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話語的改造與世界政治發展的前景

2020-12-14 光明思想理論網

  作者: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院長 蘇長和

  ●從20世紀70年代後期開始,西方特別是美國政界和學界緊密合作,推出民主研究學術工程,對民主話語進行了改造,將本來資本主義政治中的競爭性多黨政治、票選、制衡等等特徵,悄悄轉換、轉化為民主的一般標準。

  ●21世紀的世界政治,比的不是各國學某國的制度誰學得更像,比的一定是各國政府治理質量,比的一定是治國理政能力。

  ●民主話語的改造與人民政府、公道政府、治理質量結合起來,而不是過去一段時間被誤導到與政黨多寡、國家機構是否分立、政治力量多頭等標準上,倒可能是新興、新生力量能為世界民主政治理論和實踐作出貢獻的地方之一。

  近期有個國外機構對世界各國民主政治質量進行了一個評估,評估機構對很多國家民眾進行了採訪,得出的結論是像美國這樣的國家,越來越多人不認為其是一個民主國家。這同不少人的一般認識大相逕庭。評估機構這個結論基於兩個直擊現代政治核心的問題:一是你認為你國家的政府是否只為一小部分人的利益服務?二是你認為你國家的商業領袖和職業經理人是否只為一小部分人的利益服務?在像美國這樣的國家,絕大部分民眾的答案是「是」!這確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世界政治現象。

  民主話語的變化有一個過程,了解這一過程有助於人們澄清不少政治學知識誤解

  如果馬克思還活著,他去考察美國政治制度,我們相信他絕不會像託克維爾那樣,認為美國是一個「民主國家」。實際上,在社會主義政治學知識體系中,一般也充其量將美國代表的那套政治制度稱為資本主義民主政治制度,並不認為其就是世界民主政治的唯一或者絕對模板。

  民主話語的變化有一個過程,了解這一過程有助於人們澄清不少政治學知識誤解。20世紀前半期,世界範圍包括歐美內部都出現對資本主義的反省和批判思潮,這些國家那時候還害怕社會主義話語體系中的民主,當時資本主義作為人類文明的對立面,被社會主義學說推到審判席上。冷戰時期,社會主義陣營講民主,資本主義陣營講自由。從20世紀70年代後期開始,西方特別是美國政界和學界緊密合作,推出民主研究學術工程,對民主話語進行了改造,將本來資本主義政治中的競爭性多黨政治、票選、制衡等等特徵,悄悄轉換、轉化為民主的一般標準。這一點可以從美國政府以及各類基金會持之以恆對民主課題的資助力度,看出該工程的浩大,工程的頂點是有本叫《歷史終結論》的書。

  蘇東劇變以及之後,美國通過持久的學術研究和對外宣傳,以至於在世界造成了一種印象,就是只有西方制度體系——儘管具體到歐美不同國家,有時政治制度還有差別——才是民主的模板,發展中國家凡是不符合其標準的,就不是民主國家。為此,其學界還造出很多詞彙,例如半民主、部分民主、轉型國家、威權或部分威權國家等等,意指這些國家還沒有完成政治改造,轉變為符合西方特色民主政治標準那個程度。幾十年前,西方不少受資助的機構按照這些所謂「民主標準」將全世界國家進行民主排名,目的就是為了宣傳。中國學者都知道,按照那些民主指數排名,中國位居全世界後列,明白內裡的人對此也就一笑了之。

  20世紀以來不少推動人類政治進步的重要民主運動,在亨廷頓界定的幾波民主化中幾乎被遮蔽了

  立了標以後,其政治敘事就簡單了,比如學界熟悉的所謂幾波民主化浪潮,實際上指的是世界上發展中國家學習模仿歐美政治制度的進程。在這套政治理論敘事中,凡是學習模仿歐美政治制度的過程,就是「民主」化;堅持探索自己政治發展道路的往往被列為非「民主」國家,是違背「民主」潮流的。所以,蘇東國家從社會主義國家轉變為學習競爭性多黨制、一人一票競選、軍隊國家化、司法獨立等等,就是民主化。當然,這些國家一旦外交上與歐美保持距離,在西方的學術和宣傳話語中,他們一夜之間也會變成「專制國家」「威權國家」或者「轉型失敗國家」。

  反過來,如果我們從馬克思主義政治學、社會主義政治知識體系關於民主的標準定義出發,對世界的民主化運動進行敘事的話,就不會得出亨廷頓那個結論,至少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區爭取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各國對人類更好政治探索的進程、當今世界各國爭取國際關係民主化,等等——這些20世紀以來推動人類政治進步的重要民主運動,在亨廷頓界定的幾波民主化中幾乎被遮蔽了。

  所以,關於民主的歷史和政治敘事,涉及對民主真正內涵的理解。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如果假設馬克思還活著,他考察美國現代的政治,不會認為其是一個自己心目中民主國家的原因所在。

  西式制度體系被奉為民主政治的唯一和最終模板的看法,在21世紀世界政治發展中將會逐步地退潮

  2008年金融危機特別是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以來,美國政界和學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他們在世界上的民主話語權在流失。美國政界對民主輸出工程的資助和支持的動力也在下降,其學界和媒體界開始出現「民主的危機」「民主的衰落」這樣的討論。學過概念邏輯的人都知道,其所說的民主的危機、民主的衰落並不是民主,將這個概念還原回去的話,說的其實是現在西方制度體系的危機和衰微。如果按照前面評價機構所問的兩個樸素問題來判斷一個國家是不是民主國家的話,美國的政治經濟制度很難說是民主政治的代表,而如果這樣的問題被反覆追問的話,被問者在世界上的民主話語權必然會急劇下降。因為就民主的本義來說,人們很難將為少數人服務的政府等同於民主國家,從這個角度講,西式制度體系被奉為民主政治的唯一和最終模板的看法,在21世紀世界政治發展中將會逐步地退潮。

  21世紀的世界政治,比的不是各國學某國的制度誰學得更像,比的一定是各國政府治理質量,比的一定是治國理政能力。因而,民主話語要經過改造,恢復或再現其本來在社會主義政治學知識體系中的活力,就不應該和競爭性多黨政治、機械的競選、司法獨立、利益集團政治等牽強附會在一起,而應該和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聯繫起來。作出這樣判斷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進入21世紀以來,越來越多的國家在治理上出現問題,根源之一就是在過去一些國家有組織、成體系推廣下,不少國家誤將對抗式制度體系視為民主政治從而予以複製,導致國家治理窘境。即便是在歐美不少國家,其自身也受到對抗式制度體系的掣肘,在一些關係民生民權等重大問題上,政府一籌莫展。

  所以,西方學界現在反思民主問題。實際上,這個不是民主的問題,民主本來不是這樣的,這個是對抗式制度體系問題。只不過過去一段時間他們通過學術改造將對抗式制度體系的許多特點轉換為民主政治標準而已。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制度體系都類似於對抗式制度體系,這類制度體系很容易滋生極端化、碎片化、分割化、斷裂化。

  這次疫情治理是觀察國家治理的一個重要樣本。通過不少國家在疫情治理能力上的差異比較,人們會發現,制度體系對抗性特點越強、越極化的國家,在疫情治理上往往越不能令人滿意。當然,疫情只是考驗各國內部政治和世界政治的一個事件,將來較長一段時間內,對抗式制度體系在國家治理和全球治理質量上還將會產生很大的問題。

  判斷政府治理質量的優劣,不在於形式上政黨的多寡、國家機構的分立、利益集團的制衡等

  隨著國家治理質量成為世界政治一個重要難題,甚至因治理不佳而產生普遍的危機,這自然會促使世界政治學界重新思考政府理論問題,這也是政治學既古老又現代的問題。政治極化、黨派對抗、選舉冷漠、在人民權益最需要保護的時候找不到政府在哪裡……這幾乎成為今日西方世界政治一大生態,且在一些複製這類制度體系的國家也有表現。疫情防控期間尤其可見一斑,這讓人們對西方世界政治感到悲觀。這種生態的出現,不能不說與過去對抗式制度體系的推廣——也就是西方政治學話語中的「民主化」——存在較大關係。如此,人們自然會問:政治變成這樣,一定是政府出了問題,或者政府理論出問題了。

  判斷政府治理質量的優劣,不在於形式上政黨的多寡、國家機構的分立、利益集團的制衡等,更重要的是實質的內容,如政府的理念和政策是否以人民為中心、政府的效率和廉潔、政府在外交上是否奉行和平共處,等等。一個以人民為中心而不是以利益集團或少數人為中心的、治理和制度體系以合作協商而不是對抗對立為原則的、執政責任具有高度廣泛性和代際性的、治理績效表現為高效和廉潔的、對外關係上是和平共處共同發展導向的,這樣一種奉行公道的政府,其公道性不會因為競爭性多黨政治和利益集團政治輪替左右而失去公道,才可能是人們探索民主政治、新政府理論和改善政府治理質量的方向之一。因此,民主話語的改造與人民政府、公道政府、治理質量結合起來,而不是過去一段時間被誤導到與政黨多寡、國家機構是否分立、政治力量多頭等標準上,倒可能是新興、新生力量能為世界民主政治理論和實踐作出貢獻的地方之一。

[ 責編:劉夢甜 ]

相關焦點

  • 深度分析|為何越來越多人不認為美國是一個民主國家
    從20世紀70年代後期開始,西方特別是美國政界和學界緊密合作,推出民主研究學術工程,對民主話語進行了改造,將本來資本主義政治中的競爭性多黨政治、票選、制衡等等特徵,悄悄轉換、轉化為民主的一般標準。民主話語的改造與人民政府、公道政府、治理質量結合起來,而不是過去一段時間被誤導到與政黨多寡、國家機構是否分立、政治力量多頭等標準上,倒可能是新興、新生力量能為世界民主政治理論和實踐作出貢獻的地方之一。
  • 堅定不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然要求與之相適應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政治保證。市場經濟自身的發展必然導致利益多元化和社會階層結構分化,這要求通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建立健全利益訴求表達和利益整合的體制機制,有效保障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的穩定。
  •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深刻內涵
    黨的十九大報告在第六部分以「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為題,闡釋了社會主義民主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是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提出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交匯期,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主要措施,強調了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 計算機輔助大數據政治話語分析
    原標題:佟德志:計算機輔助大數據政治話語分析 政治話語體系在政治學的研究當中居於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我們分析政治知識、觀念、價值以及意識形態的重要工具。伴隨著信息通信技術的來臨,越來越多的政治話語文本能夠更加快捷、方便地以大數據的方式獲得,並用計算機輔助進行政治話語分析。這為我們更加準確、更加科學地分析政治話語提供了基礎。
  • 政治的話語分析範式
    所不同的是,馬克思的階級分析範式是在價值批判的前提下建構一種新的政治價值,即對資產階級政治價值自由、民主、人權批判的基礎上,建構無產階級社會主義的政治價值。換言之,馬克思並不是批判作為價值的自由、民主、人權,而是批判承載資產階級價值的那種自由、民主、人權的政治話語符號。而馬克思所要建構的無產階級政治價值,在馬克思所處的資本主義社會條件下,也不是建構政治價值的內涵,在尚無社會主義制度實踐的情形下,只能是通過建構政治價值符號來賦予其無產階級社會主義的政治價值。
  • 天兵學習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今天,「我們的天空」帶您一起學習該書第十專題《積極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愈發展,民主也愈發展。以什麼樣的思路來謀劃和推進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具有管根本、管全局、管長遠的作用。
  • 貴族出身卻致力於民主政治的發展,伯利克裡開創雅典民主盛世
    提到雅典,就不得不談它發達的民主政治,而在談及雅典民主政治時,必須要提到的人物之中必須包括伯裡克利。公元前5世紀,希臘的文明發展進入了它的巔峰時期,在諸多方面都取得了耀眼的成績,其中雅典最具典型意義。雅典在政治、文學,史學、哲學等方面都希臘各城邦的楷模。
  • 深刻領會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大...
    原標題:深刻領會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大部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長期奮鬥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必然結果,是堅持黨的本質屬性、踐行黨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
  • 學術期刊發展與學術話語建構的時代理據
    二是,學術成果的傳播,必須符合學術與政治是命運共同體的時代表達。學術與政治是高度聯動的,它們面對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宏闊歷史進程這同一問題域,共同承載著時代性的創新與發展要求。這集中體現在學術表達與政治表達實現有效契合,也就是堅持學術性與政治性的統一問題上。我們強調學術與政治是命運共同體,其核心機制就在於是否深刻把握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
  • 尹漢寧:西方民主源流與資產階級民主的實質
    回顧西方民主發展歷程,不難發現,在2500多年歷史中,有2300多年西方的主流思想是排斥民主的,認為民主是個壞東西。近一百多年來西方對民主態度大轉變,甚至以民主為招牌,試圖影響和引導世界,但此時他們兜售的「代議制」、「三權分立」等,與民主的本意已相去甚遠。
  • 任人評說的古代希臘民主政治
    該書的主體是具體的個案研究,分別討論了古典時代斯巴達城邦政治與社會生活中的民主因素,雅典民主政治的發展和運作,阿爾哥斯、比奧提亞、敘拉古和阿凱亞同盟等城邦與城邦聯盟政治中的民主政治及其特徵。作者簡介:晏紹祥,1962年生,歷史學博士,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世界古代中世紀史研究會會長。
  • 古代世界中的政治是什麼?
    儘管古代世界可能不再被普魯士法學家以理性的眼光看待,但古代政府的正式關係仍然是學者們的沃土。通過對政治結構的研究,人們往往會對古代政治提出兩個問題。首先,不同辦事處之間建立和維持正式關係的程序基礎是什麼?簡而言之,如果從程序上理解政治,那麼政治體系是通過什麼程序形成的?例如,林奧特問羅馬的政治發展,「是什麼權威認可了一個給定的憲法慣例?
  • 政治學話語體系建構的路徑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治建設事業取得了重要成就,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得到發展,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統一建立了制度性基礎。在承認西方政治學是世界一流政治學之後,以此考察中國政治學是否達到了「世界一流」,這是一個很難把握的標準,如果中國的政治生活是一流水準,其政治學當然也是一流的。誠如有學者所言,政治學話語體系建構取決於中國特色民主政治建設是否走完了一個閉環。(17)理論之於實踐,或先或後,但終究離不開實踐這一主線。
  • 君主制、民主政治與自然秩序
    但民主政治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在這段文字中,當代思想家漢斯·霍普對民主政治進行了入木三分的深刻解讀。         以基本經濟理論為基礎,有鑑於歷史證據,就產生了對現代歷史的一種修正主義觀點。即輝格歷史觀是不正確的,該歷史觀認為:人類會持續不斷地發展並邁向更高水平的進步。
  • 【經典解讀】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百年發展的回顧與思考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新興大國與傳統大國之間圍繞發展模式問題展開激烈較量,政治制度之爭成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國家之間博弈的焦點。回顧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百年發展歷程,總結其中的得失成敗,有助於我們堅持和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優勢,推動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由低潮走向復興。
  • 陳社招:從兩種民主形式看我國民主政治的優勢
    原標題:從兩種民主形式看我國民主政治的優勢 《中國的政黨制度》白皮書指出:「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相結合,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的一大特點。」「拓展了社會主義民主的深度和廣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共同成就了我國民主政治的優越性。
  • 古希臘的奇蹟——雅典民主政治
    古希臘是西方沃土上一位偉大的母親,她在公元前八世紀到公元前146期間,孕育並誕生了熠熠生輝的,彌足珍貴的東西,那就是民主政治。為什麼偏偏是古希臘的民主政治顯得珍貴而發光,因為她是最早誕生的,看看其他地區,都是奴隸制,君主制,僭主制,寡頭制等等,希臘文明剛剛起源的時候,我們華夏大地部落聯盟的時代剛剛過去,國家初建,亟待發展。
  • 延安精神與人民民主政治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形成了以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為主要內容的延安精神。正是延安精神培育出「三三制」的民主政治,孕育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制度。陝甘寧邊區時期的人民民主政治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陝甘寧邊區全面進行了新民主主義政治、經濟、文化建設。
  •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第十專題
    今天,筆記君與您一起學習該書第十專題《積極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一  社會主義愈發展,民主也愈發展。以什麼樣的思路來謀劃和推進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具有管根本、管全局、管長遠的作用。
  • 中國特色民主政治的制度優勢與治理效能
    幾代共產黨人在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立足中國實際,吸取世界各國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形成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體系,並不斷使之健全和完善。這個制度體系,包括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以及建立在這些制度基礎上的政治體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