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八南河邊路桃花成街景,北京不少背街小巷已是舊貌換新顏

2020-12-19 北京日報客戶端

完成核心區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工作,打造200條示範背街小巷,在城六區和城市副中心創建一批文明街巷。

繼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整治1000個左右村莊的人居環境,並廣泛開展「文明村」、「文明家庭」創建活動。

朝陽區東四環外的八南河邊路,東至十裡堡路,西到退水渠,周邊居民2100餘戶,道路擔負著居民日常穿行、休閒散步的重要功能。

今年下半年,道路一改往日路側停滿車輛、人車混行的狀況,清理了車輛、改造道路、栽上櫻花、桃花等樹種。曾經混亂的背街小巷舊貌換新顏。

2019年,與八南河邊路一樣,許多背街小巷得到了整治提升,變得環境宜居、出行便利。

八南河邊路開啟「美顏」模式 沿河建觀景臺

整治後的八南河邊路

東四環外的八裡莊南裡河邊路,道路一側的護欄上畫著綻放的桃花。

逢花開的季節,這裡路邊栽種的桃花與櫻花,已成為周圍居民的打卡地。於是桃花的元素,也成為這條路的主題。

八南河邊路的西側起點,一塊大石頭上寫著「六裡河畔」,東側終點則由假山作為景觀,將道路分成左轉與右轉方向。人行步道、自行車道、機動車道分別規劃在道路中。

400多米長的八南河邊路,平均寬度5米。道路南側緊鄰二道溝河,北側是八裡莊南裡小區。

這是一個上世紀80年代建成的老舊小區,有居民2100餘戶。因此,八南河邊路擔負著周邊居民日常穿行、休閒散步的重要功能。

「以前這條路停的都是車,道路變得很窄,出來進去的都要跟車搶路。」八裡莊南裡小區一名居民表示,改觀在今年開始出現,先是違停在道路的車輛被清理,進而施劃了紅色的自行車道,重新鋪設了人行步道。「道路也從以往的雙向車道,變成了單行路。現在各走各的路,安全多了。」

除了出行安全的變化,道路兩側的景色也開啟了「美顏」模式。

新建圍牆、大門更換及新建、橋體修復、觀景平臺修復……一系列改造提升之外,在道路東口與十裡堡路交會的人流密集處,一處1500餘平方米的口袋公園修建而成,為往來行人提供休憩場所。改造後的濱河觀景臺,也為居民在河邊遊玩提供了新看點。

與道路整治相對應的,是對周邊老舊小區進行維護改造。朝陽區六裡屯街道辦事處城建科科長秦新兵表示,通過硬體設施改造,有效提升了街巷風貌。「不僅讓居民感受到了背街小巷的變化,也感受到小區內部的環境變化,讓小區內外的環境都變得宜居。」

秦新兵介紹,環境提升後,社區還利用牆體建設文化牆,採用居民喜歡看、看得懂的漫畫、格言、寓言等形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政策法規、道德文化等知識生動活潑地展現在居民面前。一名居民表示,河邊的這條路見證了二道溝河的變化、見證了城市的變遷。「道路從原來的破舊小路,變成了精品背街小巷。」

三裡河北二巷 人車不再混行 出行更加安全

西二環的三裡河北二巷,道路一側施劃著停車位,車輛整齊地停放於此。道路另一側,一米高的圍欄內,人行步道伴著道路向前延伸。

82歲的李延英家住三裡河一區,出行曾是讓她最為頭疼的事情。過去,小區外道路中,人行道被佔的情況比較嚴重,汽車亂停亂放常壓著人行道停車。「我們老人走路都沒有人行道,只能和路上的汽車擠,安全沒有保障。有車來的時候,自己就只能側著身子,車輛與自己擦肩而過。」

巷子一側,則是一所幼兒園,每到早晚接送時間,便出現人車混行的情況。幼兒園一名負責人表示,來接送孩子的家長多是爺爺奶奶,本身歲數都比較大,又帶著孩子,在幼兒園門口這種車多人多的地方經常需要和車搶道走,「尤其是孩子上下學的時候,特別危險。所以我們對園區門口的行人安全一直比較關注。」

國家發改委物業三裡河一區項目部項目經理薛曉輝經常接到居民的投訴,幾乎每天都要應對因為人車混行而出現的擁堵、亂鳴笛等情況。「經常需要有物業的人員在這兒進行疏導。」

在今年上半年,長約一公裡的三裡河北橫街、北一巷、北二巷、北三巷的情況出現了改觀。

月壇街道辦事處城市管理辦公室科長陳昭表示,根據道路的實際情況,與周邊居民反映的問題,開始為這條背街小巷進行「大手術」。

路上分出了專門的人行道,並加裝了隔離欄,汽車不能再佔人行步道。並對人行步道進行加寬,從只能一人通行的寬度再增加60釐米,保證居民的出行便利與安全。

路旁幼兒園一位家長表示,街道著手解決這裡的人車混行情況,家長們受益很大,大家都很贊成。「現在幼兒園門前的道路,包括延伸到居民小區裡的道路,都進行了人行道的重新規劃,大家都感受到了整治過後的便利。」

改變了道路通行問題後,依據居民反映的問題,道路還增加了路燈。並在一塊三角地中,增設了座椅,方便居民休息。「以前這裡被收廢品的佔據著,整治提升後,變成了一個休閒區,老年人在這兒可以曬曬太陽聊聊天。」

上營村 人臉識別進村 提供幫扶崗位

上營村居民搬入樓房,生活環境得到改善

通州區永順鎮上營村,村民都已搬入樓房。上營新村小區大門處,面部識別系統安裝在鐵門一側高約1.5米的柵欄牆上,地面上一個紅線劃出的區域內寫著人臉識別區字樣,上方有一個攝像頭。

不久前,小區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從此居民進入小區不再需要用鑰匙,只要站在人臉識別區內,抬起頭將臉湊上去看著攝像頭,鐵門就自動打開,前後不到3秒鐘。

「買菜回來了拉著小車走著,到這兒自己一掃臉就開了。」上營村村民牛福來表示,新系統安裝提升了居民出入的便利性,「一抬頭咱就進門了,刷臉就這麼靈。」

該小區物業管理人員王福生表示,以往小區內貼小廣告的情況防不勝防,新系統安裝後小區安全方面提高很多,貼小廣告的現象也杜絕了,居民生活的環境得到了改善。

進了小區的門,「首都文明村」的牌匾,就懸掛在上營村中。如今,這裡更像一個城市社區,環境乾淨整潔,休閒娛樂區、林蔭步道都吸引著許多村民樂享其中。

在上營村,提供物業保潔服務的則是來自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烏丹鎮牌樓溝門村的11名村民。通過勞務輸出的形式,他們在上營村成為服務員、保潔員。上營村黨支部副書記曹海紅表示,作為對口幫扶對象,專門為他們提供了工作崗位和免費吃住,目的就是幫助他們儘早脫貧。

整治應重細節 尚缺配套設施

整治提升背街小巷使得許多居民的生活環境變得更加宜居,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同樣在採訪中,也有居民提出了新的期盼,希望在整治後能夠更好提升背街小巷的細節。

有居民表示,在背街小巷整治中,可以增加綠化面積,並整理凌亂電線消除安全隱患,同時修補下水井蓋避免行人磕碰,增加人行道隔離,避免汽車佔用人行道停車。

也有居民表示,部分已經整治的背街小巷中缺少公共服務設施,比如座椅、欄杆、路燈等物品。可以在街心小公園、街道旁的樹池處增加座椅,方便路人休息。同時,可以利用部分空間增加休閒設施。「讓整治後背街小巷能夠提升品質,不僅僅滿足居民出行的需求,在秩序好起來的同時,也讓它美起來,讓居民不需要走太遠就能找到休閒、聊天的場所。」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趙喜斌 文並攝

流程編輯:孫昱傑

相關焦點

  • 背街小巷改造完成,曲江「售後服務」來了!
    「背街小巷改的效果到底如何?聽聽改造背街小巷周邊市民怎麼說12月18日-20日,曲江新區對轄區內13條改造完成的背街小巷進行走訪並發放調查問卷,共完成調查800餘份,市民們針對街景綠化、建築物外立面、城市家具、架空線纜落地、街巷文化等多維度進行評價,並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 北京通州:彰顯文明風尚 打造副中心特色背街小巷
    牆壁上的彩繪講述著大運河的歷史,因地制宜的口袋公園拓展了市民的休憩空間,宜居宜遊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街巷讓人流連忘返。蛛網一樣的架空線逐步改造入地,私搭亂建被一一清理,疏朗有致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街巷令人神清氣爽。2017年開始,通州區委區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總體工作部署,將第一輪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動開展得有聲有色。
  • 背街小巷整治:讓老城區變「新社區」
    然而,隨著城市的漸變和商業的發展,不少「街市」漸漸成了舊巷,道路破損、積水深坑、視線昏暗、擁堵難行……越來越多的問題困擾著周邊群眾的生活。今年,背街小巷綜合整治被納入民生實事,市住建部門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服務宗旨,積極統籌協調,克服疫情和天氣影響,強力推進背街小巷的「深度美顏」,讓人民群眾共享城市建設的成果。
  • 背街小巷換新顏 文明創建記心間
    而背街小巷,更是城市的「裡子」,代表著一座城市的顏值、文化和溫度,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裡子」好才是真的好。經過「雙城同創」持續發力,我市很多背街小巷進行了綜合整治提升,小巷也亮起來、美起來,擁有了「高顏值」。 談起背街小巷改造,不得不提一條老街——育才路。
  • 泗洪歸仁鎮:採取「3+3」工作法 全力推進「大幹三十天 舊貌換新顏」
    中國江蘇網12月8日宿遷訊 為深入貫徹落實泗洪縣委、縣政府「大幹三十天 舊貌換新顏」工作部署,歸仁鎮採取「3+3」工作法,重點對元旦前「五大行動」集中整治工作再推進、再提升。集鎮區居委會聯動城管環衛,採用上、下午定崗定責的工作方式,常態化清理背街小巷環境衛生,清理店外店、隨意停放、白色垃圾等,同時,對鎮區小區內部樓道口、巷口雜物堆放、電動車不規範充電等問題全面排查清理;集中居住區常態化保潔,組織人員及時清理雜物堆放、清運生活垃圾、清整五美庭院,提高整治標準,提升整治效果;自然村莊及主要道路兩側落實旱廁拆除到位、閒地利用到位、溝塘清理到位、路園分離到位、雜物清整到位「五到位
  • 環衛考評回訪晉江永和鎮 旦厝村「舊貌換新顏」
    喜的是,之前一直原地踏步的環衛「低等生」旦厝村終於「舊貌換新顏」,整改有了明顯的成效;憂的是,力爭村房前屋後多扣分「重災區」,不僅主幹道保潔不到位,衛生死角更是頻頻現身。­  走進旦厝村,主幹道上乾淨整潔,兩側垃圾桶擺放規整,原先發黑髮臭的水溝經過大動作「整容」變得清爽許多,與之前回訪的「髒亂差」場面相比,有了較大的變化。
  • 西安背街小巷大變身!一起去打卡吧
    近幾年西安的背街小巷越來越美了其中不少成為市民遊客的打卡地小布找尋了幾處一起去打卡吧皇城西路南起西新街、北至西五路,全長650米,以「超級瑪麗」為主題,實施了800平米的牆面塗鴉美化。沿街牆體以藍色為主色調,模擬遊戲關卡情節進行塗鴉,原本略顯陳舊的牆面,煥然一新、逸趣橫生。不少市民說,從這裡走過,感覺像在通關一樣。
  • 刀郎舊貌換新顏 新專輯混音成Remix惹爭議(圖)
    //W3C//DTD HTML 4.01 Transitional//EN>刀郎舊貌換新顏 新專輯混音成Remix惹爭議(圖) 刀郎舊貌換新顏新專輯混音成Remix惹爭議(圖)
  • 黃陂「靠杯」文化街舊貌換新顏
    黃陂「靠杯」文化街舊貌換新顏 胡沛 徐文婷 蔡早勤 實習生 肖秋月剷除3000平方米油汙「牛皮癬」黃陂「靠杯」文化街舊貌換新顏本報訊(通訊員 胡沛 徐文婷 記者 蔡早勤 實習生 肖秋月)昨日,在浙江工作回到黃陂家鄉探親的方先生感嘆:「這裡的髒、亂、差不見了,潔、亮、美回來了」。
  • 背街小巷成風景
    如果說通衢大道構成一座城市的骨架,那麼背街小巷則是城市的肌體,細微之處更能真切體現一個城市的形象,與廣大市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自創文以來,我市深入推進背街小巷的整治提升工作,給市民營造了整潔舒心的居住環境。
  • 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爵士樂學院教室舊貌換新顏 打造國內頂尖排練廳
    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爵士樂學院教室舊貌換新顏 打造國內頂尖排練廳作者:圖/卞世超 文/常穎 來源:北音新聞中心 點擊: 發布時間:2016年08月31日摘要: 2016學年開學伊始,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爵士樂學院排練室舊貌換新顏,打造成為國內頂尖的爵士樂排練廳,兩間教室共計180平米,裝修及設備造價上百萬,配備了YAMAHA三角鋼琴,Roland RD800頂級電鋼琴,Mark Bass、Marshall、羅蘭等頂級音箱品牌。
  • 恆昌商業街華麗蛻變 30年老街巷舊貌換新顏
    商業街南路,正進行道路前期平整工作。  果然是舊貌換新顏,這些問題不見了。在恆昌商業街北路,一輛重型軋路機正進行道路鋪設,工程已接近尾聲,各種機動車輛及非機動車輛可自由行走,道路開闊了很多,各家商鋪門前沒有隨意停放的車輛,沒有隨意堆放的雜物。"這條道路修得真及時,道路比以前清靜多了,也沒有影響生意。"一家超市老闆翁先生讚不絕口。  地面上看不到隨後丟棄的生活垃圾,商鋪門前車輛排放整齊有序。
  • 永州零陵機場候機廳廣場舊貌換新顏
    提質改造後的候機廳前廣場舊貌換新顏,以嶄新的面貌為「十一」黃金周乘機旅客提供舒適優美的環境,助力「旅遊升溫」戰役。此前,機場候機廳前廣場公共區域的綠化和亮化於2001年通航前布局和建設,設計標準低,樹種、草坪等品質、品相不佳,燈光布局不合理,綠化和亮化整體水平不高。此次提質改造主要針對機場公共區域綠化和亮化,改造總面積近15000平方米。
  • 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換出居民幸福家園
    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換出居民幸福家園 2020-10-04 14: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兒童樂園「舊貌換新顏」:找回北京孩子的童年記憶
    找回「八零後」「九零後」北京孩子的童年記憶——兒童樂園「舊貌換新顏」本報記者 孫亞慧 文\圖北京市西城區北辰路9號院,安華橋旁,是中國科技館「老館」的所在地,這裡的兒童樂園曾經承載了許多北京孩子的童年記憶,球幕影院「大圓球」也是北辰路上當之無愧的地標
  • 「背街」不亂「小巷」更美
    記者從區城管委了解到,2020年,海澱區圍繞「十無一創建」標準,推進實施110條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整治提升,其中達標類70條,精治類40條。髒亂的背街小巷退出了居民的生活圈,改造後的街道除了靚麗更有文化氣息。
  • ...老家記憶」都搬到街邊兒,信陽平橋老城換新顏處處都有微景觀
    平橋區城管與園林綠化管理所所長岑建際向記者介紹,平中大街,北起南京路,南至平橋大道,總長3.17公裡,是貫穿平橋城區南北的主幹道,從2018年年底開始著重打造,分為綠化升級改造、牆體改造、街景改造三個階段尤其是今年國慶節期間,屬於街景改造一部分的56米文化長廊正式完工,成了平橋城區新晉的網紅打卡地。
  • 朝陽區農光路北側:百米背街小巷成了無照菜販據點
    無照攤販佔據了街道兩側百米背街小巷成了無照菜販據點拍攝時間:2018年3月26日早8時整拍攝地點:朝陽區農光路北側東側街巷邊的商鋪也隨意佔道經營朝陽區農光路北側東側有一條長約百米的背街小巷,記者由南向北走進小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右側路邊幾家經營蔬菜和副食的商鋪。
  • 「文化+旅遊+城鎮化」推動甘坑客家小鎮舊貌換新顏
    如今,甘坑客家小鎮已舊貌換新顏,曾經破敗的廢棄小巷培植出人文風情濃鬱的「清新巷」,既保留了客家原住民老宅舊貌,又賦予其全新的旅遊觀感。
  • 小區舊貌換新顏 居民生活更舒心
    小區舊貌換新顏 居民生活更舒心 2020-10-09 20: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