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詩禮傳家是所有華夏子民們最為驕傲的底蘊。從古至今流傳下來許多關於中華禮儀的佳話,例如啟蒙讀物《三字經》中就開始宣傳中華民族的禮儀文化,「融四歲,能讓梨」從幼童開始就在心中種下禮儀的種子,兄友弟恭,父慈子孝,這樣的中華大家庭其樂融融,在小編看來,禮儀存在的作用就像是潤滑劑,能夠有效的緩解人與人之間的摩擦,讓社會這個大家庭能夠文明有序的運行,使生活更加美好。
中國人都知道中華禮儀時代起始於西周,相傳周公做禮三千,這些傳承上千年的文化雖然有很多已經遺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但是作為禮儀文化的起源,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去發掘學習,畢竟做人不能忘記根本,不忘初心我們才能在接下的路途中走得更穩更遠。那麼這些禮儀都包含了什麼呢?接下來咱們就一起看看老祖宗們留下的中華古禮。周公古禮最主要的就是吉、兇、軍、嘉、賓五禮體系,包含了社會生活中最為重要的禮節規程,行為容止等等。接下來由小編為諸位一一講解。
吉禮,從名字我們就可以看這種禮節應該是用在吉祥喜慶的時刻,吉禮一共有十二種,一曰禋祀,二曰實柴,三曰燎,四曰血祭,五曰埋沉,六曰副辜,七曰肆獻,八曰饋食,九曰祠,十曰禴,十一嘗,十二曰蒸。這些禮節多是節日之時需要舉行的祭祀活動和禮儀規程,還有人生中各個重要節點需要舉行的儀式,例如男子的成年禮,依小編之見,這些禮節主要就是先民在節日時刻或人生重要節點的祈福活動,主要就是通過禮節的行使來獲得好的福報。
兇禮,這種禮節雖然看起來不是很吉利,但是卻是非常重要的禮節,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喪葬禮節,這種禮節一共有五種,一曰喪禮,哀死亡,二曰荒禮,哀兇札荒,人物有害之也,三曰吊禮,哀禍災,遭水火也,四曰禬禮,哀圍敗,同盟合會財貨,以更其所喪也,五曰恤禮,哀寇亂,鄰國相憂。諸位可以看出,這種禮節其實主要體現的應該就是仁愛之心和憐憫之心,禮節的名字雖然聽起來很嚇人,其實正是體現了人性的閃光點,對死亡的哀傷,對受災的憐憫,對鄰國的憂愁,不僅囊括人與人之間的禮儀,還包括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相處之道。
軍禮,這種禮節共有五種,主要就是軍國大事的禮儀,一曰大師之禮以用眾,二曰大均之禮以恤眾,均其地政,所以憂民。三曰大田之禮以簡眾,因田習閱車徒之數也,四曰大役之禮以任眾,築宮邑,所以事民力強也,五曰大封之禮以合眾,正封疆以合眾人也。軍禮的主要作用其實還是在於國家用兵之上,例如出徵之前的誓師活動和祭祀佔卜,軍隊凱旋之後的對陣亡將士的撫恤和對俘虜等事務的處理,古代用兵被看做是不吉利的事情,只有君王無禮無德才會多戰事兵災。
嘉禮,這種禮節共有六種,一曰飲食,二曰婚冠,三曰賓射,四曰饗燕,五曰脤膰,六曰慶賀。從上述我們就能看出這種利益就是婚慶的禮節,「婚」的本字是「昏」,因為黃昏時分「陽往而陰來」,象徵「女來」。所以古代的婚禮其實都是晚上舉行的,是不是非常長見識。
賓禮,共有八種,從賓字我們應該可以猜測出,這是一種和賓客有關的禮節一曰朝,二曰宗,三曰覲,四曰遇,五曰會,六曰同,七曰問,八曰視。 這種禮節主要就是天子在與諸侯見面只是需要進行的禮儀,不同的等級所需要使用的禮節規格也是不一樣的。
以上就是周公三千禮儀中最為主要的五種禮儀,更為精細的還有日常生活中二人見面互相問好時要行的禮儀,將社會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納入到了禮儀之中,所以古人所說的周禮三千並不是誇大其詞,作為一個中國人不得不感慨,我們的祖先確實偉大,在三千年前就已經創立了如此偉大的禮儀制度,雖然這些禮儀有些已經不適應現在的社會現狀,但是小編認為,正是因為這些禮儀的存在,才會產生我們擁有如此漫長歷史的國家,中國五千年的歷史,禮儀貫穿其中,不論是哪個朝代,禮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朝代更替更是和君王失禮無德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