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散千年後歸宗孔寨孔子後裔定名「河洛派」

2020-12-12 洛陽網

  昨日,山東濟南,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編輯部主任孔憲寧在「孔子世系圖」孔克符名字後面,鄭重填上「河南河洛派」五個字——在離散近1200年後,世居洛陽白馬寺鎮孔寨村的這支孔子後裔的歸宗之旅終於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記者從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了解到:偃師市山化鄉還有一支約500人的孔子第四十一代孫孔昌庶的後裔此次也被認定,並被定名為「洛陽派」。《孔子世家譜》副總編輯孔德威說,到目前為止,此次《孔子世家譜》大修發現多支被載失傳的孔子後裔,其中有5支孔子失散後裔開立新派別,洛陽就有兩支。「洛陽這兩支後裔被發現,意義重大!」

  千裡赴魯更改派名

  2月27日,孔寨村孔子後裔孔憲成、孔慶箴、孔繁隆和孔書亭一行踏上開往濟南的火車。在20日與遷往洛寧縣、失散近500年的一支親人團聚後,孔寨村的孔子後裔們就惦記著糾正《孔子世家譜》的一個錯誤:孔寨村的孔子後裔在「民國譜」中被接續到「寧陵派」。

  孔書亭說,孔寨村的人是孔子第三十八代孫孔克符的後裔,孔克符在《孔子世家譜》中被記載「無傳」。但在修「民國譜」時,孔寨村的孔子後裔莫名其妙地被接續到「寧陵派」,老祖宗變成了孔子第三十八代孫孔梅。當時為何會出現這種錯誤已經無從考證,但是現在既然被證實是孔克符的後裔,這一歷史錯誤應當被更正過來。

  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在此次大修時已經發現這一錯誤,並決定將孔寨村孔子後裔重新命名為一個支派:「嵩山派」。但孔憲成說,一般新派別的命名都是以始祖定居的地點命名的,孔寨村人的始祖孔克符定居洛陽,去世後又葬在孔寨村,所以孔寨村孔子後裔被命名為「嵩山派」與事實明顯不符,他和族人希望能以孔克符的定居地命名,即「洛陽派」。

  孔寨村孔子後裔商議後認為,《孔子世家譜》的報名日期已經截止,現在正進行收錄成冊的工作,如果不趕快更正而被再次誤續,以後想改正就更加困難了。因此,孔繁隆和孔書亭就自己出資,和族中長者孔憲成、孔慶箴風塵僕僕趕往位於山東省濟南市的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

  孔書亭說,洛寧縣的那支親人在續修時也同樣被錯劃為「寧陵派」,此次山東之行也應一併改正。

  兩個「洛陽派」撞車

  洛陽市孔寨村的孔子後裔何以被命名為「嵩山派」?所謂的支派是怎麼產生的?認定支派又有什麼意義?帶著一系列疑問,2月28日,記者隨孔憲成等4人來到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

  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位於濟南市杆南東街山東省科協東樓。協會成立於1996年,會長由《孔子世家譜》第五次大修的出資人、香港的孔子後裔孔德墉擔任,但日常工作則由同為孔子後裔的孔德威、孔德宏、孔憲寧等人負責,因為續修工作量非常大,他們又招聘了部分工作人員,這個20人的協會在簡陋的辦公室裡,歷時10年已經完成了約140萬孔子後裔的統計工作。

  孔德威等人非常熱情地接待了來自洛陽的宗親,當接過孔憲成帶來的孔寨村1967年續修的族譜時,這位72歲的老人雙手不禁顫抖起來:「這真是寶貝啊!正是這樣的支譜使一個個家族血脈的斷點被連接了起來!」他說,雖然《孔子世家譜》現在已經記載到孔子第八十三代,但這中間仍有許多難以接續的地方,許多孔子後裔和孔克符的記錄一樣被註明「失傳」、「無傳」或「絕」,一些支派也由此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

  聽說《洛陽日報》、《洛陽晚報》對孔子世家譜第五次大修及孔寨村和洛寧的孔子後裔進行了大篇幅報導,孔德威等人非常高興。孔德宏拿過我們帶去的報紙,邊看邊連聲稱好。當他聽說由洛陽日報社牽線搭橋,洛寧的孔子後裔和孔寨村的孔子後裔500多年後重新相認時,高興得不得了。他說,洛陽日報社的報導很翔實,「為孔子的後人辦了一件大好事」。

  說起支派的產生,孔德宏為我們講述了一段近乎傳奇的史實。原來,自西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孔子後裔的封爵隨著歷代帝王對孔子地位的不斷抬升而晉升,到唐玄宗二十七年,孔子的長房後裔被封為公爵,即「文宣公」,儘管朝代更替,但這一爵位一直由孔子的嫡長孫繼承。到宋仁宗時期,改「文宣公」為「衍聖公」,這一封號一直延續。現在的「衍聖公」孔德成由北洋政府「冊封」,現其後人居住在臺灣省。

  「衍聖公」享有公爵待遇,這也引起了一些人的覬覦。五代後梁時期,孔廟佃戶孔末看到孔子嫡傳後裔人丁單薄,便想趁亂取而代之,他設計謀殺了第四十二代「文宣公」孔光嗣,並大肆殺害在曲阜的孔子嫡系後裔,然後冒充其後裔自薦襲爵,不料孔光嗣的九個月大的兒子孔仁玉幸運獲救並被轉移到其他地方。到後唐年間,有人揭發了此案,孔末被處死,已經長大成人的孔仁玉繼承了「文宣公」的爵位,孔子遷出曲阜的支系後裔就根據地名被分成20個「派」。

  孔德宏說,此後,凡是發現的四十三代以前的孔子後裔,都可以單獨成派。而孔克符是孔子第三十八代後裔,因此可以被重新命名為新的派別。

  他說,現有資料記載「克符避兵嵩山」,按照派別按遷出居住地命名的原則,他們將孔克符的後裔命名為「嵩山派」。

  聽過孔德宏的敘述,孔憲成等人表達了他們的願望:孔克符實際居住地為洛陽,應當將其後裔命名為「洛陽派」。

  沒想到此言一出,卻讓孔德威等人發起愁來:「我們剛剛命名了一個『洛陽派』,你們如果也叫『洛陽派』,不是『撞車』了嗎?」

  洛陽又現孔子「新支」

  難道洛陽還有孔子「新支」?

  原來,在洛陽偃師市山化鄉,還有一支約500人的孔子後裔,多年來,他們一直被認為是「丹陽派」(位於湖北丹陽縣)。這次孔子世家譜大修,他們拿著保存的清朝光緒十年的族譜到「丹陽派」下接續,卻發現怎麼也和「丹陽派」的族譜對不上!

  偃師的孔子後裔孔德農昨日告訴記者,在他們的族譜序言記載其先祖叫孔貞白,「至六十三代祖貞白獨一人流寓河南府自偃師縣東十里舖」。但是他前後三次到濟南,在「丹陽派」所記載的8000餘名孔子後裔中根本找不到「孔貞白」這個人!因此一直無法與《孔子世家譜》接續。

  但是,其家族中記載了一段奇怪的話:「昌庶(孔昌庶),字幾聖……唐昭宗東遷,舉家隨之。遂佔河南府城東北邙山之陽,有墓在焉。」整本族譜記載的是孔昌庶以後的傳承,更奇怪的是:其中也沒有孔貞白這個人。

  去年年底,他第四次來到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偶然發現協會辦公室保存的資料中有關於孔昌庶的紀錄,孔昌庶的「履歷」與自家族譜中的記錄幾乎一模一樣!但該記錄只記載到孔昌庶的重孫曾在登封當縣尉,後面就「無考」了!

  族譜是孔昌庶後裔完整的記錄,而協會的資料顯示其重孫「無考」,那自己會不會不是遷自丹陽,而是孔昌庶的後代?孔德農隨後與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的專家一起重新進行了考證,被證實他們確實是孔子第四十一代孫孔昌庶的後裔!

  雖然族譜中沒有記載唐昭宗東遷到哪裡,但是正史對此卻有詳細的記載:唐昭宗東遷的地點正是洛陽!

  孔德威說,據此,協會近日決定將偃師市的這支孔子後裔定名為「洛陽派」。

  雖然都是遷到洛陽,但是孔寨和偃師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分支,因此也不能同時叫「洛陽派」。經過協商,孔寨的孔子後裔最終被命名為「河洛派」。孔憲寧說,此前也有按照先祖活動範圍命名的支派,如「嶺南派」,因此,「河洛派」的命名與命名原則並不衝突。

  發現洛陽新支派意義重大

  孔德威說,「洛陽派」與此前發現的山西昔陽的那支孔子後裔失散的年代相仿,都是唐朝末年,是發現的遷出年代較早的孔子支裔,但是均晚於孔寨村的「河洛派」。

  他說,據協會了解,在洛陽還生活著許多孔子其他支派的後裔。此外,還有一些未定名支派,但因為族譜被毀而無法接續。「但洛陽這兩個新支派被發現,讓我們非常激動,意義重大!」

  孔德威說,發現離散的孔子支裔,不僅僅能讓《孔子世家譜》更加完整,更重要的是,一個家族的變遷史,亦是社會變遷的一個縮影。像「洛陽派」一樣,族譜的記載能與史書的記載相互印證,這對歷史學、社會學、經濟學等學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報記者 孟國慶 王振華 發自濟南)

相關焦點

  • 有一群人自稱為河洛人,說的話也是河洛語,這是怎樣一群人?
    其中,河洛文化更是中華文化的核心,也被譽為中國文化的發源之地。但是,一種古文化,當你以為它已經消失的時候,它也許就保存在一個你不知道的地方,這就是孔子所說的「禮失,而求諸野」。中原大地經過無數朝代的戰亂、饑荒和遷徙,河洛之間早已不再有當年文化盛地的繁榮景象。但河洛文化卻經由人的傳播,行至天涯海角。
  • 《獅子王》導演迎娶孔子後裔
    沒想到一周後,明科夫居然派了一輛禮車來接孔令華,邀請她參加《海底總動員》的首映式。孔令華這才著急地跟孔媽媽說:「媽咪,你趕緊幫我上網查查,這個人是不是真的?」  於是,當時的大二學生孔令華大大方方地走上了紅地毯,這更是讓大導演傾倒得一發不可收拾。  女婿沒有好萊塢架子,會陪我們打麻將  倆人交往三四個月後,拜見女方家長的大事就提上了大導演的議事日程。
  • 孔林最新的墓地是孔子的幾世?今後孔子後裔能否再入孔林?
    自古至今,出過三位公認的聖人:文聖孔子、武聖關羽、亞聖孟子。 於是,就有山東曲阜孔林、河南洛陽關林、山東鄒城孟林。 不過,世事無絕對。 河南安陽又出了一個袁林。 可能有人要奇怪了,哪有姓袁的聖人?
  • 瀏陽有一支孔子直系後裔
    瀏陽有一支孔子直系後裔    並有我省目前發現的唯一一座孔氏家廟  本報7月13日訊(記者 李國斌 通訊員 劉國良 葉小玲)「瀏陽孔氏家廟有很高價值,對研究孔氏家族、儒家文化的傳播具有重要意義。」
  • 韓國的孔子後裔,其實與元朝唯一入朝的一位公主有關,你知道嗎?
    你知道孔子的後裔在韓國有哪些優待嗎?孔子後裔能到達韓國與元朝的一名公主有關。700多年前,蒙古先後經過九次徵伐,終於迫使高麗王朝投降。在元朝徵伐高麗之前,蒙古和高麗還曾經以兄弟相稱,聯手消滅了曾經依附於蒙古,後叛亂流竄於高麗境內的契丹軍,還籤訂了「兩國約為兄弟,萬事子孫無忘今日」的友好條約。可是元朝統治者有點過分,兄弟沒當幾年,就開始派遣使者要求高麗王朝納貢,從毛皮到綢緞再到筆墨紙硯,反正你有啥就得給我啥。高麗地小人少,不堪其擾,竟然在使者返程的時候,派人給殺了。
  • 風水學的真正內涵根源於陰陽五行,先後天八卦及河洛理數之玄機
    風水學的真正內涵根源於陰陽五行,先後天八卦及河洛理數之玄機,正是這些既簡單但又是最根源且深奧的學識,卻偏偏給學易者們忽視了,以至脫離了學易之正軌,盲目地去追求那些經不起推敲的所謂秘笈,最終喪失了學易方向的分辨力。 正是這些最根源的學識,卻包含著千變萬化、萬法歸宗之學術。
  • 歸宗,何日「歸宗」 ?
    歸宗,何日「歸宗」 ?寺前地勢平遠開闊,寺後山勢迴翔。佔卜者說,此處有「翔鸞展翼」之勢,故繞寺而流的那條溪水叫鸞溪。「歸宗寺」一帶,古樟成蔭,翠竹叢生。東晉鹹康六年,著名書法家王羲之任江州刺史,遊覽廬山南北,一眼看中了這兒的山水,便出資在金輪峰下營造別墅。閒暇時,他便來此穿林渡水、倚石聽泉、養鵝習字。
  • 孔子在臺灣後裔共約4000人 900人錄入世家譜(圖)
    孔子在臺灣後裔共約4000人 900人錄入世家譜(圖) 2015-04-21 08:07:35圖為海內外孔子後裔參加在上海嘉定孔廟舉辦的清明祭祖大典。  (資料照片)  本報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世界孔子後裔聯誼會總會長孔德墉說,在臺灣的孔子後裔約有4000人,而在第5次「孔子世家譜」續修過程中,粗估約有900名臺灣人錄入世家譜。
  • 孔子第79代嫡長孫孔垂長率四百多位孔子後裔,曲阜家祭先祖
    孔子第79代嫡長孫孔垂長率四百多位孔子後裔,曲阜家祭先祖 李欣、宋思亮/中國新聞網 2016-04-04 18:35 來源:澎湃新聞
  • 孔子後裔四次南遷,蓋蒼山下,桃花溪畔
    力洋孔村人多姓孔,是孔子後裔,村莊隸屬寧海縣力洋鎮,因此而名力洋孔村。孔子是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人,即現在的山東省曲阜市,那麼孔子後裔為什麼來到了寧海的這個偏遠村落呢?歷史風雲,歲月變遷,個人命運會因為歷史變化而改變。
  • 孔子家譜第五次大修 錄入200萬人(圖)
    正在第五次大修的《孔子世家譜》演繹著千年傳奇。    孔子世家譜錄入200萬人    《孔子世家譜》本身就是一個傳奇,而第五次大修增加了它的傳奇色彩。    孔子世家譜現存最新版本為「民國譜」,距今70多年,其中收錄近60萬孔氏族人。    按照明朝以來的慣例,《孔子世家譜》60年一大修,30年一小修。
  • 孔子系殷商後裔,祖上曾是皇族
    孔子以殷商的後裔自居,因周武王伐紂滅商以後,釆取了″續殷祀"就是保留殷商貴族和遺民的政策,先是封紂王的兒子武庚於殷地武王死後,成王繼位,武庚與"三監"叛周,周公(成王)誅武庚,平″三監"後,改封紂王的兄長微子啟於宋地
  • 孔子後裔來上課,道明鎮「孔村學堂」有點牛!
    7月31日,由中華孔子學會孔子後裔儒學促進委員會主辦,崇州市道明鎮協和社區承辦,崇州市罨畫池博物館與崇州市社工協會協辦的四川孔子後裔第一期「家風訓練營」開班儀式在崇州市道明鎮協和社區舉行。這次「家風訓練營」利用暑假時間,通過家風培訓讓更多的孔氏子弟了解孔子及歷代先聖先賢,學習家族知識及詩禮家風,學習和傳承孔子文化。
  • 浙江省資訊|孔子後裔四次南遷,蓋蒼山下,桃花溪畔
    孔子後裔四次南遷,蓋蒼山下,桃花溪畔力洋孔村人多姓孔,是孔子後裔,村莊隸屬寧海縣力洋鎮,因此而名力洋孔村孔子是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人,即現在的山東省曲阜市,那麼孔子後裔為什麼來到了寧海的這個偏遠村落呢?孔子後裔經歷了四次南遷過程,而且都是遷至浙江境內。孔氏第一次南遷是在東漢末年,群雄崛起,諸侯爭霸,北方大亂。孔潛,是孔子的第二十二世孫,其後裔在紹興境內繁衍生息。孔子後裔孔衍、孔夷吾、孔懿等族人,隨晉元帝司馬睿「南渡,居會稽」。
  • 孔子後代裡孔與外孔
    後追至張陽村逼迫張氏交出孔子後裔。張氏不忍孔子後裔蒙難。將自己剛滿月的孩子交給孔末。孔末此後以孔子後裔自居主持孔府事宜。因此孔子後裔,倖免於難。孔仁玉在母家的撫養下逐漸長大成人,他九歲便精《春秋》、通六藝,姿貌雄偉,為人嚴謹,臨事果斷。
  • 曲阜孔廟揭秘孔子桃花運約會南子!衍聖公臨產政府派軍隊保護產房
    冊封孔子後裔始於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十二年),封孔子的第8世孫孔騰為奉祀君,自此孔子嫡系長孫便有世襲的爵位,之後的千年時間裡,封號屢經變化,直至1055年(宋至和二年)改封為衍聖公,曾一度改為奉聖公,後又改回衍聖公,後世從此一直沿襲封號。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民國政府取消衍聖公稱號,改封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
  • 真正的「富N代」:孔子的第77代後裔,出生時由政府出兵保護
    為了他的順利出生,當時的北洋政府甚至出派了軍隊、到處設崗護衛產房、有一位將軍和省主席還親自坐鎮。在他降生以後,還鳴炮十三響以示慶祝。這個小孩究竟是何方大能,為何能等到如此重視,僅一個出生就有如此大的場面?
  • 孔子62代孫上書:聖人後裔可否蓄髮?多爾袞:革去官職 永不錄用
    清軍入關後,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多爾袞下令全國實行"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高壓政策。這項政策隨即遭到了全國人民的反對,就連孔子的後人也遭到了針對。大家都知道,孔子自古以來都是公認的聖人。無論朝代怎麼變化,聖人的地位永遠是不會變的。
  • 孔子的後裔受後代王朝豐厚恩賞,溥儀繼位沒多久也是恩賞不斷
    孔子是儒家學說的創始人,自從漢武帝劉徹採納董仲舒「罷黜百 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以後,孔子學說一直被尊為中國封建文化的正 統。歷代封建統治者都把孔子尊為聖人,不斷地加諡追封,至清朝時, 更為尊孔。順治二年(1645年)尊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先師孔子」, 康熙帝親書「萬世師表」匾額懸於大成殿,雍正帝追封孔子先世五代為 王,即肇聖王、裕聖王、貽聖王、昌聖王,啟聖王,乾隆帝曾將他的女 兒嫁給第七十二代衍聖公孔憲培。對孔子的後裔,歷代帝王也不斷封賜。清朝封孔子的後裔為衍聖 公。清代的最後一位衍聖公是孔令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