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子刊:新冠能引起急性腎損傷,須檢測患者泌尿生殖系統

2020-12-23 澎湃新聞

新型冠狀病毒如何影響泌尿生殖系統?現有的少數研究給出了一些負面的線索,但尚無明確的證據。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泌尿外科主任王增軍等4月20日在《自然評論:泌尿學》(Nature Reviews Urology)上發表了一篇評述性文章,題為《新冠中泌尿生殖道檢測的必要性》。

文章提到,與新冠同屬人類冠狀病毒的SARS和MERS都曾報告影響腎臟組織和睪丸組織,這些過往經驗值得借鑑。文章也引述了最近的新冠研究,如大多數新冠重症患者出現肺炎相關症狀,但也有一些發展出嚴重的泌尿系統併發症,包括急性腎損傷(AKI),這與新冠重症患者死亡率高度相關。

此外,男性生殖系統易受感染。部分育齡男性新冠患者的性激素水平顯著改變,提示性腺功能受損。

王增軍等最後分析了新冠侵染泌尿生殖系統的可能機制,血-睪丸屏障無法抵抗新冠病毒。

因此,他們建議具有慢性腎臟病的老年群體做好預防措施,呼籲醫護人員檢測新冠患者的腎臟功能。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CRRT)可幫助保護腎功能、清除細胞因子。

對於已經康復的年輕男性患者,若有生育意向,應接受生殖諮詢。

急性腎損傷

作者認為,重慶第三軍醫大西南醫院泌尿科鄢俊安等發布的一篇預印本論文對新冠腎臟檢測提供了重要的見解。研究針對195名新冠患者進行了回顧性分析,其中包括65例重症和32例死亡。60%的患者在入院時就出現蛋白尿,提示腎功能發生損傷。治療期間,血漿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升高的患者分別佔22%和31%。

28%的患者病情逐漸惡化,最終診出急性腎損傷(AKI)。這些患者的死亡率是無AKI患者的5.3倍。

接著參考香港2005年一項針對536例SARS患者的研究,當時的結果是36名患者並發AKI,其中33人死亡。

作者認為,是否發展出AKI可能是影響新冠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

在解剖研究方面,2018年,一項針對MERS的腎臟樣本屍檢結果顯示腎小管退行,包括擴張性改變和壞死、近端腎小管上皮細胞刷狀緣脫落。

由於SARS、MERS和新冠具有相似的病理學特點,這些分析結果對新冠頗具參考價值。綜合來看,腎臟可能是人類冠狀病毒的常見攻擊目標。

既往慢性腎病

慢性腎病(CKD)可能增加新冠患者預後不良的臨床風險。一項針對116例MERS患者的回歸模型研究表明,CKD是最能預測死亡率的參數。

作者因此提出,應加強保護患有慢性腎病的群體,防止感染新冠病毒。

對睪丸的影響

HIV、B肝和C肝、腮腺炎、愛潑斯坦-巴爾病毒、乳頭狀瘤等病毒可誘發病毒性睪丸炎,甚至導致睪丸腫瘤和男性不育症。

2006年一項針對6名非典死亡患者的睪丸解剖研究表明,SARS病毒能誘發睪丸炎。病理顯示,6例樣本均出現生精細胞凋亡、生殖細胞破壞、生精上皮內少精子或無精子、基底膜增厚和白細胞浸潤。

另一項研究在睪丸生精管生皮細胞和間質細胞中發現SARS病毒顆粒,為病毒性睪丸損傷提供了直接證據。

新冠病毒又如何?近期,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副教授張銘等發布了一篇預印本論文,研究對比81名育齡男性新冠患者和100名年齡相仿的健康男性後發現,前者的血清促黃體生成素(LH)和催乳素水平顯著升高,而睪酮與卵泡刺激素相對LH的比值顯著降低。

這可能是新冠病毒損害男性生殖系統的潛在證據。

可能的機制

那麼,冠狀病毒是如何攻擊腎臟和生殖系統的?

分子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感染需要細胞有ACE2和TMPRSS2這兩種蛋白當「幫兇」,前者負責對接病毒,後者負責激活病毒。

ACE2在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中擔當負性調節因子,在腎小管上皮細胞、睪丸生精管、成人睪丸間質細胞、腎上腺和前列腺中高度表達。TMPRSS2則在腎臟、前列腺、精囊和附睪中高度表達。

這兩大關鍵「幫兇」均在泌尿生殖器官中富集,提示它們易受新冠病毒損傷。

為抵抗病毒感染,適應性免疫細胞會直接或間接地瞄準腎實質細胞,致使腎損傷和功能喪失。

睪丸雖具有免疫豁免特權,但無法與免疫系統完全分離。睪丸間質組織中的免疫細胞可產生幹擾素,抑制類固醇生成和睪酮生成。這些細胞釋放的局部性或系統性炎性細胞因子可激活自身免疫反應,破壞生精上皮,導致自身免疫性睪丸炎。

此外,感染或損傷後的高水平細胞因子會阻礙精子生成和類固醇生成,對生殖力產生不利影響。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自然子刊:新冠能致腎損傷 須檢測患者泌尿生殖系統
    (原標題:自然子刊:新冠能引起急性腎損傷,須檢測患者泌尿生殖系統)
  • 惡性腫瘤相關急性腎損傷
    腫瘤的發病率日益增高,由此導致的腎臟損傷患者也日益增多,並逐漸衍生出一門新的交叉學科 -「腫瘤腎臟病學」。在腫瘤引起的腎臟損傷中,以急性腎損傷(AKI)最多見。來自美國德州安德森癌症中心腎臟內科的 Amit Lahoti 教授和來自密蘇裡州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腎臟科的 Benjamin D.
  • 急性腎損傷透析患者的容量管理
    急性腎損傷(AKI)是由各種病因引起的腎功能快速下降而出現的臨床症候群,表現為腎小球濾過率(GFR)下降,伴氮質代謝產物如肌酐、尿素氮等瀦留,水、電解質紊亂和酸鹼平衡失調,重者可出現尿毒症的系統併發症。
  • 治療急性腎損傷有了可精準「帶貨」的新方案
    治療急性腎損傷有了可精準「帶貨」的新方案新藥比原方案在腎臟中的分布提高了3倍急性腎損傷(AKI)是指一種由多種侵襲因素(如內毒素等)造成腎功能在短期內急性減退的臨床症候群,其發病迅猛,死亡率高。目前針對急性腎損傷的治療仍以早期液體復甦或腎臟替代治療等幹預療法為主,缺乏有效的藥物治療手段。浙江大學藥學院杜永忠教授11月13日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他們課題組經過2年的攻關,設計出一款可精準「帶貨」、有效釋放、高濃度分布、長期滯留的急性腎損傷靶向治療藥物,為臨床轉化提供了重要支持。相關研究成果10月9日刊發於國際知名期刊《科學·進展》。
  • 新冠之下,累卵之危?記COVID-19與泌尿外科在線主題會議
    來自江蘇省人民醫院王尚乾醫師首先介紹了SARS-CoV-2對泌尿生殖系統造成的影響以及其可能的機制。已有研究證實,SARS-CoV-2可損傷男性腎臟及睪丸,引起急性腎損傷,蛋白尿、血肌酐及尿素氮升高,陰囊疼痛、生精細胞破壞以及LH的降低。一項回顧性病例對照研究顯示,試驗組納入193例COVID-19患者(重症65例,非重症128例),同時設置28例其他肺炎患者作為對照組;出現AKI的患者死亡率是未出現AKI患者的5.3倍[3]。
  • 急性腎損傷、貧血、暗紅色尿,何因所致?
    表1 實驗室檢測結果 急性腎損傷和血紅素試紙呈強陽性的「暗紅色」尿的鑑別診斷是什麼? 該患者表現為急性腎損傷(AKI)、復發性深色尿和血管內溶血。深色尿液可能提示急性腎小球腎炎,事實上,尿液分析顯示血紅素陽性。然而,尿沉渣中幾乎沒有紅細胞管型和蛋白尿,這表明深色尿可能是由於游離血紅蛋白或肌紅蛋白所致,而不是活動性快速進展性腎小球腎炎引起。
  • 冬季謹防女性泌尿生殖感染(圖)
    一說到泌尿生殖感染的多發季節,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溼熱的夏季,其實在冬天,由於換衣、洗澡的次數都相對減少,泌尿生殖感染同樣困擾著很多人。
  • 急性腎損傷(AKI)的管理(2018文獻建議)
    尿顯微鏡檢查發現腎小管壞死和顆粒管型對於診斷急性腎小管壞死有一定的幫助,急性腎小管壞死是AKI的主要原因。但是腎活檢發現腎小管壞死輕微或者沒有嚴重的細胞壞死,因此腎小管壞死這個詞語有點用詞不當。急性腎小管壞死可以用來描述AKI的特異性和嚴重程度,而不能當作疾病本身的病理生理改變。圖示:腎損傷的原因分析
  • 腎病症候群病程中出現急性腎損傷的原因及特點
    3.合併急性腎小管壞死。 4.呈急性腎損傷表現的急性腎炎或急進性腎炎。 5.合併急性主幹腎靜脈血栓的。 6.合併心悅體性腎炎,一般普遍為I型或者膜性腎病的。
  • 【腎世圖卷】橫紋肌溶解和腎臟損害|橫紋肌溶解|急性腎損傷|肌紅...
    他們觀察了1940年不列顛之戰期間炸毀倫敦時四名受害者的狀況💊 急性腎損傷是橫紋肌溶解的併發症,非常普遍,佔美國所有急性腎損傷病例的7%-10%💊 由於定義和臨床情況的不同,很難確定橫紋肌溶解症候群中急性腎損傷的真實發病率。
  • 科研人員開發出泌尿生殖系統腫瘤診斷和預後的液體活檢技術
    泌尿生殖系統(genitourinary, GU)腫瘤是指發生在泌尿生殖系統上的腫瘤,包括腎癌、尿路上皮癌、前列腺癌等。到2020年,全世界GU癌症的估計發病率將超過200萬,死亡人數約80萬人。目前對GU腫瘤的診斷和監測方法多為侵襲性和/或缺乏敏感性和特異性。
  • 檢測早期腎損傷,這個檢驗指標為什麼備受推崇?
    常用於糖尿病及高血壓患者,用來監控是否有早期腎損傷,尤其是這些患者做尿常規檢查,尿蛋白呈現陰性反應時,更需加做此項目,以確認尿中是否存在微量白蛋白。十、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檢測的臨床意義?1、UACR測定的臨床意義同尿微量白蛋白檢測,反映早期腎病、腎損傷情況。
  • 新冠病毒損傷男人性功能?男性患者請儘早檢查生育力|華中科技大學|...
    doi: https://doi.org/10.1101/2020.02.12.20022418被刪文章提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以肺臟和免疫系統損害為主,但理論上新冠感染還可能造成睪丸損傷。因此,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生殖醫學中心李豫峰教授團隊提醒:感染新冠肺炎的適齡男性,在康復後應進行生育力檢查。
  • JCI:科學家利用TRAP技術捕捉急性腎損傷的早期跡象
    2014年7月16日訊 /生物谷BIOON/--近日,南加州大學幹細胞科學家已經成功設置出一種急性腎損傷疾病信號的捕捉小鼠(TRAP mouse),利用這種TRAP mouse能捕捉到腎功能衰竭的早期跡象,相關描述發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雜誌上。
  • 十年風雨,利刃出鞘——錦欣生殖(01951.HK)旗下深圳中山泌尿外科...
    自2010年建立至今,深圳中山泌尿外科醫院生殖免疫診療科走過十年風雨歷程。從摸索試水到快速成長、從逐漸成熟到業內領先……生殖免疫診療科連若純主任回顧了科室的每一步發展及團隊並肩攻克治療新方向的不懈努力。  生殖免疫診療科深入探究復發性流產和反覆種植失敗的原因,以進一步幫助患者明確病因並制定精準的治療策略。
  • 新冠肺炎患者腎功能異常及幹預方案
    研究發現,入院治療的新冠肺炎患者腎臟損傷(血尿、蛋白尿和腎功能不全)患病率很高;7%的新冠肺炎患者出現急性腎損傷。腎臟損害表現為蛋白尿、血尿、少尿,實驗室檢查可見尿素氮及肌酐升高,腎臟可有CT值降低等影像學改變。 建議這些患者檢查尿常規、尿微量蛋白測定和24小時尿蛋白定量,以及血尿素氮、肌酐、電解質和腎臟B超等影像學檢查,並觀察動態變化。
  • 山東大學科研團隊確認治療急性腎損傷新靶點
    專家認為,這為今後治療急性腎損傷,提供了新的基因靶點。這支科研團隊由山東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易凡領銜。團隊題為《Gpr97通過調控Sema3A信號通路加重急性腎損傷》的論文,已在線發表於《美國腎臟病學會雜誌》。
  • 《在線速遞》人工智慧模型或可預測急性腎損傷
    為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對患者的風險因素進行持續更新和準確預測,並在個體層面上提供儘可能多的背景資料和足夠的時間以採取行動。我們開發了一種深度學習模型,用於對患者病情惡化風險的持續預測。該模型的建立是基於最近的研究工作,模擬電子病歷中的不良事件,並使用急性腎損傷這一常見且高病死率的疾病作為示例。
  • 新冠病毒攻擊腎臟帶來腎損傷,幹細胞或許能夠為你做點什麼
    新冠肺炎爆發以來,一些新冠患者除了呼吸系統損傷外,還伴有腎功能異常甚至腎臟損害。 一篇題為Caution on Kidney Dysfunctions of 2019-nCoV Patients的研究顯示,新冠患者普遍存在腎臟損傷——該研究涉及59例COVID-19患者腎功能的病例研究(包含28例重症病例和3例死亡病例),其中超6成(32/51)患者出現蛋白尿,提示腎功能損傷;CT顯示100%(27/27)的患者腎臟影像學異常。
  • 急性腎損傷的治療手段
    AKI 與 RRT急性腎損傷(Acute renal injury,AKI)是一組常見的臨床症候群群。由於病因不同,AKI 的病理生理機制及病情進展速度各不相同,其治療和轉歸上也相差甚遠。雖然已經有多種 RRT 的模式運用於臨床,如間歇性血液透析(intermittent hemodialysis,IHD),連續性血液濾過以及最近的持續性低效透析(sustained low efficiency dialysis ,SLED),但 AKI 相關的病死率仍未得到明顯的改善,在危重患者中超過了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