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派的名稱文化:舊傳又名武擋派 是以武擋天下求道之意

2020-12-25 九天凌霄客

武當功夫聞名中外,是因為當年三豐祖師返少林而創武當,開創由內而外的內家功夫。少林功夫剛猛霸道,如果身體不好,很難習練。三豐祖師創立的內家武當,則是以柔和舒緩入手,剛筋骨,壯內臟,只要專心習練,身體就能好轉進而可以步入技擊和丹道修煉。

今天我們看到的武當山已經跟古代不太相同了,以前的武當山下有山門,上面有兩行對聯,寫著:「白虎手執宣花斧,青龍把握斬妖鋒」。這句對聯比較有意思,從中細細品味,可以看出很多武當功夫的內涵。我們都知道武當派供奉的是真武大帝,開派祖師是張三丰。據師言,真武大帝是老子的徒弟,張三丰是老子的嫡傳徒孫。老子傳世的《道德經》是以上善若水,自然無為而聞名於世,那麼為什麼有這樣的一句對聯立於武當山門呢?

我們知道山門是一個門派的門面,他在上面的對聯不是可以輕易胡亂寫的,要符合門派的風格和標準。白虎和青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們和朱雀、玄武並稱為四靈。 白虎在五行為金,在人身為肺,主魄,在四季為秋;青龍在五行為木,在人身為肝,主魂,在四季為春。在丹道中極高層次的金丹被稱為龍虎金丹,張伯瑞云:「西山白虎正猖狂,東海青龍不可當。兩手捉來令死鬥,化成一片紫金霜」。而古人亦有「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之語,能把青龍白虎捉來死鬥而化成一片紫金霜,沒有高深的道行是不可能的。老子書《道德經》是講述大道之理,以便讓人求道。能修成龍虎金丹正是大道初成的體現,這是需要牢固的根基和真實的努力。

武當除了武術出名外,讓他享譽天下的更主要是因為有丹道修行。而武術的作用是什麼呢?是保門護道,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個作用,就是以武擋天下求道之人。就是說你想求道,行,你拿出誠意來,不是每一個人來學,我都要傳授的,沒那時間。怎麼辦?是要看你拿出多少錢來嗎?不是,祖師爺怎麼來衡量你求道之心呢?求道要能吃苦,要有恆心毅力。你就練武功吧,能練成了,就說明你有誠意,有資質修道。這就是武當派又名武擋派的由來,舊傳要入武當派,得站大字樁四個小時才可以入門。

祖師爺定下這個規矩是有很多考慮的,一個是練武能看出一個人是不是能吃苦;另一個在練武的過程中,可以觀察衡量一個人的心性;第三個則是站樁到四個小時的樁功後,已經達到築基的標準了,就是說你的身體素質,心性修為都已經達到一定的水準,這時才可以進入丹道的修行,不至於像一些人打坐只是枯坐,沒有效果。這也是國術史上的一個特別的地方,修真武學的出現使武學亦可參真,而且由於基礎更牢,能達到的層次更高。

原名武擋派既有以武功擋天下之道之人之意,以觀其心性、根骨;亦另含有以武助天下求道成道之心,助求道者修牆補屋以完成築基。以武入道可以更好的打好基礎,人身的體魄和靈魂是一個整體,武術能增加其體魄,壯大人身氣血,則修道之後,方可更好的證真。

如喜歡此文,敬請關注,收藏,點讚,轉發!

武當太乙鐵松派代14代傳人

武當先天太極拳代19代傳人 凌霄客

相關焦點

  • 張三丰的武當派和全真教有什麼關係?
    於是引發了武俠迷們關於他們誰才是天下武功第一的討論。今天我們來看一看張三丰的武當派和全真教的關係。武當派不管是什麼門派,張三丰傳的都是道教,道教有很多支,張三丰的這支道教屬於哪一支呢?其實,來源於不久前的全真道。
  • 著名大師求前大師談道教法名和法號的區別
    下面就有著名大師求前大師跟你談一下道教相關的知識及道教法名和法號的區別。直到南宋、金、元時期出現的淨明道、太一道、真大道教、全真教等和與符篆派同時出現的金丹道(包括外丹與內丹派),皆不以「派」稱。把某某系統稱某某派,是元末末明初盛行的。道教的各種修持方法為了追宗溯源找出自己的傳授系統,遂有了「派」的名稱和世代系統。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授龍虎山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為「正一教主,主領三山符篆」,從此天師道改稱「正一教」。
  • 臺灣古稱「流求」衝繩島也稱為「流求」 流求之名是誰
    鑑於以往各家的論述,著重於運用民族學、民俗學材料,與文獻記載中關於古流求物質文化、社會風俗、歷史地理方面的對比研究,以證明古流求是臺灣還是衝繩。但對於「流求」名稱本身研究甚少。有些著作雖然涉及到了.仍有可商榷之處。為此,筆者擬就「流求」名稱的來源作一探討.或許有助於解決古流求是臺灣而不是衝繩的問題。
  • 人生之道,應該外馳還是內求?
    中華傳統文化中,很重要的一個思想,就是反求諸己,而不是向外馳求。如王陽明所說,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向之求理於事事物物者,謬矣!。《了凡四訓》中也說,「若不反躬內省。而徒向外馳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外雙失。故無益。」
  • 張翠山身死,武當派為何還能與五大派聯手?箇中原因令人深思
    當日是張三丰百歲壽辰,但是張三丰為人隨和,從來也沒想過要宴請天下賓客。各大派不約而同來到武當,是武當諸俠始料未及之事,而他們同時到武當,替張三丰祝壽是假,找張翠山與殷素素詢問謝遜與屠龍刀的下落才是主要目的,各大派之中少林更是氣焰囂張要找張翠山興師問罪。
  • 三分鐘讓您了解道教,入道必讀!
    其神仙信仰和崇尚自然無為的思想,對中國文學藝術浪漫主義色彩和自然主義審美觀的形成影響尤深,神仙崇拜活動與中國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和文化娛樂水乳交融,服藥煉丹術對中國古代化學和藥物學有傑出貢獻,養生、行氣、存神、內丹等養生方術對中國傳統醫學和人體科學有密切關係……總之,道教中許多優秀的文化遺產至今仍吸引著許許多多的中國民眾。
  •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
    ,而道濟天下之溺』,講的是從司馬遷之後到韓愈,算起來文章衰弱了八代。就是『道』,就是文以載道。我們要通過文藝作品傳遞真善美,傳遞向上向善的價值觀,引導人們增強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嚮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蘇東坡的這句「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出自他的千古名篇《潮州韓文公廟碑》。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潮州人在城南為韓愈建新廟;元祐七年,蘇東坡應潮州知州王滌之請而撰寫了這篇碑文。
  • 意遊未盡 行攝天下
    大洋網訊 暑假裡,如果你外出旅行,就不要擔心旅程上的風景好壞,人文感受更為重要;如果你參加美食聚會,就不要看重食物的數量,食物的品質更為重要;如果你來到廣佛佛羅倫斯小鎮,這裡有更多攝影題材等你挖掘創作,可以促進攝影藝術與文化旅遊的有機融合。
  • 從文化視角看中醫孟河醫派
    孟河醫派的文化區域性魯迅有言:「只有地方性的,才能成為世界性的。」區域文化是在相對穩定的地域內人類文化活動的產物,它的形成與發展是歷史形成的,不因朝代更迭、轄地變化而驟然割裂。江蘇常州是孟河醫派的發源地。常州自古乃鍾靈毓秀之地,常州地區古屬吳地。
  • 中庸經典解析: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一、譯文喜怒哀樂沒有表現出來的時候,叫做「中」;表現出來以後符合節度,叫做「和」。.「中庸」一詞,最早見於《論語雍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可見孔子對「中庸」的評價是非常高的,但是孔子沒有詳細闡述它的含義。後來,據說是孔子之孫孔腫鈾跡著的《中庸》給了「中庸」這個詞一個定義,並將其與「中和」牽繫在一起,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 「伏牛山」名稱的由來地在喬端野牛嶺
    因此,形同伏牛而得名說缺乏地理上、直觀上的依據,所以這種名稱的來源說法不可信。 還有一種說法是秦始皇時期,為減少吃糧人口,坑殺老百姓,秦始皇派人鑄萬斤鐵牛,鐵牛推到誰家,限三天推到別家,推不走就殺掉全家。各家當然推不動,被殺之人很多。後驚動天上太上老君,太上老君制一趕山鞭,可以隨意趕走此物。秦始皇感到是上天在警示他,從此再也不敢用這個東西坑殺老百姓了。
  • 欽州坭興陶成為東博會國禮 「和天下」傳遞世界和平之意
    央廣網欽州11月17日消息(記者劉發丁 欽州臺翟梅 劉文橋)第十七屆中國—東協博覽會11月27號至30號將在廣西南寧舉行,經過嚴格篩選,由廣西北部灣千年古陶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出品的坭興陶作品「和天下」,成為本屆東博會指定國禮之一。
  • 《中庸》與中庸之道
    深圳大學文學院院長、國學研究所所長景海峰表示,有關「中庸」的負面印跡,跟《中庸》的某些方面可能有些瓜葛,有某種牽連,但把《中庸》如此凌辱化甚至是妖魔化,把這樣一種中國文化的偉大精神進行貶低,並沒有任何太多的現代意義和價值。「所以,此次講《中庸》和中庸之道,實際上有矯正之意,要把非常重要的儒家思想觀念重新梳理。」
  • ...用的城市古名 恢復舊稱坊間呼聲不斷 大多為城市歷史、文化代名詞
    不過,呼聲雖有,時至今日,新幹縣名未得到改變。  臨川  牌子比撫州更大更響?  三國吳太平二年(257年),分豫章郡之臨汝、南城兩縣地置臨川郡,此為撫州境區建郡之始。撫州名稱出現在隋開皇九年(589年),平陳、總管楊武通奉使安撫,廢臨川、巴山兩郡建立撫州。
  • 川派校長的文化表徵
    四川省陶行知研究會繼評選川派名師名校之後,於2014年推出川派初中名校長的評選。此舉就是為川派教育家提供成長的沃土,為川派教育家搭建展示的舞臺。  校長的理念,決定學校的發展;校長的品格,決定學校的品位;校長的視野,決定學校的成敗;校長的追求,決定學校的高度。這批評出的15名初中校長,是川派教育的代表,是四川文化的縮影。  1、川派校長的內在性:保持信仰的堅韌。
  • 「道行天下——青城山祖天師巡臺祈福文化慶典」活動啟動
    四川道教界人士恭護祖天師、太上老君、哪吒三尊神像從青城山啟程前往臺灣巡遊。四川在線消息(鄧淑文 記者 李淑景)11月19日8時許,來自我省成都、綿陽等地20多座宮廟道觀的道教界人士近百人從都江堰市青城山啟程赴臺,參加11月19日至30日在臺灣舉行的「道行天下——青城山祖天師巡臺祈福文化慶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