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的上海格外引人注目。20國集團(G20)的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齊聚黃浦江畔,共同討論如何應對全球經濟增長、風險防控、利率匯率等問題。正如外界預計的那樣,人民幣匯率再次吸引了無數的聚光燈。有趣的是,一些認為「人民幣幣值被明顯高估」的金融機構和分析師呼籲,G20應該協商促使人民幣一次性大幅貶值到足以「穩定全球金融市場並促進經濟增長」的程度。對此,多位專家指出,儘管如今人民幣短期波動大於以往,但人民幣並不具備持續貶值的基礎,指望推動人民幣貶值以刺激經濟亦不符合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內在規律,因此所謂「協定」只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
內外形勢今非昔比
「議程上並沒有這一話題。」面對讓人民幣貶值的提議,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早在G20會議開始前便給出了明確的回覆。
26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記者會上亦表示,目前多個國家採用競爭性貶值來贏得出口競爭力,但中國歷來的觀點是反對競爭性貶值,反對用貶值贏得出口競爭力的這種方式。周小川說,中國去年淨出口數量還非常大,貨物貿易的順差接近6000億美元,所以中國不會參與用競爭性貶值來增強中國的出口能力。
事實上,和1985年美、德、英、法、日5國就允許美元貶值達成「廣場協議」的時候相比,如今各國所面臨的世界經濟形勢與國際格局亦大有不同。有分析人士指出,當前各國經濟彼此交織、相互影響,一枝獨秀有可能出現,但是不會持久。同時,如今G20成員性質更多元、更平等,其中不乏中國、巴西、土耳其等有影響力的新興經濟體,因此要想讓G20達成共同幹預匯率這樣的共識,難度遠高於30年前關係密切的「G5」會議。
上海市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徐明棋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2005年以來人民幣積累了不少升幅,勞動力成本上升也較快,如今人民幣確實存在一定程度的回調壓力,這在當前部分國家貨幣競爭性貶值的背景下顯得較為明顯。但如果據此認為人民幣需要大幅貶值或必將大幅貶值,則顯然不夠嚴謹。
「一方面,『存在高估』不能簡單等同於『嚴重高估』;另一方面,在討論是否有必要人為地誘導人民幣『一次性大幅貶值』時,還需要全方位地權衡利弊。」徐明棋分析。
轉型踏好「中國節奏」
針對人民幣貶值可能帶來的影響,專家表示,儘管在傳統理論看來,本幣貶值可以在短期內刺激出口,但在世界經濟整體疲軟的大環境下,外需本身就不足,貨幣貶值對於外需的拉動效果也將畫上一個問號。
「其實,人為促使人民幣貶值對我們反而有很多負面影響。比如,現在不少中國企業在『走出去』時使用外幣借款的項目越來越多,人民幣貶值將會惡化其資產負債表;再比如,人民幣貶值還可能導致資本外流,且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產生不利影響。此外,刻意追求人民幣貶值也會引起一些貿易夥伴的反彈,不利於整體國際經濟環境的改善。」徐明棋說。
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到「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再從重大領域工程包到新型城鎮化……事實上,面對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的下行壓力,中國有著一套涉及面廣、針對性強、可行性佳的「系統性解決方案」,並不會把希望寄托在「貨幣貶值刺激出口」這一簡單的傳統模式上。
對於「中國節奏」下的轉型成果,《日本經濟新聞》日前刊文給予了積極評價。文章列舉了阿里巴巴、騰訊、大疆創新等民營企業的成功案例,並援引國際研究組織「全球創業觀察」的調查結果指出,中國的成年人中有13%-24%的人要麼是在準備創業,要麼是創業42個月以內的早期企業家,創業情況可以說非常活躍。
長期堅挺基礎牢固
既然中國不主動打貨幣戰,那麼人民幣又會否被動地大幅貶值呢?消費對GDP的貢獻率達到66.4%,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6%,2015年技術改造投資達9.5萬億元,56家中國的製造企業進入世界500強……一組組數據背後,是中國經濟正在跳動的新生脈搏。
學者普遍認為,人民幣的堅挺程度從根本上取決於中國經濟的發展態勢和外界信心,儘管中國經濟短期存在轉型陣痛,但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的基本特徵沒有變,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這些都是人民幣匯率穩定的「底氣之源」。
央行相關負責人在談及未來貨幣政策時也表示,中國將繼續實施靈活適度的穩健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社會融資總量適度增長,貨幣政策是處於穩健略偏寬鬆的狀態,還要不斷觀察、適時動態調整。與此同時,該負責人還指出,目前中國經常項目順差仍較高,而通脹則較低,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國際競爭力仍很強,因此人民幣匯率不存在持續貶值的基礎。從中長期看,人民幣匯率的走向亦將反映經濟基本面。
「目前央行的調控是有效、得當的。未來,還應繼續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適當經濟新常態,進一步向大眾普及以一籃子貨幣作為參考指標,理性看待人民幣短期波動;二是在開放資本帳戶的同時加強監控,有效監管投機行為;三是繼續發揮金融在實體經濟結構性調整方面的作用。」徐明棋建議。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