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月球的形成史,觀測月球遠端,月相的形成

2020-12-23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月球:月球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是地球上唯一的天然衛星,也是人類造訪過的唯一天體。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的太空人首次登上月球。

圖片來源:伽利略任務,噴氣推進實驗室和美國宇航局

滿月。當伽利略號宇宙飛船向外太陽系進發時,傳回了這張月球的圖像。圖片底部清晰明亮的射線坑是第谷撞擊盆地。月球形成於46億年前,與地球形成的時間相同。它的直徑為3476公裡,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為384400公裡,即1.3光年。繞地球一周需要27.322天,它的質量是地球質量的1.23%。

月球有一個小的富含鐵的核心,主要由巖石組成。月球的表面布滿了隕石坑,是在太陽系形成後約5 -7億年的年輕時期,小行星撞擊造成的。持續到大約20億年前的火山活動是導致玄武巖熔巖浮冰淹沒地表、冷卻並凝固成平原的原因。這些平原被稱為「海」,雖然它們沒有水。月球不僅缺水,而且沒有永久的大氣層。月球表面的引力只有地球表面引力的六分之一。這種力量太弱了,無法在月球周圍永久保留一層氣體。然而,月球表面有一個非常輕的臨時大氣層,由鈉和鉀組成,能夠不斷地補充太陽風。

圖片來源:伽利略任務,噴氣推進實驗室和美國宇航局通過每日天文圖發布

多彩的月亮。這張照片是伽利略號宇宙飛船經過月球時拍攝的。它是由三種不同顏色的圖像合成的,用誇張的配色來強調構圖的差異。藍色區域富含鈦,橙色區域少鈦,紫色區域少鐵。

地球和月球之間的潮汐力減慢了月球的自轉速度,直到月球與地球的軌道被鎖定。因此,月球總是保持其表面的同一面面對地球。當月球繞著地球運行時,整個月球面向太陽的那一半是被照亮的,但我們能看到的這一半被照亮的部分是變化的。因此,月球似乎改變了形狀或相位。月球的遠側又時被照亮,有時處於黑暗之中。因此,把月球遠側稱為「月球的陰暗面」是不正確的(抱歉,平克·弗洛伊德)。

圖片來源:美國宇航局,阿波羅16號全體太空人

月球的遠端。阿波羅16號月球東側和遠側的米制照相機圖像。圖片左下角顯示了從地球上可以看到的月球的一部分。在邊緣8點位置的黑暗區域是危海邊緣,在它右邊的是月球陰暗面。右上角的區域顯示了月球遠端巨大的隕石坑。月球的直徑為3475公裡,圖中10點30分方位是月球的北面。月球潮汐的其他影響是減緩地球的自轉,增加月球軌道的大小。

因此,月球比它現在的位置更接近地球。現在人們認為,月球是在太陽系形成的最後階段,地球和火星大小的天體碰撞後,碎片重新堆積而成的。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月球的平均密度更接近地幔的密度。

圖解:在阿波羅8號任務,於1968年的聖誕夜從月球看見的地球。非洲在日沒的邊界線上,美洲在雲層之下,在邊界線末端左邊的是南極大陸。

新月是地球、太陽和月球大致排成一線時形成的。在地球上我們看不見新月。四分之一月是月球可見面的二分之一被照亮時形成的,這發生在新月形成後一周左右。在新月和滿月之間,據說是漸盈的時候。在四分之一月和滿月之間的這段時間,當我們看到月亮兩半邊都凸出時,它是凸月。大約一個星期後形成滿月的最後一個四分之一,這時可見的那一半就被照亮了。月相從滿月到新月,月亮逐漸虧缺。通常當月亮升起或落下的時候,它看起來比在當空的時候要大。這種明顯的尺寸增長是一種視錯覺。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Phy-ray- curious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人類月球日,月相腕錶致敬
    51年前的今天,一個美國人邁出了「自己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他就是第一位登上月球的著名太空人阿姆斯特朗。於是這一天,被定為「人類月球日」。人類月球日,就在今天。一起看看腕上月亮吧浩瀚的太空承載了人類探索的熱情,神秘的月球寄託了人類對未知的嚮往。探索月球,可以說是人類現代科學文明進步的開始。格拉蘇蒂原創精緻的月相腕錶,用手工精心打磨的月相顯示盤,搭載的月相複雜裝置可以讓人於腕間隨時掌握月球陰晴圓缺的動態變化,同時作為精美的腕錶裝飾讓佩戴者感受浪漫的時計藝術。
  • 月球上被稱為「月海」的陰影區域,它們是如何形成的?
    17世紀時,著名的天文學家、物理學家伽利略觀測到了月球表面這些陰暗的區域,如同地球上的海洋一般,而且所佔面積巨大。科學家們雖然將其命名為「月海」,實際上,這個名字卻並不符實。因為這些區域不但不是海,而且連一滴水都沒有。月球上被稱為「月海」的陰影區域,它們是如何形成的?
  • 月球有陰晴圓缺的月相變化,那麼月球上看地球會有怎樣的變化呢?
    而像地球那樣的行星和月球那樣的衛星本身是不發光的,所以在遙遠的距離上幾乎是無法看到行星和衛星的,在天文觀測中,對於遙遠星系中行星的發現,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通過直接觀測發現的,而是通過「掩星法」來推測的。
  • 月相盈虧與月球相位預測
    月相盈虧與月球相位預測 生活出行 大小: 50.2 MB
  • 月球到底為啥值得探索
    月球 (圖片來源:上海天文臺) 為什麼說「月有陰晴圓缺」 月相已經被觀測了上千年,古詩中寫的「月有陰晴圓缺」就是描述了這一現象月相甚至是早期曆法的基礎。那月球真的每天都會改變形狀嗎?當然不是,這只是太陽、地球和月球之間的光影魔術而已。 月球本身不發光,我們之所以會看到月光皎潔,其實是月球表面反射太陽光的結果。被太陽照亮的、或者反射太陽光的,幾乎是月球表面的一半。月相的變化其實是由於月球相對太陽、地球的位置不同而造成的。
  • 月球 基礎入門知識 By 國家地理,附視頻詳盡解釋
    月亮是由什麼製成的,它是如何形成的? 了解月球的暴力起源,月相如何塑造最早的日曆,以及半個世紀前人類如何首次探索地球上唯一的天然衛星。月球,即地衛一,俗稱月亮或月,古稱太陰、玄兔、嬋娟、望舒等,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並且是太陽系中第五大的衛星。
  • 科學家:月球形成的四種最佳理論,到底是什麼?
    在19世紀,查爾斯·達爾文的兒子喬治推測,月球是由地球的過熱旋轉核心噴射出的物質產生的。物質在空間中冷卻並融合成一個軌道體 - 月球。2.共形論理論。這個理論認為地球和月球都是由同一種材料同時形成的,而不是地球的產物。根據這個假設,當地球由宇宙塵埃形成時,附近的月亮也由同一個塵埃在不同的地方形成。這說明了月球相對於地球的位置。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地球和月球都有類似的物質。
  • 嫦娥四號:人類第一顆軟著陸月球背面的探測器
    嫦娥四號是中國探月工程的第二階段的太空飛行器任務,它於2019年1月3日實現了月球遠端的第一次軟著陸。通信中繼衛星鵲橋於2018年5月21日發射,6月14日至地月拉格朗日L2點軌道。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於2018年12月8日發射升空,並於2018年12月12日進入月球軌道,然後降落在月球的遠端。
  • 地球上的月相是新月的時候,在月球上看地球就是明亮的圓盤
    月相的變化每一天都會發生在地球上這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但是我們似乎很少或者沒有看到過新月,為什麼新月的景象這麼難得呢?多少天文愛好者為了看一次新月可謂是大費苦心可能最後都沒有看到新月的模樣,我們來了解一下為什麼新月的景象如此難觀測到。
  • 我們現在是否理解為什麼月球的近端和遠端看起來如此不同?
    月球被潮汐鎖定在地球上,因此在進行太空飛行之前,我們只知道一側。但是現在我們知道了確實是不同的。隨著太空競賽的升溫,美國宇航局派出了一系列月球軌道器,在阿波羅飛行任務之前檢查月球。1966年和1967年,月球人造衛星1至5被送入月球。這些衛星的主要焦點是著陸點,但月球人造衛星4拍攝了月球遠端 95%的照片。
  • 天文觀測應用MOON:實時播報月球圓缺狀態
    對於天文愛好者來說,這個小軟MOON提供了每一天基本的月相變化,以及下一個新月滿月的時間,最贊的還數畫面,一幅月球在太陽照射下的形態,似動又似靜止,一種宇宙的蒼涼之感油然而生。實時播報月球圓缺狀態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古人對月相圓了又殘,殘了又圓的形態賦予了比純科學更有深度的人文情懷。
  • 月球的月相變化高清視頻,相當震撼值得收藏!
    月球的月相變化高清視頻,相當震撼值得收藏!-14 12:41 來源:巡天獵手孫國佑 原標題:月球的月相變化高清視頻
  • NASA公布月球重大發現:在陽光照射的月球表面發現水
    它的能力使它幾乎能在地球大氣層內所有的水蒸氣之上飛行(能夠觀察到一些被大氣層攔阻不能被地基設備觀察到的紅外波長),並且飛行至地球表面上的任何一點進行觀測。
  • 史上最清晰月球表面!加州天文攝影師通過堆棧數萬張月相圖合成
    加州知名天文攝影師安德魯·麥卡錫(Andrew McCarthy),日前通過捕捉月球在不同月相狀態下的照片,並將這些多達數萬張的圖像,疊圖合成一張細節極為清晰的月球隕石坑照片。而貼文中的照片正是他歷時兩周使用專業的ASI1600MM和Celestron edgeHD 800器材,拍攝了數張月相照片,再通過計算機技術堆棧這2萬張真實的月球原始照片才完成。根據外媒報導,攝影師麥卡錫所攝的月球隕石坑照,可說是有史以來最清晰的一張月球照片,照片上的月球看起來異常清晰且十分壯觀,各種大大小小的月球表面、隕石坑和細節等,都被完整地呈現出來。
  • 月球的「眼睛」!生日快樂!
    10年前的今天,2009年6月18日美國東部時間下午5點12分,在美國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41號發射場,LRO正式發射,這是美國一枚發射至月球軌道的無人宇宙飛船,它將幫助人類完成地球外層空間探索計劃,包括繞月飛行並提供人類登月探測器著陸地點,以及繪製月球表面的三維地圖以便人類更好地探測月球!
  • 2017未讀月相歷(附NASA所攝月球3D效果圖+信息圖+DIY收納盒+精美4...
    2017未讀月相歷(附NASA所攝月球3D效果圖+信息圖+DIY收納盒+精美4色螢光貼紙) 56.6元 2016年12月16日 11:44作者:價格網編輯:網絡
  • 月食和月相傻傻分不清?專家教你看圖識天相
    「你看,月相過程中,不管月亮身型如何變化,月牙兩端形成的圓弧都是同樣的約180度;而在月食過程中,這一弧度要麼大於或小於180度,只有在一個瞬間是180度。」馬勁說道。不同的弧度源自兩者不同的形成原因。我們先來看看月相是如何形成的。月球本身不發光也不透明,人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是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月球公轉、月相、地月系統)
    【2020年高考上海卷,第19題】知識點1、月相月相,指的是人們站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的各種圓缺形態月相的變化,可以依據「上西下東」的規律,即「亮面」在西面,則為農曆的上半月;在東面則為下半月。圖1 月相的變化規律2、
  • 月食和月相「傻傻分不清」? 專家教你看圖識天相
    兩組圖片中,用虛線勾勒出了月球表面陰影的弧線。   「你看,月相過程中,不管月亮身型如何變化,月牙兩端形成的圓弧都是同樣的約180度;而在月食過程中,這一弧度要麼大於或小於180度,只有在一個瞬間是180度。」馬勁說道。   不同的弧度源自兩者不同的形成原因。我們先來看看月相是如何形成的。月球本身不發光也不透明,人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是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
  • 「玉兔2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發現奇怪淺色巖石
    圖片來源:CNSA/CLEP/Our Space中國的「玉兔2號」月球車在最近的月球遠端探測活動中發現了一些相對年輕的巖石。據報導稱,在2019年12月的第13個月球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拍攝到了月球表面散落的淺色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