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男人的自卑,你需要打破「我不行」的聲音,去重新定義自己

2020-12-22 小朋的院落

30歲的林先生從大學畢業後就開始不斷的尋找工作,5年過去了,他換了好幾份工作,在任何一家單位呆的時間都沒有超過一年。

5年的時間裡,他在不斷的證實著一件事:我不行!這三個字他太熟悉了,甚至可以說陪他從小長到大,他也早已對此深以為然。

每當他想要做一件事時,他的內在就會有個聲音跳出來對他說:「你不行的,你幹不好的」。他要非常用力才能夠抵抗住這種聲音往前走,只是「你不行」這個聲音太強大了,它總是會不斷的跳出來,把林先生一次又一次的拍下去。

「你不行」到底從何而來?

林先生說,小時候他的媽媽總會對他說「你不行,你幹啥都不行」這類話。甚至在他還沒做一件事之前,媽媽就已經認定他不行了。在媽媽眼裡,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這讓我聯想到自己,小時候家人總是說我笨,說我懶,說我的手就像假的一樣。這對我的影響是我很怕幹活,幹活時總感覺到有一雙眼在盯著自己,有一個巴掌即將落在自己頭上。不到萬不得已我是不會幹活的,因為那太危險了。

孩子從出生開始,父母就在他身上投注了很多你這裡不行或那裡行的眼光。無論是行還是不行,大多數孩子都會趨向於去認同父母給自己的定義,並照著這個最原始的定義模板發展下去。

比如,我妹妹的喜歡做家務,就是被父母誇出來的。她從小就被家人誇勤勞、家務做的好,越誇她幹的就越起勁兒。而我被誇懂事、聽話,我也照著這個方向發展。

我在家很少做飯,面對自己不擅長,且總是會迎來批評的事兒,我都不會做。做了撈不到好處,反而還被批評,這樣的事太不划算,所以我也越來越懶了。在我看來被說懶,也好過被說笨。懶就是懶得做,起碼還是藏著有很多可能性的。笨不一樣,笨就好像是一件鋼鐵外套,穿上去就很難脫下來了,它是對一個人能力和智商的嚴重碾壓。

一個人從小就在家庭中學會了屬於自己的生存策略:父母認為我是什麼樣子,我就活成什麼樣子。

父母給孩子貼的標籤,就像是一件外套,被孩子穿在身上。那也代表著父母對孩子的關注,無論是好的還是不好的,有外套總比什麼都沒有要好。

像我還是幸運的,好歹家裡人還會偶爾誇幾句。但並不是所有孩子都有機會被誇,有一些孩子就是穿著父母製造的「你不行」牌鋼鐵外套長大的。成年之後他要脫掉這件外套,就顯得異常艱難。

如何打破「我不行」的聲音

1、在新的關係裡認識自己

有一個詞叫成見,它指的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形成的固定的認識。兩個人相處的時間越久,成見也就越深,彼此之間形成的固定化認識也就越難以被打破。

父母和孩子就是一段深刻的關係,這段關係裡的成見也和他們的關係一樣深刻。「我不行」就像是父母給孩子打造出來的一件外套,但那件外套太舊了,早該脫掉了。

拿我自己來說,有一天我對老公說我覺得自己太懶了,他就對我說其實你一點也不懶,你看你工作起來多勤快呀,單位有什麼事恨不得第一個衝上去。我一想還真的是啊!從此,我再也不拿懶定義自己了。

這就是在新的關係裡形成的新的自我認知,一個人與同學的關係、朋友的關係、同事的關係,相對於和父母的關係來說都是新的關係。在新的關係裡人們更加容易打造出新的自我標籤,這個新的標籤就像是你的新衣服。它會比從前的更合身,更舒服。

2、把他人給的標籤還給他人

當一個人總是從外界那聽到「你不行」的聲音時,他就會把這種聲音內化成「我不行」!

但你不行的這個聲音,真的具有參照標準嗎?這個標準在誰那裡?其實如果仔細去辨別的話,你會發現大多數的「你不行,你幹不好」都只是一種主觀假象。

這個時候,你就需要把對方的聲音和自己的感覺區分開來。你說我不行,那是你的認知,我行不行不由你說了算!

同時去思考一個問題,我怎麼才能行,我想在哪方面行?我會給自己多久的時間讓自己行?我願意為這個行做些什麼?

為什麼我會建議大家思考這個問題呢,因為「我不行」的這種感覺實在是太難受了!稍不留神人們就容易陷入其中不能自拔,一系列過去的挫敗體驗一一浮上心頭。這個感覺也是極為內耗的,帶著這種感覺上路的話,就如同身上穿了一件沉重的鋼鐵外套,舉步維艱,想成功難上加難。這些思考題可以幫助你從「我不行」的外套裡拉出來。

這也像是一個人出「殼」的過程,「我不行」它既是一個自我定義又是一個殼,因為你害怕受挫,害怕受傷,害怕被批評,就甘願讓自己躲在「我不行」的殼子裡。

假如你認可自己這樣也就罷了,但大部分人並不認可自己這樣的,你還是會想著在這個世界上有所成就,去發揮自己的價值,去證明自己「行」!

正如著名的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的,任何人在正常情況下都有著積極的、奮發向上的、自我肯定的無限的成長潛力。

成長就是一場不斷脫殼的過程,一次又一次的將舊的殼脫去,再給自己穿上新的適合自己的殼。

3、持續學習,在某一領域深耕,不行也能行。

沒有人天生就處處都行,也沒有人天生處處不行,你一定要找到一個點,讓自己落地生根,才能增加你心裡對於「我行」的確認感。

如何落地生根呢?

找到你的興趣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光有興趣還不夠,你要找到在這個領域能指引你前進的老師。有了老師指路,如果你還勤奮好學,再不斷的實踐所學,去輸出的話,要不了幾年你就可以在這個興趣領域擁有自信和話語權了。

怕就怕在,一受挫,你就回到「我不行」的殼裡了。長此以往,你也就真的「不行」了。一定要抵住「我不行」的聲音,再多堅持堅持,這個階段也就可以過去了。

這個過程像極了竹子,竹子用了3年的時間,才長了3cm。 從第四年開始,成長速度驚人,僅用六周的時間就長到了15米。這驚人的長速要歸功於在前面的三年裡,竹子花了很多力氣將根在土壤裡延伸數百平米。做人做事也是這樣, 不要擔心你此時此刻的付出看不見結果,因為這些付出都是在為自己紮根,根基紮實穩固了,才有後面的長勢喜人。

如果在一個領域裡,你沒有像竹子一樣堅持紮根3年,就沒有理由說自己「不行」。如果你不行,要麼是你紮根不夠深,要麼是你還沒有挖掘出你真正的資源在哪裡。

文章作者簡介:從朋朋,二級心理諮詢師,在心理圈摸爬滾打11年,曾幫助500+人釋放情緒、傾聽內心。擅長情緒情感諮詢、婚戀諮詢、個人成長諮詢。

相關焦點

  • 男人深愛你的信號:自卑
    真愛改變了習慣,也重新定義了每個人的生活。 如果說喜歡一個人是本能,那為愛付出便是發自內心的覺悟。深陷愛情時,我們的萬千努力,只為換來另一半的認可與笑容。 男人深愛你的信號:自卑 最初的愛情,是互相吸引、互相傾心的結果。
  • 30歲女人喜歡什麼樣的男人?
    30歲,是女人人生中的一道分水嶺,逐漸走向成熟、理性和獨立。想要得到她們的青睞,無疑要先搞懂她們的追求。30歲女人喜歡什麼樣的男人?前段時間,恰巧有一30歲女性朋友託我幫她留意合適的對象,就聊聊她的擇偶標準吧!第一,看起來很乾淨的男人。
  • 我是成熟男人任嘉倫,30歲之後我不喜歡可愛的東西了
    不管是在《嚮往的生活》裡還是在《親愛的請放鬆》裡,任嘉倫都自覺地認為30歲之後就應該是個很成熟的男人,他對自己的要求一向都很高,只是我覺得他太過於苛求自己了。有點遵從30而立40不惑50忘背60知天命70古來稀的這麼個心理路程。《親愛的請放鬆》裡他和張大大吃飯時聊天,張大大說我30歲之前蹦迪啊熬夜啊都沒什麼,但現在熬一個大夜就不行了,你覺得你30歲之後有什麼變化,他說一是身體沒有之前好了,二是不太喜歡由內向外散發一些可愛的東西了。
  • 心理學:男人一旦頻繁有這三個行為,十有八九很自卑
    一號:劉女士 25歲 和別人見面總是不自覺低著頭我男人已經27歲了,我剛剛參加工作,他已經參加工作好幾年了,但是我發現他總有個特點,說話總是低著頭,甚至走路的時候也一樣是低著頭,很少會和別人去正視。我覺得這對他未來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 心理學:頻繁做這3個動作的男人,十有八九很自卑
    這兩種都不利於自己長遠的發展,尤其是對於自卑的人來說,往往會錯過很多機會。陳丹青在《談話的泥沼》中說過一句話:我最怕看見年輕人自卑,可是我們的教育就是讓你越來越自卑。今天我們就用心理學的知識分析,生活中頻繁有這三種動作的男人,十有八九都很自卑。
  • 男人既自信又自卑
    男人的自信在事業上更有吸引力。比如毛澤東的《二百年自信人生,水擊三千裡》;嶽飛的《直奔黃龍樓,與你同飲》;周朗的《談笑風生,桅杆和舷窗飛去》;李白的《自然資源有用,千金歸來》但自信的人並不總是自信的,他們也不總是自信的。正如古人所說,如果我們做了什麼,我們就不會做。同樣,如果你有信心,你就沒有信心。
  • 如果你很自卑,請逼自己去做這5件事
    現在的我真希望能回到過去,抱抱10幾歲的自己,告訴她:你很好,你是值得被愛的存在,你不需要什麼都達到別人的要求才能得到愛,你只需要去努力探索自己的想法,然後把它們實現,活得開心快樂一點。接受自己並不意味著不能改變,若你想要另一種美, 那麼能不能在接受自己的前提下,去健身鍛鍊,靠近內心期待的自己。2.不要怕眼神對視,不要怕展現自己自卑和自信的女孩,你真的從她們的眼神和姿態中就能看出差別。自卑的人往往眼神閃躲,整個肢體收縮,希望淹沒在人群中,被別人盯著看的時候渾身不自在。
  • 男人20/30/40歲啪啪時有什麼區別?
    這個姿勢給男人的刺激相對不會那麼直接,因此也一定程度上便於讓他旗幟持久飄揚。愛愛過程中,如果他暗示你你已經讓他快不行的時候,慢一點,慢一點~對大多數男人而言,30多歲意味著走進新時代,生活重心轉移到事業和家庭。姐身邊也有30+的男閨蜜,比如小R,今年36歲,老婆剛生了二胎,高階碼農一枚,這種行當加班有多家常便飯你懂的。「那方面的頻率確實比以前少很多了,感覺這是沒法避免的吧,主要是上班就夠累了,家裡還有熊孩子,跟我老婆見面時間遠不如跟同事見面時間,而且我下班晚,她上班早Orz...」
  • 「我不行、我不會」孩子總是否定自己,從這3個方面幫他擺脫自卑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人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是會下意識地先給自己一個心理暗示:"我不會、我不行。"即使這個困難原本只需要付出一點努力就可以成功克服,最終也會因為自己的逃避變得失敗。心理學家認為,人之所以會產生自卑的心理,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家庭環境的影響。
  • 自卑的男人,戀愛和結婚都不會有好下場!
    星星的父母都是很善良的人,他們不是那種看不起人的勢利眼,說的話都很含蓄,說只要阿滿對星星好就行,兩個人別鬧彆扭就行,其他就沒了,房子車子什麼都是現成的,不需要他花一分錢,也不用他做上門女婿。星星父母提出的這些,對於有些男人來說那是求之不得,但對於有些男人來說,則覺得傷了自己的自尊,明明自己買不起房子車子,但自尊心作祟,覺得自己不付出點什麼就很丟人。
  • 35歲的男人還能考二建麼?不要自卑,聽聽資深教務的話
    35歲還能考二建麼?小編告訴你!首先35歲是符合報考條件的。嚴格把關後,30多歲的人,參加二建考試的人越來越多了。有朋友會說都35歲了,為什麼還要考二建?35歲的男人,記憶也比不上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家庭負擔相對也較大,沒有多餘的時間去看書。而且35歲的男人面對年輕人的學習能力會產生一種自卑!這種自卑往往是導致棄考的最終原因!
  • 自卑情結,是你面對困難時,為自己找的退縮藉口
    在《自卑與超越》這本書中,很多個體心理學家會把自卑定義為「自卑情結」。當你陷入憤怒,流淚,道歉,愧疚等情緒時也可以定義是自卑情結的表達,特別是處於緊張時,會進入一種要用「優越感」(虛擬的自信感)緩解自卑感,專注於緩解自己的緊張情緒,而不是讓自己冷靜下來思考怎麼解決問題,找出產生自卑情結的根本起因。
  • 未婚女迷上大她七歲帶兒的男人, 她看別人一眼都不行他啥心態?
    網友求助:我今年二十二歲,男朋友二十九,大我七歲。他離過婚,有一個兒子。我們在一起感情很好,但是,他總是猜疑我,然後我們就會有各種矛盾。他脾氣暴躁,刺蝟型性格,感覺受到傷害保護欲很強。而我不愛表達,導致我們沒有辦法用語言去交流,我也無法去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
  • 《自卑與超越》:常活在自定義的優越感裡,根源卻是自卑
    01任何人都有獨屬於自己的「意義」如果有人問你: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你可能無法回答。阿德勒《自卑與超越》闡釋了這個道理:實際上,只要專注於觀察行為,便會發現:任何人的觀點、行為,都與他潛意識中已經鎖定的「意義」異常吻合。
  • 周冬雨代表維密,打破固有標籤並重新定義「性感」
    然而隨著女性權利意識的覺醒,「性感」逐漸上升到「精神」滿足,不再是取悅他人,而是「取悅」自己。例如,一直從事「性感」業務的魏米,做出顛覆人物三觀的決定,試圖打破固有的標籤,重新定義「性感」。視頻文案我覺得性感是件美妙的事我並不性感在我的定義中既舒適又不適合餐飲這很自然現在我覺得我很性感
  • 「母親,我不行」讓我們與孩子一起解決自卑,一起越來越更有信心
    許多父母都說,每一次激勵孩子去做一些新的事情,孩子一直糾纏著說「母親,我不行……」或是「父親,我不敢……」,充滿了缺乏自信和自卑。假如父母再進一步提出要求,孩子便會越來越慌張起來,最後轉變成一場親子遊對決。
  • 自卑怎麼辦?四個方法幫你克服自卑
    所以如果你覺得自己有點自卑,不要過分譴責自己,也不要覺得害怕,阿德勒認為有自卑感並不全然是一件壞事,因為人類的文明正是一次次戰勝自卑感後的成果。 其實我們真正需要注意的是: 你是否被自卑感淹沒,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無能為力?
  • 越是敏感自卑的人,越是在乎別人如何看待和評價自己
    在心理學上,對於小郭這種過分愛面子的人,往往會將其定義為「敏感自卑」。因為越是敏感自卑的人,越是在乎別人如何看待和評價自己,以至於為了維護面子,總是會罔顧自身的真實能力、需求和感受,用別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委屈自己去做一些力所不能且違心的事情。
  • 步入30歲前男人要做的10件事
    可是隨著年紀越來越大,你發現自己對很多事情都力不從心了,生活這個小賤人常常折磨得你喘不過來氣。看著自己日漸肥胖的腰身,聽著上司的苛責,想想自己不順心的愛情。走在路上還經常被40歲的人喊大哥,你不甘心啊,心想「老子還沒到30呢」。
  • 經典語錄:30歲前你必須明白的潛規則
    有些話越早明白越好,有些道理懂的越早,對你越有幫助!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一篇經典語錄 勵志:30歲前你必須明白的潛規則,句句超精闢!值得1、【不要讓你的脾氣大過本事。如果你是對的,你沒必要發脾氣;如果你是錯的,你沒資格發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