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副行長陳雨露:疫情不會影響經濟長期向好、高質量增長基本面

2020-12-13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英國《金融時報》刊發署名文章

摘要

【央行副行長陳雨露:疫情不會影響經濟長期向好、高質量增長基本面】2020年2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英國《金融時報》刊發署名文章,就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等問題進行了分析解讀。文章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對當前中國經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衝擊,但總體影響是短期的、有限的。(央行網站)

  2020年2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英國《金融時報》刊發署名文章,就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等問題進行了分析解讀。

  文章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對當前中國經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衝擊,但總體影響是短期的、有限的。中國經濟的韌性強、政策空間充足,疫情並不會影響經濟長期向好、高質量增長基本面。目前,中國政府已經採取強有力的措施防控疫情,並取得顯著成效。疫情過後,前期被抑制的消費和投資需求會得到充分釋放,經濟增長會出現快速反彈回升。

  相關報導>>>

  央行副行長陳雨露解答疫情如何影響中國經濟

  2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接受央視財經頻道記者專訪時,分別就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和中國金融體系風險做了回應,陳雨露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是短期的、有限的,中國金融體系應對風險具有極強的韌性。

  1、如何判斷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這次疫情對當前中國經濟確實帶來了一定的負面衝擊,特別是對傳統服務業和部分勞動密集型製造業。但是,根據對國內外歷史經驗的分析,也根據這一階段,我國疫情防控所取得的超出國際社會預期的積極成效綜合判斷。我們認為,這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是短期的、有限的。

  2019年,我國GDP已經接近100萬億元人民幣,對於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達到了三分之一,我國人均GDP首次突破了1萬美元大關。所以經濟總量持續擴大,也大大增強了我國應對突發事件衝擊的國家力量。

  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開始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發展的軟環境和硬條件已經獲得了極大的提升。所以我們相信這次疫情過後,前期被抑制的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會得到充分釋放,經濟增長會迅速反彈回升,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會如期完成,中國依然會是世界經濟增長最重要的推動力量。

  當然,中國經濟發展依然面臨多方面挑戰包括經濟下行壓力、經濟結構調整的陣痛,也包括美國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可能給我們帶來的外部衝擊等等,但是中國經濟增長持續,長期向好、高質量增長的基本面沒有變化。

  2、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在貨幣政策方面採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下一步有什麼考慮?

  疫情發生後,人民銀行遵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借鑑國際經驗,立足中國實際,加大逆周期調節的力度,及時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來保持銀行體系和貨幣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同時也第一時間設立了3000億專項再貸款,對抗擊疫情的重點企業,給予精準的優惠資金的支持。與此同時,人民銀行還會同其他有關部門聯合出臺了金融支持疫情防控的30條措施,有效地發揮了政策的合力,所以這些措施對防控疫情、穩定生產,發揮了積極作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同行也對此給予積極的評價。

  當前,我們宏觀調控政策空間和政策工具都是充足的,穩健貨幣政策的基本政策取向也不會變化。我們完全有信心助力打贏這次防控疫情的總體戰和阻擊戰,完全有能力支持實體經濟恢復增長,完全有決心取得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的決定性勝利。

  3、新冠肺炎疫情是否會加大中國金融體系風險?

  經過70年的發展,我國已經成為世界金融大國。我們擁有世界最大的信貸市場和外匯儲備,擁有世界第二大的債券市場、股票市場和保險市場,世界1000強銀行當中,我國佔了近20%。

  經過兩年多的攻堅戰,中國的債務槓桿率、影子銀行、網際網路金融、金融違法犯罪、部分中小金融機構不良資產處置還有部分大型企業債務等金融風險的防範化解已經取得了關鍵進展和階段性成效。中國金融體系的穩健性進一步增強。現代金融監管框架和風險防範的長效機制逐步健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價值追求逐步深入人心。

  疫情暴發以來,中國金融市場雖然有所波動,但是整體運行平穩,金融機構和金融基礎設施運轉正常,特別是股票市場果斷如期開市並迅速恢復平穩運行。外匯市場匯率的彈性在增大,但是由於我國國際收支和人民幣的外匯供求大體平衡,金融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的積極進展,使得國際資本對人民幣資產配置的需求持續增強,所以人民幣匯率不會出現大幅貶值或升值。這些都表明,中國金融體系在應對風險方面已具備極強的韌性。

  下一步,隨著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和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逐步健全,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的不斷提高,中國金融體系會表現出更加厚重的抗風險能力,我國的金融體系既能夠與世界互聯互通,又能以自已獨特的方式,應對現代社會各種複雜問題的挑戰。(來源:央視財經)

(文章來源:央行網站)

(責任編輯:DF142)

相關焦點

  • 央行三次發聲經濟長期向好 穩經濟,每一個努力都算數!
    央行2月19日晚公布2019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並對未來宏觀經濟進行展望。報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造成一定影響,但持續時間和規模都有限,中國經濟長期向好、高質量增長的基本面沒有變化。筆者注意到,這已經是央行半個月以來第三次公開強調「中國經濟長期向好、高質量增長的基本面沒有變化」。央行堅定表態的背後,是中國經濟發展筋骨的強健堅韌,是每一個「肌體細胞」的不懈奮鬥。首先,雖然受到疫情擾動,但宏觀政策「升維」應對,將疫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中國經濟的發展並沒有傷筋動骨。
  • 央行:目前斷定全球進入經濟危機還為時尚早
    來源:揚子晚報原標題:央行:斷定全球進入經濟危機還尚早揚子晚報訊(記者 李衝)「近期國際疫情擴散蔓延,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加劇,歐美國家和新興市場的股市已經平均下降30%左右。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3月22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答記者問時表示,從實際情況來看,國際金融市場動蕩發生之後,我國金融市場經受住了考驗,表現出了高度穩定性,波動幅度很小。「物價能不能夠穩定,還是取決於經濟的基本面,目前我國宏觀經濟運行平穩,總供給和總需求是基本平衡的,所以不存在長期通脹或者通縮的基礎。」
  • 央行副行長陳雨露:繼續深入推動區域金融改革各項工作
    央行網站8月5日消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19年8月5日(星期一)上午10時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介紹金融支持區域改革開放創新工作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陳雨露: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媒體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出席今天的吹風會,首先我代表人民銀行向新聞界的朋友們多年來對金融工作的關注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 事關人民幣匯率、貨幣投放、螞蟻金服等問題,央行最新發聲來了
    美國新一輪刺激方案對中國經濟金融會有哪些影響?1月15日,國新辦就2020年金融統計數據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出席發布會並回應熱點關切。2021年貨幣投放量是否會增多?陳雨露表示,保持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是完善我國現代貨幣政策框架的一個重要內容。
  • 疫情對經濟、匯率影響多大?央行回應了
    劉國強: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會對中國經濟造成一定影響,但持續時間和規模都有限,中國經濟長期向好、高質量增長的基本面沒有變化。疫情對短期經濟增長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一是春節期間消費大幅減少。春節一直是旅遊、零售和餐飲、電影等行業的旺季。
  • 人民日報: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餐飲業的不斷回暖、消費市場的日益復甦,顯示出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旺盛活力,註解著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啟航,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在新發展階段,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將為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為戰勝各種風險挑戰築牢堅強堤壩,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支撐。
  • 基本面長期向好 幻想人民幣大幅貶值不現實
    20國集團(G20)的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齊聚黃浦江畔,共同討論如何應對全球經濟增長、風險防控、利率匯率等問題。正如外界預計的那樣,人民幣匯率再次吸引了無數的聚光燈。有趣的是,一些認為「人民幣幣值被明顯高估」的金融機構和分析師呼籲,G20應該協商促使人民幣一次性大幅貶值到足以「穩定全球金融市場並促進經濟增長」的程度。
  • 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人民觀點)
    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人民觀點) ——深刻認識和把握新發展階段④ 編輯:孔笑妍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人民日報評論部: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餐飲業的不斷回暖、消費市場的日益復甦,顯示出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旺盛活力,註解著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 「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啟航,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在新發展階段,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將為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為戰勝各種風險挑戰築牢堅強堤壩,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支撐。
  • 影響你的「錢袋子」 央行稱將調整存款利率
    對此,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就報告發布後相關焦點問題接受媒體採訪。劉國強表示,中國經濟長期向好、高質量增長的基本面沒有變化。未來人民銀行將按照國務院部署,綜合考慮經濟增長、物價水平等基本面情況,適時適度調整存款基準利率。
  • 央行副行長劉國強:未來將適時適度對存款基準利率進行調整
    金融時報記者:此次疫情會對中國經濟產生怎樣的影響?人民銀行對此如何評估?劉國強: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會對中國經濟造成一定影響,但持續時間和規模都有限,中國經濟長期向好、高質量增長的基本面沒有變化。尤其是體量較小、固定支出佔比大、資金周轉困難的中小企業受影響可能更大。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加劇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主要是短期的,不會改變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經濟運行的積極因素正在不斷積聚,疫情防控相關行業領域強勁增長,新產業新業態潛力得到充分釋放,市場供應充裕,市場情緒逐步趨向平穩。
  • 人民日報熱點辨析:疫情不會改變我國經濟發展基本面
    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會對經濟社會造成較大衝擊,給企業正常經營帶來一些困難。但此次疫情只是我國經濟發展中遭遇的一次暫時性風浪,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不會因此改變,我國經濟有足夠韌性和迴旋餘地化解此次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
  • 疫情不會影響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大局
    數據表明,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效繼續顯現,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全面推進,生產需求繼續改善,就業物價總體平穩,積極因素逐步增多,經濟繼續呈現恢復態勢。我們的研究和分析認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不會影響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不會影響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大局。
  • 綜述:國際社會採取行動應對疫情對經濟影響
    3日,成員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的七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發表聯合聲明說,考慮到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的潛在影響,他們將使用「所有合適政策工具」來實現強勁、可持續的增長並防範經濟下行風險。聲明說,在努力擴大衛生服務的同時,七國集團財長已準備好採取行動,包括採取適當的財政措施,幫助應對疫情和支持經濟增長。
  • 英國央行副行長Designate Cunlifee:前瞻性指
    英國央行副行長Designate Cunlifee:前瞻性指引緩解了過早預期貨幣政策收緊的風險,Cunlifee:通脹上行風險比8月份央行所做的預測要大。·Cunlifee:中期內保持通脹預期受控至關重要。
  • 外匯局:此次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暫時的
    摘要 【外匯局:此次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暫時的】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王春英答記者問時表示,往前看,外部環境依然複雜嚴峻,國際金融市場仍面臨較多不確定因素。
  •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人民銀行徵信系統的徵信報告查詢費用...
    原標題: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人民銀行徵信系統的徵信報告查詢費用累計減免近10億元   中國人民銀行
  • 中國銀行分行副行長:央行放水是打著刺激經濟的幌子進行財富掠奪
    近日,中國銀行約翰尼斯堡分行副行長、知名金融學家高德勝在《財經雜誌》發表了一篇長文,直至央行放水的本質就是一場財富掠奪行為,並且還打著刺激經濟、防止衰退的正當名義。
  •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假如一個國家的經常帳戶收支反映經濟基本面...
    2019-05-27 11:34:23來源:FX168財經網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假如一個國家的經常帳戶收支反映經濟基本面,那麼它是可持續的 聲明:FX168財經報社僅提供交易相關數據及資訊參考,由此帶來的投資風險由交易者自行承擔。
  • 發改委:我國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和大趨勢沒有改變
    我們有沒有信心實現全年的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謝謝。  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孟瑋:謝謝你的提問。大家都知道,昨天國家統計局發布了上半年宏觀經濟數據,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延續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態勢,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積極因素在不斷增多。  所謂「穩」,是指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