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是現在社會的流行趨勢,也是現代人所驕傲的地方。其實早在三千年前,義務教育就出現了。在周朝時期,周公建立了「周禮」,傳授的是「禮樂射御書數」這幾門教學,而且是進行免費的教育,這就是義務教育的源頭。在當時,周禮建立,也培養了一批士來作為國家的儲備幹部。也只有士才有資格進行免費的學習,並且畢業之後,要服兵役。這也算是,當時的鐵飯碗包分配了。
盛行於一時的義務教育為何就此衰亡了呢?首先是因為士的階層人數越來越多,國家開始負擔不起。周朝建立之初,人口並不是非常多,在逐漸發展之後,人民安居,人口也開始多起來,士的階層人數也開始越來越多。其次是因為國家虧空。那麼問題來了,當時周朝的發展也是各分邦繁榮富裕,怎會落得國庫空虛的說法呢?當時藩鎮割據,各自一方獨佔,各國的國君被架空,國家財產都落入士族的手中,所以國家財力不足,也養不起這些人。有很多像魯國一樣,連一個國家歌舞團都養不起,何來財力去養一批士呢?
義務教育的發展需要社會經濟穩定發展,並且國家有相當大的財力來支撐。像現在中國人口十三億人,在這麼龐大的基數下,百分之三十的人都在接受國家義務教育,這對於一個國家財力的要求是極高的。很多比較落後的發展中國家,在義務教育方面,要麼是採取減少義務年限,要麼是對義務教育的人群進行重新劃分。我國在周朝時期興起的義務教育熱潮也是一種歷史的預見,雖然發展時間不是很長,但是已經能夠給後世一些啟發跟效仿。
春秋時期,已經基本上沒有貴族教育了,演變成的是私人學校,私人教育。當時私人教育的創辦者就是孔子。周禮是崇尚遵循禮治,不可逾越,孔老夫子倒是有趣,在違反周禮的前提下來進行周禮的宣傳。私自辦學是周禮中不可取的,但是按照孔子的說法,他這是在宣揚周禮,並不衝突。後來也有越來越多的私立學校建立,這些學校的誕生,讓一直在延續的周禮被打破。以前的周禮作為義務教育的範本為人們所學習,但是現在有眾多的私立學校建立,形成了自由多方位的思想立場,也就成就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百家爭鳴。
每一次的思想浪潮都是在推動時代的變化,朝代的更替。歷史是圍繞人的行為,人的思維,人的活動來展開的。如果沒有這些因素存在,可能就不會有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樣輝煌的歷史。很多學校在學校內都奉孔子為先,事實上,公立學校應該拜的是周公,他才是創始人,而孔子是諸多私立學校的創始人。兩者還是有區別的。三千年前的義務教育,到三千年後的義務教育,已然有了很大的變化,甚至是質上的變化,這也是人類文明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