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奇點商業創新匯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相比美國,日本消費變遷與我們的相同點更多,更值得參考和借鑑。
日本在經歷過七八十年代的經濟繁榮後,又遭遇九十年代經濟泡沫的破滅,日本商業在短時間內極速成長,又在短時間內極速承壓,在風雲變幻間已習得一套多元化、個性化、差異化的商業發展方法。
日本商業的今日,暗藏中國商業的明天。經過多年的高速開發,中國商業開始放慢腳步冷靜思考,中國未來零售業的機會在哪裡?
為從日本的零售業態變遷中,找尋線索和規律,本篇就將目光放在風格迥異的主題街區上,看看這些主題街區的設計理念和運營思路是怎樣的?
下北澤商業街
古著、亞文化
下北澤位於日本東京世田谷區,共有 6 條商店街,因道路狹窄,車輛很難進入,形成以步行為主的街道。下北澤的特色,可以用兩個關鍵詞概括:「古著」和「亞文化」。
古著並不是二手,而是真正有年代而現在已經不生產的東西,有著特殊的價值。如98年nike acg或者aj8元年外套,類似於這種在潮人們看作是收藏級別的單品在下北澤每個店都有。截至2015年11月,下北澤車站為中心、半徑500米範圍內,聚集了大約100間古著店。
這裡還有非常多的獨立設計師品牌店,這些小眾設計師們只做自己喜歡的風格,不迎合所謂的主流。同樣,這裡的年輕人很少去追求爆款或當紅品牌的習慣,他們更講究穿搭,怎樣搭好看怎麼穿,盡情發揮著自己鮮明的穿著風格。
下北澤還是文藝氣息濃厚又輕鬆活潑的亞文化聖地。二戰後,一些店鋪開始經營舶來品並逐漸做大,形成了一種摩登的西洋範,成了該地區的文化標籤,這種符號吸引眾多年輕人。於是,從七十年代初開始,大批藝青進駐,之後這裡就成為了日本亞文化的聚集地。
為數眾多的小劇場、小劇院、Live House、展演空間,充分滿足了文藝青年、嬉皮士和搖滾樂等各種樂隊愛好者,這樣的環境為許多獨立樂隊提供了很好的發展平臺。
因為沒有車流,容易聚集人,加之附近還有好幾所大學校區,也造就了下北澤年輕活躍的氛圍。這裡的店鋪種類多樣,數量達1500家之多。還不乏優雅的咖啡廳和酒吧,又有很多老字號日式酒館和大眾食堂等老店,醞釀出一股獨特的街景氛圍。
裡原宿
潮流店鋪群落、街頭文化坐標
裡原宿,是日本東京都澀谷區神宮前到同區的千駄谷之間一帶,簡單來說是原宿區內的橫街窄巷。由於道路狹窄,行人也不容易注意到這個區域,與一般認知上原宿的服裝店區域不同,因此被稱為"裡"原宿。
90年代,裡原宿文化突然爆發,也速成了裡原宿黃金十年的盛世。「原宿風」作為日本潮流文化的典範,是指堅持自己的風格,不受任何人影響的一類。用通俗的說法來講,就是追求真我、色彩元素鮮明、個性張揚。
這裡孕育出眾多影響日本甚至世界的潮流品牌及設計師。諸如藤原浩的FragmentDesign、中村世紀的VISVIM、山根英彥的EVISU、長尾智明的ABATHING APE、西山徹的Wtaps、瀧澤伸介的Neighborhood 、高橋盾的Undercover、宮下貴裕的Number(N)ine 、巖永光的Bounty-Hunter,都有在此設立專賣店,因此它也是日本最為集中的潮流店鋪群落。
這些品牌在世界範圍內都擁有一大批忠實粉絲。由此,日本每年會接待成千上萬的境外遊客到此傾其所有,進行潮流消費。在這裡,街頭的行人就是時尚的載體,可謂是天然的潮流T臺。全世界的青年都想感受與東京同步的潮流,裡原宿便成了世界街頭文化的中心坐標。
同時,由於日本街頭文化的繁榮以及消費市場之大,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主流知名潮流品牌進入日本市場,極大的豐富了本土街頭文化。而這些外來的街頭品牌所開始的店鋪大多位於裡原宿版圖內,這使得裡原宿的盛名再次被放大。裡原宿也因此成為到日本旅遊的必打卡地之一。
表參道
國際時尚前沿陣地、世界品牌亞洲展覽中心
表參道作為東京四個各具特色的潮流聚集地之一,是年輕人與國際時尚同步的最前沿,這裡雲集了國際時尚界系列大品牌旗艦店dior, prada, lv, burberry, TOD'S, GUCCI, cartier, channel, RALPHLAUREN, BVLGARI等,可以說是世界品牌的亞洲展覽中心,代表了東京作為亞洲時尚之都的最高水平,成為遊客必到的購物區。
1964年,由於鄰近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場館,各種設計師事務所、工作室聚集在表參道,奧運會的效應為街區帶來了國際品牌、時髦咖啡館、餐廳等業態,使其成為東京國際化進程的前沿代表。
此後隨著交通便利性不斷提升,迅速成為文化青年與流行文化交融的活躍區,街區的年輕時尚調性逐漸形成,表參道藉機通過環境的提升和多元化的購物體驗,加速對年輕人的吸引。
表參道長約一公裡,道路被濃密的櫸樹覆蓋,在四季展現出不同的「林之物語」,因此表參道被譽為「日本的香榭麗舍大道」。
表參道有著約15米的高差,交通節點設置在街道最低處,與兩側建築形成的「城市立面牆」共同構成視覺大通廊,吸引遊客不由自主地前行遊覽。
沿街的護欄被設置在步行道路內側,兼具座椅功能,成為很多門店的排隊等候區,好看又實用。沿街連續設置即停即留的休憩空間,並從室外延續到建築室內,這些經過精心設計的公共空間成為一個個小型磁極,吸引著遊客,增加了商業客流量。
不得不提的是,與表參道匯合的另外兩條街道。「貓街」聚集著日本本土服裝、飾品、帽子、餐飲等品牌旗艦店,價格便宜又時尚,是上班族最愛的時尚天地。
「竹下通街」是日本青少年的潮流據點,只有400米長,是日本「卡哇伊文化」原產地,明星周邊商品、古裝、跳蚤商店、街頭風格潮店、著名小吃等各種店鋪皆匯集此處。
表參道、貓街、竹下通街三條街道的一體化連接匯合,成功地將不同年齡段、不同偏好的年輕人匯集於此。
文章來源: 和創摩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