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孔子的後裔在韓國有哪些優待嗎?孔子後裔能到達韓國與元朝的一名公主有關。
700多年前,蒙古先後經過九次徵伐,終於迫使高麗王朝投降。在元朝徵伐高麗之前,蒙古和高麗還曾經以兄弟相稱,聯手消滅了曾經依附於蒙古,後叛亂流竄於高麗境內的契丹軍,還籤訂了「兩國約為兄弟,萬事子孫無忘今日」的友好條約。
可是元朝統治者有點過分,兄弟沒當幾年,就開始派遣使者要求高麗王朝納貢,從毛皮到綢緞再到筆墨紙硯,反正你有啥就得給我啥。高麗地小人少,不堪其擾,竟然在使者返程的時候,派人給殺了。
這還了得?殺了使者相當於折了蒙古大汗的臉面,蒙古鐵騎踏遍天下,這口氣如何能咽下?當時蒙古正處於西徵階段,沒顧得上高麗。等回頭騰出手來,就進行了長達40多年的徵伐高麗戰爭。
既然投降了,光說投降不行,於是高麗國王的兒子被留在中原做了人 質,這也是封建統治者常用的伎倆。到了元順帝時代,元朝對於高麗開始改變策略,採取聯姻的懷柔政策。
1349年,元順帝將公主下嫁給留在朝內的高麗王子。來年,高麗國王駕崩,成為元順帝女婿的高麗王子自然要回國繼承王位,公主自然嫁夫隨夫,也要跟夫婿一同回到高麗。在陪同公主去高麗的隊伍中,就有一位翰林院大學士,姓孔,名昭,系孔子第五十四代孫。
孔昭到了高麗之後,新王非常倚重,入選國學,位列八學士之一,官至門下侍郎同平章事,相當於宰相。其家族就在高麗紮根,生根發芽,後代名人輩出,蔚為望族。
其實朝鮮半島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一是敬於孔夫子在文壇至高無上的地位,二是孔昭在政壇取得的地位和成績,所以高麗王朝對孔氏家族非常優待:孔氏子女,不論貧富,一律上名校;孔氏族人一律免雜役;凡孔氏族人做奴做婢者,一律免去奴婢身份,甚至犯罪也不得杖責,並且效仿中國衍聖公制度給孔氏以世爵。
從孔昭開始,孔氏族人在韓國繁衍很快,到如今,這一支孔子後裔已經發展到7萬多人,且名人輩出。 雖然身處異國,但是孔氏族人在韓國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孔廟、祠堂有300多處,供奉著孔子的塑像和靈位,每年孔子的誕辰,都有重大的祭祀活動。
世間雖有國界之分,卻無法阻擋文化之流轉。日本和韓國,從古至今,在文字,文化,建築,美食等多領域都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可以這麼說,中日韓從文化上同根同源、同氣連枝。現在孔氏後裔已經遍布全世界的很多國家,也希望世界各國都能通過孔子學院領略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