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長文披露:檢測缺失令美國錯過最佳時機

2020-12-16 ChinaNews

  原標題:《紐約時報》長文披露:檢測缺失令美國錯過抗疫最佳時機

  參考消息網3月31日報導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3月28日發表題為《錯失的一個月:未能成功檢測使美國人對新冠病毒視而不見》的文章。文章通過對參與疫情防控的相關人士的大量採訪,分析了美國的新冠疫情為何會演變到如今這樣嚴重的局面。現將文章編譯如下:

  不久前,負責保護美國免遭新冠病毒侵襲的十餘位聯邦政府官員日復一日地聚集在白宮戰情室,飽受危機困擾。

  幾位與會者回憶說,新冠病毒工作組的成員通常只花五到十分鐘時間討論檢測的問題,而那通常是在有爭議的討論結束時。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領導人向其他人保證,該中心已經研發出一種診斷模型,將作為第一步舉措迅速推出。

  但是,從1月底到3月初,這種致命病毒在美國全境迅猛擴散,可能受到感染的人卻沒有接受大規模檢測——對50多位現任和前任美國公共衛生官員、政府官員、高級科學家和公司高管的採訪表明,這是技術缺陷、監管障礙、一切照常的官僚機構和多個層面缺乏領導力造成的。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有缺陷的新冠病毒檢測盒(美國《紐約時報》網站)

  上述多方面缺陷導致的結果就是錯失了一個月。美國,這個全世界最富裕的國家擁有最訓練有素的科學家和傳染病專家,卻在這段時間裡浪費了遏制該病毒擴散的最佳機會。

  川普政府認識「狹隘」

  美國CDC前任負責人託馬斯·弗裡登博士說,直到「為時太晚」才展開嚴格篩查,這暴露出美國政府各部門的失職。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流行病學家珍妮弗·努佐說,對於這種病原體的潛在影響,川普政府的認識「極其狹隘」。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前局長瑪格麗特·漢堡博士則說,這一失誤導致「病例出現指數級增長」。

  參與過抗擊伊波拉病毒的高級政府科學家安東尼·福西博士對美國國會議員說,早期未能展開檢測是政府應對致命性全球大流行病的「失敗」。

  他們說,在整個政府內部,負責發現和抗擊新冠病毒等威脅的三個機構未能足夠迅速地做好準備。就在科學家們關注疫情的最初蔓延並發出警告的同時,沒有一個機構的負責人表達過毫無保留地推動防禦的緊迫性。

  現年68歲的羅伯特·雷德菲爾德博士曾是一名軍醫,也是著名的愛滋病研究人員,如今領導著CDC。他相信自己手下經驗豐富的科學家們將會形成全世界最精確的檢測這種新冠病毒的方法,並且與各州的實驗室共享。

  當檢測中的缺陷在2月暴露出來時,他承諾會迅速解決問題,但花費數周才敲定解決方案。CDC還嚴格限制可以接受檢測的人員。

  60歲的FDA現任局長史蒂芬·哈恩博士實施的規定莫名其妙地加大了醫院、私人診所和企業在緊急情況下進行診斷檢測的難度。其他動員了企業的國家每天進行數以萬計的檢測,而美國平均不到100次,令地方衛生官員、議員和絕望的美國人感到沮喪。

  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HHS)部長亞歷克斯·阿扎(左二)1月舉行新聞發布會,談公共衛生應對措施。(美國《紐約時報》網站)

  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HHS)部長亞歷克斯·阿扎負責另外兩個機構,並且協調政府對這種大流行的公共衛生對策。雖然隨著公眾對檢測問題的批評加劇,他感到很沮喪,但他未能推動兩家機構加快速度或改弦易轍。

  52歲的阿扎曾任新冠病毒工作組負責人,上任前就圍繞其他問題與白宮不和長達數月之久。2月底,副總統彭斯接替了他的位置。

  在那個錯失的關鍵月份開始時,美國政府本可以團結起來,但總統被彈劾分散了注意力,對公眾健康和國家經濟面臨的威脅不屑一顧。

  時至3月初,美國聯邦政府官員終於宣布了擴大檢測範圍的調整措施,但為時已晚。

  上述延誤的後果是,現在,美國有超過10萬新冠病毒確診病例,位居世界各國之首。死亡人數不斷增加,城市封閉,經濟停滯不前,日常生活天翻地覆。不過,許多感染該病毒的美國人仍然得不到檢測。

  檢測盒缺陷導致檢測中斷

  羅伯特·雷德菲爾德博士第一次從中國同行那裡聽說這種病毒的嚴重性是在新年前後,當時他正與家人一起度假。

  起初,雷德菲爾德博士的機構迅速採取了行動。1月7日,CDC為這種新冠病毒創建了一個「突發事件管理系統」,並且建議前往武漢的旅客採取預防措施。時至1月20日,就在中國科學家分享該病毒的基因序列兩周後,CDC按慣例形成了自己的檢測方法,並且利用它檢測出了本國的首例新冠病毒病例。

  事實將證明,評估這種病毒頗具挑戰性。它太新了,科學家們沒有什麼信息可以利用。

  為了確認該病毒,CDC的檢測用三個小的基因序列與從拭子中提取的病毒基因組片段相匹配。世界衛生組織向其他國家推介的是德國的檢測方法,只使用兩個基因序列,所以可能不那麼準確。

  但是,在FDA批准CDC把檢測盒與各州衛生局的實驗室共享後不久,有些人發現了問題。第三個序列(也就是「探針」)給出了不確定的結果。CDC探究原因(是汙染還是設計問題)期間,要求這些州實驗室停止檢測。這個令人震驚的挫折阻礙了CDC在最關鍵時刻追蹤該病毒的努力。CDC的網站顯示,時至2月中旬,全國每天僅檢測約100個樣本。

  由於能力如此有限,CDC接下來幾周給檢測對象確立的標準仍然極其狹窄:只能是最近去過中國或接觸過病毒感染者的人。

  沒考慮「別人的檢測方法」

  美國各州檢測不足也意味著當地公共衛生官員不能使用另一種重要的流行病學手段:監測性檢測。為了了解病毒可能藏身於何處,篩查普通流感患者的鼻腔拭子樣本也會進行新冠病毒檢查。

  CDC於2月14日公布了在紐約、芝加哥、洛杉磯、舊金山和西雅圖這五個高風險城市進行篩查的計劃。一位機構官員說,它可以發出「預警信號,以促使我們改變反應策略」。但大多數城市無法加以實施。

  時至2月底,後果顯而易見。研究人員後來得出結論說,這種病毒可能已經在當地和其他地方傳播了數周。

  CDC幾乎沒有考慮過採取世衛組織正在使用的檢測方法。CDC的檢測是在自己的實驗室(仍在處理各州樣本)進行的,這使得機構官員信心十足。該機構的首席副主任安妮·舒查特博士後來說,CDC沒有想過「我們需要別人的檢測方法」。

  德國設計的世衛組織檢測方法沒有走美國的監管批准程序,而這個程序需要時間。

  在美國國會的嚴格審查下,雷德菲爾德做出了保證。2月24日,他在答覆49名國會議員關於有必要在各州展開檢測的一封信時寫道:「CDC積極主動的反應使得我們能夠及早發現潛在病例,並且確保這些病例得到妥善處理。」幾天後,CDC拿出了一種變通的方法,告訴州和地方衛生部門的實驗室,它們終於可以開始檢測了——不必等待替換裝置,而是應該使用CDC檢測盒,但可以忽視有問題的第三套探針。

  與此同時,隨著這種病毒在韓國和義大利擴散,CDC的流行病學家越來越感到擔心。2月25日,該機構的國家免疫與呼吸道疾病中心主任南希·梅索尼耶在介紹情況時發出了比往常更直率的警告。她說:「日常生活可能會受到嚴重影響。」

  藥管局為檢測製造新障礙

  在阿扎1月31日宣布美國進入公共衛生緊急狀態僅僅6周前,史蒂芬·哈恩才走馬上任FDA局長。

  據現任官員和前任官員以及全國各地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和醫生說,在哈恩領導下,FDA反而成為一個嚴重障礙。

  私營部門的檢測服務本應是CDC完成在公共實驗室啟動篩查的義務之後的下一步工作。在其他遭受新冠病毒疫情重創的國家,政府部門都在迅速採取行動加快對國民進行檢測。例如,由於需要檢測服務,韓國監管機構2月初召集20家醫療物資生產商的高管開會,放寬了相關規定。

  但哈恩採取了一種謹慎的態度。他沒能具有前瞻性地與醫療物資生產商接觸,而是聽命於麾下科學家,嚴守FDA對醫療篩查服務通常十分冗長的審批流程。

  就連美國公共衛生實驗室也在尋求FDA幫助。美國公共衛生實驗室協會執行長斯科特·貝克爾2月底致信哈恩說:「目前,我們採取疫情應對措施已有數周,但對我們絕大多數會員實驗室來說,仍然無法在CDC之外開展診斷性檢測或監測性檢測。我們認為,當前需要採取快捷流程。」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正是阿扎的緊急狀態聲明確立了哈恩所堅持遵循的規則。在危機期間,這樣的聲明能為藥品生產商研究疫苗和其他治療方法提供便利,能讓CDC加快審批速度。若無此類聲明,相關審批可能需要一年或更長時間。

  但是,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給那些希望自行開展新冠病毒檢測的醫院和實驗室製造了一個新障礙。通常,它們只面臨最低限度的聯邦監管。但是,一旦阿扎採取行動,它們就會受到FDA一個被稱為「緊急使用授權」的程序限制。

  儘管美國全國各地的研究人員開始迅速研製出能夠診斷新冠肺炎的檢測方法,但許多人說,他們受到FDA審批程序的阻礙。這些新檢測方法被擱置在全國各地的實驗室中。

  關鍵機構缺乏相互信任

  1月底時,阿扎聽起來頗有信心。他當時在位於華盛頓的HHS總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說,政府對這種新冠病毒的應對措施在他的掌控之中。他指出,自己曾在2003年非典疫情暴發期間以及發生其他傳染病威脅期間,擔任HHS高層職位。

  他對媒體記者說:「我很清楚這種劇本。」

  阿扎被一些政府官員描述成一個頗難伺候的上司,他與醫療保健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主任西瑪·維爾馬長期不和。後者最近經常出席川普關於新冠肺炎大流行的直播新聞吹風會。

  在新冠病毒檢測問題懸而不決的情況下,阿扎和雷德菲爾德之間的緊張關係加劇。兩人每天通電話多達6次。但據數名政府官員說,整個2月份,由於CDC病毒檢測裹足不前,阿扎開始相信:雷德菲爾德領導的CDC向他提供的相關檢測信息不準確,而自己卻對外轉述了這些信息。

  但是,即使全國各地醫生和醫療研究人員的抱怨日益增多,阿扎也未能敦促下屬採取一個可能有益的舉動:開展廣泛檢測。

  到2月26日,福西擔心停滯不前的檢測服務已經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他給阿扎辦公室主任布賴恩·哈裡森打電話,要求其召集負責病毒感染篩查的官員開會。

  2月27日中午前後,哈恩、雷德菲爾德以及FDA和HHS一些高級助手加入了一場電話會議。哈裡森發言之初便拋出最後通牒:在我們解決檢測滯後的問題之前,誰也不能離開。據一名政府高級官員回憶,哈裡森當時說:「我們沒有答案,我們需要答案。把這個問題搞定。」

  最後,與會人員同意FDA應該放寬規定,以便醫院和獨立的實驗室可以迅速推進各自的檢測服務。

  但就在此前一天傍晚,川普突然任命彭斯領導新冠肺炎防疫工作,阿紮實際上已經被免去新冠病毒工作組負責人的職務。

  白宮終於推出「總管」應對

  往屆美國總統都在白宮內部迅速採取行動應對疾病威脅,方法是任命一名「總管」來管理應對措施。

  但在面對新冠病毒疫情之際,川普選擇不讓白宮領導相關計劃,直到疫情發生近兩個月後才改變。在彭斯接管防疫工作之前,新冠病毒工作組缺少一名有權強制各方採取行動的白宮官員。

  此後,檢測速度迅速加快,相關醫院和其他地方近百家實驗室開始進行檢測。

  不過,在採取上述措施後,美國各地的醫院和診所仍然必須拒絕對輕症患者進行檢測,以努力把檢測機會留給最嚴重的病例,這些病例往往要等一周才能拿到檢測結果。

相關焦點

  • 《紐約時報》披露:檢測缺失令美國錯過抗疫最佳時機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3月28日發表題為《錯失的一個月:未能成功檢測使美國人對新冠病毒視而不見》的文章。文章通過對參與疫情防控的相關人士的大量採訪,分析了美國的新冠疫情為何會演變到如今這樣嚴重的局面。美國,這個全世界最富裕的國家擁有最訓練有素的科學家和傳染病專家,卻在這段時間裡浪費了遏制該病毒擴散的最佳機會。 川普政府認識「狹隘」 美國CDC前任負責人託馬斯·弗裡登博士說,直到「為時太晚」才展開嚴格篩查,這暴露出美國政府各部門的失職。
  • 紐約時報說疫情來自歐洲,川普怒了!更被指耽誤抗疫時機,緊急發推!
    來源:環球時報、澎湃新聞、參考消息、觀察者網 紐約時報說疫情來自歐洲 川普怒了 繼「甩鍋」世衛組織、指責「美國之音」「為中國做宣傳」後,白宮將矛頭指向又一個靶子——《紐約時報》。
  • 《紐約時報》披露美國政府應對疫情全過程丨外媒說
    《紐約時報》11日發表了一篇重磅長文,披露大量細節和故事,詳實揭露了疫情暴發以來,美國政府抗疫不力的根由和程度。從2月26日到3月16日的近三周時間裡,美國的確診病例從15例增加到4226例。之後事態進一步惡化,目前已有超63萬美國人病毒檢測呈陽性。《紐約時報》評論道,川普遲遲不採取社交距離,白白浪費了防疫的寶貴的時間,這比任何時候都能證明這位總統應對疫情的無能。
  • 紐約時報披露美國機密文件,2019年曾模擬疫情從中國爆發,感染全美1...
    這不是新冠病毒疫情在美國的擴散數據,這是2019年10月,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HHS)遞交給川普政府的一份內部報告!3月20日,《紐約時報》披露了美國這份內部機密文件,稱美國政府部門早就對未知病毒在美國的傳播路徑進行過預判和演練,但未能引起川普的重視。
  • 《紐約時報》:影評人列出2019年度最佳電影
    參考消息網12月10日報導據美國《紐約時報》12月5日報導,美國兩位影評人評出了心目中的2019年度最佳電影。他們的點評如下:  A·O·斯科特:值得辯論的電影  電影這個藝術形式正處在又一個周期性身份危機中。
  • 2020年《紐約時報》最佳兒童圖書(8-12歲)
    美國2017年25本最優秀青少年讀物5. 2017年美國孩子心目中的最佳繪本6. The Best of Dr. Seuss for All Ages | Dr.Seuss最佳繪本推薦7. 6本關於兒童如何進行時間管理的書8. 4本關於青少年如何進行時間管理的書9. 10本最佳物理學兒童讀物10.
  • 玩轉紐約時報廣場7大不可錯過的隱匿小店
    【環球網綜合報導】紐約時報廣場是美國紐約市曼哈頓的一塊街區。因其繁盛的娛樂業和購物業,以及正處於曼哈頓區的交通要塞處而被譽為「世界的十字路口」。儘管繁榮的紐約時報廣場從來不缺投資巨大的高樓、酒店和零售商城,但一些獨立經營的小酒吧、餐廳和商店也許會讓您得到一些小驚喜。
  • 《紐約時報》發布詳細顯示美國各地口罩佩戴情況的地圖
    據外媒BGR報導,《紐約時報》準備了一份詳細的新冠病毒主題的美國地圖,顯示了美國各地戴口罩的情況。它清楚地表明,全美仍有大片地區沒有或直接拒絕戴口罩來抵禦新冠大流行。最新數據顯示,目前美國已經有超過364萬例新冠確診病例。
  • 紐約時報:中企投資美國初創公司,讓五角大樓不安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中企海外投資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然而最近的一起在美國的投資卻引起了美軍的擔憂。原因在於,這是一家位于波士頓的人工智慧初創公司Neurala,為美國軍方提供軍用機器人技術支持。 據《紐約時報》3月23日報導,美國空軍一方面希望Neurala提供技術,以增強機器人感知力,另一方面,在Neurala缺錢的時候置若罔聞。
  • 紐約時報2019最佳童書 Small In The City
    《紐約時報》 2019年最佳兒童讀物《Small、《紐約時報》年度最佳插圖兒童讀物、艾米莉亞·弗朗西斯·霍華德·吉本插畫獎、英國凱特格林納威獎章、TD加拿大兒童文學獎等,並憑藉2015年出版的《Sidewalk Flowers 人行道上的花》和2019年的《Small In The City城裡的小不點》獲得了加拿大兒童文學的最高榮譽獎項總督獎。
  • 英孚教育青少兒英語:《紐約時報》2019年度最佳童書推薦
    新年伊始,英孚教育專家為廣大父母整理了8本《紐約時報》評選出的2019最佳童書。以下書籍在淘寶,亞馬遜,噹噹等購書平臺均有發售。   作者Sergio Ruzzier曾為許多美國著名雜誌創作插畫,包括《紐約時代周刊》、《國家雜誌》,在插畫界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 美國《紐約時報》記者介紹中國疫情的視頻火了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當地時間13日,一段美國《紐約時報》記者在電視節目中談中國疫情防控的視頻,在境外社交媒體上引發關注,獲得近500萬次的觀看量。這段6分多鐘的視頻中,《紐約時報》記者Donald McNeil條理清晰地介紹了中國的檢疫流程,從如何隔離到徹底打破傳播鏈,以及如何保護醫院資源不崩潰。記者:在戰勝疫情上,中國已取得巨大成功記者Donald McNeil表示,在戰勝疫情上,中國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紐約時報:官方統計低估美國新冠肺炎死亡人數
    美國《紐約時報》4月5日刊發文章說,官方統計低估了美國新冠肺炎的死亡人數。在整個美國,即使新冠病毒的死亡人數以每天成百上千人的驚人數字增長,真實的死亡人數可能更高。 《紐約時報》文章截圖 文章說,印第安納州一名驗屍官想知道3月初死亡的一名男子是否死於新冠肺炎,但是公共衛生部門拒絕進行檢查。
  • 《紐約時報》解讀CDC數據:美國疫情死亡人數或被嚴重低估
    而《紐約時報》28日的一篇報導中卻指出,根據美國疾控中心(CDC)的數據統計,疫情導致的實際死亡人數或遠高於目前公布的數字。報導稱,雖然CDC的最新數據只是局部的,並且極有可能嚴重低估了近期的死亡人數。但通過它仍可以說明被新冠病毒襲擊過的地方死亡人數出現了激增,並有可能比公布的統計數據還要多。
  • 2019年紐約時報最佳兒童繪本《The Farmer農夫》
    >2019年《紐約時報》/紐約公共圖書館最佳兒童繪本【《The Farmer 農夫》】圖/文:Ximo Abadia西摩·阿巴迪亞出版時間:2019年適讀年齡:2-6歲A farmer's hard work is rewarded in this eco-friendly and elegantly illustrated picture
  • 美國大法官性醜聞居然牽出了《紐約時報》
    《紐約時報》 最近又雙叒叕出事了。上周末,《紐約時報》把卡瓦諾這事兒給披露出來了:Democratic presidential candidates on Sunday demanded在這之前,周六晚,《紐約時報》的一篇報導披露了這一指控。據其報導,卡瓦諾的同學馬克斯⋅斯蒂爾說,他在派對上看到卡瓦諾脫下了褲子,他的朋友們把卡瓦諾的性器官塞到了那名年輕女子的手中。
  • 《紐約時報》開始嚇唬臺灣了
    一直以來,臺灣長期被美國當成「防疫模範生」來點名表揚。但在1月2日的一篇報導中,《紐約時報》卻指出臺灣目前的防疫策略「不可持續」。這些誇獎自然被緊盯美國的臺灣媒體看在眼裡,臺媒也在報導中對此做了大篇幅的轉述。不過,《紐約時報》作者在後文指出,目前臺灣實行的防疫策略並非長久之計。
  • 美國《紐約時報》:美方發布限制中共黨員及家屬赴美旅行新規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在聲明中稱,將把中共黨員籤證的有效期從10年縮短到一個月。【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紐約時報》消息,當地時間2日,川普政府發布新規,限制中國共產黨黨員及其直系親屬赴美旅行。報導稱,此舉無疑將進一步加劇兩國之間的緊張關係。
  • 《紐約時報》這篇抹黑中國的報導,美國網友發覺不對勁了
    說起2020這一年,新冠疫情無疑是一項焦點議題,全球眾多國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新冠疫情帶來的影響,而在這其中,中國取得的成績可謂是相當顯著的,依靠著迅速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目前中國境內的疫情已經得到了控制,社會各行各業也已經基本恢復了正常運轉,但就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媒體卻仍然不死心,想要對中國進行抹黑和攻擊,不過美國網友面對這次的報導
  • 《紐約時報》(中文網)在總統競選期間對報導弗洛伊德事件的議程設置
    2018年,出身共和黨的美國總統川普甚至把自己創立的「2017假新聞獎」頒發予《紐約時報》,由此可見《紐約時報》與保守派——尤其是出身保守派的美國總統川普的緊張關係。而《紐約時報》這種顯著的傾向性是否會導致其在喬治·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示威活動的報導中採取有利於民主黨的報導框架亦是此次試圖理清的內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