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就會變得沉默。不想說話,也不想聽別人說話。對於自己的生活狀態,覺得不夠滿意,但是也不知道如何去改變,甚至已經放棄了改變的想法。
人生是一個過程,匆匆忙忙,只是一轉眼功夫,就長大了,就變老了。人生一輩子,到底有什麼意義?忽而回頭,感慨萬千。人生,有太多的身不由己,小時候想法很天真,覺得努力讀書,就有希望,就能夠當上科學家、數學家、航天員......越長大,反而覺得自己和夢想的距離,越來越遠了。小時候的話,後來都變成了「誇海口」。
如果你不想工作,也不想和別人打交道了,多半是這幾種心態。一邊是生活的無奈,一邊是不得不面對生活的壓力,想要逃脫,但是無處可逃。
你為什麼要工作?如果不是為了賺錢,你肯定不會去工作。如果你是農村長大的人,一定很想待在農村,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簡簡單單就是福氣,可是農村能夠賺到的錢太少了,你才不得不遠走他鄉,走進了工廠打工,去了大城市創業。
往往,不是你選擇了工作,而是生活的壓力,逼著你去工作,哪怕是一份很苦的工作,在你沒有更好的出路之前,你還是要忍著一切煩惱,好好工作。和同事交往,你本來不想說話,但是礙於工作的需要,你不得不和別人聊天。
我們都有喜新厭舊的想法,在剛剛開始一份新工作的時候,積極性很高,是一種「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狀態,但是在一個崗位或者一個單位待久了,你就越來越不喜歡這份工作了。不喜歡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主要原因是工資太少,沒有達到你的預期目標。
其實,每個人還有「這山望著那山高」的心態,你在拿到一萬塊錢一個月之前,你會覺得一個月有了一萬塊,就很滿足了,就不再奢求什麼了。但是你真正得到了一個月一千塊的工作,你連續做幾年,就覺得不滿足了,甚至埋怨單位對你不公平,沒有重視你,沒有讓你拿到更多的工資。
有的人,性格很內向,和誰都不想多說什麼,覺得別人說話的時候,都是在譏笑自己,都有看不起自己的想法。特別是那些收入不高的人,看到那些高收入的人,就覺得自己低人一等。
如果有一天,你不想和別人打交道了,也許是太自卑了,自己看不起自己,覺得低人一等。在別人面前,習慣了低頭,因此以後就是遇見任何人,都會主動低頭。比方說,你的車是幾十萬的,別人的車是幾萬塊的,兩車剮蹭了一下,你首先就是想到自己不對,主動認錯,這是一種慣性思維。
自卑的人,對工作積極性不高,與同事交往的心態也不夠好,不夠主動。當你看到年輕的同事,都被提拔了,而你還是原地踏步,你就越來越覺得自己沒有用,不想去上班,也不想和誰打交道。
聰明的人,已經放棄了無用的社交,學會了做一個不合群的人。如果你是這樣的心態,那麼你不想工作了,不想和別人打交道,反而是一種積極的心態。
不想工作了,是不想現在的這份工作,但是你一種在努力尋找另一份工作,也在暗自提高能力,為跳槽做準備。真正發大財的人,都是「悶聲發大財」,不會顯擺自己;真正有能力的人,積極往高處走的人,往往是默默無聞的人。反而是那些在單位裡很合群的人,一直碌碌無為,卻在指望同事們多幫助自己,在奢望上司重視自己。
越來越不合群,學會做獨一無二的自己,其實是一種「無依無靠」的心態。做任何事情,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如何去做好,而不是如何依靠別人去做。別人幫忙,那是意料之外的驚喜,自己會很珍惜這樣的幫助,別人不願意幫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並不會很失落。
當一個人在工作的時候,一開始就沒有想到依靠誰,無形之中就會和身邊的人保持距離。這樣的距離,是無形的。當一個人準備往高處走,要擺脫現實的生活狀態,往往是很安靜的,儘量不會暴露自己的真實想法,避免別人嫉妒自己,減少前行的阻力。
有的人,不想工作了,也不想和別人交往了,實際上是不知所措了,未來的路,到底要怎麼走,自己說不清,如果和別人說,別人的建議,也是毫無意義的。
有的人,想要放棄改變人生了,但是又對現實不滿意,因此越活越煩惱。這樣的煩惱,和誰說,都沒有用,和身邊的人說,多半是被「擋回來」,甚至被奚落一番。
人生迷茫的時候,需要安靜下來,認真思考,才能擺脫現有的生活狀態。但是你,越想安靜,越不能安靜,內心是很矛盾的。這樣的苦,只有自己最懂,沒有人可以幫忙。明知這樣的狀態很糟糕,但是又不能擺脫。
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你不想工作,不想和別人打交道,可是你還是要忍氣吞聲去工作,和別人交往,即便你喜歡獨來獨往,但是你不能孤立在社會之外。
真正厲害的人,都在暗下苦功夫,讓自己超越別人,真正擁有擺脫現實的能力,而不是聽天由命。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