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假休多長時間合適?在沒有最新政策出臺前,這個話題一直在坊間保持極高的熱度。很多社交媒體上,準媽媽都會用略帶抱怨的語氣轉述一些「事實」,仿佛海外都是動輒給產婦一兩年的假期,而且帶薪!似乎只有在國內才如此吝嗇。事實果真如此嗎?
在移民「天堂」紐西蘭,產婦享有16周帶薪假,收養6歲以下的孩子也可以申請同等假期。產假期間工資由紐西蘭政府發放。帶薪假期結束後,產婦可申請無薪休假至孩子1周歲。連續工作6個月的「準爸爸」可獲1周無薪產假,連續工作12個月為2周。夫妻或伴侶雙方都符合休假標準的,相關假期可以相互轉移。
在印度,產假也分「體制內」和「體制外」兩種,明顯並不平等。93%的人員在非組織部門工作,「有組織部門」的就業者只佔7%,只有在「有組織部門」工作的人員能夠享受產假,這些人包括公務員、在鐵路和煤礦部門就業的工人以及信息技術及軟體等行業的僱員。印度女公務員在生育第一個孩子和第二個孩子後有180天產假,第三個及以後的孩子產假則不帶薪。其他女職工產假最長為12周,此外還享有3500盧比(約合335元人民幣)的醫療獎金。男性公務員可享陪產假15天。
法國鼓勵生育,因此孩子越多假越長。生下第一胎或第二胎後,法國媽媽可以休16周全薪產假。生下第三胎,全薪產假就延至26周。生育雙胞胎或多胞胎則相應增至34周和46周。法國爸爸的全薪陪產假為單胞胎14天,多胞胎18天。產假結束後,獨生子女的父母一方能夠享有12個月的育兒假,兩個及以上子女的父母一方可享有長達3年的育兒假。法國政府每月會為育兒假提供補助。
「足球王國」巴西儘管人口超過2億,但由於撫養孩子的成本不斷攀高以及觀念的轉變,婦女生育率在14年裡下降了26%,甚至低於美國每位婦女生育2個孩子的水平,因此有巴西人口學家驚呼「生育率低於種族繁衍的基準線」。為此巴西採取了包括新娘遊行在內的一系列措施,自然也少不了產假的照顧。巴西產婦從預產期前8周起即可享受120天帶薪產假,產假期間工資由社保機構和用人單位共同發放。自然分娩還可額外享受兩周產假。男方可享受5天陪產假。但即使如此,不僅富裕女性流行拒絕生育第三胎,連貧民窟女性都不願意生育第三個孩子。
日本帶薪產假為14周。女職工可以在孩子出生前休假6周,出生後休假8周,如果是多胞胎還可以適當延長。產假期間的薪水為原工資的60%,此外,父母親一方還可以選擇休一年的無薪育兒假。不過,日本成為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之一併非沒有緣故。工作歧視致許多日本婦女選擇不生育,因為生了孩子很可能就丟了工作。為提高出生率,日本法律允許男性在孩子出生之後享受長達1年的假期。但問題在於,只能拿到部分薪水甚至無薪,很多家庭的頂梁柱只能「望假興嘆」。
這裡怎麼少得了美國。世界最大的發達國家竟然沒有全國統一的帶薪產假。1993年起,美國生育或領養子女的父母可享有12周無薪休假。但該法律的實施是有前提的,對,僅限於50人以上的公司,而且要求僱員在該公司工作時間超過12個月、實際工作1250小時以上。目前有25個州以不同形式採納。希拉蕊·柯林頓為取悅女性選民,在這次的競選中主張強制執行帶薪產假政策。但帶薪產假一直受到美國資方的強烈反對。
從2003年起,冰島人建立了世界獨一無二的育兒體系,給予每對夫妻9個月的假期來照顧新生兒。有全日制工作的父母在育兒假期間還能得到80%的工資。這也不難解釋為何冰島是歐洲女性生育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平均每名婦女育有兩個孩子。
真正著急的是歐洲一些人口負增長的國家,給予國民的產假也最為慷慨。但不想要孩子的夫婦和年輕人本來要的就是自由自在的生活,又怎麼會在乎那點假期和補貼?
北歐國家瑞典在產假方面可謂是最慷慨的國家。瑞典法律規定,所有有工作的父母每生育一個子女都享有16個月(480天)帶薪產假,期間的費用由國家和僱主分攤。其中,前390天的薪水為原工資的77.6%,後90天為固定薪水(每天補助180克朗)。
挪威在產假方面的慷慨也不輸瑞典。在挪威休產假,可以有兩種選擇:其一,夫婦可休47周育兒假,拿全額工資;其二,可休57周,拿原來工資的80%。這些全部費用都由國家承擔。
英國的帶薪產假2010年4月從原本的39周延長為52周,其中的頭六周可以拿到原工資90%的薪水,以後的33周每周可以領取最多125英鎊,最後的13周無薪,父親的帶薪陪產假則為兩周。
最帶勁的可能就是捷克了。母親每生一個孩子都能分別享受3年的育兒假,這個假期也可以讓給父親來休。在斯洛伐克,如果孩子身患殘疾,育兒假還可延長至6年。在休假期間,母親能從政府獲得補助,頭兩年的補助為每月256歐元,此後為每月164歐元。
這樣一比,最長180天最短128天的產假確實顯得有點寒酸。正因為如此,參加今年兩會的一些代表提出「產婦生育二孩應適當延長產假」、「給男性增加一個月陪產假」等建議。主要依據就是2013年實施「單獨二孩」後,並未明顯提振人口增長率。截至2014年年底,全國1100多萬對單獨夫婦中有106.9萬對申請再育,申請率還不到10%。撫養成本高、嬰幼兒帶養難、享受產假與工作事業衝突等問題讓很多人想生卻不敢生。如果包含「延長產假和陪產假」等社會保障環節不能落實,「全面二孩」政策遇冷恐怕不可避免,遑論提振經濟發展、解決勞動力短缺、應對人口老齡化。
此外,還需要考慮的是國情。目前國內的產假的確無法和那些高福利國家相比,但與美日相比也其實並不遜色。產假這個問題實際就是錢的問題。相信隨著國家的發展與制度的進步,會將更多財富轉移到最應該照顧的群體身上,只是平民們希望,這個過程不要太過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