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央行加大力度應對經濟不確定性

2020-12-12 新浪財經

來源:經濟日報

在新一輪封鎖措施重創經濟、新冠疫苗剛剛問世、「脫歐」談判懸而未決等因素的影響下,歐洲經濟存在出現「雙底」的可能。由於不確定性仍很高,歐洲央行決策者10日決定擴大疫情應急貸款規模,以應對經濟面臨的挑戰,降低經濟進一步下行風險。分析人士認為,鑑於歐洲央行政策空間在縮小,更多財政刺激計劃應儘快接力。

歐洲央行擴大寬鬆

10日,歐洲央行議息會議結束,一如預期宣布維持主要再融資利率為0、邊際借貸利率為0.25%和存款機制利率為-0.5%不變;同時擴大疫情應急貸款(PEPP)規模5000億歐元;決定將大規模購債計劃至少延長至2022年3月;至少在2023年底前再投資到期的PEPP債券。歐洲央行表示,量化寬鬆政策將持續到利率上升前不久。另外,歐洲央行還將增加更多長期貸款,將在2022年6月之前重新評估抵押品寬鬆措施,繼續準備在必要時調整所有工具,並將在2021年再提供4項流行病緊急長期再融資業務(PELTROs),繼續提供有效的流動性支撐。

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在利率決議後的新聞發布會上指出歐元區經濟存在的問題:經濟將在第四季度萎縮,通脹率仍然非常低,服務業的活動受到嚴重限制。她重申,如果需要,政策工具可以重新校準。

早在10月份,歐洲央行就表態要在12月份的會議上「從頭調整其政策工具」,以應對「不斷演化的局勢」。此後不久,由於新冠肺炎感染病例激增,新的關閉措施顯著影響了歐元區經濟前景。

分析人士認為,歐洲央行此舉是要使寬鬆的融資環境貫穿這場由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經濟危機的始終。不少分析認為,這場危機甚至在新冠肺炎疫情消退過後還會延續相當長一段時間。歐洲央行表明,借貸成本將在數年之內保持在接近零的水平。

經濟下行壓力仍存

總體來說,由於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且新冠疫苗的具體推廣計劃尚未制定,歐洲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依然很大,前景不容樂觀,仍面臨較大下行壓力。

經合組織1日預計,2020年歐元區經濟將萎縮7.5%;部分歐洲國家因為疫情的二次波動,季度經濟增速或將出現「雙底」。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11月30日發布關於歐元區2020年經濟的總結中也警告說,除非未來幾個月歐洲的「新冠肺炎疫情趨勢發生重大變化」,否則歐元區的經濟增長將弱於此前的預期。持續的第二波新冠感染浪潮正威脅歐元區19國的經濟復甦,封鎖措施的實施進一步損害了信心,並降低了流動性。「長期的健康危機和緩慢的經濟復甦將導致財政狀況收緊,私人和公共部門的脆弱性增加,而勞動力市場的明顯滯後將加劇不平等和貧困。這些『疤痕』效應加在一起,也將抑制歐元區的經濟增長潛力。」

從大部分近期公布的數據來看,歐元區經濟也面臨考驗。

7日公布的歐元區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下降4.3%,家庭消費同比下降4.6%。歐盟27國的GDP同比也下降了4.2%,但是政府支出卻同比上升2.1%。

通脹數據也不樂觀。1日公布的歐元區11月初步估值顯示通脹同比下降0.3%,這是該地區連續第四個月通脹負增長。而上一次出現這樣的情況還是在2014年末至2015年初。最近幾周,歐元的走強對通脹率也造成了下行壓力。有分析人士表示,歐元走強幾乎抵消了今年所有財政刺激對通脹的提振。

此外,上月底公布的歐洲央行會議紀要顯示,歐洲央行目前預計整體通脹率處於負值的時間將比9月份所預測的更長;預計直至2021年初,歐洲的通脹將維持在負值水平。

受歐洲再次實施封鎖措施的影響,IHS Markit歐元區11月採購經理人指數初值僅為41.3,是春季封鎖結束以來最低點。IHS Markit首席商業經濟學家威廉姆森表示,第四季度GDP再次收縮可能性增加。不過,由於遭遇重大損失的部門主要與旅遊、餐飲和戶外活動相關,11月歐元區製造業指數為53.6,儘管低於上月的54.8,但仍處於擴張區間。

歐盟統計局11月27日發布經季節調整的數據顯示,歐元區19國11月份經濟景氣指數降至87.6,低於10月份的90.9。同期,工業景氣指數從-9.6降至-10.1;服務業景氣指數從-11.8降至-17.3;消費者信心指數為-17.6,與10月持平。

稍好的是就業數據。歐盟統計局2日稱,經季節調整,歐元區19國10月份失業率從9月份的8.5%降至8.4%。10月份,歐元區19國失業人口比9月份減少8.6萬人。但19國失業率最高的兩個國家西班牙和賽普勒斯數據分別高達16.2%和10.5%。

近期有關疫苗的順利進展提高了經濟預期的前景,但高負債和高失業率可能會持續更長的時間。此外,歐盟各成員國之間能否達成經濟刺激政策,以及在12月31日的最後期限之前歐盟能否與英國達成貿易協議都是風險因素。

法國興業銀行分析師認為:「短期前景依然令人沮喪,歐洲央行將繼續關注短期風險,直到疫情有了更清晰的結果。」

歐盟復甦計劃急需接力

為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衝擊,不少國際組織都呼籲各國要協調步驟,採取更多的財政刺激措施。在歐元區,越來越多的市場人士也認為,進一步的量化寬鬆政策效力有所減弱,而歐洲央行或許已經用盡了政策工具。

此前,歐委會、歐洲議會和27個成員國經過長時間談判,才於7月就歐盟復甦基金達成共識,但匈牙利和波蘭尚未批准,因此該基金遲遲未能啟動。據報導,匈牙利、波蘭否決的原因主要是,根據該條款,如果某國在與預算有關的特定情況下違反法律,那麼該機制將允許歐盟切斷向該國提供的資金。兩國稱這種援助資金與「法治」掛鈎的機制是「訛詐」。

拉加德多次敦促加快歐盟恢復基金等一攬子財政計劃的實施。她表示,鑑於服務業正在遭受沉重打擊,而貨幣政策不能像財政政策那樣有針對性,歐元區的財政政策至關重要,不應大幅度拖延財政計劃。

IMF表示,在完成歐盟一攬子復甦計劃以及分配資金方面,還需要克服一些障礙,而進一步的拖延將損害該地區的復甦前景。隨著第二波疫情的持續,國家財政政策可能需要提供比最初設想的時間更長的廣泛支持。

相關焦點

  • 財經觀察:歐洲央行加大貨幣刺激規模以應對經濟不確定性
    財經觀察:歐洲央行加大貨幣刺激規模以應對經濟不確定性   新華社法蘭克福12月10日電 財經觀察:歐洲央行加大貨幣刺激規模以應對經濟不確定性
  • 經濟前景惡化 歐洲央行再次放寬政策
    歐洲央行將緊急抗疫購債計劃(PEPP)總體規模增加5000億歐元,至1.85萬億歐元,並將該計劃延長9個月至2022年3月,目的是將政府和企業的借貸成本保持在紀錄低位,幫助歐元區經濟應對第二波疫情大流行。
  • 歐洲經濟逆境中重啟
    疫情對歐洲經濟的衝擊仍在持續,多國政府相繼推出經濟扶持新舉措。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歐洲經濟觸底反彈勢頭十分微弱,復甦之路面臨諸多挑戰。經濟數據不容樂觀德國聯邦統計局9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4月份德國商品出口同比下降31.1%,為1950年以來最大跌幅。進口同比下降21.6%。
  • 拉加德承諾將歐洲央行「塗成綠色」
    歐洲央行候任行長拉加德女士可能會在灰色的貨幣政策世界中畫上一抹靚麗的綠色。拉加德承諾歐洲央行將深度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的鬥爭,表示歐洲央行和銀行監管機構要優先討論如何應對氣候變化,稱氣候變化是當今社會面臨的最緊迫的一個全球挑戰。一直以來,歐洲央行在通過購買債券實施刺激政策時,都堅持所謂的「市場中立」原則,即不管是採煤公司的債務還是風電生產商的債務都相同對待。
  • 央行掃清11大疑問:完全有能力應對各種內外部不確定性
    央行掃清11大疑問:完全有能力應對各種內外部不確定性】10日,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主任周學東、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金融市場司副司長鄒瀾、調查統計司副司長張文紅,對4月金融數據進行了權威解讀,就11個關鍵問題向市場傳遞了明確信號。
  • 英國加大力度應對新冠肺炎疫情 鼓勵民眾自我防護
    英國加大力度應對新冠肺炎疫情 鼓勵民眾自我防護 2020-03-12 11:17:0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田博群 責任編輯:田博群 2020年03月12日 11:17 來源:經濟日報
  • 綜述:國際社會採取行動應對疫情對經濟影響
    3日,成員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的七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發表聯合聲明說,考慮到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的潛在影響,他們將使用「所有合適政策工具」來實現強勁、可持續的增長並防範經濟下行風險。聲明說,在努力擴大衛生服務的同時,七國集團財長已準備好採取行動,包括採取適當的財政措施,幫助應對疫情和支持經濟增長。
  • 歐洲央行官員Knot警告太久依賴危機應對措施的風險
    來源:新浪財經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委員Klaas Knot稱,歐洲央行不應該「過度依賴」實施太久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負面經濟影響的措施。他在周五表示,隨著歐元區經濟從危機中復甦,歐洲央行甚至可能不會用完應對疫情的債券購買計劃。他警告說,歐洲不要過於依賴以貨幣政策作為抵禦疫情經濟影響的主要防線。他在彭博網絡研討會上表示:「這種看法是有風險的,因為這會導致債務水平上升和過度槓桿化,已經在公司部門中觀察到這種情況。」
  • 歐洲央行追加刺激助經濟擺脫雙底衰退 但決策者對規模有分歧
    ① 歐洲央行周四推出更多刺激措施,以幫助歐元區擺脫雙底衰退,並在其3.5億人口等待新冠病毒疫苗接種之際為經濟提供支撐。    ② 隨著許多企業倒閉、失業率飆升、債務創歷史新高,歐洲央行的資金今年為政府和企業提供了一條生命線,但預計在2021年的大部分時間經濟狀況都不太可能出現重大緩解。
  • 歐洲央行:將在12月採取行動,未來幾周將進行新一輪宏觀經濟預測
    來源:匯通網原標題:歐洲央行會議紀要:將在12月採取行動,在未來幾周內將進行新一輪宏觀經濟預測北京時間(11月26日),歐洲央行發布會議紀要顯示,據觀察,目前總體通脹處於負值的時間比歐洲央行9月份工作人員預測的要長
  • 奇牛國際:歐央行會議紀要顯示將採取進一步行動以支持經濟發展
    來源:金融界網站昨日,歐央行公布最新貨幣政策會議紀要,歐洲央行同意在12月採取行動,將要等待12月的經濟預測結果,不會在12月10日之前在特定政策方面束縛自己。自歐洲央行6月加大購債力度以來,年通脹率已從0.3%降至負0.3%。歐元/美元上漲了約6%。需要大規模刺激措施才能將通脹推升至正值,要達到歐洲央行2%的通脹目標,則需要更多刺激措施。 目前預計整體通脹率處於負值的時間將比9月份所預測的更長。
  • 降息已無空間,全球幾大央行購債救經濟
    疫情影響之下,全球經濟都萎靡不振。本周,佔全球經濟總產量近一半的美國、日本以及歐洲,都將迎來利率決策會議。4月27日,日本央行率先一步公布了利率決策,維持-0.1%的利率不變,但取消購買國債的上限,通過擴大購買國債和企業債等手段進一步加大目前的貨幣政策寬鬆力度。美聯儲與歐洲央行也將在周三與周四議息,市場普遍認為,這兩家央行已基本沒有了下調利率的空間,購買債券仿佛是更加有效激活市場的辦法。
  • 前瞻:歐洲央行或加碼寬鬆5000億,歐元漲勢到頭了嗎?
    北京時間周四(12月10日)20:45,歐洲央行將公布利率決議,隨後21:30,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還將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於此次利率決議,市場普遍預期歐洲央行將加碼寬鬆,此前拉加德和歐洲央行首席經濟學家PhilipLane等主要官員也已明確表示,他們即將採取行動提振歐洲經濟。
  • 下滑風險增加 歐洲經濟復甦不容易
    歐盟委員會的最新預測也顯示,今年歐元區經濟預計萎縮7.8%,2021年和2022年預計分別增長4.2%和3%。   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日前在由歐洲央行主辦的線上中央銀行論壇上表示,在歐元區,疫情已造成極不尋常的經濟衰退,經濟復甦前景可能不穩定。歐洲央行在最近一次的例行貨幣政策會議上決定維持歐元區關鍵利率水平不變,同時釋放了可能在下次會議上採取新行動的信號。
  • 歐洲央行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歐洲的貨幣政策機構是一個由央行和來自各國央行官員構成的體系。  目標和任務  目標  歐洲央行首要目標是保持歐元區物價穩定,例如控制通脹水平。目前的目標是控制通脹水平在低於但接近2%水平。此外,在不損害物價穩定目標的同時,央行還需支持歐盟的經濟政策。
  • 摩根史坦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明年的不確定性主要是來源於...
    這個預期差是如何定義的,我們認為,明年的經濟復甦是一個變化,而這個復甦力度整個的變化是所謂變化的變化,就是變化的二次方,這個變化所帶來的預期差,如果整個復甦的力度是好於預期,我覺得整個市場可能會進一步的加速上行。如果復甦的力度是低於預期,我覺得即便是在一個復甦的周期,全球市場依然存在下行的壓力。
  • 歐洲央行再度降息 市場靜候峰會「佳音」
    為了給歐洲解決債務危機爭取更多時間,德拉吉領導的歐洲央行再次舉起了降息大旗。北京時間8日晚,歐洲央行如期宣布,連續第二個月降息,將歐元區基準利率拉回1%的歷史低點。  利率重返歷史低點  北京時間8日晚20時45分左右,歐洲央行宣布,將歐元區基準利率再度下調25基點,至1%的歷史低點。這也是該行連續第二個月下調利率。此前接受彭博調查的58名經濟學家中,有53人預計歐洲央行會在8日降息25基點。  在金融危機之後,歐洲央行一度連續降息,將利率壓低至歷史最低的1%。
  • 歐央行再次放寬政策 幫助經濟應對第二波疫情大流行
    歐洲央行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不確定性仍然很高,包括疫情的形勢和疫苗推出的時間。」歐洲央行仍預計為加強政策利率的寬鬆影響,每月通過資產購買計劃購買資產淨額的時間將持續至所需要的時間,並將在開始加息前不久結束。
  • 【央行:未來一段時間物價存在不確定性】央行在提到下一階段主要...
    【央行:未來一段時間物價存在不確定性】央行在提到下一階段主要政策思路時稱,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鬆緊適度,根據經濟增長和價格形勢變化及時預調微調,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市場利率水平合理穩定。
  • 央行副行長陳雨露:疫情不會影響經濟長期向好、高質量增長基本面
    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接受央視財經頻道記者專訪時,分別就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和中國金融體系風險做了回應,陳雨露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是短期的、有限的,中國金融體系應對風險具有極強的韌性。  2019年,我國GDP已經接近100萬億元人民幣,對於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達到了三分之一,我國人均GDP首次突破了1萬美元大關。所以經濟總量持續擴大,也大大增強了我國應對突發事件衝擊的國家力量。  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開始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發展的軟環境和硬條件已經獲得了極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