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禮有三千,周公做禮始教化,您可知道中國的古禮都包含什麼

2020-12-24 有熊歷史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詩禮傳家是所有華夏子民們最為驕傲的底蘊。從古至今流傳下來許多關於中華禮儀的佳話,例如啟蒙讀物《三字經》中就開始宣傳中華民族的禮儀文化,「融四歲,能讓梨」從幼童開始就在心中種下禮儀的種子,兄友弟恭,父慈子孝,這樣的中華大家庭其樂融融,在小編看來,禮儀存在的作用就像是潤滑劑,能夠有效的緩解人與人之間的摩擦,讓社會這個大家庭能夠文明有序的運行,使生活更加美好。

中國人都知道中華禮儀時代起始於西周,相傳周公做禮三千,這些傳承上千年的文化雖然有很多已經遺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但是作為禮儀文化的起源,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去發掘學習,畢竟做人不能忘記根本,不忘初心我們才能在接下的路途中走得更穩更遠。那麼這些禮儀都包含了什麼呢?接下來咱們就一起看看老祖宗們留下的中華古禮。周公古禮最主要的就是吉、兇、軍、嘉、賓五禮體系,包含了社會生活中最為重要的禮節規程,行為容止等等。接下來由小編為諸位一一講解。

吉禮,從名字我們就可以看這種禮節應該是用在吉祥喜慶的時刻,吉禮一共有十二種,一曰禋祀,二曰實柴,三曰燎,四曰血祭,五曰埋沉,六曰副辜,七曰肆獻,八曰饋食,九曰祠,十曰禴,十一嘗,十二曰蒸。這些禮節多是節日之時需要舉行的祭祀活動和禮儀規程,還有人生中各個重要節點需要舉行的儀式,例如男子的成年禮,依小編之見,這些禮節主要就是先民在節日時刻或人生重要節點的祈福活動,主要就是通過禮節的行使來獲得好的福報。

兇禮,這種禮節雖然看起來不是很吉利,但是卻是非常重要的禮節,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喪葬禮節,這種禮節一共有五種,一曰喪禮,哀死亡,二曰荒禮,哀兇札荒,人物有害之也,三曰吊禮,哀禍災,遭水火也,四曰禬禮,哀圍敗,同盟合會財貨,以更其所喪也,五曰恤禮,哀寇亂,鄰國相憂。諸位可以看出,這種禮節其實主要體現的應該就是仁愛之心和憐憫之心,禮節的名字雖然聽起來很嚇人,其實正是體現了人性的閃光點,對死亡的哀傷,對受災的憐憫,對鄰國的憂愁,不僅囊括人與人之間的禮儀,還包括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相處之道。

軍禮,這種禮節共有五種,主要就是軍國大事的禮儀,一曰大師之禮以用眾,二曰大均之禮以恤眾,均其地政,所以憂民。三曰大田之禮以簡眾,因田習閱車徒之數也,四曰大役之禮以任眾,築宮邑,所以事民力強也,五曰大封之禮以合眾,正封疆以合眾人也。軍禮的主要作用其實還是在於國家用兵之上,例如出徵之前的誓師活動和祭祀佔卜,軍隊凱旋之後的對陣亡將士的撫恤和對俘虜等事務的處理,古代用兵被看做是不吉利的事情,只有君王無禮無德才會多戰事兵災。

嘉禮,這種禮節共有六種,一曰飲食,二曰婚冠,三曰賓射,四曰饗燕,五曰脤膰,六曰慶賀。從上述我們就能看出這種利益就是婚慶的禮節,「婚」的本字是「昏」,因為黃昏時分「陽往而陰來」,象徵「女來」。所以古代的婚禮其實都是晚上舉行的,是不是非常長見識。

賓禮,共有八種,從賓字我們應該可以猜測出,這是一種和賓客有關的禮節一曰朝,二曰宗,三曰覲,四曰遇,五曰會,六曰同,七曰問,八曰視。 這種禮節主要就是天子在與諸侯見面只是需要進行的禮儀,不同的等級所需要使用的禮節規格也是不一樣的。

以上就是周公三千禮儀中最為主要的五種禮儀,更為精細的還有日常生活中二人見面互相問好時要行的禮儀,將社會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納入到了禮儀之中,所以古人所說的周禮三千並不是誇大其詞,作為一個中國人不得不感慨,我們的祖先確實偉大,在三千年前就已經創立了如此偉大的禮儀制度,雖然這些禮儀有些已經不適應現在的社會現狀,但是小編認為,正是因為這些禮儀的存在,才會產生我們擁有如此漫長歷史的國家,中國五千年的歷史,禮儀貫穿其中,不論是哪個朝代,禮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朝代更替更是和君王失禮無德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相關焦點

  • 「不學禮,無以立」 學「古」禮,新氣象
    近日,某地召開的地方兩會,帶起一輪「有禮作揖」新風尚。古有孔子提倡「克己復禮」,如今,在這個孔子故裡,有禮作揖這個「舊」詞,在疫情之下,煥發出新的氣象。《論語》言「不學禮,無以立」;古之禮法一體,以禮為重;當下,打開電視,新聞頻道裡正在宣傳:用作揖禮替代握手,防控新冠疫情;學校師生,朋友行人之間都在以「作揖禮」代替握手和擁抱。「作揖禮」在一時間流傳開來,不難看出,這不僅是中國文化的沿襲,是人們骨子裡對傳統禮儀的認可,更是順應當下時代發展的內在要求。學「古」禮,傳承傳統文明,煥發新風尚。
  • 「周公之禮」具體是什麼意思?又是怎麼來的?
    「周公之禮」通常來說指的是夫妻同房、做愛、發生性關係,「周公之禮」是漢語中關於性關係的一種比較委婉的說法。《淮南子.本經訓》:男女群居雜處無二別。《列子.湯問》:男女雜遊,不聘不媒。《管子.君巨篇》:古者未有夫妻匹配之道。
  • 鄭東新區翡翠社區舉辦「萌娃抓周古禮 祝福人生之始」活動
    11月7日,鄭東新區祭城路街道辦事處翡翠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舉辦「萌娃抓周古禮,祝福人生之始」活動,邀請社區內1至2周歲的幼兒,前來體驗古風禮儀。各種物品擺放於孩子面前,任其抓取,每一件物品都有其獨特的美好寓意。本次活動吸引了社區內眾多的家長和寶寶參加,這不僅是一次中華民俗文化的體驗課,也寄託著家長們對於寶寶人生順利美滿的美好期望。參加活動的孩子兩兩一組,穿過「聰明門」,爬行到抓周圓盤之前,在眾多的物件中抓起一個,有抓到毛筆的,有抓到金元寶的,還有抓到樂器的,在取樂逗趣的遊戲形式中,祝福每一位寶寶長大後都能成為棟梁之才。
  • 人們常說行周公之禮,可是你真的知道「周公之禮」的真實含義嗎?
    人們常說行周公之禮,可是你真的知道「周公之禮」的真實含義嗎?文|歷史痴在生活中,許多人都會說到周公之禮,通常聽到這個詞,你會想到什麼?大概不少同學第一反應就是男歡女愛之事,沒錯!的確是有不少人將「房事」戲稱為行周公之禮,可是你真的知道「周公之禮」的真實含義嗎?《大學》開篇有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為了明德親民,西周時期的大賢周公旦制定了一套禮儀規範,對人們的各種行為做出了指導,其中就包括男女之愛,史稱周禮。
  • 行古禮 拜恩師——淅川縣第二小學舉行「拜師禮」
    南陽網訊(通訊員連清濤 全清陽)「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在第36個教師節到來之際,淅川縣第二小學於9月7日舉行了「行古禮、拜恩師」儀式。接著,舉行了拜師禮活動。「恩師,您的教誨我們將銘記在心,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請您嚴加管教!」「我們定當尊崇恩師教誨,嚴守校訓,養育良德;強健身心,勤奮刻苦;心存感恩,全面提升素質!」「恩師,我們將銳意進取,今日事事努力,他日報答恩師!」在主持人的引導下,學生三行90°躬身大禮參拜恩師。各位教師在學生面前,也回以真誠的謝禮。
  • 穿漢服、奏古樂、行古禮……中國傳統「成人禮」重現成都
    中國傳統成人禮在成都文殊坊香園舉行。中國自古就有成人禮,男子的叫做「冠禮」,女子的叫做「笄禮」。男子加冠,女子戴笄(即髮簪),並換上不同的禮服,以示其可參與到成人的社會生活當中去。《禮記》講:「冠者,禮之始也。」意思是說冠禮是一切禮儀的開始。
  • 什麼才是真正的「禮」
    在中國「禮」是一個特別重要的文化符號,但是歷史源遠流長,期間風雲變化,真正的「禮」是什麼東西?我們還要從《禮記》中來尋找答案。01吃瓜群眾「禮」在中國不是簡單行為規範,而是一種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在春秋時期跟隨孔子學習的學生,就有很大一部分是朝著學習「禮」解決就業去的,今天婚喪嫁娶各類場合的主持人,從本質上來說都是孔子的傳人。當然,孔子畢竟是至聖先師,他雖然懂「禮」的實操,但是他更關注的是《尚書》、《春秋》此類的「屠龍術」。
  • 「秀麗「秀」禮·社交禮儀」電話禮
    ,因為有意志而能夠順從。推進文明禮儀養成教育,弘揚優秀中華文化,讓文明之花滿城綻放,助力肇慶創建文明城市。接聽電話時的基本禮儀1.鈴響3聲內接聽。2.語氣柔和親切,簡潔問候,如「您好」「上午好」等。3.認真傾聽對方的電話事由,必要時可簡單複述。4.對來電人表示感謝。
  • 臺灣學校古禮祭孔 傳承尊師重道
    原標題:臺學校古禮祭孔 傳承尊師重道寫滿祝福的謝師卡,自製一杯感恩的香茶,來一場溫馨的音樂餐會,著古裝循古禮祭拜孔子先師……9月28日臺灣地區「教師節」,島內縣市和學校紛紛舉行儀式傳承尊師重道精神。擂茶是一種既可解渴又可填飽肚子的飲食,有給予孩子「豐足」的學習涵意。學生輪流奉茶給老師,老師則回以擁抱,師生間零距離,情感更濃密。一人一菜彰化文德小學則舉辦了一場特別的感恩音樂餐會來表達對教師的謝意。在餐會過程中,由學生進行音樂、舞蹈等才藝表演,並且在表演結束後進行「謝師大聲公(講)」活動,讓學生能夠透過麥克風講出對老師這些日子以來照顧的感謝之意。
  • 釋菜謝師恩,古禮學美德 紫陽五小舉行釋菜禮暨教師節慶祝活動
    公元2020年9月9日歲次庚子七月廿二,江西省婺源縣紫陽五小全體師生齊聚操場,隆重舉行「釋菜禮」,祭拜先賢朱子文公,弘揚尊師重教傳統,迎接第36個教師節的到來。,成大人格,擔負起時代之使命,做一名築夢人。
  • 效法古禮 習禮啟智 邵武市實驗小學舉行新生入泮禮
    王俊傑 分享到:「六禮束脩」古時的拜師禮,馬元/攝東南網訊(記者 陳豔 通訊員 馬元)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入泮宮,出府學,上青雲路」。8月30日上午,邵武市實驗小學為一年級的新生們舉行了隆重的「入泮」儀式。效法古禮,通過莊重的入泮禮,讓即將踏上立德徵程的孩子領悟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在成長路上留下溫暖而又難忘的印記,在立德追夢的路上,堅實起步。
  • 西安一小學重現古代入泮禮 什麼是入泮禮?對孩子教育有何影響?
    特殊的2020年暑假過去了,孩子們都迎來了開學,隨著開學季的到來,陝西西安一所小學登上熱搜榜,萌娃穿漢服、點硃砂、行古禮充滿了儀式感。近日,西安一小學重現古代入泮禮,開學第一天,590名新入校的孩子穿著漢服,站得整整齊齊,在老師的指導下,整裝待發,端敬茶,點硃砂,給家長送書。
  • 《論語》中的禮(上)
    禮文化是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 「禮儀之邦」的稱號也與儒家對禮的提倡密不可分。《論語》是早期的儒家經典之一,分析其中孔子與弟子對禮的探討,可以初步了解以作為儒家奠基者的孔子對禮的認識和態度。
  • 很多地方開始恢復成年禮,可你知道標準的古代成年禮怎麼做嗎?
    比如有些高中、大學開始給學生們舉行成年禮。恢復傳統禮儀當然是很好的事情,可是因為這些禮儀已經在我們的生活中消失太久了,很多人都對這些禮儀不太了解,在操作的過程中也有很多不準確的地方。所以今天呢,文史君就來跟大家好好說說,這個古代的成年禮,也就是冠禮。中國自古作為禮儀之邦,極其重視禮儀文化。
  • 「風」與「禮」
    作者:徐正英(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  學界大多認為「二雅」「三頌」與禮制具有共生互滲關係,而往往忽略了「國風」與禮制所具有的這種關係。但筆者以為恰恰正是這部分作品更具代表性,因為它們不僅是構成《詩經》的主體,其作者群體與詩歌內容也都更具有廣泛性。本文僅就「風」詩與「嘉禮」的共生互滲關係舉例略述,以管窺見豹。
  • 臺灣古禮祭孔顯中華文化 民進黨籍正副市長缺席
    海外網9月29日電 為紀念孔子2569周年誕辰,高雄市28日上午在左營孔廟舉行祭奠典禮,全程依古禮進行。不少家長帶著孩子觀禮,希望透過祭孔大典傳承中華文化,並發揚尊師重道精神。據香港「中評社」報導,高雄市的祭孔典禮大體按照明代禮制舉行,算是中國臺灣最富有特色的祭孔儀式之一。祭典由市政府副秘書長蔡伯英擔任主祭官,全程未見代理市長許立明或其他三位副市長到場,據悉理由是28日剛好碰上高雄市議會總質詢。
  • 中國文化習俗:四禮之「祭禮」
    中國文化習俗中的禮節、禮制,對中國人是非常重要的,不管你是一般的庶民還是帝王將相。現在人都知道治理國家需要法制,那麼在沒有法制之前我們中國是靠什麼治理國家的?甚至即便有法律也離不開那種治理國家的方法,那就是「禮制」,過去的行政機構就有一個專門的「禮部」的,靠禮制來治理國家,協調人際關係,社會的和諧,甚至我們覺得「不懂禮」就是一句罵人的話了。
  • 中國禮儀文化,傳統五禮(五)——嘉禮
    (《儀禮·鄉飲酒禮》孔疏)鄉飲酒是基層行政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五、養老、優老之禮我國有養老、優老的傳統,古禮中對此有詳細規定。《禮記·王制》云:「五十養於鄉,六十養於國,七十養於學,達於諸侯,八十拜君命,一坐再至……九十使人受。」這雖是儒家的理想制度,但對歷代都有很大影響。
  • 古人將夫妻之事叫周公之禮,很多人不知道原因,其實答案很簡單
    古人將夫妻之事叫周公之禮,很多人不知道原因,其實答案很簡單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不是秦漢,更不是隋唐,而是周。在周王朝,中華文化開始萌芽,中華思想開始紮根。在古代,中國人會將夫妻之間的那種事叫做周公之禮,這是為何?夫妻之事是社會人倫中最重要的社會行為。一個家族想要發展,一個種族想要繁衍,一個國家想要強大,自然離不開夫妻行周公之禮。我們老祖宗在周王朝的時候,就已經制定出了一套十分繁瑣的婚姻流程。
  • 「三禮」到底啥內容?
    「禮」究竟是什麼,它的內容如何?「三禮」又到底講的啥內容?在山東省圖書館尼山書院承辦的「朱子學公開課」上,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朱傑人對這些問題進行了簡明扼要的介紹。我們俗稱的「三禮」,是指現存最古的三部禮書,即《儀禮》《禮記》和《周禮》。《儀禮》是中國先秦時期一部關於禮制、有關社會習俗的總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