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三次發聲經濟長期向好 穩經濟,每一個努力都算數!

2020-12-15 經濟日報

央行2月19日晚公布2019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並對未來宏觀經濟進行展望。報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造成一定影響,但持續時間和規模都有限,中國經濟長期向好、高質量增長的基本面沒有變化。

筆者注意到,這已經是央行半個月以來第三次公開強調「中國經濟長期向好、高質量增長的基本面沒有變化」。央行堅定表態的背後,是中國經濟發展筋骨的強健堅韌,是每一個「肌體細胞」的不懈奮鬥。

首先,雖然受到疫情擾動,但宏觀政策「升維」應對,將疫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中國經濟的發展並沒有傷筋動骨。

不可否認,疫情短期內對部分服務性行業、中小微企業造成了一定衝擊。但是,我國的宏觀政策應對是及時的,力度甚至是「升維」、超預期的。各地區、各部門積極履職盡責,研究出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積極的財政政策,階段性、有針對性的減稅降費措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實施就業優先政策等。此外,政策面積極擴大內需、穩定外需,優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投向,加快推動建設一批重大項目,加快釋放新興消費潛力。

經過1個月的發酵和實施,這些政策效果已經開始顯現——受影響的企業和小微企業的流動性獲得了重要支撐,運營負擔大幅降低,大型項目的帶動力已經顯現……中國經濟的韌性持續顯現。

其次,以「堵車指數」攀高為觀測口可以發現,有序推進的復工復產正爭分奪秒地為經濟肌體增強活力,為常態化生產奠定基礎。

半個月以來,中國經濟馬達轟鳴,全國復工復產已經取得了積極進展:發改委1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廣東、江蘇、上海等一些經濟大省(市)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復工率超過50%;涉及疫情防控相關物資的復工復產成效比較明顯;37家重點監測的糧油加工企業已經復工36家,有色金屬行業重點企業復工率達到80%,煉油行業復工率超過60%;國資委統計顯示,96家中央企業所屬2萬多戶主要生產型子企業的開工率超過80%;人社部表示,建立24小時重點企業用工調度保障機制,千方百計促進重點企業復工達產。

這些數據不僅展示了目前的復工復產「回血」進度,也為生產回歸常態化進行了鋪墊。

第三,經此一「疫」,中國經濟的核心競爭力不僅沒受到影響,反而進一步獲得增強。

筆者注意到,近期多地出現了專車專列專機運輸人員返工的情景。事實上,地方管理部門和中小微企業對於經濟形勢的感受最為直觀,各地紛紛上演的「搶人大戰」展示了微觀經濟強大的自我修復能力和對於發展的渴望。中小企業強大的自我調整能力是我國經濟的核心競爭力之一。面對疫情的擾動和壓迫,中小企業與金融機構改革的動力增強,並願意更緊密地連接在一起。

此外,因為疫情影響而進行的產業結構調整並不僅僅出現在防疫物資領域。從對於「風口」最具敏感性的資本市場的反應來看,在線教育、生物醫藥等高科技、高附加值行業,智慧農業、鄉村振興等傳統產業轉型,均已率先吸引了資金的大規模流入,資本市場對於實體經濟發展的引導力、槓桿力也將很快得以顯現。綜合來看,宏觀政策的落地效力得以提升,中國經濟的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筆者認為,受疫情影響,經濟發展的獲得感或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央行的三次表態,不僅展示了對於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還表示出對於政策及時推進的決心。穩經濟,每一個努力都算數!

相關焦點

  • 央行副行長陳雨露:疫情不會影響經濟長期向好、高質量增長基本面
    原標題: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英國《金融時報》刊發署名文章 摘要 【央行副行長陳雨露:疫情不會影響經濟長期向好、高質量增長基本面】2020年2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英國
  • 推動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因素都有哪些?
    前不久,國家統計局公布10月份經濟運行主要數據,其中,10月餐飲收入4372億元,同比增長0.8%,增速年內首次轉正。餐飲業的不斷回暖、消費市場的日益復甦,顯示出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旺盛活力,註解著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啟航,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
  • 任澤平:當前物價是通縮 央行降LPR利率有助經濟增長
    面對「應對短期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和「防止通脹預期發散」,貨幣當局把穩增長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我們認為,每個階段的宏觀經濟形勢都有一個主要矛盾,要抓主要矛盾,當前宏觀經濟形勢的關鍵是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拿掉豬以後都是通縮」,「不能為了一頭豬犧牲整個國民經濟」,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財政優於貨幣,貨幣政策的關鍵是寬信用。
  • 人民日報: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餐飲業的不斷回暖、消費市場的日益復甦,顯示出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旺盛活力,註解著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啟航,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在新發展階段,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將為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為戰勝各種風險挑戰築牢堅強堤壩,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支撐。
  • 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人民觀點)
    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人民觀點) ——深刻認識和把握新發展階段④ 編輯:孔笑妍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伍超明:通脹短期負增長,長期回歸常態|金融危機|央行|實體經濟|...
    一、後金融危機時期貨幣寬鬆為什麼未帶來高通脹(一)多數超發貨幣並未流出銀行體系2008年金融危機後,雖然全球主要央行向市場投放了大量流動性,然而多數資金都被商業銀行以準備金的形式存放回中央銀行,並未流出銀行體系。
  • 人民日報評論部: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人民日報評論部: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2020-12-10 17: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央行銀保監會接連發聲 下半年金融政策路線圖顯現
    穩健貨幣政策更強調「適度」 應對不良資產上升壓力央行銀保監會接連發聲 下半年金融政策路線圖顯現上半年金融數據出爐,相關金融監管部門也接連發聲。阮健弘也表示,央行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的各項工作,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好「六保」任務。
  • 順昌:2018年經濟運行穩中向好
    東南網訊 2018年,順昌縣全年經濟運行呈現總體平穩、穩中有升態勢,主要經濟指標總體向好,綜合實力持續增強。11項主要經濟指標中,10項指標增幅高於全市平均水平,7項指標增幅居全市前三位。三次產業結構為15.0:37.5:47.5。其中,第三產業比重比上年提高5.2個百分點,第一、第二產業比重分別比上年下降5.0和0.2個百分點。
  • 1-11月文山經濟穩中向好
    1-11月文山經濟運行穩中向好11月份,全州下上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持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著力落實「六穩」「六保」各項任務,工業經濟提速增長,財政、金融市場運行穩健,消費市場持續恢復,旅遊行業加速復甦
  • 李克強說,五年來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經濟運行實現穩中向好
    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日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五年來,我們認真貫徹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著力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實現穩中向好。
  • 中國經濟能否穩得住 聽聽這三個部委怎麼說
    發改委、財政部、央行之後,今天三部委又同臺,這幾件事對中國太重要了  下行壓力來襲,中國經濟能否穩得住,如何穩得住?繼發改委、財政部和央行之後,工信部、人社部、商務部相關負責人16日也現身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集中釋放「定心丸」。
  • 發改委:我國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和大趨勢沒有改變
    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孟瑋主持發布會(中國網 郭天虎攝)  以下是文字實錄:  記者:我的問題是從上半年的經濟形勢看,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主要風險和挑戰是什麼我們有沒有信心實現全年的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謝謝。  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孟瑋:謝謝你的提問。大家都知道,昨天國家統計局發布了上半年宏觀經濟數據,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延續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態勢,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積極因素在不斷增多。  所謂「穩」,是指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
  • 歐洲央行加大力度應對經濟不確定性
    來源:經濟日報在新一輪封鎖措施重創經濟、新冠疫苗剛剛問世、「脫歐」談判懸而未決等因素的影響下,歐洲經濟存在出現「雙底」的可能。由於不確定性仍很高,歐洲央行決策者10日決定擴大疫情應急貸款規模,以應對經濟面臨的挑戰,降低經濟進一步下行風險。分析人士認為,鑑於歐洲央行政策空間在縮小,更多財政刺激計劃應儘快接力。
  • 人民日報刊登寧吉喆署名文章: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發展態勢沒有改變
    《人民日報》8月5日刊發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的署名文章——《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發展態勢沒有改變(經濟形勢理性看)》。 文章稱,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繼續運行在合理區間,今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3%,連續18個季度運行在6.0%—7.0%區間,延續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發展態勢,穩定性、韌性明顯增強。
  • 負利率政策是如何從央行開始傳導的?對經濟影響顯著嗎?
    20世紀80年代以來,眾多歐元區央行選擇盯住通脹的單一目標制貨幣政策,而丹麥央行選擇固定匯率目標。根據丹麥央行2009年公布的最新貨幣政策框架,丹麥央行選擇固定盯住歐元,每100歐元固定中樞為746.038克朗,並允許丹麥克朗以中樞正負2.25%的區間震蕩波動。同時,由於歐元區有長期通脹目標,丹麥匯率選擇固定盯住歐元,通過穩定匯率的方式相當於達到了維持長期通脹水平的目的。
  • 辯證把握經濟工作的穩與進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今年貫徹好這個總基調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那麼,如何落實穩中求進,「穩」與「進」的關係是什麼,哪些工作需要「穩」,哪些工作需要「進」……這些都是做好新一年經濟工作所要回答的基本問題。
  • 降準2019年內第三次!這次央行釋放資金約9000億元
    如下是「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回應三問三答:      此次降準釋放多少資金?   答:此次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9000億元,其中全面降準釋放資金約8000億元,定向降準釋放資金約1000億元。這些都有利於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本周高層連連發聲。  兩天前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經透露降準信號。
  • 行穩致遠 破浪前進 威遠經濟持續保持穩中向好態勢
    四川省金鐳鑄業有限公司高端零部件柔性生產線建設項目現場經濟穩中向好、結構調整優化、改革不斷深化……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和黨的十八大以來,威遠縣踏著改革開放的時代鼓點,乘著振興發展的強勁東風,經濟發展取得輝煌成就
  • 經濟前景惡化 歐洲央行再次放寬政策
    新華財經北京12月10日電 歐洲央行日內維持三大關鍵利率不變,符合市場預期。同時,歐洲央行將緊急抗疫購債計劃(PEPP)總體規模增加5000億歐元,至1.85萬億歐元,並將該計劃延長9個月至2022年3月,目的是將政府和企業的借貸成本保持在紀錄低位,幫助歐元區經濟應對第二波疫情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