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2-03 10:48:45
新希望證券部相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三位高管離職前與公司進行了充分溝通,(離職)也是雙向選擇的結果。在上述人士看來,三位高管離職前與公司同事已經做了相當一段時間的工作交接,公司對於其分管工作,都作出了妥善的接班梯隊安排,新的同事已經完全接手相關工作,因此不會對公司經營產生負面影響。
每經記者 曾劍 每經編輯 梁梟
對於新希望(000876,SZ)而言,今年註定是不尋常的一年。在養殖行業,養豬產能擴張迅速,生豬價格上漲勢頭戛然而止。就新希望本身,公司總裁時隔近3年後再度更替,管理風格面臨著轉換;而如今出現多位高管同步辭職的情況,讓人對公司管理層的穩定性產生了疑慮。
對此,新希望方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管理層人員變動是雙向選擇的結果,不會對公司經營產生負面影響。
12月2日,新希望發布了多份公告,其中「高級管理人員辭職」的公告備受外界關注。該公告披露稱,公司副總裁韓繼濤、副總裁王維勇、首席戰略投資官楊守海均於11月30日遞交辭職報告。三人請求辭去所擔任公司高管職務,辭職後將不在公司擔任任何職務。
從簡歷上看,韓繼濤、王維勇在新希望的工作時間已有些年頭。韓繼濤曾任昆明新希望農業科技總經理、新希望湖北片區總經理等職務。2016年2月,韓繼濤被提拔為新希望副總裁,兼任飼料產業總裁。王維勇曾任新希望集團人力資源部部長,後來出任新希望人力資源總監。2017年8月下旬,王維勇被聘任為新希望副總裁。韓繼濤、王維勇的副總裁任職截止日均為2022年6月5日。
楊守海曾在知合資本、知合出行、知合控股任職總裁助理、副總裁。相較之下,楊守海在新希望待的時間要短一些。其2018年10月末被聘任為公司首席戰略投資官。楊守海此前主要負責管理公司戰略引領小組及戰略投資與生態產業鏈發展中心。
在任職期限尚未到期的情況下,韓繼濤等人的「提前」離開是何原因?對此,新希望公告解釋為「因個人原因」。
走了一個管飼料的,一個管人事的,還走了一個管戰略的,在股吧裡,一些投資者表達了擔憂情緒。有投資者表示:「傳統行業老員工非常重要,一下子流失三員大將有些可惜」。也有投資者認為,這是公司總裁變更後管理層的正常換血,是企業穩定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畢竟企業需要新的思維。
新希望證券部相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三位高管離職前與公司進行了充分溝通,(離職)也是雙向選擇的結果。
在上述人士看來,三位高管離職前與公司同事已經做了相當一段時間的工作交接,公司對於其分管工作,都作出了妥善的接班梯隊安排,新的同事已經完全接手相關工作,因此不會對公司經營產生負面影響。
另據知情人士透露,此番離職的部分高管也是去了其他農牧上市公司任職。
某種意義上,新希望頗有些農牧界「黃埔軍校」的意味。此前,鄧成辭去公司總裁職務後,便赴天邦股份(002124,SZ)出任了董事長一職。
事實上,與管理層人員變動相比,新希望同步發布的另外一則公告更為記者關注。據相關公告,新希望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於打強豬產業發展指揮部中臺的議案》,決定在豬產業發展指揮部成立五大中臺——生產管理中臺、銷售管理中臺、研發中臺、運營管理中臺、發展建設中臺。
從職能上看,這五大中臺將分別通過數據分析等實現提高生產成績、研判各區域需求變化、提供優質種豬、制定公司豬產業戰略、促進生豬產能高效落地等目標。從人員上看,通過這些機構的設置,一批「80後」員工成為公司養豬產業的重要管理人員。
對於管理架構上的調整,上述新希望人士表示,公司旗下的豬產業已發展到較大規模,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僅運營中項目的滿產產能就達到了2500萬頭,這些豬場項目分布在全國10多個省份,6個縱隊的眾多戰區、片區、聚落中。從發展實踐看,多縱隊的發展模式,對於快速發展和擴張起到了作用。但隨著大批豬場項目竣工,豬場高效運營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而各個縱隊之間在產業積累、人才基礎方面有所差異。為確保各個豬場在下一階段,都能儘快實現更高的生產效率、更低的成本,確保豬產業能夠在未來幾年實現穿越周期的成長,公司就需要有一些中臺部門來對一線經營單元,在不同領域進行統一的賦能與督導,同時也需要進一步提拔一批核心業務骨幹進行歷練培養。
從人員變動以及管理架構調整上的動作來看,張明貴就任新希望總裁後動作不小。
「除了養豬產業外,(新希望)其他一些產業也存在著由於發展規模越來越大,中臺賦能不足之類的問題,可能也會陸續作出對應的調整。新總裁就任後與公司基本屬於無縫銜接,在融合方面沒有任何問題。」上述新希望人士稱。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張明貴給新希望帶來的另一大變化便是資產併購開始發力。
12月2日,新希望宣布收購象山華統牧業100%股權。象山華統牧業主要擁有設計規模為750頭祖代、7500頭父母代和9萬頭商品代的全自繁自育項目的主要合規手續,以及相關在建工程、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
對此,上述新希望人士認為,由於目前豬周期進入下行階段,行業當中一些前期擴張節奏不合適,或是雖然有較好的產能,但養殖能力不強的企業,可能會在資金、成本上面臨一定的壓力,因此行業裡也可能會出現更多的資產出售機會,「公司會繼續重視採取類似的併購模式」。
封面圖片來源:資料圖(每經記者 張建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