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父母來說,抑鬱症孩子自殺是自私的行為嗎?
現在孩子的生活越來越好了,但是抑鬱症卻越來越低齡化了,甚至有不少孩子因為抑鬱症選擇了自殺。在這些新聞裡,我們總是能看到這樣的評論,「孩子太自私了,父母養他到這麼大,他沒了,讓父母怎麼辦?」那麼,對父母來說,抑鬱症孩子的自殺真的是自私的行為嗎?
-
孩子不願意分享就是自私嗎?
但上個星期,她嫂子帶著兩歲半的兒子來她家串門,女兒卻表現的特別不友好,特別護玩具,自己不玩也不願意讓給弟弟玩,弟弟拿了就立馬搶過來,要是給弟弟拿別的玩具,她還會哭鬧,當時的場景真的讓她又尷尬又困惑。她問我是不是這個年紀的孩子就是這樣的,還是自己的教育方法有問題呢?
-
寶寶不分享就是自私?父母要明白,孩子只有「自私」過才懂得分享
幾乎所有父母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不明白自己的寶寶為什麼會有這麼強烈的佔有欲,不僅不願意分享自己的東西,而且有時還會搶奪其他小朋友的東西。有的父母不禁發愁:「寶寶這麼小就這麼自私,長大了該怎麼辦呢?」但是這僅僅是父母的一面之詞,寶寶可不這麼認為,關於「自私」,寶寶有話要說:1、「我的東西不許你們碰!」只要是寶寶喜歡的玩具,別人都不許碰,即使是寶寶不喜歡的東西,有時也不許別人碰,碰了就哭鼻子,父母覺得這樣的寶寶很自私。可是一訓斥寶寶,他反而哭得更兇了。
-
了解兒童心理:孩子不願意與他人分享東西,就是自私嗎
「他可以去玩其他的啊」以上是一位媽媽和自己4歲的女兒之間的對話,媽媽想讓女兒分享玩具給來做客的弟弟玩,女兒就是不肯,自己不玩也肯定分享給弟弟玩。因為女兒不願意與他人分享東西,這媽媽心裡非常焦慮,覺得自己的女兒怎麼這麼自私,這樣下去其他小朋友都不喜歡跟她玩了。那麼小女孩自己不玩也不願意分享的行為,真的是自私嗎?
-
你知道嗎?你給孩子的特殊待遇,就是孩子自私的開始
一位媽媽很是苦惱:「我11歲的兒子很自私,幹什麼都只顧自己不顧別人,更不知道體恤父母的辛勞,我該怎麼辦啊?」孩子沒有分享的意識,沒有替他人著想的品質。在這點上特別是老人對孩子尤為明顯,孩子要什麼東西,都會立即滿足,並告誡孩子的爸爸媽媽:「現在就這麼一個寶貝,滿足他吧」。在這種環境下成長,長此以往,孩子就覺得他享受特是理所當然,會認為所有的好東西都是我的,你們把好的東西讓給我也是應當的。平時太過於遷就孩子,如果某天父母沒有給他創造好的物質條件,他就會埋怨父母。
-
常出現這2種表現的父母,真的很自私,等孩子長大了不會與你親近
有些父母總是很自私,嘴上說著為孩子好,其實出發點都是為了自己。小時候孩子不懂只能乖乖聽話,但長大後等孩子慢慢醒悟,才會意識到這樣的父母有多自私,也就很難和你親近了。如果你的父母做過以下兩點,那麼他們就是一個自私的不合格的父母。
-
憑什麼說,不生孩子的年輕人就是自私?
孩子有時候真的很煩人,他們不能理解大人的世界。有些人,認為不生孩子就是自私。他們滿嘴空話,說生孩子怎樣為社會,為傳統,為父母,好似我們不生就有什麼罪過似的。我們當然可以生孩子,我們也願意自己的生命得到延續。只要你有辦法解決這四個成本的大量消耗問題。可是你們能解決嗎?你們願意解決嗎?說我們自私,指責我們的你們又何其自私?
-
讓孩子學會「自私」,才是父母成功的教育體現
很多人都說,現在的孩子太自私了,因為他們的父母本身就很自私。有人認為,這是因為年輕一代的父母,本身就是獨生子女,自私被他們刻進了骨子裡,然後又傳承給了下一代。也有人認為,孩子不該被「狼性」教育,應該從小就讓他們知道無私奉獻與分享的快樂。可是,讓一個年幼的孩子,從小就去克服人性的弱點,活得自抑且高尚,才是最好的麼?
-
「父母太自私,我還要孝順他們嗎?」
網上有個問答:有很自私的父母,要孝順他們嗎?我們既是父母的孩子,又是孩子的父母。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即代表了我們的家庭教育。那麼育兒的終極三問來了:我想培養一個什麼樣的孩子?也就是說,倫理道德混亂就會導致家族消亡;自身德行和自己的崗位不匹配,那麼遲早要招來災禍。所以,以孝治家,行之規範,家族和諧,德行自顯。百善孝為先,德位自天然。孝,是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孟子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愛自己的親人,才會愛天下人,愛天下人才會愛天下萬物,這個「愛」在對待老人上就是孝。
-
不想讓孩子吃虧,父母就要教會孩子「自私」,否則會活得很累
所以,父母就要教會孩子「自私」,雖然,自私這件事任何父母都不喜歡孩子擁有,因為,自私的性格很難融入到集體當中,但是身為父母卻應該從小就教會孩子仔細,因為不懂得自私光會分享的孩子,為了會生活得很累,很痛苦。
-
「自私」的父母,孩子將會更優秀?
他們為了子女,幾乎可以奉獻自己的所有,愛孩子勝過愛自己。然而,太無私的父母,往往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有時候,父母帶點「自私」,孩子反而走得越遠越好。底下清一色的答案就是:擔心父母生病,而自己又沒錢。既現實,又扎心。
-
不孝為三,無後為大,丁克一族真的很自私嗎?
,真的這樣嗎?他們是真的很自私嗎?其實小編我不認為這是自私的做法,而這恰恰是負責任的做法,身為丁克一族的他們其實就是一群崇尚自由的人,價值觀裡就是我要自由,我要活出自己。他們不是傻子,做出這樣關係一生決定肯定不可能是衝動之舉。相比一些直男癌而言,丁克族的他們活的要更為清醒,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生孩子好不好每個人都沒個人的看法。
-
孩子無情不愛,與父母撫養有關,阻止孩子自私需從小抓起
個人認為,一個成人也好,一個孩子也好,太過自私,都不會找人待見的,也是不可愛的。而孩子自私,無情不愛,也正是孩子暴露出來的性格上的一種缺陷。而這種性格上的缺陷則與父母的撫養過程有直接關係。而這種無情不愛的具體表現,就是孩子在得到他人幫助後,覺得理所應當,根本不懂的感恩或者感激他人,甚至連句「謝謝」都沒有。這是對外人給予幫助的一種表現,對於自己的父母和親人,更是如此。這種無情不愛,不懂的感恩的孩子,打心眼裡認為,父母生養自己,供養自己上學,為自己洗衣做飯,輔導功課,甚至娶妻生子都是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是很應當。
-
當孩子「自私」時,人際交往便真的開始了
導讀:當孩子「自私」時,人際交往便真的開始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當孩子「自私」時,人際交往便真的開始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在愛孩子時,父母需要「自私」一點
無論是夫妻之間,還是父母和孩子之間,通過犧牲自我而付出的愛,都註定以悲劇收場。因為,在愛裡,我們都需要「自私」一點。01愛,從不是埋葬自己昏黃的天空,乾枯的樹枝,地上滿是起伏如墳頭般的土堆。而Maye彪悍的人生,正是源於她在成全孩子的時候,也「自私」的成全了自己。在愛孩子的時候,每個父母都應該「自私」一些。這個「自私」並不是只顧自己,而是應該讓愛與被愛的人,都能享有平等的權利和自由。
-
孩子自私、小氣怎麼辦?4個原因,5個方法告訴父母這麼做
這就是父母行為潛移默化的影響。有些父母很小氣摳門,鄰居來借東西總以各種藉口推脫,無意中也會助長孩子的自私行為。3.家庭教育上的缺失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家長把一些孩子慣成了小霸王,家裡好吃的先緊著孩子,父母一年到頭不買件衣服,給孩子買的衣服卻穿也穿不完。
-
孩子不愛分享真的是自私嗎?做完這4點,讓孩子分享很簡單
媽媽還能想起來寶寶一歲前揮舞著小手把他們的食物放進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嘴裡嗎?可能會說「寶寶真棒」 你吃吧,奶奶不吃」也可能假裝吃一口,是不是很少有人真的吃掉寶寶手中的食物。其實這就是孩子最早的分享,是發自內心的主動分享,但是家長不假思索的拒絕,在無形中壓制了孩子分享的意願,所以家長在孩子分享的時候,一定不要拒絕,儘可能讓孩子感受到分享的快樂。
-
「自私」教育:父母「使絆子」,孩子越磨礪越優秀
孩子終將成長,父母總要放手。然縱觀現實,在中國式親子家庭裡,愛過滿,成為束縛,反羈絆了孩子前行的路。父母以為自己用「無私奉獻」成就了孩子,卻其實,家長自以為轟烈烈的犧牲,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障礙與負擔。事實上,「自私」的父母,才能養出優秀的孩子。
-
無私的父母,為什麼容易養出自私的孩子?
「你喜歡的東西,就都是你的嗎?你這是自私的行為,你知道嗎?」媽媽把裝蝦的盤子端起來,對大壯說,「這麼多人在一起吃飯,你一個人吃獨食,多不禮貌啊。分享,懂不懂?」奶奶起身,從媽媽手裡接過蝦盤,放在大壯麵前:「他還是個孩子,讓他吃就是了。」客人也笑著附和。……像大壯這樣愛吃獨食的孩子,還真不是少數!很多家長都反映,現在的孩子太自私。
-
中國式父母的自私才是毀掉孩子的第一步
,卻不曾想恰似這樣無私的愛無形中卻漸漸地轉換成自私的愛,以至於父母對孩子的要求越來越高,傷害孩子的同時也傷害自己!當父母這麼跟你說話時,你真的感動過麼?事實上這樣的話根本感動不了孩子,孩子只會覺得自己給父母造成負擔而產生愧疚感,甚至在考試成績不理想的時候出現焦慮,自我否定,覺得對不起父母!這種愛看似無私,實際太過沉重,從孩子的角度看卻是一種負擔,承受不了的孩子只會更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