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體變異模式的多維度分析
這就是說,語體特徵就是在某種語體中出現得比較頻繁的那些語言特徵,當然,這需要與其它語體進行對比。通過對比,我們可以觀察到語體由於受到情景因素的影響而產生的語言差異。從情景的視角來看,不同的情景因素形成了不同的語體,任何語體都有其特定的語言模式。那麼,研究者怎樣才能對某種語言中的全部語體進行對比,對語體的語言差異及其表現差異的特殊方式進行描寫呢?
-
網絡語體有其社會基礎
網絡語言的特徵不但表現在網絡語詞上,也表現在句法、文本等其他方面,網絡體是包含網絡用詞在內的一系列語言特徵的綜合體,對此的研究涉及眾多方面,走向更縱深的語言研究分支領域,具有廣闊的前景。 首先,「文體」側重指文章體裁,「語體」側重指語言表達(含口語)的風格,現在網絡上流行的「體」與其說是特殊的體裁,不如說是特殊的「語體」,因此,相比於「網絡文體」,叫「網絡語體」相對更合適些。 其次,有必要區別網絡造句和網絡語體兩個層次。網絡造句原本是一種「仿詞」或套用,只不過發生在網際網路中。
-
行測言語理解技巧點撥:語體色彩
在行測言語理解題目中,考生們要學會分析「語體色彩」,對於沒有接觸過的同學來講,可能相對於比較陌生。所謂語體色彩就是指詞義中所反映的詞的語體傾向、特徵、烙印或者說是指某個領域裡使用的語言的特點。書面語體如果進一步區分,可以再分為文藝語體、科技語體、政論語體、公文語體,不同的語體其寫作風格是大相逕庭的,這就要求大家在做題的時候不僅要進行預警分析,同時也要注意文段的語言風格,是文藝語體還是政治語體,針對不同的語體,我們可以選擇相應風格的詞語,這樣做題的準確率會得到一定的提升。例. 生命,是一樹花開,或熱烈或寂寞。
-
公務員考試行測專項突破:語體色彩
在公務員中,語體色彩是指詞語適用於不同語體的風格色彩,口頭語體用詞通俗易懂,生動活潑;書面語體用詞莊重典雅,講究分寸。有些專用詞語只適用於某一類文體。 例如,「調解」和「斡旋」。「調解」用於日常口語中,指勸說雙方自願達成協議,消除糾紛的活動;「斡旋」是外交辭令,常用於重大的國際爭端,是書面語體。
-
論融媒體時代的新聞語體!
這些特點決定了融媒體時代的新聞語體,在語言層面上具有新舊媒體語言交融的特徵;語類結構層面上趨於簡化;在語篇層面上具有對話性和多模態化的特徵。在新聞語體內部,我們還可以劃分出消息體、通訊體、時評體、調查體、訪談體等下位語體。 融媒體時代新聞語體的特徵 有學者認為語體特徵就是語言特徵,即詞彙—語法特徵。然而,我們認為,語體特徵不僅包括語言特徵,還包括語類特徵、語篇特徵以及語用特徵、修辭特徵。
-
談談公文語體特點
公文語體:公文語體也稱事務語體。它是適應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進行事務交往而產生的一種語體,它具有聯繫、傳達作用,使用率大。公文語體使用範圍很廣,它包括黨和國家的文件、法令、指示、公告、通知、通告、批示、通報、請示報告、計劃、制度、合同、公約、協議書、條例、守則等。
-
淺談:話劇語體與話劇對戲曲的偏離
話劇語體也是因為在語言運用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特色,才逐步形成了這種新的語體種類。洪深在5從中國的「新戲」說到「話劇」中強調:「話劇表達故事的方法,主要是用對話」,他建議將「新劇」定名為「話劇」,突出了對話在戲劇文學中的重要地位,劃清了現代話劇與傳統戲曲在藝術上的分界,確定了現代話劇藝術的本體特性,闡明了話劇語言的突出特點。
-
近代語言革新與小說語體的變革
摘要:近代小說語體的變革與語言革新運動息息相關,在言文合一運動與國語統一運動前僕後繼的推動下,近代小說語體實現了文言與白話的消長。在文白消長的過程中,白話語體吸收了傳統文言的精華,接受了翻譯語體的影響,又包容了文言與官話兩種模式,呈現出眾聲喧譁的語體形態。
-
《國際漢語教師證書》考試專題:現代漢語的語體
語體是語體學(目前一般把它歸入修辭學)的一個重要的基本概念。 語體是個系統。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語體形式,即使在同一歷史時期,構成的語體要素也有改變。現代漢語的語體是由不同具體語體類型組成的多層次、多序列的系統。
-
【1147期】話本小說不是說書的「底本」——淺談白話小說語體的形成
現存的幾十篇宋代話本,雖然語體的文白並不統一,但在顯示說書特徵上相當一致,就連幾篇基本以文言為主的作品也被安上「入話」、「詞曰」,變成了話本。這種以文字書寫表現出口傳文學特徵的做法,透露出作者的強烈意圖,即讓人在閱讀小說的時候,產生如在說書場上聽人說書的錯覺。其實,這是許多中國古代小說的共同特徵,「三言」、「二拍」如此,《三國》、《水滸》等長篇章回小說無不如此。
-
語林漫步7:分清場合——詞語的語體色彩
【尋根溯源】準確使用詞語,除了要知道詞語的意思、感情色彩外,還要注意語體色彩,分清場合,採用合適的語體。語體主要有口語語體和書面語體兩種:口語就是人們在口頭交際中使用的有聲語言,書面語是書面交際所使用的語言。兩種語體各有特色,又密切聯繫。
-
原初、實踐與習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語體的三種基本形態
揚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副教授,江蘇 揚州 225009 內容提要:《矛盾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奠基性論著之一,其用語形式的獨特性形成了一道別具風格的語體景觀作為這種語體景觀的三種語體樣式,原初語體、實踐語體、習得語體構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語體的基本形態,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供了原點理據、實踐檢驗和風物支撐。三種語體之間雖形式各異,但統一於社會實踐、社會生活,體現出同向型、同質型和發展型的關係面相。深刻分析認識這三種語體形態不僅具有透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的歷史意義,同時也具備啟示當下「三化」工作的現實意義。
-
修辭理論研究的提高,新領城,語體風格研究成績顯著
重視語體,也是此書的一大特色。儘管語體只佔全書的一章,但篇幅幾近全書的2/4。在修辭學著作中用如此多的篇幅探討語體,該書還是第一本。作者關於語體是修辭學研究中「最新的最有實際意義的課題」的觀點,促進了修辭學界對語體的重視。作者對「尋常詞語藝術化」所下的定義雖欠清晰,但促使人們把它與我國古代文論中的「鍊句」說聯繫起來思考,還是有益的。
-
羅書華:散文概念源流論:從詞體、語體到文體
二、「散文」概念發源於詞體,經歷了從詞體到語體再到文體的艱苦歷程;「駢文/散文」、「韻文/散文」中的「散文」不是嚴格的文體散文概念,而是略具文體意義的語體概念;真正的文體「散文」概念出現於南北宋之間,而定型於二十世紀初。本研究不僅將「散文」概念最早出現的時間由初唐推前了近二個世紀,詞體、語體與文體的區分更是澄清了散文研究中的種種迷霧,為以後的散文研究提供了簡明的理論工具。
-
周公解夢
周公解夢 生活工具 大小: 9.39MB
-
彭兆榮:實驗民族志語體
換言之,小說的文類在《林村的故事》裡呈現出某種歷史敘事的最大空間。這本書受到國際人類學界的廣泛好評,被認為是了解中國當代自一九四九年以來農村生活和歷史變遷的「最佳入門之作」,與一種合適的言說性語體的成就無法分開。人們當然不會愚蠢地認為,以文學的對話式語體民族志反映中國農村歷史的變遷是最為貼切的一種文體。
-
現存"周公解夢"非周公所作 但其確實曾制禮作樂
很多人晚上做夢,會通過「周公解夢」查詢夢的含義。雖是迷信,但流傳甚廣,尤其是在古時。但是,史學家考證發現,《周公解夢書》並非周公所作,具體作者不詳。記者 楊曉楠 李笑凡 周公解夢 伏羲畫八卦 周公作爻辭 若說周公解夢,先得說說周公與《周易》的關係。
-
論文丨史文磊《運動事件詞化類型演變的語體差異——兼論語體與語言面貌及演變方向的關聯性諸問題》
柯理思 2018 《位移與語體:從敘事語體和對話語體的差異看漢語位移事件的「典型表達」》,清華大學報告,2018年10月17日。李福印 2017 《典型位移運動事件表徵中的路徑要素》,《外語教學》第4期。李泰洙 2003 《〈老乞大〉四種版本語言研究》,語文出版社。史文磊 2011 《漢語運動事件詞化類型的歷時轉移》,《中國語文》第6期。
-
全國200餘名周公後裔齊聚曲阜周公廟祭祖
濟寧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磊 高志超)5月6日,正值立夏,2019(己亥)年周公後裔祭祖大典在周公廟景區舉行,來自全國的200餘名周公後裔代表齊聚周公廟祭祖。在司禮官的引導下,曲阜市文旅局副局長韓鳳舉讀祝文,中國教育部中國人生科學學會副秘書長邊根鴻先生恭讀祭文,周公後裔代表們身配綬帶,莊嚴肅立,依次向元聖周公敬獻花籃,叩拜行禮。
-
周公,解夢的集大成者
後來,周代替了商,在前人的基礎上,周公總結了前代的解夢術,真正開創了對夢解讀的學說。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中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並製作禮樂,天下大治。因為他的採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在周文王時,他就很孝順、仁愛,輔佐武王伐紂,封於魯。周公沒有到封國去而是留在王朝,輔佐武王,為周安定社會,建立制度。武王崩,又輔佐成王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