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攻擊腎臟帶來腎損傷,幹細胞或許能夠為你做點什麼

2020-12-22 騰訊網

新冠肺炎爆發以來,一些新冠患者除了呼吸系統損傷外,還伴有腎功能異常甚至腎臟損害。

一篇題為Caution on Kidney Dysfunctions of 2019-nCoV Patients的研究顯示,新冠患者普遍存在腎臟損傷——該研究涉及59例COVID-19患者腎功能的病例研究(包含28例重症病例和3例死亡病例),其中超6成(32/51)患者出現蛋白尿,提示腎功能損傷;CT顯示100%(27/27)的患者腎臟影像學異常。

早前的另一篇論文也指出,腎臟和睪丸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攻擊目標。研究結果顯示,介導2019-nCoV進入人體細胞的主要受體之一ACE2(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被發現在腎小管細胞、間質細胞和睪丸輸精管細胞中均有高表達,病毒對睪丸組織存有潛在致病性。

新冠病毒是否傷腎傷睪丸且不討論,但是幹細胞對於腎臟類疾病的治療有積極作用已經被許多臨床試驗證實——過往研究表明,幹細胞能夠有效地減輕腎缺血或毒素等因素所引起的腎功能損害,並且能促進壞死細胞的修復、再生,並最終促進腎功能的恢復。

幹細胞如何幫助腎功能?

幹細胞的目標是修復已損傷的腎臟組織,恢復原有腎臟功能,為腎功能衰竭的治療帶來了新希望與嘗試。

1、再生與多能分化特性使幹細胞具備分化成腎小球內皮細胞、繫膜細胞及腎小管細胞等腎臟的功能細胞的條件,並以新補充的細胞替換/修復受損腎組織,重塑腎結構。

2、幹細胞的歸巢特性使其在收到腎臟病灶信號時,靶向受損腎臟組織,發揮抗炎機制,從而緩解腎臟組織內的炎症反應。

3、幹細胞旁分泌功能支持釋放各種細胞因子,可防止周圍細胞凋亡,並增加微血管與小靜脈血管的通透性,促進血管內皮細胞的增殖,對血管生成、腎小管再生以及腎臟保護都起積極作用。

4、幹細胞還能改善腎臟局部微循環,降低腎小球內的高壓力,緩解腎臟缺血缺氧狀態,使全身血液循環不斷的得到恢復和改善。

幹細胞療法有何優勢?

因其「無限」增殖,多向分化潛能,以及造血支持、免疫調控等特點,幹細胞被視作理想的「種子細胞」用於病變引起的組織器官損傷修復。幹細胞療法具備以下優勢:

安全性高,無副作用,效果持久,臨床案例表示幹細胞療法有效性高。

不受免疫排斥和倫理問題的限制,自體來源的幹細胞無免疫排斥作用,細胞移植後不用長期服用抗免疫排斥藥物。

來源豐富,移植材料比其他途徑多。可廣泛來源骨髓、外周血、結締組織、脂肪組織、臍帶等。

修復與再生能力強,是可高度利用的優質醫療資源,是眾多不治之症的治療希望。

幹細胞治療腎臟疾病相關研究

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腎損傷(DN)是糖尿病嚴重的微血管併發症,可帶來腎小球的硬化,出現尿蛋白,且病程具有不可逆性,最終導致腎臟衰竭死亡。間充質幹細胞被認為是其有前景的組織再生方法,可減緩糖尿病動物腎臟細胞損傷,改善微量白蛋白和腎臟病理改變。與傳統幹預方法相比,幹細胞療法在控制患者的血壓、血糖以及改善患者腎功能方面具有安全有效性,幹細胞療法在改善患者腎功能方面效果顯著。

腎纖維化

在小鼠的研究中發現,間充質幹細胞可顯著改善腎臟纖維化,縮小小鼠腎臟的纖維化區域,主要是通過免疫反應調節和增強抗纖維化分子實現的。大量的動物實驗也已經證實無論是自體來源還是異體來源的MSC,均能發揮抗纖維化的作用。

腎移植

腎移植是治療終末期腎病最有效、最合理的手段,但是卻面臨著免疫排斥等預後問題,長期移植物存活率較低。TAN 等的研究證實,與常用的免疫誘導治療方案(應用巴利昔單抗)相比,幹細胞療效更好,所有患者移植功能均恢復良好,而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幹細胞的安全性得以證實。幹細胞免疫抑制作用或為腎移植後排斥反應提供了新的希望。

人工腎臟

一項由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教授主導的研究成果顯示,幹細胞有望培育出人工腎臟。相關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醫學報刊《幹細胞報告》上。

人體的胚胎幹細胞被實驗人員培養成腎小球,並在與類似結締組織的凝膠物混合後植入小鼠體內。小鼠體內在3個月後形成了腎臟的基本結構如近端腎小管、遠端腎小管、腎小球囊、亨利氏套等,此外還生成了人類的毛細血管。這些組織可以實現血液過濾,並且通過腎小球實現了尿液的排洩。

腎功能障礙

幹細胞治療男性勃起功能障礙患者過程中的應用價值,越來越多地被相關領域研究人員關注,來源於肌肉組織的胚胎幹細胞被認為是較為理想的應用材料。動物實驗結果顯示,發生海綿體組織損傷的大鼠在注射適當數量的肌肉組織胚胎幹細胞後,能夠促進其體內分布的受損幹細胞實現快速修復,勃起功能大幅改善。

我國開展的幹細胞治療腎損傷試驗

間充質幹細胞VS急性腎損傷

該臨床試驗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開展,主要針對重症急性腎損傷,旨在研究間充質幹細胞是否可以改善急性腎臟損傷患者的腎臟恢復和死亡率,並將開展幹細胞治療後28天內患者的腎功能進行追蹤檢測。該試驗共招募80名患者志願者,隨機接受間充質幹細胞靜脈輸注或生理鹽水對照。

間充質幹細胞VS腎臟移植

該試驗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開展,旨在研究同種異體骨髓來源間充質幹細胞在腎臟移植中的功效和安全性。該試驗共招募120名患者志願者,隨機分配為間充質幹細胞組(靜脈注射)和對照組,並在接受移植後12個月內,對患者腎小球濾過率、腎功能恢復的時間等項進行了檢測。結果顯示,所有患者均生存,且腎功能穩定。

小結

全球8%~16%的成年人患有慢性腎臟病,且多數急性腎損傷易進展為慢性腎功能衰竭,嚴重者會演變為「尿毒症」,我國腎臟病患者更是已接近 1.32 億。

眾多試驗已經證實,幹細胞在急慢性腎臟疾病的治療中起到了重要和關鍵的作用——幹細胞可實現衰竭腎臟的修復與更新,生成腎細胞,調理腎功能,實現全面修復、重造腎臟生態環境。幹細胞治療腎病更多的新進展值得我們期待。

相關焦點

  • 新冠病毒會攻擊腎臟和睪丸,影響性功能?
    流傳內容:感染新冠病毒後有7%的患者可能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因此病毒會攻擊腎臟和睪丸。,因此病毒有攻擊腎臟和睪丸的可能性。2.真正能夠驗證病毒是否能攻擊器官的證據是人體解剖和病理檢查,必須證實這些器官當中有病毒顆粒,並對細胞產生了損害才能說明病毒可以影響腎臟和睪丸的這個結論,器官蛋白的表達並不能確定可以感染,而且全身能夠表達這個蛋白的組織和器官很多,且肺組織並非表達最高的器官,但大部分感染者的症狀集中在肺臟,因此,並不能從論文得出肯定的結論,作者的原標題也只是表達了有攻擊這兩個器官的可能性
  • 自然子刊:新冠能引起急性腎損傷,須檢測患者泌尿生殖系統
    文章也引述了最近的新冠研究,如大多數新冠重症患者出現肺炎相關症狀,但也有一些發展出嚴重的泌尿系統併發症,包括急性腎損傷(AKI),這與新冠重症患者死亡率高度相關。此外,男性生殖系統易受感染。部分育齡男性新冠患者的性激素水平顯著改變,提示性腺功能受損。王增軍等最後分析了新冠侵染泌尿生殖系統的可能機制,血-睪丸屏障無法抵抗新冠病毒。
  • 新冠病毒真的會攻擊「蛋蛋」嗎?
    據世界衛生組織研究報導,SARS冠狀病毒感染後,會攻擊男性睪丸組織,損傷睪丸內細胞,進而引起睪丸炎,同時對男性生育力造成影響,導致不孕不育,甚至引起睪丸腫瘤。作為SARS冠狀病毒的「親弟」,新型冠狀病毒讓我們有足夠的理由去擔心,可能會對男性睪丸產生傷害,其後果或許很嚴重。
  • 幹細胞移植改善蛋白尿指標,對腎損傷具有臨床價值
    蛋白尿:正常人尿液中的蛋白分泌少,當持續出現尿PER>150mg/24h或者尿AER>30mg/24h,定義為蛋白尿。它是蛋白尿指標是腎功能的一個重要指標,腎損傷診斷和防治監測的重要手段。【注】PER:24h尿蛋白排泌率;AER:尿白蛋白排泌率引起腎損傷的因素有多種,病理類型多樣,診治較為複雜,腎損傷可引起腎小球功能障礙(如腎小球基底膜產生損傷),從而導致蛋白尿。腎損傷的發病率不斷上升,成為一個公共衛生問題引起了全球的關注,尋找防治腎損傷新策略的壓力是由於現階段診療的有限性所致。
  • 最新研究:新冠患者生精細胞上發現病毒!或可通過性傳播?JAMA:病毒...
    前不久就有研究提示新冠病毒感染可能造成腎臟和睪丸損傷,引發一陣慌亂。難道感染新冠病毒,真的可能會「斷子絕孫」?01 性傳播也是新冠病毒傳播途徑之一?生精細胞包括精原細胞、初級精母細胞、次級精母細胞、精子細胞和精子。從精原細胞分化發育成為精子的這一過程,也被稱為精子發生,睪丸相當於進行這一過程的「廠房」。
  • 科技部:幹細胞可有效降低新冠病毒在患者體內引發的炎症反應
    科技部:幹細胞可有效降低新冠病毒在患者體內引發的炎症反應 在3月1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張新民表示,幹細胞可以有效降低新冠病毒在患者體內引發的劇烈炎症反應,減少肺損傷
  • 新冠病毒不僅攻擊睪丸,還可能把睪丸作為病毒儲存庫
    之前就有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有可能會攻擊男性的睪丸,可能會影響男性的生殖功能,最新的研究又顯示,新冠病毒還可能利用睪丸作為病毒的儲存庫,導致男性出現更嚴重的症狀。研究對比81名育齡男性新冠患者和100名年齡相仿的健康男性後發現,前者的血清促黃體生成素(LH)和催乳素水平顯著升高,而睪酮與卵泡刺激素相對LH的比值顯著降低。LH是由腺垂體細胞分泌的一種糖蛋白類促性腺激素,可促進膽固醇在性腺細胞內轉化為性激素。論文作者認為,雖然精液參數才是生殖腺功能的直接反映,但上述指標的改變也為新冠攻擊睪丸功能提供了首個間接的臨床證據。
  • 新冠病毒到底會不會影響男性生育力?看這一篇就明白了!
    第二篇文章是2月21日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員發表在預印平臺preprint上的論文。只有在設計合理的臨床試驗基礎上,獲取新冠病毒治癒的育齡期男性的標本進行檢測之後,才能分析新冠病毒是否影響男性生育力。
  • 自然子刊:新冠能致腎損傷 須檢測患者泌尿生殖系統
    文章也引述了最近的新冠研究,如大多數新冠重症患者出現肺炎相關症狀,但也有一些發展出嚴重的泌尿系統併發症,包括急性腎損傷(AKI),這與新冠重症患者死亡率高度相關。此外,男性生殖系統易受感染。部分育齡男性新冠患者的性激素水平顯著改變,提示性腺功能受損。王增軍等最後分析了新冠侵染泌尿生殖系統的可能機制,血-睪丸屏障無法抵抗新冠病毒。
  • 研究發現:海藻或能夠提供抗新冠病毒物質
    參考消息網9月16日報導 據埃菲社波多黎各聖胡安9月15日報導,根據波多黎各大學(UPR)和美國威斯塔研究所聯合開展的一項研究,海藻或可提供抗擊新冠病毒的物質。波多黎各大學藥物科學系助理教授兼該項目負責人愛德華多·卡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海洋藻類或許可以成為抗擊這種流行病的一個解決方案。
  • 惡性腫瘤相關急性腎損傷
    腫瘤的發病率日益增高,由此導致的腎臟損傷患者也日益增多,並逐漸衍生出一門新的交叉學科 -「腫瘤腎臟病學」。在腫瘤引起的腎臟損傷中,以急性腎損傷(AKI)最多見。來自美國德州安德森癌症中心腎臟內科的 Amit Lahoti 教授和來自密蘇裡州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腎臟科的 Benjamin D.
  • 什麼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容易變為重症或危重症?中山醫院權威專家為你...
    什麼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容易變為重症或危重症?中山醫院權威專家為你解答! 以下文章來源於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作者與您共同抗疫的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醫療服務、科普知識、專家觀點、學科前沿、新聞動態、山中故事、醫院文化等如何正確面對新冠
  • 2020年,新冠病毒將改變中國人什麼?
    2020年,新冠病毒將改變中國人什麼?2020年的開年,一場新冠病毒席捲中國,給中國社會帶來了極大的危害,有些人在這場病毒中喪失了生命,有些人在這場病毒付出了很多;這個時候,有一種聲音在社會響起,活著健康真好;那麼為何人們會有這種感嘆呢?
  • 男性感染新冠病毒後會「斷子絕孫」?聽聽湖南省婦幼生殖中心專家...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人民為之惶恐。近日有媒體不斷地報導:新冠病毒影響男性生育力。很多男性擔心不已:會不會因為感染新冠病毒而導致「斷子絕孫」?新冠病毒就像一把鑰匙,能開啟人體中ACE2這把鎖新冠病毒與2003年的SARS同屬於正鏈RNA病毒,它之所以能夠侵犯人體,就像是鑰匙與鎖的關係。它表面的S蛋白就像一把鑰匙一樣,能打開人體中ACE2這把鎖。
  • 英國新冠病毒新變種:你需要了解的幾個問題
    【歐洲時報12月21日申忻編譯】近日,英國出現新冠變異毒株,導致病毒傳播速度加快。那麼,它是如何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裡,從不存在變成英國部分地區最常見的病毒形式的呢? 圖為英國倫敦泰晤士河畔,行人佩戴口罩。
  • 權威醫學期刊:男性更易受新冠病毒攻擊 降壓藥不會增加風險
    這篇由荷蘭哥羅寧根大學醫學中心Adriaan Voors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發表在世界心臟病學頂級期刊《歐洲心臟雜誌》(《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的論文顯示,在兩組獨立的心衰患者研究中,男性的ACE2(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在血漿中的濃度要高於女性,揭示了其可能更易受到新冠病毒的攻擊。
  • 《歐洲心臟雜誌》:男性更易受新冠病毒攻擊 降壓藥不會增加風險
    這篇由荷蘭哥羅寧根大學醫學中心Adriaan Voors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發表在世界心臟病學頂級期刊《歐洲心臟雜誌》(《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的論文顯示,在兩組獨立的心衰患者研究中,男性的ACE2(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在血漿中的濃度要高於女性,揭示了其可能更易受到新冠病毒的攻擊。
  • 俄羅斯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的重大弱點竟然是TA|俄羅斯|新冠病毒|...
    【習近平籤署主席令 授予鍾南山等4人國家勳章、國家榮譽稱號】為隆重表彰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作出傑出貢獻的功勳模範人物,弘揚他們忠誠、擔當、奉獻的崇高品質,根據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的決定
  • 同濟大學科研團隊研究成果發表於《蛋白質與細胞》,為腎臟再生醫學...
    這群來源於腎小管上皮層的SOX9+細胞能夠從健康人和慢性腎病患者的尿液中分離並擴增,並可被移植到小鼠腎內,具有重建腎小管結構、修復腎臟損傷的作用。急慢性腎臟疾病導致的腎功能衰竭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困擾著全國近1.5億腎病患者。傳統的藥物治療和透析治療難以逆轉腎臟結構的損傷和腎功能的持續下降。
  • 幹細胞人肺模型可模擬新冠病毒感染
    幹細胞人肺模型可模擬新冠病毒感染科技日報北京11月29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26日發表的一項幹細胞最新研究成果,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報告一種人類肺培養系統問世,它可用於模擬肺部感染,包括引起新冠肺炎的新冠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