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經驗帖已獲得原作者授權,本文打賞金歸原作者WZK所有
原作者·WZK
閱讀提示:網上各類攻略繁多,我儘可能挑大家不常見的部分講,可以根據小標題自取所需,節約時間。
一·^個人情況
本科就讀於廈大經院國際經濟與貿易系,上岸的是北大經院國際商務專業,屬於本專業考研。
跟其他同學不太一樣,我是工作後辭職考研的,之前在一家科技公司工作。後來想轉行,萌生了讀研的念頭。
本科期間主要精力在學生工作方面,所以成績比較拉跨,大一還掛過高數,其他數學相關基本就是飄過及格線,本科總績點2.5/4.0,穩穩的一枚學渣,但其實我本人數學的學習能力還是不差的,所以敢在一開始選擇需要考數學和計量時序的金融專業(更改專業的原因見標題3)
二·^為什麼選擇北大經院?
Top金融專碩,大家對比較多的無非是經院、滙豐、光華、軟微、五道口,這幾家的特點也比較明顯,需要結合自己的情況來考慮,儘量選一個最適合自己上岸的學院。
我對這幾個學院的印象是這樣的:經院比較傳統,考得難,面得簡單,初試專業課涉及的計量、時序佔一半分值及以上,每年的考察內容都不太一樣,需要佔用較多複習時間,就初試來看,適合英語數學底子好的同學,能有較多時間來準備專業課。經院複試是英語測試+專業題,老師零交流,本質是動嘴回答初試題目,適合比較羞澀,不擅表達自我的同學。
滙豐考得簡單,面得難,面試全英文,題目由各國老師提問,有一定套路,但對個人英文表達要求能力較高,學制三年,適合有學術理想,口語較好的同學。
光華初試難度中等,面試較難,老師在複試中會針對你的簡歷提問,針對你的回答提問,很考驗專業積累和見識,適合臨場反應較好的同學。
軟微和五道口了解較少,可以看別人的攻略貼,在這不贅述了。
三·^為什麼改報國際商務碩士?
19年10月,我看到經院公告,金融大幅縮招,估計了一下,感覺自己的成績可能在名額邊緣,一番權衡改換報考國際商務碩士。
當時主要考慮三個方面:①雖然國商只收兩個,但出公告實在太晚了,知道的人不多,競爭對手基本就是考經院金融專碩的人轉報國商的,競爭壓力不會比金融大。②相近專業的就業區別並不大,只要同在經院這個平臺,你想從事什麼職業,更多是看你如何為未來規劃和努力(以及一定的運氣)。所以不論金融還是國商,對我而言,區別不大。③第一年統考,考試內容沒有借鑑和參考,更適合我這樣的專業出身。
從最後的結果來看,我的估計基本都是對的,而且經院最後還在原計劃之上再砍了3個金融名額,真真印證了那句「選擇比努力重要」。
當然,做好選擇也是非常難的,我在改專業的時候也很不甘心自己複習了大半年的計量和時序化為泡影,但如果當時捨不得,那麼今天可能我寫的就不是攻略,而是教訓了。
數據補充:金融第11名387分,第17名373分,分差過大或許是名額臨時縮減的一個原因,疫情之下,牽扯到校線,牽扯到各個學院的公平與輿情。
四·^如何準備專業課?
英語和數學全國統一,有很多優秀的經驗參考,不多贅述。
我的考研成績是385,70/70/119/126。看起來不高,但不要誤以為國商好考,因為我最後兩個月除了背肖秀榮,基本是在看專業課,英語作文零背誦,零動筆,數學的模擬卷只做了個位數,考場上還瘋狂計算失誤,事後復盤計算失誤大概有10分。第二年招生,大家都是有充足時間準備的,在複習安排上會合理很多,如果名額不變,分數上漲是必然的。
專業課範圍,學院只寫了國際經濟學和國際商務,看似兩門課,實際上有七八本書。國際經濟學包括《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國際投資》以及《國際經濟學》,國際商務包括《跨國公司經營與管理》《市場營銷》《國際貿易實務》等。
按今年的考試內容來看,大概有四分之一是我所見過的書上沒有的,有歐盟脫歐、一帶一路、反駁美國荒謬經濟觀點這種時事評價題,還有一些前沿理論或者課本裡沒出現的小眾理論,這種就看個人積累或者運氣了。考題形式是15道簡答,一題10分,我個人感覺時間非常趕,一刻不停也只寫了14道題,還有一道題完全空白。這個考題形式可能會變,不妨參考一下復旦、人大、廈大的國商考試形式,做兩手準備,以防臨場不適應,亂了答題節奏。
參考書推薦如下:
①聖才的《國際商務碩士》教材和真題,經濟類專業出身的同學建議拿這本打底,效率比較高,跨考的同學建議希爾的《國際商務》打打底,然後看聖才的教材和真題。
②克魯格曼的《國際經濟學》,這本書其實就是他自己《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的拼接版,不需要重複購買
③陶濤老師的《國際經濟學》,書上很多證明推演,雖然考試沒考,但指不定下次就考了,最好都掌握,其實內容不算多,我個人感覺很精簡了,DDAA/IS-LM-BP/AD-AS模型沒考,但還是建議掌握,畢竟是保研筆試常客。
④李權老師的《國際貿易》,寫得比較詳細,覺得克魯格曼的國際貿易部分不夠可以補充看這本。
聖才的教材和真題其實已經包含絕大多數考點了,如果學有餘力,可以再專門找考點相關的書看,平時也要多關注一些國際經濟新聞,如貿易爭端/人民幣國際化/區域合作/產業界的新聞等,嘗試用複習過的理論解釋一下並發表看法,這樣考場上遇到了同類型的題,才能寫得更快。就算沒考到,也不虧,複試能用得上,比如我今年複試的專業熱點題就是初試時候看到的,雖然題目角度和我之前準備的不一樣,但是比較成功地把回答思路引到了我之前準備的答案上。
在初試答題技巧上,無非就是專業理論、個人看法、案例結合三者的排列組合,有時候某部分能回答的內容較少也不要慌,多補充其他部分的內容也可。比如有道題目要求解釋某理論,談談看法(沒有要求結合案例)。這個理論我之前看得很少,只記得結論,於是就憑經濟邏輯,簡單寫一些不太可能出錯的假定以及我記得的結論,輔之以大篇幅的案例(這需要上述所說的新聞積累),在有限的知識水平裡儘可能讓閱卷人看到我的專業積累。專業考試不同於其他科目,閱卷人一般是系裡的教授,評分擁有較大的自主裁量權,不要因為題目的問法而自我限制。答得不偏題,答得有營養,即便略有超出題目框架,老師也會給你一個不錯的分數。甚至運氣夠好的話,一道完美的答題能夠讓老師對你其他題目的回答也產生好感給高分。(但運氣是守恆的,老師也有可能因為你一道題目答得稀爛而對你其他題目的回答抱有懷疑)
五·^生活安排
我一直認為複習節奏因人而異,國際商務專業也沒有特別難攻克的部分,可以參照其他高校國商專業的複習攻略,然後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實行。比如我一定要睡午覺,中午睡不夠的話效率就會極低,所以我一定會回住處好好睡覺,哪怕睡到三點也沒事,可以靠更高的效率彌補。晚飯過後我會犯困大概半小時,沒法睡也沒法學,乾脆就打王者榮耀,和隊友或者對手激情對噴,可能十分鐘就變得特別清醒。
考研是場持久作戰,保持良好的心態非常重要。睡眠、個人感情、家庭壓力、習題難度等等,都會影響複習心態,要提前做一些預案和對策,以保證複習進度。我的經驗是:獨自租房,遠離親朋好友(甚至不讓別人知道自己在考研),在圖書館學習,擁有一輛小電動或者自行車節約通勤時間,適當的心理調節方式(遊戲和1KM跑步),均衡飲食。
六·^其他建議
這個小標題像是補充,但卻是我覺得最重要的部分。
我備考期間租住在廈大化學博士公寓,時不時在電梯間聽到博士們交流自己當年怎麼選了這個專業,抱怨就業不理想,職業發展困難。
這其實算是當代大學生的通病了,缺乏對各類職業的了解和規劃,哪裡熱門考哪裡,能升學就不工作,等大齡畢業了才意識到不對勁,但為時晚矣。
所以在考研之前,最好能夠想清楚為什麼考研,能從研究生的經歷得到什麼,知識/經驗/行業門票/人脈,想清楚了,考研路才能走得長久,過後才不會留下遺憾。
公益交流答疑QQ群:974097469
B站據點:金融431備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