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情結,只是兩種看待問題的角度,導致兩種全然不同的結果。當遇到問題時,一種指向是退回安全區,自我封閉。另一種指向,是努力解決當前問題,不斷戰勝困難,改善自身環境。這就是自卑與自信之間的差距,在於這一步的重要選擇。
在《自卑與超越》這本書中,很多個體心理學家會把自卑定義為「自卑情結」。比如,當一個人面對一些問題時,因自己本身沒有做足前期的準備工作或者找到應對方法,這樣就會從心裡認為自己無法解決這件事情,由此產生自卑情結。
當你陷入憤怒,流淚,道歉,愧疚等情緒時也可以定義是自卑情結的表達,特別是處於緊張時,會進入一種要用「優越感」(虛擬的自信感)緩解自卑感,專注於緩解自己的緊張情緒,而不是讓自己冷靜下來思考怎麼解決問題,找出產生自卑情結的根本起因。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自卑感,其實就是為了給自己心理安全感,而做的一個限制自己活動範圍的狹隘思維限定。會認為,只要自己待在熟悉的環境裡,我就會安全,出了熟悉區域,就會遭遇危險,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不能冒險。
長期以往,這種行為會導致一個人每當在面對困難時,形了成猶豫、停滯,甚至後退的習慣。這種退縮行為,越往後越難以解決生活的困難,最後有些人承受不了而自殺。
沒錯,每一個自殺者,往往都是把自己設限於某個空間,限制了自己與外界的接觸範圍,讓自己處在一個自己可以主宰的環境裡,在這裡獲取他們內心的安全感。最後,自殺者會認為自己無力改變任何事,然後在困難面前選擇徹底放棄。其實,這是人們無法避免要接受的一種痛,因沒及時發覺他們親友,已進入自我封閉的狀態,或者說,沒有找到有效的方法幫助親友走出來,以至於失去他們。
而那些有心理障礙的人,之所以能夠治癒,你會發覺這些人往往都是通過改善自身情境,從內往外的打破「安全堡壘「,拆掉思維僵化的牆,接受新的認知,不斷加強解決問題的能力,建立自己的自信心,最終成功治癒。
那麼,我們如何戰勝自卑,窩萌貓有3點建議:
1、勇於直面自卑,客觀看待它們
先在心理上,分清自己是否存在因為自卑,一直在努力卻沒有成果的現象,這種情況往往是因為自己給自己創建了一個自欺欺人的情境。其實,這些方式不是用來改變本質的問題,而是用來緩解自卑壓迫感,又為自己設置了另外一個「安全區」。
驗證自己是否突破自卑,通過自己的改變,看看身處生活境況是否得到改善就可以了。最本質的,還是要實際針對問題本身進行改善。在面對困難時,可以把困難問題本身當作一個完整的系統,把它拆分為幾個部分,分析哪個環節薄弱,然後,用別人推薦有效的方法,結合自己的情況,去戰勝困難。當然,當你不知道如何看待這個事情時,也有可以在網絡上找到很多能借鑑的信息。
2、客觀分析你對標的人物
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哪一點,就思考這裡面,是哪些原因導致自己沒有達到這個程度,全面些了解對方是什麼原因才有這個程度。
不要混為一團的去比較,只看到對方什麼都比自己好,之所以這樣認為,是因為你想要的都在對方身上體現,由此忽略你身上對方沒有的。
比較這件事,能讓你努力向對方的優點靠近,或者讓你思考出自己的優點,並且努力放大它,成為自己的亮點,才是好的借鑑。不要做無謂的負面對比,只是感覺自己比別人(對方身上,你想要的點)哪哪都不好,由此定義自己一無是處。毫無意義就算了,還有可能讓自己走向自我毀滅。
就像同樣兩個人種菜,你老是盯著別人家的菜園子生長得很好,光站在那隔空羨慕了,自家本來應該被你用心照料的菜園子,疏於經營,就這樣越來越不好,差距被拉得越來越大。別人賣錢時,你在努力拔光死的菜苗。
實際上,每個人人生起點不一樣,就像菜園般,有些菜園地勢好,天時地利人和。有些菜園中規中矩,有好與不好,要麼把好的變成別人難以超越的,要麼把不好的補齊,綜合好變成二等菜園也行。要是還有,最後一種菜園,哪哪都不好,根本不是適合種菜,那能不能想辦法讓它適合種菜,或者乾脆不種菜,種其他的適合種的行不行?所以,走出自己的路,與眾不同的路也是一種成功。
3、把自卑轉換成自律
自卑變成自律,轉換成目標去衝刺,也就不會在小內心暗搓搓地覺得自己很無能,自我內耗。都在幹能幹的事了,哪有時間去看別人如何優秀,都用來思考和實踐目標了,看著自己一天天的進步不是更香嗎?收穫是自己的,別人如何優秀是別人的。
巨大的建築,總是一木一石疊起來的,我們何妨做做這一木一石呢?我時常做些零碎事,就是為此。
————魯迅。
沒有一口吃成胖子,羅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自信更不是一夜之間實現的,都是前期的一點一滴積累,有紮實的根基,你才可以宣布,我就是這麼有底氣。
才不怕它垮了,被別人拿走,大不了重來,重來你也不怕,因為你有能力複製更多。所以自信不是口號,是一路紮實經歷,是你擁有可以控制自己變得更好的底氣。
同樣,如何幫助別人走出自卑,窩萌貓也有3點建議:
1、鼓勵對方對一些事情表達感受及看法
說出自己的想法,與外界的真實對接。不然,對方不知道自己的很多看法是自己給自己的定義,既有偏差又含有錯誤思維。要多鼓勵對方,並且給予足夠的耐心。
2、找出認同部分給予肯定,不認同部分給予自己的感受以及看法
用拆解的方式看待問題:分出優點,有所偏差的地方。當他提出來問題時,引導的人也要客觀分析,一起成長。對於對方給到的正確又有驚喜的觀點,第一時間表示自己感受及認可,你開心,對方更開心。
對於你覺得不是很恰當的地方,不能沒有緣由的乾脆否認,什麼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這種思想要不得。給予尊重,要表達清楚,你對此的觀點,為什麼會這樣認為。讓對方思考這樣對不對,怎麼做是更好的更好選擇。這樣得到互相之間的理解以及認可。
3、多加關注對方,重複第1,第2步驟,建立雙方的安全關係
如果是很重要的親密關係,千萬不要只做一次,要給與足夠的精力,時間,關注。當對方好,你們都得到成長,渡人渡己。要多加關注對方的生活習慣以及身心健康情況,才能更穩固的建立雙方安全關係。
還需注意一點,如果過於表揚則容易失真,導致對方認知偏差,產生傲慢與偏見。過於否認,導致認知偏差,進而產生自卑與自我愧疚感。所以,要分清好壞,多角度拆分問題看待,客觀為主。
戰勝自卑的本身就是需要直面自己的不足,腳踏實地去改善自身身處環境。之所以一直走不出來,往往是為自己設限了自我退縮或自欺欺人的「安全區」。如同皇帝的新裝上街般,最終本質是空無實物。
你是否讓人感到欽佩,讓自己感到踏實,從每一個方面細節都可以體現出來。自信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務實地提升自我,並且有膽量去探索,發現自己更多可能。他們會完成一個又一個目標,每一次的突破,都是跳出舒適圈,挑戰自我,收穫越來越好的自己,讓停留在原地自卑的人仰望羨慕。
自卑與自信,只在一個選擇之間,而且差距會越來越大:面對困難時,你選擇退縮還是選擇戰勝它。這也是為什麼同一個起點,卻有不同結果的原因,前一個最後很有可能會走向自我毀滅,另一個卻不斷得到這個世界的認可和回報。每個人都會走向死亡,唯一區別是這一路的風景,你都經歷什麼。
最後補充一點,勤能補拙不一定成功,可聰明補拙才是最有效的武器。要願意相信凡事都有方法論,學會站在成功做到的人的肩膀,再結合自己的思考,去實踐它,不斷增強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想不自信都難。窩萌貓也在此,祝每一個想努力變得更好的人,從此與自卑揮手告別,踏上自己的星辰大海,從此自信面對自己的人生,勇敢的選擇每個時刻,閃耀這一生。
自卑往往伴隨著怠惰,往往是為了替自己在其有限目的的俗惡氣氛中苟活下去作辯解。這樣一種謙遜是一文不值的。
——黑格爾
如果說什麼促使我往上走,那就是這種來自自卑不斷的刺激,當時就像不斷有鞭子抽打著我,那樣一種痛、一種觸及心底、層層包裹下的自卑和尊嚴的糾結,對我刺激的力量是如此強大,我後來花了幾年時間才克服並超越了這種自卑。自卑之後,才有升華,而有了自信,可以促使你做更多的事情。
——吳士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