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桂城,家天下廣場附近,在此矗立了20年的南海汽車客運站(以下簡稱「南海車站」),見證了南海從未停歇的變化。車站規模雖然並不算大,卻早已成南海無可替代的交通標誌。
但這一運行了20年的南海車站,即將於今年10月完成搬遷。長途客運功能將整體搬遷到佛山西站,但搬遷後原公交線路及站點名稱均暫時不變。
現在的南海車站。資料圖片
從中心城區到高鐵站附近,南海車站的這一搬遷牽動了不少市民的心。在昔日,這個車站曾承載著南海對外交往通道的作用,而如今,搬遷後的南海車站也將迎來新的使命。
「這背後並不是簡單的加法與減法。」南海區交通局副局長孔小虎說,作為南海交通「織網」的一個縮影,南海車站的搬遷,昭示著一個軌道交通時代在南海的到來。
以佛山西站為核心,圍繞地鐵等軌道交通加強公交建設,南海正通過交通格局的變化,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當中,以新的交通網絡去帶動這座城市新的發展。
長途客運功能搬遷
與佛山西站無縫接駁
還有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備受關注的南海車站預計將完成搬遷工作。
屆時,南海車站長途客運功能將整體搬遷到佛山西站。這也意味著,旅客從佛山西站走出來,即能就近到南海車站,搭乘合適的客運班線前往省內外城市。
新的地理位置,新的汽車站,這一變化,在孔小虎看來,是南海進入軌道交通時代的一個主動轉型之舉。
「新的汽車站投入使用後,在佛山西站中主要承擔著將到達旅客周轉至珠三角等周邊城市地區的疏運角色,同時也將會滿足新汽車站周邊地區市民乘坐中短途班車出行的需求,起到『點對點』直達便捷服務的作用,同時對高鐵等尚未通達的地區是良好的補充。」孔小虎說。
作為二級客運車站,南海車站目前佔地1.8萬平方米,共有52條線路,日均發班次約115班次,發達旅客約500人次。而佛山西站臨時長途客運站規劃佔地面積為1.49萬平方米,未來隨著新車站的知名度提升及佛山西站高鐵等到達旅客的增加,預計新汽車站的發送量和班次將會提升。
不過,對於市民最關心的公交出行問題,孔小虎介紹,搬遷後,現南海汽車站將保留公交樞紐功能,「將繼續為市民提供良好的公交出行服務,同時原先南海車站的公交線路及『南海車站(家天下廣場)』公交站點名稱均暫時不變。」
同時,原南海汽車站客運功能將正常營運至佛山西新車站開業之日,即完成搬遷工作後再停運。為方便旅客出行,南海還將開通達佛山西站的G5線等多條公交線路;從南海車站家天下舊址前往大瀝車站和西樵車站等站場均有公交線路到達,以滿足市民乘坐公交車到達汽車站轉乘班車出行需求。
一個汽車站的搬遷,從桂城到獅山,從中心城區到高鐵站附近,「這背後並不是簡單的加法與減法。」孔小虎說,而是南海加強交通區位建設優勢的一步。
隨著交通布局的變化,南海的城市格局也正進一步打開。隨著來自粵桂黔、粵港澳等地各類資源加速向佛山西站匯聚,南海中心城市的範圍更進一步擴大。
南海車站將搬遷至佛山西站西區(具體見下圖紅框位置)。資料圖片
公路客運的衰落
「孤島」力求主動轉型
如今的南海車站內,公交車依然忙碌的穿梭,但背著大包小包、從長途客運車上走下來的旅客數量卻在明顯減少。很快,隨著南海車站長途客運功能搬遷至佛山西站,或許正暗示著一個舊的運輸時代結束。
現在提起要跨省跨市出行,更多人首選就是動車高鐵。但如果將時間回溯到20年前,1998年底剛竣工的南海車站,集公路客運、公交、出租的士營運為一體,是彼時南海最熱鬧的地方之一。
根據《南海市志》的記載,南海的公路客運始於1979年,一年後南海試辦社會汽車客運,組建起南海縣汽車客運站。短短20年間,汽車客運站中的線路從1980年的兩條,發展到2002年的省內長途線路10條、跨省長途線路18條。
「這和南海當時蓬勃發展的民營經濟是密切相關。」一位對南海交通發展有了解的人士說,在地鐵、高鐵等軌道交通尚未成熟、私家車還未普及前,坐長途客車出行,是南海民營企業老闆外出談生意、外來務工人員前來打工的首選。
而南海車站作為始發站或中轉站點,成為南海一個對外交往的通道,支撐了城市間的人流、物流的快速流動。廣西、湖南、江西和珠三角等地的高端人才、普通務工人員,坐著長途客運巴士到達南海車站,帶著旅途的疲憊和對未來的期許,投入南海的經濟發展當中。
南海車站舊照。資料圖片
資料記載,從1998年開始至今,南海車站依舊保持著江西贛州、湖南永州、廣西梧州和珠三角等地區客運班線,極大地滿足廣大旅客往省內珠三角等各地市以及湖南、江西等跨省的出行需求。2012年至2017年間,南海車站累計發送客運量達170萬人次。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在軌道交通尚未成熟時,南海車站的興旺無疑昭示著公路客運時代的輝煌,也塑造著南海的城市形態。圍繞著南海車站的發展,周邊家天下廣場、城市廣場、萬科廣場等鱗次櫛比,構成了一個成熟的商圈。
不過,現在的南海車站,「已經更像交通運輸網中的一個孤島。」南海交通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長途客運市場的萎縮,佛山西站的開通,南海車站的長途客運功能已無法適應目前需要,轉型已是勢在必行。
而就在南海車站決定搬遷前,往日熱鬧的平洲車站、裡水車站、小塘車站也都相繼在近年迎來關停。這似乎也意味著,在南海,一個新的軌道交通時代正在到來。
進入軌道交通時代
南海交通為城市「織新網」
7月1日起,隨著江湛鐵路的開通,從佛山西站出發將可以直達湛江。而在此之前,佛山西站作為珠三解重要客運樞紐,已有四條城際軌道、三條高鐵匯聚。同時,佛山地鐵2號線、3號線正加快速推進,4號線、11號線前期工作抓緊進行,南海的軌道交通建設正駛入快車道。
圍繞這一日益完善的軌道交通建設,南海正主動對接「織網」。「無論是交通基礎設施還是交通工具,若無法相互聯繫織成一張網,人的出行成本高且不便捷。」孔小虎說,尤其隨著地面客運市場逐步萎縮,南海更需加快適應形勢變化。
南海車站的搬遷,就是這個「網」中的一個重要節點。根據現有的軌道交通站點,孔小虎介紹,南海將對公路客運線路進行調整。
比如,針對軌道交通可以抵達的站點,南海將根據客流情況,適當增加或減少相應線路。而對於軌道交通尚未覆蓋的區域,南海將規劃相應公路客運線路作為延伸和補充,讓旅客抵達佛山西站後,可無縫接駁換乘,提高出行效率。
同時,佛山西新汽車站預計將引入自助購票機供旅客快捷購票等,並將視旅客的需求及實際情況考慮是否需要增加其他智能設備。
此外,南海正加快完善城區交通線路。「我們已與第三方公司合作,從今年開始,對南海現有公交線路進行數據採集、分析,並計劃對運行低效的公交線路進行相應調整。」孔小虎說,按照計劃,南海每年將測出運行最低效的5條公交線路,若經改良仍無提升,無法更好地滿足市民出行需求,則將考慮取消該線路並同步研究制定新的公交路線。
不過,南海還在醞釀一個更大的「織網夢想」。借南海車站搬遷的契機,為佛山西站乃至整個南海搭建一個立體化的交通網,「因此,作為軌道交通的必要補充,未來地面交通都將依軌道交通而規劃布局。」孔小虎介紹。
原標題丨20年了,南海車站為何要搬往佛山西?
來源丨南方+
記者丨李欣、藍志凌
編輯丨鍾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