們都是希望能夠得到自己父母的認可,並且他們能夠從父母的肯定中獲得極大的鼓舞和前進的動力。
  • 為什麼抑鬱症患者會有自殺的念頭?
    據研究發現60%的自殺患者存在著抑鬱症,那麼15%的抑鬱症患者會自殺死亡,自殺是貫穿在抑鬱症的一個全過程當中。但在治療的初期和症狀控制6~9個月之後,是抑鬱的自殺的一個高峰階段,所以要時刻關注患者的一個自殺的傾向或者是念頭,要高度關注。
  • 世界預防自殺日:父母要了解自殺背後的真相,才能真正地預防
    01、自殺背後的心理活動自殺是指個體蓄意或自願以各種手段結束自己生命的行為,多見於抑鬱症、雙相障礙、物質濫用及其它行為成癮、進食障礙其中,抑鬱症患者出現自殺行為是最常見的,而雙相障礙患者自殺時,也往往處於重度抑鬱發作;而在單純的進食障礙患者中,厭食症患者更容易出現自殺行為;而在成癮疾病方面,如果成癮患者認為自己康復無望,走投無路,又不想拖累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