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前拜周公,唐朝後拜孔子:周公的追隨者孔子因一位女子逆襲?

2020-12-23 騰訊網

禮樂文化

周公製作的禮樂文化,影響了中國幾千年。周公有個很好的追隨者叫做孔子,孔子所處的時代禮崩樂壞,諸侯混戰,他非常仰慕周公,希望能夠恢復社會的秩序,於是一生都致力恢復周朝的禮樂文化。

按理說周公是禮樂文化的創始者,孔子是繼承者,為什麼我們現在看到全國很多孔廟,舉辦祭孔大典,祭祀孔子而不祭祀周公呢?

周公

其實因為周公對中國文化的重要影響,在隋唐之前,當時文廟裡主要祭祀的是周公,孔子只是一個陪襯的角色,現存還有很多祭祀周公的廟宇,比如洛陽的周公廟、陝西岐山的周公廟等。

後世主要祭祀孔子而不再祭祀周公的改變,發生在唐朝。唐初期唐高祖李淵的時候,還是主要祭祀周公,但是唐朝之後,就把周公請出了文廟。

唐朝時有大臣進諫說,周公輔佐周成王,雖然不是皇帝,但是相當於帝王,應該以帝王的禮制來祭祀他;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說和一個女子有關,也就是唐高宗的后妃——武則天。

一代女皇武則天

在中國歷史上,武則天作為唯一女皇帝,這是在幾千年歷史中從來沒有過的事,從前她是皇帝的后妃,現在她自己要當皇帝,如何能名正言順呢?

這時候就要搬出自己的老祖先了。

武則天姓武,武姓出自於姬姓,黃帝姓姬,周王室的人姓姬,如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發。

所以武則天就說:我武氏是周王室的後裔,她追溯周文王為始祖,改國號為周,並且她把都城遷到洛陽。為什麼要遷到洛陽呢?因為洛陽那裡曾經是周朝的國都,也是周公曾經選定的都城。

洛陽

改了國號定了都城,名正言順之後,武則天還實施了很多舉措,比如她大建洛陽城,對應天上的七顆星星,她命人在洛陽城中軸線上,建造了七座重要的建築。

武則天就在洛陽城裡登基了,登基後她還舉行過封禪大典,在古代很多皇帝都沒舉辦過。公元705年八十多歲的武則天被迫退位,同一年十二月她去世了,武則天十四歲入宮,從一個才人開始,做到妃,再到皇后,再到皇帝,在王宮裡爭爭鬥鬥一輩子,是非成敗轉頭空,她留下了遺詔:死後去皇帝的稱號,稱呼她為則天大聖皇后,和唐高宗合葬,留下一座無字碑,是非功過留給後人說吧。武則天創製的周朝覆滅後,皇權復歸李氏王朝。

唐朝

根據《舊唐書》等記載,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後,為了消除武則天的影響,因為武則天曾經改唐為周,於是唐玄宗就追封孔子為文宣王,至聖先師,下令全國不再祭祀周公,只祭祀孔子。唐朝之後,祭祀孔子的孔廟就多起來了。後世宋朝明朝清朝都沿用了前朝的舊制。

唐朝孔廟已有一千多處,到了明朝孔廟已有一千五百六十多處了,很多國家學習了中國隋唐時的文化,所以孔廟不僅在中國,還遍布整個東亞文化圈,包括朝鮮、韓國、日本、越南等等。

孔子

後世辦學先祭祀孔子,但孔子真正仰慕的是周公,一生都在追隨周公留下的文化,以至孔子於將老的時候說:

「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他說我怕是老了吧,已經很久夢不到周公了,後世便以為周公是不是解夢的。其實周公才是中國禮樂文化真正的創製者。

但不管是祭祀創製者還是祭祀繼承者,都是希望藉助禮樂的方式,修己而安人,正己而化人,倡導一種以德行管理天下,使天下百姓達到安頓的方式。

曲阜孔廟

相關焦點

  • 周公是孔子偶像,孔子為何說:即使比周公還優秀,我也沒眼看
    我們回到兩千五百年前門看孔子怎麼說。孔門趣事之《才徳之辯》如果有人問孔子:「你的偶像是誰?」我想孔子毫不猶豫會說:「周公。」確實如此,兩千五百多年前,我們的聖人孔子也有自己的偶像,那就是周公。在他的眼中,周公簡直就是完美的代表。
  • 義務教育其實三千年前就有了,公立學校應該拜周公
    其實早在三千年前,義務教育就出現了。在周朝時期,周公建立了「周禮」,傳授的是「禮樂射御書數」這幾門教學,而且是進行免費的教育,這就是義務教育的源頭。在當時,周禮建立,也培養了一批士來作為國家的儲備幹部。也只有士才有資格進行免費的學習,並且畢業之後,要服兵役。這也算是,當時的鐵飯碗包分配了。盛行於一時的義務教育為何就此衰亡了呢?首先是因為士的階層人數越來越多,國家開始負擔不起。
  • 二月初二拜周公——洛陽周公廟略談(河洛廣記)
    悠悠千載周公廟  周公廟,又稱元聖廟,是為紀念西周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洛邑的締造者周公而修建的廟宇,位於定鼎路東側,系我國現存的三大周公廟之一。  周公姓姬名旦,系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之弟,因其封邑在「周」,故稱「周公」。
  • 民間流傳甚廣的《周公解夢》,竟是孔子繆傳,人家才沒空搭理你
    「周公解夢」也是這種說法的主要依據,而且據傳說最早提到「周公解夢」的正是孔子。其實「周公」這個稱號是一種敬稱,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周朝或周姓的老先生」,所以歷史上很多人都被稱為「周公」。現在民間傳說中解夢的周公和入孔子夢中與他暢談的周公,完全是兩碼事。
  • 康熙拜孔子墓遲遲不跪,大臣妙計後立刻下跪行禮,臣曰拜師不拜王
    康熙拜孔子墓遲遲不跪,大臣妙計後立刻下跪行禮,臣曰拜師不拜王文/珍惜自己讀不懂的書說康熙是清朝很有作為的一位皇帝,大家應該不會反駁吧,八歲繼位時,朝廷還由鰲拜等人把持朝政,八歲的康熙隱忍不發,年長後主持朝政
  • 今天開學典禮又開始拜孔子了
    :「同學們,向我們的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至聖先師孔子敬拜,拜,起,再拜,起,三拜,起"。」同學們,父母生養之恩大似天,我們一起感恩父母敬拜父母,拜,起,再拜,起,三拜,起「。」同學們,老師是我們人生起航的舵手,是我們知識的園丁,我們一起拜謝老師,拜,起,再拜,起,三拜,起「。 聽到此處我渾身雞皮疙瘩都冒出來了,這是教書育人還是在培養奴才啊?
  • 你相信周公解夢嗎
    首先簡單了解一下「周公」是誰。周公原名姬旦,西周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個兒子,即周武王姬發的弟弟,也是周成王的叔叔。歷史上沒有關於「周公會解析夢」的記載,而周公也沒有寫過「周公解夢」的書。
  • 學生考試前偷偷拜孔子,只為一個好成績,現在孩子壓力是真大
    12月9日,在江西省吉安市的一所學校,一位老師在學校閒逛的時候,發現有一群學生在學校建立的孔子像前拜孔子,這些學生拜孔子的目的非常簡單,那就是求一個心理安慰,希望能夠考一個好成績。從這名老師拍攝的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學生有的在門外給孔子鞠躬、作揖,有的乾脆走進大廳直接給孔子磕頭,讓人感覺搞笑的是門外的學生看到老師走過來以後,第一時間跑離了現場,還有兩個學生在裡面給孔子磕頭,另外一個在那裡跪地祈禱。
  • 小學生月考前偷拜孔子像,網友:孔子不會英語
    小學生月考前偷拜孔子像,網友:孔子不會英語 12月9日,江西吉安。
  • 孔子系殷商後裔,祖上曾是皇族
    孔子以殷商的後裔自居,因周武王伐紂滅商以後,釆取了″續殷祀"就是保留殷商貴族和遺民的政策,先是封紂王的兒子武庚於殷地武王死後,成王繼位,武庚與"三監"叛周,周公(成王)誅武庚,平″三監"後,改封紂王的兄長微子啟於宋地
  • 中學組織初二初三學生考前集體燒香拜孔子 圖
    在教學樓大廳,一尊微笑著、雙手合抱在胸前的孔子的塑像矗立在此,周圍用欄杆圍了起來。尤為「現代」的是,孔子合起來的雙手中,握著一束鮮花……塑像兩側擺放著很多盆景。位於圍欄外的正前方放著一個香爐,上面插著幾炷香和一根紅蠟燭,餘煙繚繞……  記者隨機採訪了10多名學生,有的稱自己還沒拜過,有的則肯定地告訴記者,在考試前,他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孔子塑像前燒香跪拜。
  • 高考前逛文廟,考生組團來拜孔子,泉州文廟可不止是這一些
    文廟雖是紀念孔子的場所,但也在某種程度上顯示一座城市的學風、文風。所以你會發現,但凡有文廟存世的城市,大都是有文化歷史底蘊深厚的城市,例如南京、 北京、蘇州等文化歷史名城。泉州文廟,位於市中心老城的中山路邊上,是一座擁有千年歷史的建築群。
  • 西周伐紂後,紂王自焚,武王一年後也去世,你看後來又發生了什麼
    直到周武王姬發執政時期,姬發拜姜子牙為仲父,開始了東進伐紂。 《封神演義》等文學作品中,武王最終伐紂成功,慘無人道的紂王,終因自己的荒淫殘暴,作繭作縛,在摘星臺自焚而死。 《封神演義》原著的最後結局,也以周武王仁者無敵,回國稱王,建立周朝,追封父親姬昌為文王,同時分封列國諸侯而結束;
  • 國學幼兒園:課前鞠躬拜孔子飯前感恩謝農夫 圖
    與傳統幼兒園截然不同,這裡的孩子們每天都要拜孔子、讀經典、爬山,自己打掃衛生,飯前感恩、飯後刷碗,米飯吃得一粒米不剩。這個傳統文化教育主題幼兒園的負責人、退休老人劉廣林表示,要讓孩子們學會做人做事,打下快樂學習的基礎。
  • 周公文誥的語體特徵
    周公像 資料圖片   周公姬旦是周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武王建周兩年後去世,周公當權攝政七年,奠定西周開國之國勢與一代之典章制度,推行禮樂教化,對後世幾千年的中華文明有著深遠的影響錢穆先生即認為,中國五千年之文明中,影響最大的只有周公、孔子兩人,而孔子亦在其學說中極力推崇周公之思想。不僅如此,周公還是一位傑出的文學家,他曾稱自己「多材多藝」(《尚書·金縢》),並留下十二篇文誥。與前代的散文相比,這些文誥不僅思想深刻,而且具有更加成熟的書寫特色。
  • 全國200餘名周公後裔齊聚曲阜周公廟祭祖
    濟寧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磊 高志超)5月6日,正值立夏,2019(己亥)年周公後裔祭祖大典在周公廟景區舉行,來自全國的200餘名周公後裔代表齊聚周公廟祭祖。在司禮官的引導下,曲阜市文旅局副局長韓鳳舉讀祝文,中國教育部中國人生科學學會副秘書長邊根鴻先生恭讀祭文,周公後裔代表們身配綬帶,莊嚴肅立,依次向元聖周公敬獻花籃,叩拜行禮。
  • 周公,解夢的集大成者
    周公是後世為政者的典範,在儒家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周公是一個在孔子夢中頻頻出現的人物,在儒教長期主導文化的中國,周公也就不可避免的直接與夢聯繫起來。夢,經常被稱為「周公之夢」或「夢見周公」。  和殷人不同,周人佔夢偏重趨吉。周公對佔夢的一個發展,就是用星佔夢。這種佔法由於涉及陰陽五行、日月星辰的變化推演,學識相當專業,平常人難得入手,絕大部分非常靈驗。
  • 《中國通史》第10集:周公攝政
    》第07集:殷商興亡《中國通史》第08集:商代文明伐商之後,周武王十分清楚,商朝的根基還遠遠沒有被摧毀,為了穩定局面,在離開朝歌前,周武王封商王紂的兒子武庚留居殷商故地,繼續統率商民,他對武庚並不放心,所以又封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於其周圍,號稱三監,顯然三監就是為了監視和防備商朝遺民而設置的,克商後僅僅兩年,周武王在鎬京病重,行將不起。
  • 古代開學典禮稱「入泮禮」:要正衣冠拜孔子
    古代開學典禮稱「入泮禮」:要正衣冠拜孔子 這是周代諸侯國中最早的學宮,相傳孔子常帶弟子遊泮。以後各諸侯國爭相仿效,也在國內修築泮宮,開鑿泮池。從此,泮宮就成了諸侯國大學的代名詞。  古人的「入泮禮」是一個相當莊重的儀式,絕對不能有任何的馬虎。  「入泮禮」的大致流程如下:  第一個環節是「正衣冠」。古人有云:「先正衣冠,後明事理。」在這個環節裡,學童們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為學童們整理好衣冠。
  • 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崇禮訪洛邑 鍾情韶樂稱善美(洛陽成語典故)
    當時孔子雖遠在魯國,但他傾心於周公所制之禮樂。   崇禮尚樂千裡迢迢訪洛邑  周朝時,洛邑為首都,周王朝的圖書典籍、廟堂文物,也盡集於此。當時孔子雖遠在魯國,但他傾心於周公所制之禮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