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經驗貼選自:
《2020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碩士項目初試經驗帖合集》
本經驗貼已獲得原作者授權,本文打賞金歸原作者XD所有
原作者······XD
同時再次感謝XD學長對2020北大光華金融碩士(MF&BA)專業課真題回憶版整理工作的貢獻~
·一·個人簡介
學弟學妹你們好,我是 XD,本科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信息技術與儀器專業。一戰光華金專 MF 方向初試政治、英語、數學、專業課(微觀+統計)成績分別為 72、79、135、133,綜合排名第七,金融方向第四。複試成績為 73 分,初試複試綜合成績排名第 20,金融方向第 11。
·二·初試
我希望可以結合自己的一些想法讓大家少走一些彎路。但是經驗貼也只是一個大致的參考框架,只有自己摸索並且走過彎路才能試探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我親身體驗是最開始看經驗貼的時候不會有什麼很大的幫助,但是越往後面複習越能對學長學姐的一些體驗有所感觸,希望大家可以在不同的階段都翻出經驗貼看看,每次看都會有新感覺。
下面的內容並不是具有客觀性質的評價,只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
·1·政治
我的政治複習節奏非常非常亂套,從七月左右就開始天天看徐濤的課程,花了很長時間看得很開心什麼都沒記住。這裡因人而異吧,這麼聽了一圈發現我還是適合仔仔細細背書。1000 題我做了一些棄了,感覺跟考研題型完全不一樣。後來肖八出來了,我做了幾套選擇都是 30 來分,這才開始慌了,因為 19 年總分過線但政治不及格的同學很多,我很怕政治不及格,考前一周也基本上其他三科都扔掉了,天天背肖四和模擬卷選擇題,好在今年政治選擇題難度適中,就是肖四幾乎完全沒壓中罷了。
說了這麼多我提煉出幾點經驗教訓,一是儘量早一點開始政治,不然後期手忙腳亂地很搞心態,現在是五月末,我認為可以開始了,不要聽別人總說暑假開甚至九月開就趕趟;二是大題在平時複習中一定要有一點積累,從今年肖四翻車可以看出,命題組也許是開始有意識地反押題的,沒有什麼準備只能像我一樣通篇抄材料;三是選擇題在後期多背選擇題選項是一種比較有效的做法,並且做多選題有一定技巧,就是每年的二選、四選、錯誤選項的個數分別在一個固定區間浮動,三選佔大多數。考試的時候我的多選題有幾個選項拿不準,用這個方法推了一下,最後多選題全對了。
·2·英語
我的英語很差,一直沒有什麼好好學習英語的意識,考研前六級都還沒過,但是考研的過程中英語還是得到了比較大的提升的。
整個過程差不多就是一直在弄閱讀。首先得能讀懂文章,開始嘗試著手譯真題的全文,後來感覺太麻煩了,因為會有一些沒什麼用的句子,建議大家只挑一些結構複雜很難讀懂的句子翻譯,並且記在筆記上,多看幾遍。緊接著就是題目,最開始我總結了一些針對題型的技巧,後來發現所有題型實際上都可以認為是主旨題。之後做閱讀我把全文主旨和段落主旨先提前畫出來再做的題。並且記住幾乎所有題目的答案在原文中都有很明確的對應,既不能找一個比較不明確的對應然後靠自己理解加工選出來的答案,也不能選靠自己理解歸納出來的答案。
閱讀還有一個好方法,就是讀真題,我忘了在哪裡看到的這個方法,然後就在七樓走廊裡每天飯後朗讀真題文章,長期堅持對於提升語感以及讀順長難句非常有幫助,之後差不多碰到長難句哪怕一下子沒弄明白結構也差不多可以靠感覺把意思順下來。完型這幾年很簡單,我就沒有多準備,萬萬沒想到今年完型很搞心態,我先做的完型,空了 10 道題。新題型準備得也不好,所幸今年考的小標題,這裡大家借鑑別人的經驗貼吧。我最後的分數是閱讀錯 2 個完型錯 4 個新題型全對。
對於翻譯,看了一點唐靜的視頻,聽他說翻譯的詞彙基本都是真題復現,我就把 98 年到 19 年的真題都翻譯了一遍,我嫌手寫太慢了,就全用 pad 打字,然後批改,並且把寫錯的部分、不懂的詞彙短語以及我認為有價值的長難句記到一個本子上,之後反覆看了幾遍。最後翻譯得了 7 分。
作文是我最最最頭疼的,一直都沒太好好準備,後來買了知乎見山學長的作文模版(不是廣告),客觀來講中規中矩,但是對我這種菜雞來說,太花哨的寫不出,只能靠背模版來湊數了,今年考的 Notice 完全沒準備到是自己現寫的,最後作文得了 18 分。有趣的是我背的一篇大作文在 12 月份六級也用上了,最後六級也考了 500多分。
·3·數學
數學這門學科我真的是又愛又恨,感覺付出了不少,但是成績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前期看了一點李永樂全書,做了一些 660,之後感覺全書過於雜亂,660 太鑽概念,於是就都棄了,開始做 1000 題,到七八月份這樣子 1000 題做完了一遍,高數跟著高崑崙的課聽的,他講得很好,不知道今年還講不講了。但是做完這一遍之後就沒有回頭鞏固了,感覺 1000 題做的就比較失敗,建議大家做了題之後一定要回頭再做,哪怕看一看也好。緊接著就是實習完開始暑假,在學校做完了張宇的閉關修煉,不得不說這本書確實不錯,總結的非常全面,基本常見的題型和知識點都在裡面(但也有遺漏),我開倍速聽完了網課,感覺收穫很大,體系也建立起來了。之後又做了清華大學出版社那本黃皮的數學競賽習題精講,對考研幫助很大。
後期的複習基本就是每天一套模擬題,上午三小時連做題帶批改,把錯的題標在卷子上回頭看,覺得很重要或者很難想的題我會在 a4 紙上記錄下我的思考過程。我做題很愛馬虎,到後期我意識到這樣不行,於是我把我平時做錯題的原因都記在一個本子上,比如說是計算失誤還是題目哪裡看錯了什麼的,時不時看看自己易犯的錯誤可以避免考試的時候再出現類似的錯誤。但是最後考試的時候還是馬虎很多小地方,最終填選全對,大題扣了 15 分。
·4·專業課(微觀+統計)
·a·微觀
微觀實際上很好學,他只有兩種思考方式,最優化和均衡,最優化諸如效大化、利潤最大化、社會最優等,均衡諸如市場均衡、納什均衡、一般均衡這些,總的來說就是讓目標個體都在最優的狀態,並且市場達到穩定。
微觀的書我七七八八地看了很多,比如範裡安、尼科爾森、平新喬、蔣殿春之類的,有關範平尼的評價大家應該看到很多了,尼科爾森我建議看一些例題並挑一些課後習題來做。平新喬課後習題也是要做的,有些題和光華的風格非常像。範裡安這本書建議最後再看,或者開始看一遍最後再看一遍,之前也有學長提到過,這本書寫的很好,但是在沒有對微觀經濟學有一定理解的時候看這本書是看不出他的好的。所以我建議沒有基礎的可以先看範裡安打一打基礎,有興趣的話最後可以再翻出範裡安看看,基礎好點的話可以直接看平新喬,平新喬裡面的數理推導和證明很大一部分都可以捨棄掉,光華的考試差不多都是有應用背景的,證明幾乎不會考。
蔣殿春雖然是高微,但是也有看的價值,裡面有關市場結構、一般均衡的部分講得都很不錯,08 年出過的不確定下的一般均衡就出自這本書,軟微 20 年考過的激勵相容原理也在這本書上有詳細的講解,這本書課後題我也基本上都挑著做了,有興趣的可以做做。
對於習題的話大家可以用聖才的資料,這裡推薦聖才的平新喬課後習題解答以及聖才的範裡安高微習題解答,高微題學有餘力可以做,很多人都說推薦高微就是心懷叵測,實際上書(除了蔣殿春)是沒有必要看的,但是題可以挑著做做,18 年那道 10 分的一般均衡題就是範裡安高微課後原題。吳漢洪的高微習題集裡面的題目可以挑著做做,有一些市場均衡的題目和公共品外部性的題目比較不錯。汪浩的產組講義可以在網上找一找,做一下前幾章,這裡弄完產組基本就沒問題了。
對於博弈論這裡不推薦張維迎那本書,對於初學博弈論的人來講看完這本書可能還是不會做題,甚至很多東西都還很懵,而且這本書沒有課後題答案。這裡推薦李光久的博弈論習題解答,裡面習題和例題都非常多,而且有很多題非常貼合光華考察的要點,這本書做透基本上博弈論部分的題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了。裡面完全信息靜態和動態部分的題可以都做(除了有一些非重點,可以自己甄別一下),光華18 年那道廠商博弈的題幾乎就是這上面的原題,還有將動態博弈轉化為矩陣的形式,上面講得也很詳細,這也是考察的重點。不完全信息靜態可以稍微看一下不完全信息的古諾均衡這種,不是很難,也有考的可能,以及拍賣也可以看一下。不完全信息動態不想看的話可以放棄,真出來的話可以放棄先做其他的題了。
總的來說 20 年微觀非常簡單,老師甚至都怕你不知道什麼是子博弈精煉納什均衡,還一步一步引導著寫。最後我應該只有保險那題計算失誤結果算錯了。21 年其實很不好講了,之前幾年的真題風格大致可以看出來光華出題應該是兩年一個老師(僅僅是猜測,因為每兩年風格類似),大家還是不要覺得今年簡單明年也會簡單,儘量準備得充分點。
·b·統計
統計我和別人看的書都差不多,茆詩松的概統和數統、伍德裡奇、李子奈。這裡概統除了貝葉斯和充分統計量那些知識點都看了,並且做了課後題,課後題和例題都是要好好看的,這本書好在有很詳細的習題解答,而且光華之前有很多題在這本書上都找得到原型。這裡不多贅述,大家邊看邊體會就好。然後重點推薦一下茆詩松的數統,今年統計第一題說用卡方檢驗,我基本是想都沒想就給了一套列連表檢驗(因為去年也出了列連表檢驗,以前也出過,這個模型挺重要的),而且計算非常繁瑣,考完問了很多同學也是按照列連表檢驗做的。我做到第二題的時候就很放不下第一題,到最後留了一頁紙,把第一題劃掉在最後重寫了一遍,用的是分布等同性檢驗,其實原理上都是檢驗是否擬合,但是要擬合的目標不一樣,這個模型只在數統上有,概統上是沒有的。第三題和去年的一個題寫法非常像,結果也是差不多的。最後我大概是第一題自由度寫錯了,第二題有一問不會,第三題少寫一個協方差。
今年相當於說沒有考計量(如果硬要說第三題是計量的話那就是有一道),伍德裡奇我看了前八章,看得很細緻,裡面有一寫東西寫得非常好,比如遺漏變量的偏誤,比如一致性這些,都是光華以前的考察重點。李子奈的總結性質比較強,並且可以做做題目,李子奈的題目風格跟光華考題很接近。
統計計量總的來說題目不多,可以反覆做幾次,最重要的就是反覆總結,把知識點都總結到一起,並且反覆多總結幾輪。
·三·雜談
1.大家在初試備考的過程中可以和幾個小夥伴一起,我很幸運認識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經常討論一下題目,並且他們最後也都考上了。我很喜歡給別人講題,感覺給別人講的時候自己的提升是最快的。
2.不管是哪一科,建議第一遍學習的時候都不要把筆記做得太細吧,第一遍筆記做太細會進度很慢很慢,打消一些積極性,並且第一遍學習的時候理解根本就不透徹,看見什麼都像重點,記筆記就有種抄書的感覺。可以淺學幾輪之後再去針對一些比較艱深的地方記筆記。
3.建議初試之前都不要考慮自己複試穩不穩的問題,安心準備初試,我身邊就有人覺得自己的研很好考(工科只有 300 來分),然後一直在水各種比賽想著複試更穩一些,結果初試都沒有過,這一點上大家一定要分清主次。
4.考研過程確實是比較辛苦的,但是大家只要再多堅持一下下,慢慢就會成為慣性,就不會感覺到辛苦了。
·四·小結
不管這幾天有多麼心驚膽戰,也都過去了。感謝 LBN、LLW 兩位老哥一直以來備考的陪伴,感謝 MFin 複試群的小夥伴們一起整理真題和熱點,感謝 BXF 學姐、CS 學長對我 PS 的耐心指點,感謝我的女朋友 YQY 一直默默支持我。考研的過程並不是為了學到多少東西,僅僅是為了拿一張門票罷了,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面,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