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還要再過兩天才是教師節,但是不少家長和同學已經開始為教師節預熱,昨天一位同事就問我,家裡熊孩子上學時都給老師準備了什麼節日禮物,我使勁回憶了一下,好像還真沒有,有印象的就是在教師節當天讓孩子拿著三朵花帶著進學校送給老師,至於他送給了誰,送沒送我完全不清楚。同事批評我對孩子也太不上心了。
老師都怕過教師節。一是因為每到教師節,學校總少不了要組織召開表彰學習會,雖然學習先進沒有問題,但是教師節當天並不會放假停課,獲得獎勵的也只是少數優秀老師,所以不少老師感覺有被要求參加會議的感覺,不但沒有感到有節日的輕鬆愉悅,反而額外增加了任務。
二是總會有家長或學生給老師送禮物,這讓老師左右為難。從家長的角度來說,一方面是想表達對老師的尊敬,另一方面也難免有個別家長藉此希望老師給孩子多一些照顧,所以禮物也較為貴重;學生也許只是想表達對老師的敬意,但又經常受到家長的影響;但從老師的角度來說,收受家長和學生的禮物本身就是違規違紀的行為,很多時候又不得不面對家長的「盛情」,既要委婉地拒絕家長的好意,還要維護家長的面子,說實話真的很難。
我的一位領導作了很好的示範,每到開學或者逢年過節,總會有家長給他送禮物禮金,小到土特產,大到現金,購物卡、金首飾等,每次他都需要耐心給送禮的人解釋,自己可以收禮物,但還是擋不住送禮的人。最後乾脆辦起了黑臉,見有人提東西或者塞東西給他,先婉言拒絕,無效時直接把東西扔出門,待來客空手進門才笑臉相迎。
他時常也跟我們說,家長送禮物不是在為孩子好,也很難說是真心尊重老師,特別是送的禮物越貴重,越是有權力尋租的嫌疑。作為老師收了家長的禮物,就難免吃人嘴短,拿人手短,教書育人就難免有失偏頗,這本身也是違紀違規的行為,從長遠來看,還可能因為一時貪念讓自己失去工作,那就更加得不償失了。
這樣的困擾相信大部分老師都有遇到過。所以教師節也有「教師劫」之說。
與其這樣提心弔膽地過教師節,不如主動出擊,引導老師、學生和家長用正確的方式表達對老師們的尊重。近日,某學校就向家長發了一封公開信,向所有家長和社會鄭重承諾:堅持教育公平,關注全體學生,平等關愛每一個孩子,節日拒收禮物(禮品、禮金、禮券、網絡紅包、家委會組織獻禮)等。
學校和老師希望收到的禮物,是學生對老師講的心裡話,一句真摯的感謝,一聲真誠的問候,足以讓所有老師感到欣慰,這也是促進老師們工作的強大動力。學校向所有家長呼籲:做廉潔之師,成廉潔之才。
無獨有偶,近日,家裡熊孩子的學校也發了公開信,拒絕家長和學生借教師節向老師送禮物,鼓勵孩子以繪畫,寫一句話等方式表達對老師的祝福,教師節當天,學校會挑選部分作品在電子屏幕上滾動播出。接到這個任務,孩子們為了爭取「上牆表白」的機會,積極性非常高,提前幾天就開始構思自己要為老師準備一份不一樣的節日禮物。
從老師們害怕過教師節,到學校積極主動想辦法為老師們過節,改變傳統的表彰開會,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靈活方便的方式向老師表達敬意和祝福,也是在提升老師們的地位和形象。發表公開信拒絕收受禮物,既是為老師們「排憂解難」,也避免了家長為老師準備禮物的煩惱。同時這樣「大張旗鼓」地過教師節,讓老師有了儀式感,也增強了學生尊師重教的意識,可謂一舉多得。
教師節,願所有老師不忘初心,立德樹人;也願所有家長不給老師們添麻煩,送禮不是表達敬意,而是在給老師挖坑。當然,老師們最希望收到的禮物,還是學生們的一句問候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