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用典•漫畫版丨九層之臺,起於累土

2020-12-17 河南日報官方網站

  編者按

  古典名句,是中華文化長河中歷經砥礪的智慧結晶,是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經典載體。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多處引經據典,生動傳神,寓意深邃,極具啟迪意義。河南日報客戶端特推出「學習用典•漫畫版」欄目,用漫畫形式解讀典故,旨在對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引用典故追根溯源的同時,並就其現實意義進行解讀,以期幫助廣大網友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準確理解習近平總書記的思想精髓。

  原典: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

  ——老子《道德經·第六十四章》

  釋義:

  合抱的大樹由細小的幼苗長成,九層的高臺由一筐一筐的泥土堆成,千裡遠的行程須從腳下開始。

  解讀:

  春秋時期,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根據事物的發展規律提出謹小慎微和慎終如始的主張。「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形象地論證了大事都是由小事逐漸發展演變而來的道理。

  老子「大生於小」的思想對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產生了影響。在《荀子·勸學》中,荀子提出了「積土成山」「積水成淵」「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等觀點。

  習近平總書記之所以引用這句話,正是因為其中充滿了大與小、多與少、成與始的辯證思考。在闡明事物發展變化規律的同時,也告誡人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必須具有堅強的毅力,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才可能有大發展、成大事業。正如愚公移山的典故,一筐土一筐土地搬下去,「子子孫孫無窮盡」,就總有達到目的的那一天。

相關焦點

  • 致敬金華好人系列評論 | 九層之臺 起於累土
    致敬金華好人系列評論 | 九層之臺 起於累土 2020-08-03 0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浙大夢想,起於心,成於行!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道德經》老子智慧的闡述了成功之道:想做成一件事,需要點滴的積累,由量的積累到質的變化!就好像我們身邊的那些學霸一樣,可能人家本身就是剛不久名校畢業,學習能力超群或者應試狀態超好的人。然而,我們大多數人還是很難達到「頓悟」,凡人成功,更需要「漸悟」的精神指導,持之以恆前行,踏踏實實積累,不投機不取巧才是真正的應試之道!
  • 工大人物 張莉:九層之臺 起於累土
    張莉身上有著一股令所有女性為之自豪的「不服輸」精神。這種骨氣與魄力,在她學生時代就顯露出來。她不顧他人「女孩子學理科比較困難」的看法,選擇了理科。一方面是出於對理科的興趣,一方面仿佛是要向他們證明「我們女生一樣能學得好」!而這樣一個選擇,也無形中促成了她與數學的不解之緣。
  • 晨語:九層之臺,起於累土,要把這個藍圖變為現實,必須不馳於空想...
    10、印度捷特航空正副駕駛吵架致飛機一度無人駕駛,當時載有324名乘客,兩人已經被停飛調查;11、韓國總統文在寅:對韓國政府不聽受害慰安婦們的意見達成違背受害者意願的韓日《慰安婦協議》(2015年籤署)感到愧疚,作為總統向受害老人們致歉;12、南非一列火車和卡車相撞,目前已造成至少12人死亡,超過260人受傷;晨語:九層之臺
  • 九層之臺起於累土 教材改革略盡綿力
    第三節課《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由孫建新老師和高一(17)的同學們合作完成,孫老師運用學區房的案例引導學生分析市場如何配置資源,市場配置資源的合理性、局限性,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積極性高,師生在交流分享中實現知識生成,情景式教學、活動型課堂,實現了學生全面、辯證思維的培養。
  • 《道德經》六十四章,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我們經常聽到,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這看似是一些勉勵人的話,本質上是對「道」進行的運用。「道」從最不起眼的地方開始,因為是自然產生的,所以哪裡都可以產生。
  • 老子他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社會上有人犯罪,把犯罪的人捕獲,繩之以法,不錯,執法的人很有功勞。但是,真正的大功勞是使人根本不會犯法,這就是法治的道理,出於道家的精神。所以「立法」的目的,能使民眾不會犯法,那就是天下之大法;等到人犯了法再去懲罰,已經是下策,不是上策了。上乘道是「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可是如何做到呢?其中就有大學問了。
  • 「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做人就要接地氣
    我發現如今的人很容易忘本,用我家鄉話通俗地講就是不接地氣,「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這一句話出自《道德經》第64章。大致的意思是「合抱的大樹,生長於細小的萌芽;九層的高臺,築起於每一堆泥土;千裡的遠行,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走出來的。」
  • 天機集團天堂項目系列紀實--九層之臺 起於累土
    《老子》有云: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秋偉業的天堂塔要永世樹立在天地之中,就必須紮下牢固的根基。目前,天堂塔項目正處於重要的地基施工階段。
  • 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各地多措並舉提高基層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新華社北京5月15日電題: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各地多措並舉提高基層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新華社記者 劉夏村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12個全國防災減災日,5月9日至15日為防災減災宣傳周,主題是「提升基層應急能力
  • 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
    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係量變和質變是事物發展的兩種狀態或兩個階段,它們是相互區別、不能混淆的,同時,它們又是相互聯繫、相互滲透、相互轉化的《老子》中所謂「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荀子》中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都說明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量變的積累是質變的前提。其次,質變必須由量變規定其性質和方向。在事物的量變準備、醞釀質變的過程中,往往同時存在著兩種相反的量的彼此較量。
  • 學習用典︱善為政者,弊則補之,決則塞之
    本期《學習用典》解讀:  善為政者,弊則補之,決則塞之  原文:古人說:「善為政者,弊則補之,決則塞之。」  2014年2月,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使用了蘇軾的名句「為國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強調,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決定的,是由這個國家的人民決定的。在根本的問題上,我們要有主張、有定力。
  • 九層之臺起於累土 鳩江小語更進一步
    鳩江區教研室的教研工作部署通過集體的教研活動,不僅促進了教師專業成長,同時也為教師更新教育觀念,相互交流,相互學習,提升水平搭建了廣闊平臺。
  • 【作文365】漫畫作文:基礎決定高度
    有一幅漫畫,畫中兩個人一起築臺,一個快,一個慢,慢的是因為地基深廣。雖然最終他們都站在了牆的頂端,但基礎深廣的人在更高處收穫喜悅時,基礎小弱的人只能在低處望著對方驚訝不解。這正是源於根基的不同。這何嘗不是兩種人生的對比,看似做事快、春風得意的人,未必能笑到最後;看似做事慢、不見成果的人,未必不能後來居上。
  • 楊立新:習近平的用典藝術
    去年,我應人民日報出版社之約,為《習近平用典》一書作典故釋義。 習近平善於用典,精於用典,堪稱用典大家。其用典範圍之廣、數量之大、頻率之高,在歷屆黨和國家領導人中非常突出。習近平古典文學素養深厚,經 史百家,藏諸腦海,信手拈來,揮灑自如。他通過廣泛採擷中國傳統經典名句,巧加點化,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表現力和歷史感;同時,這些典故與其大眾化的語 言配合使用,使得典故運用自然,與文意相得益彰,形成了獨特而富有魅力的語言風格。
  • 博通經史 精釋用典——讀《習近平用典》一書的典故釋義
    最近,由人民日報出版社推出的《習近平用典》一書甫一面世,即好評如潮,首印30萬冊不盈月即預售完畢。該書的典故釋義作者楊立新是我多年的摯友,蒙他惠賜一冊,乘興翻閱, 不由讚嘆他所下功夫之深, 對總書記所用典故詮釋之精,忍不住拍案叫絕。
  • 《習近平用典》篤行篇
    實幹精神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注重落實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習近平總書記在履新之初就向全黨鄭重宣示「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從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把「形式主義」列為「四風」之首,矢志根除虛浮作風;到全面深化改革強調「把抓落實作為推進改革工作的重點」,致力實現改革藍圖,強調實幹、注重落實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鮮明品格。  「不幹,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
  • 向總書記學習用典
    其中第一輯收錄習近平總書記用典135則,第二輯148則。將兩本書結合起來閱讀,我們不僅深刻地體會到總書記用典的精妙意境,更深刻地體會到總書記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和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強烈文化自信。   古人說文章是「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講話、文章、訪談等,形成了獨具個性的風格,人們愛聽、愛讀、愛看,海外媒體紛紛稱之為「習式風格」。
  • 網易雲:數字企業九層之臺,起於「全棧雲」
    原標題:網易云:數字企業九層之臺,起於「全棧雲」 「未來只有一種企業,就是數字企業」,網易雲在今年雲創大會上表示。但如何成為「數字企業」?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企業數位化轉型,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 企業數位化轉型可以分為雲化、服務化、數位化和智能化四個階段。其中,雲化是轉型的第一步,主要是實現資源的統一管控和靈活調度,其次是通過服務化改造,支撐快速開發與部署。而數位化是藉助服務化完善數據分層、分類,結合物聯網應用積累數據,實現一切業務皆數據。
  • 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為何有如此之魅力?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主持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中心播音部主任康輝認為,總書記善於以小見大,從小故事中引發大哲理,讓中國故事歷久彌新。節目中的一個針線包讓康輝難以忘懷。習近平同志當年到陝北插隊的時候,就是個初中生。為了排解對兒子的思念之苦,母親就一針一線地為他縫製了一個針線包,上面還繡著三個紅色的大字「娘的心」。七年知青歲月,娘的心給他增添了無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