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如何影響泌尿生殖系統?現有的少數研究給出了一些負面的線索,但尚無明確的證據。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泌尿外科主任王增軍等4月20日在《自然評論:泌尿學》(Nature Reviews Urology)上發表了一篇評述性文章,題為《新冠中泌尿生殖道檢測的必要性》。
文章提到,與新冠同屬人類冠狀病毒的SARS和MERS都曾報告影響腎臟組織和睪丸組織,這些過往經驗值得借鑑。文章也引述了最近的新冠研究,如大多數新冠重症患者出現肺炎相關症狀,但也有一些發展出嚴重的泌尿系統併發症,包括急性腎損傷(AKI),這與新冠重症患者死亡率高度相關。
此外,男性生殖系統易受感染。部分育齡男性新冠患者的性激素水平顯著改變,提示性腺功能受損。
王增軍等最後分析了新冠侵染泌尿生殖系統的可能機制,血-睪丸屏障無法抵抗新冠病毒。
因此,他們建議具有慢性腎臟病的老年群體做好預防措施,呼籲醫護人員檢測新冠患者的腎臟功能。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CRRT)可幫助保護腎功能、清除細胞因子。
對於已經康復的年輕男性患者,若有生育意向,應接受生殖諮詢。
急性腎損傷作者認為,重慶第三軍醫大西南醫院泌尿科鄢俊安等發布的一篇預印本論文對新冠腎臟檢測提供了重要的見解。研究針對195名新冠患者進行了回顧性分析,其中包括65例重症和32例死亡。60%的患者在入院時就出現蛋白尿,提示腎功能發生損傷。治療期間,血漿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升高的患者分別佔22%和31%。
28%的患者病情逐漸惡化,最終診出急性腎損傷(AKI)。這些患者的死亡率是無AKI患者的5.3倍。
接著參考香港2005年一項針對536例SARS患者的研究,當時的結果是36名患者並發AKI,其中33人死亡。
作者認為,是否發展出AKI可能是影響新冠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
在解剖研究方面,2018年,一項針對MERS的腎臟樣本屍檢結果顯示腎小管退行,包括擴張性改變和壞死、近端腎小管上皮細胞刷狀緣脫落。
由於SARS、MERS和新冠具有相似的病理學特點,這些分析結果對新冠頗具參考價值。綜合來看,腎臟可能是人類冠狀病毒的常見攻擊目標。
既往慢性腎病慢性腎病(CKD)可能增加新冠患者預後不良的臨床風險。一項針對116例MERS患者的回歸模型研究表明,CKD是最能預測死亡率的參數。
作者因此提出,應加強保護患有慢性腎病的群體,防止感染新冠病毒。
對睪丸的影響HIV、B肝和C肝、腮腺炎、愛潑斯坦-巴爾病毒、乳頭狀瘤等病毒可誘發病毒性睪丸炎,甚至導致睪丸腫瘤和男性不育症。
2006年一項針對6名非典死亡患者的睪丸解剖研究表明,SARS病毒能誘發睪丸炎。病理顯示,6例樣本均出現生精細胞凋亡、生殖細胞破壞、生精上皮內少精子或無精子、基底膜增厚和白細胞浸潤。
另一項研究在睪丸生精管生皮細胞和間質細胞中發現SARS病毒顆粒,為病毒性睪丸損傷提供了直接證據。
新冠病毒又如何?近期,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副教授張銘等發布了一篇預印本論文,研究對比81名育齡男性新冠患者和100名年齡相仿的健康男性後發現,前者的血清促黃體生成素(LH)和催乳素水平顯著升高,而睪酮與卵泡刺激素相對LH的比值顯著降低。
這可能是新冠病毒損害男性生殖系統的潛在證據。
可能的機制那麼,冠狀病毒是如何攻擊腎臟和生殖系統的?
分子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感染需要細胞有ACE2和TMPRSS2這兩種蛋白當「幫兇」,前者負責對接病毒,後者負責激活病毒。
ACE2在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中擔當負性調節因子,在腎小管上皮細胞、睪丸生精管、成人睪丸間質細胞、腎上腺和前列腺中高度表達。TMPRSS2則在腎臟、前列腺、精囊和附睪中高度表達。
這兩大關鍵「幫兇」均在泌尿生殖器官中富集,提示它們易受新冠病毒損傷。
為抵抗病毒感染,適應性免疫細胞會直接或間接地瞄準腎實質細胞,致使腎損傷和功能喪失。
睪丸雖具有免疫豁免特權,但無法與免疫系統完全分離。睪丸間質組織中的免疫細胞可產生幹擾素,抑制類固醇生成和睪酮生成。這些細胞釋放的局部性或系統性炎性細胞因子可激活自身免疫反應,破壞生精上皮,導致自身免疫性睪丸炎。
此外,感染或損傷後的高水平細胞因子會阻礙精子生成和類固醇生成,對生殖力產生不利影響。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