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麵食數不清,有這麼一種家常麵食,混搭而精緻

2020-12-22 中華人吃南北

山西是一個麵食大省,不僅麵粉的種類多,面點的花樣也很多。其中,在山西太原一帶有一種粗糧做的麵食,叫做「熥疙瘩」。

山西人,喜歡把麵食做到極致,一樣面,如同孫悟空的七十二變,山西產雜糧,雜糧的樣數更是數不清。藜麥、莜麥、玉米面、豆面……每一樣都是珍饈。放在困難時期,細糧是一場奢華的念想。但放到現在,似乎,粗糧反而一天天打著翻身仗。

搓莜麵魚魚

熥疙瘩的主角就是粗糧莜麵。老話兒說:「三十裡莜麵,四十裡糕,二十裡蕎面餓斷腰。」莜麵抗餓耐消化是勞動人民長期積累的生活經驗得來的。過年,看著家裡還有小半袋莜麵,我開始打起了它的主意。

今年,由於一場疫情,大夥都宅在了家。宅家,自然就是吃吃睡睡。一切的懶惰,饞蟲,都找到了理由。但這樣幸福而閒賦的時刻仿佛很難遇到。做點兒吃食,滿足口腹之慾,順便也給自己找點兒事做。熥疙瘩,最主要的是準備莜麵魚魚,燙水和面,莜麥散發出特有的味道,面的顏色也不一樣,灰中泛紅。從麵團上掐一小塊,放在手中,像搓繩一般,掌心微空,搓幾下,便得中間圓滾、兩頭尖尖的魚魚,像一隻梭子。若是一家人一起,也很得趣,一會兒功夫,七長八短的莜麵魚魚就會一條條「遊」出來,像變魔術一樣,從每個人的手裡飛出。我很喜歡這個過程。時間停止在笑聲上。一切都那麼安穩。

搓好的莜麵魚魚

搓好了魚魚,還得介紹各大配菜,經典的版本就是豆角、土豆、南瓜。土豆沙綿為上,南瓜粘糯為佳。記得很久前姥姥要做時,會讓我下樓到菜攤買日本南瓜,今兒我做,依然買了皮較厚的日本南瓜,黃色的長條南瓜水分太大,在鍋裡時間長了就會一團糟。豆角,土豆,南瓜一起,用菜籽油炒最妙。因為菜籽油獨特的香氣能夠刺激素菜散發出令人舒暢的香,油熱遇到微帶潮溼氣息的新鮮蔬菜,「呲啦」一聲,一陣煙霧飄出灶臺,扶搖直上,生活的柴米油鹽醬醋茶,才能越發顯得樸實而珍貴。放了水,基本沒過食材就好,無需太多。稍稍燉煮。就可以把之前搓好的莜麵魚魚鋪上去了。小火咕嘟嘟,莜麵由生轉熟,吸收了湯汁的魚魚飽滿油潤,精緻美好。配色也是極妙的,翡翠、橙黃、清白。

炒燴菜

一個「熥」字,是這菜飯的靈魂。其實放在以前就是把剩飯或者饅頭類的主食再次燜熱了。舊時,物質生活不富裕。就產生了很多處置剩飯的方法,比如和子飯也是這樣。前一天的稀飯,加了麵條、豆角、山藥煮了,便又是一道改善了的夥食。

「熥疙瘩」,家裡並不常做。但味道卻沒得挑,豆角兒的清甜,土豆的沙綿,南瓜的黃軟都是成就這餐美食的重點,缺一不可,相得益彰。端上來這麼一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真是柔軟的日子該有的香甜吧。就著一瓣蒜,把碗裡的吃食一口口咀嚼。享受真實。也是幸福。

做好的熥疙瘩

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已經日漸遠去,可糧食總是能祖祖輩輩讓人感覺到日子的安穩。喜歡在超市,糧食櫃檯前把小米用鏟子舀起一勺,再緩緩灑落。就是一場金燦燦的雨了吧。

作者簡介:

李育敏,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2017年在魯迅文學院山西作家高研班學習,作品散見於《中國文物報》《山西日報》《太原日報》《山西市場導報》《三晉都市報》等,喜詩歌,散文、小說、評論均有涉獵。

相關焦點

  • 這裡是世界麵食之根,每天吃一種,大半年都不重樣,就是這麼強大
    而我卻不同,不愛吃大米,喜歡各種麵條、餃子等麵食,不知道有沒有像我一樣奇怪的南方人,哈哈!也正是因為對麵食的喜愛,所以喜歡山西這個地方。因為自小就聽說「世界麵食在中國,中國麵食在山西。」山西麵食是地方傳統特色麵食文化的代表之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可考證時算起,已有兩千年的歷史了,所以山西被稱為「世界麵食之根」。
  • 山西,憑什麼就被稱為麵食之鄉
    明明提起山西,有那麼多好說的,比如燦爛的文化,比如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築,比如山西的麵食:最新一期《奔跑吧》來到山西,節目中,導演說:「世界麵食在中國,中國麵食在山西。」除了刀,在山西似乎任何物件都可以作為製作面的工具:用擦菜的板子擦面,用剪刀剪面,用漏床抿面、壓面,用鐵筷子剔面,用彎刀削麵……在山西,做面是一種體力活用這些工具做面對於不了解麵食的人來說簡直就是在玩、在胡鬧。
  • 陝西和山西的「麵食」有什麼不同,誰才是麵食王者
    用粉碎後的五穀製作麵食,符合當地人的飲食需要。《說文解字》收錄的麥種有8個,禾種有7個,稻種有6個,豆種有4個,麻種有4個,黍種有3個,竽種有2個。同處北方的陝西和山西是我國的雜糧產區,尤以小麥為重。小麥富含脂肪、蛋白質、鈣、磷、鐵等營養元素,《食物本草》記載:「小麥,味甘溫,……主補虛。久食之,實人膚,厚腸胃,強力氣,養氣,補不足,助五臟。」
  • 中國麵食之鄉——山西
    老嫗誤聽為「撥股」,從此就有了「撥股」面,就是最早的剔尖。後來剔尖漸漸流傳開來,逐漸成為了山西人民飯桌上一份不可或缺的精緻主食。每次說到撥爛子、擦蝌蚪、剔尖的時候,我就會覺得,啊,我真的是個山西人,山西人對面是真的熱愛,吃麵的方式真的層出不窮。好吧,一說到吃的就想回家了。
  • 都說山西人喜歡吃麵食,那麼山西的麵食,究竟能有多少種吃法?
    提起山西,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山西的麵食,山西麵食種類繁多,按製作工藝來講,可分為蒸製麵食、煮製麵食、烹製麵食三大類,能在菜譜中尋到的麵食就有280種之多,最出名的,便數名揚海外的刀削麵了,其他的種類哦麵食,更是名目繁多,令人目不暇接。
  • 西安麵食能走向全國,但山西麵食卻不能,原因有哪些
    西安麵食能走向全國,但山西麵食卻不能,原因有哪些?首先,山西一是窮,二是俗,你總會看到一些一頓操作猛如虎,實際效果二百五的情況,這也是一種映射。最起碼在我看來,山西並沒有和現代接軌,一個勁走奇怪的路,麵食實際上並沒有平民化,稍微有特色就開始瘋抬價格(相反,在大家眼裡小氣的南方,卻經常可以在旅遊景點吃到正常飯,實在太荒唐了),你能吃上你媽媽做的別人能吃上?也註定無法打動現代人的胃,在我看來,哪怕有成千上萬種面也註定不如一個兼用卡實在。
  • 山西麵食和陝西麵食,誰更勝一籌,一起來探討下吧
    根據相關歷史,山西麵食從今天開始有2000多年的歷史,山西當地有300多種麵食,每一個山西人都能說幾句話, 其中刀削麵是非常有代表性的麵食,也被稱為中國的五大麵食之一,關於刀削麵也有各種各樣的做法
  • 陝西是麵食王國,山西是世界麵食之根,哪個影響力更大、更好吃?
    許多人到陝西旅遊,除了被兵馬俑,陝博,華清池,華山,壺口瀑布吸引,還有個重要原因,那就是陝西美食多,尤其是麵食多。到陝西的人,都會品嘗正宗麵食,羊肉泡饃,油潑麵,還有岐山臊子麵,羊肉麵,以及肉夾饃,酸湯水餃等麵食。看過《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的都知道,第一集裡面就有陝西麵食,饅頭,麵條,鍋盔還有羊肉泡,肉夾饃等等,正因為這些五花八門,花樣百出的麵食,奠定了陝西麵食王國的地位。
  • 山西麵食甲天下!山西究竟有多少種面?回答:數不清
    山西麵食的歷史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時至今日,山西人對麵食仍然十分重視和喜愛,各種麵食推陳出新。那麼,山西究竟有多少種面呢?有據可查的麵食在山西有280種多,其中刀削麵最為出名。此外還有大拉麵、刀撥面、拔魚、剔尖、河撈、貓耳朵等等。
  • 山西麵食種類繁多複雜,山西最具代表性的十種美食小吃!
    山西有將近一千種由各種穀物製成的麵食。材料種類繁多複雜,製作工藝精湛,在全國獨樹一幟,享有很高的聲譽。除了主食外,山西麵食還開發了多種當地小吃和麵食藝術品。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山西最具代表性的十種美食小吃。
  • 山西麵食之鄉當之無愧
    山西之所以被稱為麵食之鄉,而不是臨省的陝西,我想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回答。1.山西麵食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山西麵食已有兩千年的歷史了。麵食眾多的稱謂與名堂,正說明山西人對它的重視和喜愛。2.麵食原料種類繁多。一般家庭主婦能用小麥粉、高粱面、豆面、蕎面、莜麵做幾十種,如刀削麵、拉麵、圪培面、推窩窩、灌腸等。到了廚師手裡,更被做的花樣翻新,目不暇接,達到了一面百樣,一面百味的境界。3.烹飪方法多樣化。
  • 一根筷子、一塊板、一坨面就能創造的的山西麵食-剔尖
    剔尖是山西晉中一代百姓家庭日常的一種麵食,晉語稱作剔拔股,籤拔股,或剔魚子等,在北京等地也稱作撥魚兒。將面和得較稀軟,放在形狀大小如桌球板的專用板子上或盤子等,左手持板,右手持籤(一般為竹籤或鐵籤或筷子),將面剔成一根一根,撥入鍋內沸水中。煮熟後撈出,澆上菜或滷食用。
  • 麵食文化與醋文化——魅力山西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山西姑娘,我在說起自己家鄉的時候還是很自豪的,自然的就會邀請他們來到我的家鄉遊玩體驗一番。首先介紹的必定是極容易讓人產生好感的美食——麵食。在山西,麵食的方法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我們做不出來的!
  • 麵食不僅在西安,半夜饞山西的美食了,不只有刀削麵
    殊不知在西安的旁邊還有一座大省份山西,這裡的麵食更是多種多樣,再加上這裡獨特的陳醋又香又酸,把它們澆在面上,更是一種獨特的風味。吃到了地道的山西麵食在半夜就可能突然流起了口水饞了起來。其實山西人大多數都是愛吃麵的,並且他們不僅可以用白面做出刀削麵,還可以用小麥粉,高粱面,豆面,蕎面,莜麵等做出十幾種麵食來,這裡的家庭主婦就可以做出媲美飯店的美食,這裡都有自己的麵食工具,比如說刀削麵的小刀,抿豆面的窗,而這些手藝到了廚師手裡面,更是百變多樣花樣翻新。
  • 山西的麵食花樣很多,但做法不會有非常統一的標準
    西安麵食能走向全國,為什麼山西麵食卻打不出去?根據我二十年的陝西生活經驗,無數館子主食一欄都是各種面,拉條,哨子面,乾拌麵,菠菜面,酸湯麵,胖胖面,刀削麵,羊肉泡偶爾也算主食,小吃指的是肉夾饃菜夾饃涼皮麵皮,等等。
  • 此耳朵非彼耳朵——山西麵食「貓耳朵」
    貓耳朵是陝西,山西這兩個地方最為盛行的傳統麵食。從字面上很多人都以為是用貓耳朵製成的一種麵食,這個麵食只是形式上像貓耳朵而被稱為貓耳朵,並不是我們自己想像出來那樣。在南方的貓耳朵則是一種零食,與陝西,山西這兩個地方的不相同,區別比較大。
  • 山西麵食的「那些事」
    元朝時,馬可波羅兩次來到太原,將山西麵食帶回義大利,此後山西麵食開始遠播世界各地。那麼,山西麵食是如何上位的呢?麵食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知麵食發源很早,最早被稱為「湯餅」在東漢就有記載了,《齊民要術》記載了麵條的做法:「細絹篩面,以成調肉汁,持冷溲之。水引,按如著大,一尺一斷,盤中盛水浸。
  • 舌尖上的美食:山西四大麵食!十種常吃麵食!(14種)
    山西人民經常吃的麵食種類繁多,大致概括一下,主要有十四大類麵食!四大麵食為:1,山西刀削麵刀削麵,山西麵食中的扛把子,龍頭老大!名揚海內外!削麵的話,有片刀扁刀和勾刀,還有削麵器!現在市面上飯店一般流行的有幾種吃法:牛肉麵,茄子肉丁面,西紅柿雞蛋面,以及炒麵!2,山西刀撥面刀撥面,北京我沒發現,一般山西飯店不少。在山西,一般刀撥面都是做炒麵居多,比刀削炒起來更好吃!也有做澆頭的!譬如:肉丁土豆滷!
  • 天水鄉村的家常麵食:搓麻食子
    天水鄉村的家常麵食:搓麻食子 文/汪小紅 在「舌尖上的記憶」系列文章中,今天介紹一種來自天水鄉村的家常麵食——麻食子。
  • 大西北素食旅行 一種麵食三種做法 不到你不服
    想起數年前從西安一路直到敦煌旅行了一個月回來,掉了好幾斤肉。但在剛剛結束的甘肅行在當地地接安排下倒是品嘗了不少當地特色的素麵食和美味素食。回家翻開照片一看,幾乎每頓都有麵食,還有一種麵食做出三種口味的,想不服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