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歐洲訪問,這是他兩個月內第二次訪歐。更引人注意的是,今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首次外訪,目的地都是歐洲,中國為何如此重視歐洲方向的外交呢?
12月16號,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歐洲智庫媒體交流會上發表演講。在這場演講中,王毅著重解答了歐洲國家對於中國的三大疑問。第一個疑問:中國到底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王毅表示,實事求是地看,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有些歐洲朋友認為,中國已經是一個發達國家了,開始用發達國家的標準來審視中國。這就像一場百米賽跑,一方已跑出50米,卻要求與剛剛起跑的選手對等,這顯然並不合理。第二個疑問:中國到底是合作夥伴還是競爭對手?王毅回應說,多年來,歐洲在同中國合作中獲得了巨大利益。中歐之間合作遠大於競爭,共識遠大於分歧。第三個疑問:中國到底是和諧共處的朋友還是非此即彼的威脅?王毅回應說,在社會制度、發展道路、價值觀念等方面,中歐之間的確存在差異。但這些差異不應成為交流合作的障礙。 王毅說,範龍佩主席(歐洲理事會前主席)有句名言,「方向比速度更重要」。既然方向是正確的,中國為什麼要改變?既然對各方都是有利的,為什麼要改變中國?
王毅在演講中,著重回應歐洲對中國的三大疑問,對此怎麼看?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副所長劉明禮指出,對人來講,認知就是決定你的行為,對國家來講,認知就是決定他的政策。之所以把這個問題當作重點,一方面歐洲的對華認知確實發生了比較明顯的變化,而且這個政策調整從最近一到兩年的情況來看,已經出現了一點苗頭。比如說,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過去長期是國際投資的接受者,但是從這些年的情況來看,中國的對外投資明顯地增加,尤其是中國對於發達國家,對於歐洲的投資明顯地增加,這引起了歐盟的關注和一些政策的變化。從最近一到兩年的情況來看,歐盟機構以及歐洲國家的政策上。也出現了一些收緊的跡象。而且從大的環境來看,和美國因素也有關係,美國的對華政策出現了非常非常劇烈的調整,相應的歐洲作為一個發達經濟體他們如何來看待中國,是不是也像美國一樣對華認知和對華政策出現這樣大的調整呢?目前來看,對歐洲來講還沒有形成共識,所以說這是一個還未成形的新動向,在這個歐洲國家對華認知變化的關鍵時刻,王毅外長訪問了歐洲,促進雙方溝通交流,進一步來化解一些不必要的歐洲對華的誤解,這是十分必要的。
訪歐期間,王毅還會見了剛剛上任的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在這次會見中,王毅圍繞中歐關係,傳遞了三點重要信息:第一,中國對歐政策具有高度穩定性和連續性。不管歐盟處於逆境還是順境,中方都將堅定支持歐洲一體化進程,堅定支持歐盟團結和壯大,堅定支持歐洲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第二,中歐之間共識遠大於分歧,合作遠大於競爭。第三,中歐關係正面臨難得發展機遇。
王毅此次歐洲之行,還出席了第十四屆亞歐外長會議。王毅在發言中說,人工智慧、5G、生物技術等前沿科技關乎全球經濟發展,各國有義務為他國企業在本國投資興業、開展合作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營商環境。在12月16號舉行的歐洲智庫媒體交流會上,王毅繼續強調,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背離了時代發展潮流,中歐作為當今世界兩支重要力量,不能袖手旁觀。王毅強調,希望歐方堅持市場經濟原則,為中國企業提供非歧視性的待遇,包括在5G問題上公平公正,作出科學和自主的判斷。
2019年,中歐按期完成地理標誌協定談判,籤署了兩份航空合作協定,「一帶一路」與歐亞互聯互通也在順利對接。明年是中國歐盟建交45周年,中歐間的溝通合作有望再進一步。明年上半年,將在中國舉行中國-中東歐領導人峰會。下半年,德國提議舉行中國-歐盟全家福峰會。中歐還將擇時舉辦第二十二次中國-歐盟領導人年度會晤。除了高層會晤,中歐還力爭在明年內達成高水平的中歐投資協定,在氣候變化、數字經濟等新的合作領域開闢合作,制定未來5年中歐對話合作藍圖。
中國把歐洲視為「中國外交的優先方向之一」,有分析說這是在美國壓力下做出的選擇,怎麼看?劉明禮專家表示,中歐合作重要性因美國因素更加突顯。但是,中歐關係的走近,並不意味著是完全就是針對美國要和美國搞對抗,這方面也不用過多地解讀。即便是從中方的角度來看,歐洲仍然是西方國家。美國和歐洲之間雖然矛盾衝突在川普任內比較多,但是總體上美國和歐洲仍然是西方盟友的關係,這個關係雖然有一定程度疏遠,但是性質還是沒有改變的。尤其是對於很多歐洲國家而言,雖然對於川普頗有怨詞,但是他們對於美國來講還是有很多的期待的,他們很大程度上期待在川普任後或者是川普連任以後,在未來美國的對歐洲政策,可能會回歸傳統的跨大西洋盟友關係,所以說歐洲來講,並沒有放棄和美國的盟友關係。未來如果中美仍然是保持持續的戰略競爭關係的話,歐洲從自己的角度來看,也不會選邊站。中方也並不期望於中歐一起合作對抗美國,而是從切實解決全球性議題的需要來考慮,需要增加雙邊的合作。當然雙方互相也有考慮,比如中國發展面臨的一個新階段和歐洲的經濟合作,對我們來講比以前更重要。從歐洲來講更是這樣,未來中國市場發展速度快且大,對歐洲來講可能是非常的重要的,所以說未來中歐雙邊關係走近的這種可能性非常可能出現,但是並不意味著中歐要合作起來和美國對抗。