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軍缺席抗戰了嗎?「無湘不成軍」,難道只是個傳說?

2020-12-13 樂享趣聞軼事

說起抗日戰爭,許多朋友都會自豪地報出自己家鄉的抗日軍隊名號,比如四川的「川軍」、廣西的「桂軍」、陝西的「陝軍」。

遺憾的是,我們卻很少聽到湖南「湘軍」的抗日故事。

有言道,「無湘不成軍」,曾國藩在湖南創建了湘軍,並讓湘軍走出湖南名揚天下,湖南「湘軍」的後人不會缺席抗日戰爭了吧?

電視劇《戰長沙》劇照

有人會問:「湘軍何在?湖南人怎麼了?」

全民抗戰,湖南子弟兵-湘軍當然不會缺席!

可是,相較於戰史輝煌的四川「川軍」、廣西「桂軍」,湖南「湘軍」在抗戰中的名頭卻並不響亮。

確實,在抗戰期間,湖南軍隊打「湘軍」旗號的時間不太長,在這一點上,湖南軍隊跟四川「川軍」、廣西「桂軍」沒法比。

四川兵裝備落後,軍容差,缺少軍事訓練,這個事兒「地球人都知道」。

可是,從1937年9月起,這支穿著草鞋的貧弱之師走出了四川這個天府之國,雖然歷經磨難,飽受歧視,卻參與了抗戰中幾乎所有的大型戰役。

視死如歸,百戰不屈,霸蠻的四川子弟兵用鮮血和生命重塑了川軍形象,讓四川的子孫後代為之驕傲。

再說說著名的廣西「桂軍」,因為兇猛靈活,打仗不要命,桂軍被稱為廣西「狼軍」,桂軍士兵被譽為廣西「狼兵」。

在八年抗戰期間,廣西徵募士兵及勞工450萬,其中出兵100萬,人數僅次於四川。

在淞滬會戰之上海「血肉磨坊」,面對武器裝備佔有絕對優勢的日軍,60000廣西「狼兵」用血肉之軀築起了一道道鋼鐵城牆。

僅僅3天時間,60000桂軍幾乎損失殆盡,但是卻沒有一個貪生怕死的熊包。

電視劇《戰長沙》片段

那麼,湖南曾經擁有「無湘不成軍」的桂冠,風光無限,為什麼會在抗戰期間默默無聞呢?

其實,在抗日戰爭開始之前,湖南地方軍閥之間的衝突就一直沒有間斷過,爭鬥的結果就是兩敗俱傷。

「鷸蚌相爭,漁人獲利」,蔣介石藉機收編了一大部分湖南軍隊,於是,相當一部分湖南子弟兵就打上了中央軍的旗號,「湘軍」的湖南味兒就越來越淡了。

1937年,淞滬會戰在上海打響,湖南傾其所有,境內所有部隊全部出動。

淞滬會戰期間,從湖南發往上海的總兵力達到了20個師,其中就包括了仍被稱為「湘軍」的湖南地方軍隊。

在上海戰場,湖南子弟兵中流傳著這麼一句話,「要死面朝天,不死變神仙」,不失湖南人的乾脆和火爆;

上陣殺敵前,這些湖南子弟相互道一聲「來生再見」,視死如歸。

會戰期間,國民政府軍委會嘉獎了在上海戰場作戰優異的10個師,其中就有湖南「湘軍」的第15、第16、第19三個師。

電視劇《戰長沙》劇照

同時受嘉獎的還有中央軍第8師,這個師在上海楊行一帶堅守了21天,其前身也是湖南地方部隊。

上海這場戰役打了三個月,來自湖南的「湘軍」傷亡慘重,一些部隊因為傷亡過大,由此被裁撤了番號。

可以這樣說,某種程度上,上海這場會戰成為了湖南湘軍的「謝幕之戰」。

中國軍隊全面撤離上海後,倖存下來的湖南子弟兵被全部編入了中央軍,從此,湘軍的名號也就不再被人單獨提起。

這就是人們逐漸淡忘湖南「湘軍」的根本原因。

但是,湖南子弟卻依舊活躍在抗日戰場,只不過他們不再打著「湘軍」的旗號。

比如,1938年春,湖南人譚道源出任國民黨軍第10軍團軍團長,在臺兒莊戰役中,譚道源所部打了一場艱苦卓絕的阻擊戰。

為阻延日軍磯谷師團南下,掩護國軍主力跳出包圍圈,譚道源率所部湖南子弟勇敢頑強,寧死不退,與日寇反覆絞殺,直殺得屍橫遍野。

譚道源自進入陣地後,五天五夜沒合過眼。

電視劇《戰長沙》劇照

此後,日寇仗著飛機、坦克和大量步騎兵,將譚道源所部逼入絕境,譚道源只能率殘部且戰且退。

激戰中,譚道源所部官兵傷亡殆盡,譚道源和軍參謀長李家白兩人僥倖活命,從屍堆中爬了出來。

湖南是抗戰的主戰場,中日兩軍在湖南長沙、常德、衡陽、湘西等地區共進行了七次大會戰,中國軍隊殲敵數量佔整個抗戰殲敵總數的一半。

但是,有大批湖南子弟永遠長眠在了家門口的戰場上。

當時,國軍通常採取就地招兵的方法來補充兵力,因此,駐防湖南的國軍王牌第74軍,第5軍,包括入緬作戰的中國遠徵軍第6軍,都在湖南招募了大量新兵。

這些湖南子弟在戰場上表現出色,勇敢頑強,以至於日本人曾經這樣哀嘆:「湖南民氣太過強悍,要想徵服中國,除非滅了湖南!」。

說起抗日戰爭的最後一戰,幾乎所有的人都會馬上想到「湘西會戰」。

此戰發生時間是1945年4月至6月間,地點在湖南芷江地區,雙方參戰總兵力28萬餘人,戰線長達200餘公裡。

電視劇《戰長沙》劇照

「湘西會戰」也稱「雪峰山會戰」,是中日兩軍在湖南進行的正面戰場最後一戰。

在王耀武指揮下,中國軍隊掌握了戰場主動權,多個日軍基地被空襲,軍備物資毀滅殆盡,日軍傷亡人數達到3萬人。

此後,中國和日本間大規模的戰鬥基本宣告結束。

兩個月後,日本宣告投降,投降儀式也被指定在湖南芷江舉行。

因此,中國的抗戰被認為是始於東北瀋陽,止於湖南沚江。

在中國那麼多省份中,「湘軍」不如四川「川軍」、廣西「桂軍」的知名度高,淞滬會戰之後也基本不再提及「湘軍」這個名詞。

電視劇《戰長沙》劇照

但是,在捍衛國家尊嚴的抗日戰場上,中國人(當然包括湖南人)同仇敵愾,四川、廣西、湖南、陝西,全國各地一致對外,真可謂:

「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相關焦點

  • 湘軍名將李覺的一生
    說到與紅軍戰鬥過的國民黨將軍不少,湘軍對於圍追中央紅軍更是不遺餘力,這其間表現尤其惡劣的便是湘軍總領、軍閥何鍵、總指揮劉建緒以及下屬的四個師長章亮基、李覺、陶光、陳光中,今天我們說說這個李覺將軍。本身是雲南人,可卻成了湘軍中的一員,保定軍校畢業。李覺是湖南軍閥唐生智的老部下,深得其賞識,是個能打硬仗、巧仗的主。同時又攀上了時任湖南省主席何健,成了其乘龍快婿,而且是長婿。據說何健大老婆生三女,長女何玫,外中內秀。何健嫁女時,男的騎馬,女的坐「生花轎」,另外,男家送了很多聘禮,女家打發了很多嫁妝,在省城長沙,轟動一時。
  • 湘軍與湘菜: 「一品宰相」曾國藩的樸素飲食觀
    曾國藩 在「曾左彭胡」為代表的湘軍人物中,為首的曾國藩出身農家,從小粗茶淡飯、蔬食自甘,主張少食、素食、清淡。他在寫給兒子的信裡說:「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力戒奢華,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貴氣息,則難望有成」。 無需上級三令五申發文件,更無需上面派督查組來檢查,曾氏的節儉成為一種很自然的習慣。來前線視察的欽差大臣曾闖入他的臥室,不覺大吃一驚:農舍般的簡陋居室,散發著酸餿汗臭,而率領十萬大軍的曾帥安然自若,長期生活於此。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湘軍之父」羅澤南
    和那個時代的所有經世派一樣,鑽研洛閩之餘,他還究心匡時濟世之略,天文地理,「無不探其原委」,「百家述作,靡不研討」。羅家世代耕讀,卻無一人仕達,其祖父羅拱詩也沒讀過什麼書,「生平深以不學為憾」,清苦自勵,勤勞重教,對澤南影響最大。有人建議他說,讀聖賢書沒多大用,還不如讓你孫子學門手藝傍身,將來也有個吃飯的門路,老羅嚴辭拒絕:「吾不能以田地貽子孫,獨不能以書貽之乎!」
  • 揭秘國慶閱兵"湘軍方隊":身高要求像選駙馬般嚴格
    昨日,記者利用這位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辦公廳編研室主任回鄉探親的機會,採訪了彭志珊老人,聽他講述了兩次接受檢閱的經過身高要求在1.72至1.78米之間人們常說:「無湘不成軍」,巧合的是,在1958、1959年的國慶節閱兵活動中,有一個由湖南人組成的方隊兩度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部隊接受檢閱。
  • 抗戰期間,川軍做了什麼,為什麼人們總說無川不成軍?
    當時的川軍,軍紀渙散、裝備拙劣,被認為是中國「最糟糕的軍隊」,然而這支處處被人嫌棄的部隊,卻從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開始,幾乎無役不從,足跡遍布主要抗日戰場。據國民政府統計,川軍40萬人出川抗戰,此後8年中,加上各種支援人員共計350萬人,傷亡64多萬人,居全國之首。從「最糟糕的軍隊」到抗戰後期,贏得「無川不成軍」的讚譽!
  • 全面抗戰第1至第50軍分別屬於哪些派系?參加過哪些大型會戰?結果...
    除了第六戰區,在第2次長沙會戰期間,第五戰區奉軍事委員會命令還出動了5個集團軍去破壞該戰區範圍內日軍鐵路、公路交通及攻打據點或詳攻日軍防線。第3戰區奉命也出動了4個集團軍去襲擊該戰區範圍內日軍據點及交通及防線。但這3個戰區參戰部隊都不計入第二次長沙會戰。
  • 二戰日本軍眼中的中國各省,廣東人團結狡猾,上海人精明理性
    日本軍眼中的廣東與上海早在戰爭全面打響之前,深謀遠慮的日本人就向中國派出了大量偽裝人員,用十餘年的時間進行了一系列的實地勘測。在編譯出版的中國各省兵要地誌中,最重要的考察結果是這三個部分:用兵觀察、統治資料和國民性。
  • 無川不成軍:川軍到底多能打?抗日出兵40萬,26萬屍骨埋他鄉
    要知道,四川作為中國的西南後方,日寇從東北入侵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打到四川,前面的各省軍閥相繼沉默,而後方的劉湘卻第一個站出來要求常凱申抗戰。 去往上海打淞滬會戰的二十軍在楊森的率領下經過40多天的行程,於該年10月12日到達了上海,到了上海後立馬被投入到了大場戰役前線。 淞滬會戰的殘酷遠遠超出了川軍的想像,曾經在四川內戰中有鐵軍稱號的二十軍,此時也徹底被這樣的戰場震撼到了,日軍的火力裝備比他們高出了不知道多少個等級。
  • 湘軍創建伊始,曾國藩給皇上的奏摺,玩了一個移花接木的文字遊戲
    1858年,湘軍一支6000人的部隊,被10萬太平軍圍困無一生還。「三河一役」,只是太平軍14年戰爭史上的一次戰役而已。據學者統計,在當時主要戰區蘇、浙、皖、閩、贛、鄂、湘7個省份,死亡了7300多萬人。這比二戰期間,中國3500萬的死亡人數,要多出一倍,甚至超過了全球在二戰當中5500萬的死亡數字。
  • 湖南兩個讀音萌萌又有深厚「背景」的城市,你知道是哪裡嗎?
    這裡是小嶸觀世界,帶你了解不一樣的文化中國湖南,瀟湘大地,簡稱「湘」,下轄的13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獨具特色,各有千秋。省會長沙穩居國內新一線城市名列,南嶽衡山所在地衡陽、毛主席故鄉湘潭、國家工業重鎮株洲、羽毛球之鄉益陽、湘軍故裡婁底、桃花源裡的常德、湘菜之首東安雞的發源地永州。湖南唯一的國際貿易口岸城市嶽陽、湖南最會做生意的城市邵陽、中國最早的國家森林公園張家界、中國女排騰飛地郴州、中國第一古商城所在地懷化、鳳凰古城所在地,湖南唯一少數民族自治州湘西州。
  • 國魂千秋,瞻望抗戰,抗戰應該是屬於全民族的
    太多的橫店抗戰神劇往往給人堅定的印象,就是抗戰中,各類國產武術高手髮型不亂,拳打腳踢,八年抗戰不過是小鬼子備受暴虐的苦難史。昨天,又有一位朋友給我發來了若干著名官家軍史專家的抗戰分析文章。隨手劃拉閱讀,文章無非是羅列數據,引經據典,證明國軍抗戰無能、無力。
  • 打響抗戰第一槍的29軍,鼎盛時達到了10萬人,抗戰後他們去了哪裡
    歌詞寫道:「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二十九軍的弟兄們,抗戰的一天來到了,抗戰的一天來到了!前面有東北的義勇軍,後面有全國的老百姓。咱二十九軍不是孤軍,看準那敵人。把他消滅!把他消滅!衝啊!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殺!」那麼,曾聞名全國的29軍在全面抗戰後怎麼樣了?29軍的前身是馮玉祥的西北軍,在1930年爆發的「中原大戰」中,馮玉祥戰敗了。
  • 中國三個名字讀音相似的城市,都是歷史名城,最早出現於兩萬年前
    石獅市(石:shí 獅:shī 市:shì)石獅(古屬泉州府晉江縣),福建省轄縣級市,由泉州市代管;政府駐地位於湖濱街道,轄7個鎮2個街道。陸域面積157.15平方千米,潮帶間灘涂面積20.54平方千米;行政管轄毗鄰海域面積968.5平方千米。
  • 喋血「安慶」:湘軍「圍點打援」一年多,天京耗光了「有生力量」
    但陳玉成可能忘了,他的主要對手:湘軍和曾國藩,其財稅卻是出自湖南、湖北、廣東、江西、安徽、浙江、江蘇等地,並非是靠湖北和武昌。另外曾國藩只是兩江總督,雖然節制著浙、皖、蘇、贛等四省軍務,但湖北可不在其管轄範圍之內。
  • 國軍戰鬥力最強的二十個軍
    第九名:8軍, 編制:3個整旅(師) ,4萬餘人(成立兵團後2萬餘人)。全美械。 8軍代表人物: 李彌 抗戰中表現優秀的部隊,遠徵軍的主力,榮譽1師更是老兵不死。
  • 抗戰時期,蔣介石讓國民黨軍向八路軍學習,但很快就後悔了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全國各界人士都投入到了抗戰中去,大家都對抗戰的將士們給予了最大的支持。但是,隨著戰事的進行,國民黨軍又漸漸顯露出了腐敗的本質,老百姓也開始對一些國民黨軍漸漸疏遠,馮玉祥將軍就曾經痛心疾首地說:「北伐戰爭時,部隊在前線打仗,老百姓積極在後方送茶送飯;現在部隊在前線打仗,一連幾天吃不上飯,也沒有老百姓管,這到底是為什麼?」
  •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京城,坐擁12萬湘軍的曾國藩,為何見死不救?
    在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京城,開始了到處燒殺搶掠的惡行,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也毀於一旦,難道清政府看不到嗎?特別是坐擁12萬湘軍的曾國藩,也沒有任何的反抗,他真的不怕清朝滅亡嗎?其實英法聯軍在最初登陸的時候,蒙古馬隊就曾進行過反擊。陣陣馬聲和咆哮,看似聲勢浩大,殊不知在列強眼中也只是一個移動的活靶子。英法聯軍只需要只需要揮舞手中的戰刀,這些所謂的清兵就會在炮彈中倒下。
  • 8年抗戰為什麼改為14年,前6年到底怎麼抗日的?
    營長看到日本人來了,不知道他們要幹嘛,就上去交涉,被日本人打死了。結果,中國官兵就開火了,凌晨5點開始的戰鬥,打了一個上午。在南嶺軍營,中國軍人開始也沒抵抗,大炮被破壞了,但是最終忍無可忍,投入戰鬥。這五個小時的戰鬥中,日軍獨立守備第一大隊第三中隊長倉本茂大尉先是遭到中國軍隊的手榴彈攻擊,胸部受了重傷,又被一彈擊中頭部,受傷後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