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觀點,有態度
這是醫業觀察公眾號的第995-1期文章
作者:星哥
過年期間立個flag,從年三十到正月初六,每天一篇原創,推薦一本書,寫一篇讀後感,大家閒暇之餘可以看看書,陶冶情操,有益身心。
之前推薦的兩本書可參考:
春節薦書之一:《從優秀到卓越》
春節薦書之二:你的《原則》價值千金
今天推薦的第三本書是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的《反脆弱》。他的另一本書更加出名,即《黑天鵝》。個人建議先看《黑天鵝》,有個理論基礎作為鋪墊,再看《反脆弱》會更容易理解。
百度上對作者的評價是「當前最令人敬畏的風險管理理論學者。」沃頓商學晥企業管理碩士,巴黎大學博士,目前任紐約大學理工學院金融工程系教授。他一生專注於研究運氣、不確定性、概率和知識。當然世人最津津樂道的還是他在「911」之前大量買入行權價格很低,看似毫無價值的認沽權證,用一種獨特的方式做空美國股市,直到恐怖分子劫持飛機撞向世貿大樓,由此獲利豐厚,一舉成名。同時,在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之前,他有先知先覺重倉做空,從中獲利幾百萬美元。
很多作者都是紙上談兵,塔勒布知行合一,用他的兩次戰績讓你不得不認真聽他說話。
這本書到底講什麼東西呢?用文中的一個例子來說話:
張三和李四是雙胞胎兄弟,他們出生於賽普勒斯,目前都住在倫敦。哥哥張三在一家世界 500 強銀行的人事部門工作了 25 年,負責全球員工的調動和外派;弟弟李四是一名計程車司機。
張三擁有一份完全可預測的收入,享有各種福利和 4 個星期的帶薪年假。每個月,張三都要存 3082 英鎊到銀行,一部分是為了還房貸,一部分是為了支付帳單,剩下的一小部分作為積蓄。每個周六,張三總會早早起床,感覺生活很美好。後來,金融危機爆發,張三被裁員,職業生涯就此終結。
李四與他的哥哥住在同一條街上,是一名計程車司機。李四的收入變化很大,運氣好的日子,能賺幾百英鎊,運氣不好則要賠錢。但是,從總體來看,他的收入和哥哥的幾乎一樣。
由於收入的起伏很大,李四總是抱怨自己的工作沒有哥哥穩定,但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覺,因為李四的工作其實更穩定一些。
這就是生活中的核心錯覺,即認為隨機性是有風險的,是壞事,消除隨機性,就可以消除風險。
技術人員,比如說計程車司機、木匠、水管工、裁縫和牙醫,他們的收入有一定的波動性,但他們的職業對於突發事件和風險,有著強韌的抵禦能力。
這與公司僱員不一樣,後者一般不承受波動性,因而如果失業,他們只會大感意外。僱員的風險是隱性的。
事實上,表面看上去很穩定的事物,其實很脆弱;而給人以脆弱假象的其實卻很強大,甚至具有反脆弱性。
讓我們來看一個醫療行業的現實案例:
2017年5月,邁瑞回歸A股,發布第一版招股書。90億銷售額、強大的研發能力、完善的銷售渠道、眾多資本加持,一時風光無限。但在508頁招股書中,星哥印象最深的,卻是下面一張不起眼的表格和說明:
「公司2016年末員工總數出現較大變動,主要原因是公司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相應縮減並規範了勞務派遣用工,同時對相關生產和業務模式進行了調整和優化。」
簡單說就是,邁瑞2016年員工人數比2015年減少1907人,員工總數相比2015年減少19.9%,相當於平均5名員工裡走了1名。此次人員優化的背景是,2015年營收增長緩慢,淨利潤大幅下滑,同時2016年3月邁瑞從美股退市,管理層私有化後資金壓力較大,故而選擇精簡機構,削減成本,目前看來成效顯著。
想像一下你是1907人中的一員,你所在公司是一家業內領導企業,從國外股市退市了,意欲殺回A股,你也備受鼓舞,甚至憧憬著能分到一點股份,更加努力工作。但是突然有一天,公司通知「要對相關生產和業務模式進行了調整和優化」,而你剛好在優化的範圍內,此時你該如何面對?
《反脆弱》這本書就是讓你意識到如何應對這種局面的。
尼採有句名言:「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強大。」
就像人的骨頭承受壓力和緊張會變得更加強壯,謠言或暴亂在有人試圖壓制它們時會變本加厲一樣,生命中的許多事物也會受益於壓力、混亂、波動和不確定。
在大型外企和大公司工作的人總是會有一種錯覺,覺得自己的工作非常重要,未來一片光明。實際上很多人的生活狀況是非常脆弱的。比如新冠疫情一來,多少公司裁員降薪。在新冠疫情期間,相信很多打工人備受煎熬,公司裁員降薪怎麼辦?
反脆弱理論教導我們的是,在不確定的世界中的生存法則,他找到並定義了「反脆弱」類事物:每一個事物都會從波動中得到利益或蒙受損失,脆弱性是指因為波動和不確定而承受損失,反脆弱性則是指讓自己避免這些損失,甚至從混亂和不確定中獲利。
塔勒布教授認為,幾乎所有的事物都可以分為三類:脆弱類、強韌類和反脆弱類。脆弱的事物喜歡平靜的環境,反脆弱的事物在混亂中成長,強韌的事物並不太在意環境。簡單來說,變化或不確定性會摧毀脆弱類事物,卻會使反脆弱類獲益,但不會對強韌類產生影響。
那麼,如何區分脆弱類與反脆弱類?很簡單,從隨機事件或者一定衝擊中獲得的有利結果大於不利結果的,就是反脆弱的,反之則是脆弱的。
脆弱性可以被表述為:不喜歡波動性的事物,而且這些事物往往也不喜歡隨機性、不確定性、混亂、錯誤、壓力等。比如,客廳裡的玻璃相框、花瓶、茶具、櫥櫃裡的手辦,等等。如果你給它們貼上脆弱的標籤,那麼你一定希望它們能處於一個平靜、有序和可預測的環境中。親戚家的熊孩子,一次手滑,或者一場地震,就有可能破壞這一切。
塔勒布引用神話來類比事物的三種特性。
脆弱性:用一根馬鬃吊著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看似一切平靜,但難以抵抗任何風險,隨時都有可能掉下來,殺死達摩克利斯;
強韌性:鳳凰,每一次烈火中重生都以同樣的姿態出現,堪稱打不死的小強;
反脆弱性:九頭蛇,每砍掉一個頭,會新長出兩個頭,比原來更加強大。
簡單來說,反脆弱就是能夠在突如其來的變化衝擊下獲益的能力。反脆弱可以幫助我們應對未知的事情,解決我們不了解的問題。
然而,反脆弱性的重要性一直被低估了,挫折、困擾甚至苦難,事實上一直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
換言之,面對新冠疫情,你的公司業務是受到重創,還是如不少企業一樣乘風而起,其實之前是可以做些準備的。
在這個充滿變化的時代,你必須成為鳳凰,或者是九頭蛇怪,否則達摩克利斯之劍便會當頭落下。
正如《權力遊戲》裡的權謀高手「小指頭」培提爾·貝裡席所說:
「混亂不是深淵,混亂是個階梯」。
他,生而卑微,卻不甘命運之平凡。他以攪屎聞名,以權術立足。當得了會計,做得了老鴇,上門女婿也不在話下。短短數年,便順利從無名小卒,打入王室政治。他僅憑一己之力,就挑起獅狼矛盾,進而引發五王之戰。可以說,沒有他,就不會有這場堪稱史詩級的「權力的遊戲」。我一直對劇中小指頭之死不太感冒,劇情很牽強,因為在現實中這種人都是混的風生水起。
具體到公司和個人,該如何增強你的反脆弱性?
比如此次新冠疫情,之前已經提前多年布局海外市場的聖湘生物和艾康系企業都大大受益,而局限在國內市場,沒有及時介入新冠檢測相關業務的企業都受到衝擊;只專注在線下渠道,在線上毫無建樹的企業都非常難熬,而有線上業務企業基本都活的不錯。那些只依賴工資收入的打工人都惶惶不可終日,而真正有眼光的高人,比如達叔,還有餘姚做廚具生物的R土豪,都是逆勢加倉,低價購買優質資產。
反脆弱和新冠疫情對星哥的啟示是,一定要將自己的收入結構多元化,例如公眾號的廣告打賞,衷心感謝各位打賞、點讚、轉發、吐槽、拍磚的粉絲朋友們,因為有你們的支持和關注,我的反脆弱性得到增強,不必討好所有人,能夠持續輸出有觀點、有態度的文章,形成一個正反饋。
《反脆弱》一書有一個振聾發聵的觀點:「系統的反脆弱性是通過犧牲個體為代價取得的」。
一個國家是如何渡過經濟衰退期的呢?是靠死掉一大批沒有競爭力的企業,讓堅持下來的公司減少競爭對手;去年到現在的經濟衰退很可怕,相信已經死了一大批企業,正是這些企業的犧牲,才能讓活下來的企業活得更好。
「人力資源市場」的「反脆弱性」也是如此:經濟衰退期,淘汰一批沒有競爭力的人,讓留下來的人更容易找到工作;經濟過熱期,淘汰掉一批給不起高薪的企業,讓給得起高薪的企業更容易找人。
「反脆弱性」會犧牲一部分最脆弱的人的利益,來提高整個系統的生存資源的利用效率,這才是「職場35歲現象」的本質。因為某些憑藉年齡獲得優勢的行業與職業,一過35歲,脆弱性會大大增加。很多基層工作都存在一個老鼠賽跑的模式,大學畢業以後,加入一家大公司,勤奮工作,工作,升職加薪。但問題是如果沒法升職加薪,甚至被裁員了怎麼辦?有沒有跟遊戲裡面一樣,直接在遊戲早期就爆出神級裝備,然後輕鬆打怪升級的概率呢?
在星哥身邊的例子裡,確實有這樣的案例,我的高中同班同學裡面,有6位同學抓住了比特幣的幾波大的機會,一把就翻身了。這件事情對我很是震撼,因為自始至終我都覺得風險很大,一直在那裡觀望。原來打怪升級模式也是有bug存在的,原來每個人一生中都會遇到幾波大的機遇是真的,只是機遇在當時並不會那麼誘人。
《反脆弱》這本書大談試錯法、人生的大小決定、政治、自治市、戰爭、個人理財、經濟體系和醫療系統……風格獨樹一幟。《反脆弱》性是我們生活在不確定世界中的「導航儀」,也是面對隨時可能出現的「黑天鵝」事件的終極自保指南。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未雨綢繆當然是好事,但是如果當意外情況出現,你反而大大受益,豈不是更為奇妙?這就是《反脆弱》這本書想告訴你的。
與諸位讀者共勉!祝願各位讀者闔家幸福安康,新春快樂!
作者:星哥
加星哥個人微信號,期待有機會合作,也防止失聯。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醫業觀察立場無關。文章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歡迎聯繫小編。 @今日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